回归本源说访谈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285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访谈节目以大众传播的方式,实现了人们长久以来对人际传播的渴望,以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让受众更加接近其所期待的交流距离及传播效果。访谈节目不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沟通、交流的有效渠道,而且,在社会转型期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和情感力量。只有回归访谈节目的三要素:“谁来说、怎么说、说什么”,从本源出发准确把握住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才能紧扣主题,深度发掘故事中的精彩。
  【关键词】广播访谈本源讲故事
  有调查显示,近两年,在国内众多广播电视节目类型中,除了《新闻联播》这样的纯新闻节目外,各类访谈节目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喜爱。放眼全国的广播电视访谈节目,最成功的或者说最受欢迎的有两类:一类是名人访谈节目。所谓名人访谈,参与的嘉宾必定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无论是商界、文体圈,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是有地位、有影响、具有代表性及话题性的人物。这类节目,名人或明星是最大的卖点。他们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使得节目还没开始就已经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还有一类是新闻事件访谈节目,这类节目聚焦当下最热、最受关注、最具话题性的新闻事件,邀请事件核心人物及相关人物现身说法,还原事实真相,探究幕后细节,引领公众舆论。如央视的《新闻会客厅》、《面对面》等等。
  访谈节目受欢迎自有它的道理。首先,访谈节目以大众传播的方式,实现了人们长久以来对人际传播的渴望,以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让受众更加接近他所期待的交流距离及传播效果;其次,访谈节目不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沟通、交流的有效渠道,而且,在社会转型期间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和情感力量,给当下价值取向多元化、人心浮躁的社会充当了润滑剂和调和剂。
  在信息来源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平易近人、更具人情味的交流的渴望,也给了媒体人更大的挖掘空间。如何把访谈节目做精做细做出彩,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回到访谈节目的本源中去——也就是说,只有从节目的构成要素出发,准确把握住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笔者认为,构成访谈节目的三个要素是:“谁来说、怎么说、说什么”。
  第一、谁来说?要办好访谈节目需多方面进行努力,但其中节目的选题或者说选取什么样的嘉宾无疑是首要的,基础的工作。选择什么样的人物?当然要选事件当事人或者新闻事件中所涉及到的主要人物。一般来说,能够作为访谈节目话题的事件,必须具有典型性、广泛关注性和争论性。那么最好邀请到事件中相互对立的双方当事人,或是持不同意见的各方,让他们在节目中当面锣、对面鼓,直接表达观点。就像凤凰卫视的经典节目《一虎一席谈》,各方观点的争论使节目现场如同辩论赛甚至思辨的战场,受众自然而然加入各方阵营,跟着节目的节奏思考激辩,这样的播出效果必然不俗。
  知易行难,邀请到事件当事人参与节目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比如,西安市出租车行业拟在近期上调出租车运价,引来广泛关注。出租车行业以目前运价过低,希望通过调价改善出租车司机收入待遇,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甚至缓解打车难等等问题。而广大市民却提出质疑:出租车运价上调就能解决改善这些问题吗?为什么要把出租车运营成本压力转嫁到市民头上?为什么不能少收所谓的“份子钱”?出租车管理部门敢不敢把收的管理费用晒一晒?应该说,市民的质疑是尖锐的,作为论辩双方当事人,市民代表、出租车司机包括相关专家都是比较容易请到直播室的,可出租车管理行业的代表却是回避的态度,无论怎么说都不愿直面舆论的质疑。缺了这一方,整个访谈就缺少了一个重要主角,激辩对抗戏就无从上演,如同一拳打出去,迎接你的是空气,节目的可听可看性就大打折扣。因此,邀请的嘉宾直接决定着访谈节目的成功与否、精彩与否。
  其次,嘉宾的口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物访谈节目成功与否的又一基础。就现有的广播电视节目来看,没有哪一种类型能像访谈节目那样,给嘉宾一个如此广阔的发挥空间,没有事先写好的台词或发言稿,一旦谈话开始,便主要依赖嘉宾个人的综合素质了。对于有思想、会表达的人来说,访谈工作就会顺利些。而对于那些有故事、有内容,但不善表达的嘉宾,怎么办呢?经常遇到一些嘉宾在节目下侃侃而谈,可是一旦身处直播室,面对话筒,就彻底懵了,讲话也失去逻辑性,前言不搭后语。直播节目不同于录播节目,不能靠事后剪辑,直播访谈的效果就是最后的播出效果,所以,所选嘉宾不仅应具有好的口才,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都是做好访谈节目的关键。
  第二,说什么?确定了“谁来说”之后,第二个问题就是节目“说什么”的问题。如何把嘉宾对事物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通过有限的谈话表现出来,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铺直叙显得过于平淡乏味;通过主持人的嘴概括讲述,又不免缺乏悬念和吸引力。由一个个生动典型的事件组成的访谈节目则像一部精彩的故事片。所以,说什么?就是要说事儿,讲故事。
