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居民的长寿原因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夏,我们来到珠江上的明珠广州进行长寿’调查。这座充满南方绮丽风光的城市,烟囱林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但谁料到污染如此严重的亚热带闹市竟然是座长寿的城市全市300万人口,90岁以上的老人1790多名,百岁以上的寿星近30名,最高龄的老寿星是110岁。这种记录在包括上海的国内城市中可能要属前茅了。亚热带闹市可以长寿,这是一个福音,说明长寿并非一定要在气温较低的山区、海滨和农村。那么,城市居民的长寿奥秘在哪里呢?
  事业·乐观这次访问了教师、医生、画家等4名长寿的脑力劳动者,他们突出的特点是专心事业,精神有良好的寄托。96岁高龄的画家冯钢百,银须垂胸,思维准确,平素很少生病。他~生热爱油画,已从事艺术生涯74年。美术陶冶了性情,寄托了他的全部精神。他说;“油画使我忘却了时间,忘掉了困苦;油画使我获得了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有的老人的子女在政治上受到诬陷,有怨气,老人却很达观,反过来安慰子女。有的老人旧社会生活很窘困,可是他们却以“穷风流、饿快活、天塌下、当被盖”的乐观态度应付了这些困难。我们走访了52位长寿老人,几乎每人都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子女敬重老人,老人慈爱子女,因此,老人们都是春风拂面,笑容可掬。
  规律·活动羊城最大的寿星哥是106岁的廖富辉。他介绍自己的长寿经验是:生活象时钟那样按点不误;此外就是坚持早上散步和做保健按摩。他30年来每天早上4点起床,做一套保健按摩,然后下楼漫步,到茶楼吃杯热茶,买两块早点,再走回来。他住在四层楼上,每天上下如走平地,不气喘不心跳。许多老人都是在车水马龙之中安然以步代车,坚持步行。他们还积极利用公园、运动场,争取体育活动的指导,来搞散步、慢跑、做操、练拳、舞剑等体育活动,因此普遍肌肉较少萎缩,血液循环和肺活量得到改善,动作灵活。年轻时一直劳动的人效果则更好。如104岁的陈亚女,我们去访问的时候,她正蹲在门前劈柴。40斤重的东西她一下就拎走了,穿针引线不戴眼睛,上街买米买菜,回家洗衣做饭,被称为“寿中奇女”。上面提到的老画家冯钢百也是自幼在劳动、爬山中度过了10多年,20岁到国外勤工俭学,边劳动边学习,这些都为中老年的健康铺下了基石。
  食源丰富·少吃多餐这些老人中一半在年轻时有饥饿史,但老年经济条件多好转了。现在食源丰富、营养较好。他们大多不偏食,以大米为主粮,牛奶、鸡蛋、鱼类都吃。但是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胃口好又有少吃多餐的习惯。一般每天3~4餐,多者6~7餐,身边常有饼干、糕点之类辅食,但不喜欢烟酒。另外喜吃甜食和喝水较多。有的很喜欢吃水果糖、甜饼干、甜粥。23%的人喜欢吃广州糖水,这种糖水除白砂糖外,还加饭豆、绿豆、赤豆等豆类,甚至加药材。此外,还喜欢喝茶、盐水和各类汤水。饮水量每天多者5斤,少者3斤。他们认为,多喝水对肠胃有好处。
  卫生·休息城市医疗保健条件比较好,卫生防疫措施比较得力,这是广州长寿老人多的社会原因。同时,这些老人自己也都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他们都坚持嗽口、刷牙、勤剪指甲、勤换衣和睡前洗脚。大多数人晨起即打扫庭院,整理内务。我们所见到的老人住所都十分整洁,按照老人自己的习惯放着家俱和他们心