  明星访谈类节目,如著名主持人李静做的《超级访问》就是一档揭开明星神秘面纱的访谈节目。通过引导嘉宾谈出自己的、为大家熟知的故事甚至是隐私来吸引受众。而新闻人物访谈节目则是通过嘉宾的诉说,以个人的经历、感受为中心,以个人的独特视角,全方位、真实、立体地展现他人所经历的一切,进而折射现象背后隐含的价值观念,思考社会和时代发生的变化。做这种节目难度很大,所以如何挖掘选取人物的事件是访谈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比如,陕广新闻曾做过《土豆姐姐冯晓燕》的访谈节目,如果平铺直叙地让冯晓燕讲述自己如何克服困难在陕北黄土高原种土豆,从开始的找种土豆的地,到怎么把土豆种好,再到怎么把土豆卖到二、三十元一盒……可以想象这样的叙述是多么乏味。而通过矛盾、冲突等故事来表现种土豆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效果则大大不同。通过事先交流,确定基本框架:首先抓住了最能体现土豆姐姐敢想敢干不服输的性格特点,拿着钱找项目的时候为什么看中了土豆?再普通不过的土豆为什么敢卖出二、三十元一斤的价格?这么几个事儿作为骨架撑起整个节目,故事的矛盾冲突有了,人物性格特点丰满了,节目的可听性自然也就增强了。   说事儿,就要把故事说得精彩。因此强化访谈节目的故事性因素就显得尤为必要,是否能“挖”到故事就成为了访谈节目成败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使之故事化:一是寻找故事性因素,要善于在嘉宾的经历中提取故事。话题深入现实生活,强化节目中的故事性因素;二是选择主题切入的角度,从题材的特定角度中寻找故事性因素,选择主题切入的角度可适当增加故事性;三是通过主持人适时提问、引导情节发展,完成逻辑结构的故事性过程。这就引出了“怎么说”的问题。
  第三、怎么说?主题与问点的设定是访谈节目成功的基石。作为访谈节目的主持人,要准确把握受众心理,才能因访谈者背景、身份、经历等的不同,设定本次访谈节目的核心话题。与电视不同,广播没有画面的视觉冲击,因此语言的魅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话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嘉宾再善谈,整个节目也会黯然失色。
  因此首先必须确定访谈主题。访谈类节目的时间大多比较长,因此更需要选择那些具有强烈的故事性、趣味性或者重要性的事件,选择那些能引起听众收听欲望和心理期待的话题,保证节目顺利进行下去。诚然,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过分强调广播的教化职能会导致逆反心理。但作为容易影响大众行为理念与心理转变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以及推动社会向更高文明化方向发展的传播介质,我们仍有必要提倡节目带给人们更多的反思与进步。比如,有一期关于西安几个大学生毕业后卖烤鱿鱼的访谈节目,几位编导经过前期讨论最终确立了“选择与价值”这样一个每个人都会面对的生活主题,把嘉宾在大学毕业后卖烤鱿鱼这样出人意料又备受阻挠的选择作为访谈的主线。
  确定了访谈主线后,设定问点也是很重要的。大学生被家庭供养多年,经过高等教育后摆摊卖烤鱿鱼,和没上过学的人做一样的事儿。家庭与社会的投入是不是打了水漂?这样的就业到底有没有价值?这是整个事情的矛盾集中点,也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由此入手,设计了层层推进的问点: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如果你是父母,孩子是卖烤鱿鱼养活自己重要还是为了父母面子在家里蹲着啃老更好?眼下烤鱿鱼赚钱养活了自己,以后怎么办?这些问题看似是主持人在提问,其实是替所有人在问,也是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迷茫。提出问题是为了寻找答案,我们听听主角怎么说,或许可以让那些迷茫甚至反对的人在不断的冲击与反思过后学会接受和鼓励。
  直播访谈节目的结构是比较独特的,往往呈现出一种随机性、动态性,尽管每一个访谈都是经过了前期的策划和准备,但是在直播过程中,节目是“现在进行时”,谈话对象是即兴自发的。整个节目的结构发展常常受到谈话内容走向的左右,容易出现过于零散,或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现象。尤其对于普通的老百姓,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在直播节目中往往会出现冷场甚至其他的意外情况,这就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在把握主题的前提下,要用恰当的语言方式控制节目的内容,且随时把握谈话的流程和节奏。节目的起承转合,内容的承上启下,怎样展示矛盾、冲突,何时设置高潮,以及营造节目气氛和情绪基调,都要依靠主持人通过恰如其分的适时体味和点评来完成。所以,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在整个节目中起着一种重要的串连作用,把一个个故事串起来。
  访谈节目独有的贴近性决定了它还有更大的潜力空间,如何把访谈节目做得更精彩,考量着媒体人的创新能力及眼界视角。但必须强调的是,访谈节目无论怎样创新提亮,都不能偏离它的本源三要素——谁来说、怎么说、说什么。□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国家“双高计划”的实施,我国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对标文件,全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国际化水平作为“双高”建设的任务要求之一,促使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国际化办学。文章通过研究“国际影响力50强”指标、分析“国际影响表”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不平衡、不健全、不深入,为此提出各省市级政府应明确高职教育国际化定位、给予政策扶持、协调资源搭建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平台,学校应明确国际化
【摘 要】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民办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制度设计下的财务治理成为民办高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在分析我国民办高校财务治理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趋势,提出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共同治理”的财务治理模式及具体优化对策,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运作和政府的监督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分类管理; 制度设计; 民办高校; 财
有人说,吃自助餐的最高境界,就是“饿得扶墙进,撑得扶墙出”。要不然怎么对得起花出去的钱?前天,23岁的小刘就抱着这样的想法,连续吃了近4个小时的自助餐,晚上因腹痛难忍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急性胃扩张。  俗话说“十胃九病”,这提醒人们,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胃是很容易得病的,必须小心呵护。以下十个习惯最伤胃:  1.就餐不守时 “废寝忘食”似乎成了不少上班族的习惯,然而就是无意间的饥一顿、饱一顿,
【摘 要】新媒体时代下,可接触到科普的受众群逐渐扩大。从接受效果来看,对大众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普及往往会比自上而下式灌输科学知识收效更佳。“博物杂志”作为微博平台上科普影响力较高的传播主体,其传播路径之异除互动性的提升外,还体现在传者风格的重塑、内容和渠道的选择及对目标受众的把握。  【关键词】新媒体;博物杂志;科普;传播路径  一、新媒体与科学传播  (一)新媒体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
建设部"人均每天用水220升"并非为广州量身定做,它是面向全国所有特大城市制定的一个标准。    今年春天,一则消息让广州市民一下子紧张起来。  据当地媒体报道,2007年3月1日起广东省试行《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规定,居民用水按城市人口数量分为6级,人口最多的广州市人均日用水量为210升。如果居民用水量超过限制,将面对高水价的惩罚,从而体现用水越多收费越贵的原则。  令人颇感奇怪的是,市民们
【摘要】随着网络新闻评论的进一步发展,曾经为其带来诸多优势的互联网,不利于网络新闻评论深化之处也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以凤凰网“自由谈”为案例,探讨现有的网络专题新闻评论通过整合手段形成的“整合的评论”的传播效果,以此为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献策。  【关键词】网络新闻评论专题评论自由谈整合效果  凤凰卫视旗下凤凰网评论频道设有包括评中评、凤凰解读、自由谈、最深度在内的13个栏目,“自由谈”作
要建立一个长效的国际机制,有关国家必须从合理开发高层空间的角度出发,不要拘泥于一己私利。这就像现在鼓励坐公共交通一样,现在很多国家的航天计划重复建设的现象很严重,造成了空间拥堵。  美俄卫星相撞事件发生后,《新民周刊》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  《新民周刊》: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布赖恩·惠特曼12日承认,美俄卫星相撞是因美国在计算卫星轨道时存在失误。这是否说明目前监测太空垃
【摘要】瑞士资讯网站为适应媒介发展形势,在短短十余年时间中从传统外宣广播媒体成功转型为网络媒体,其采取的推出多语种手机新闻客户端,改版适应多渠道登陆需求,积极开拓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等措施成为引领瑞士传统媒体融媒发展的典范,其发展之路对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转型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瑞士资讯对外传播媒体融媒发展  瑞士资讯网站前身是瑞士最重要的对外传播机构——瑞士国际广播电台。为适应媒介发展形势
【教学片断】  (学完《十三岁的际遇》后,有个学生举手提问。)  生:老师,作者在北大不是已经整整生活了两年吗?为什么说“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北大呢?”既然熟悉为什 么又会陌生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我惊讶学生阅读如此之细心,如此之敏锐,我乘机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究竟矛盾不矛盾。)  师:矛盾吗?大家怎么看?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就此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  生1:我认为矛盾,因为作者
【摘要】全新的传播环境下,军队典型人物报道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积极适应新时期的传播环境,实现军事典型人物报道的有效传播,是摆在军事新闻人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在这方面,拓宽典型人物与受众间的共通意义空间不失为一个可行的解决途径。军队新闻工作者可以积极探索拓宽共通意义空间的方式方法,有效应对传播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提升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共通意义空间典型人物报道有效传播  一、共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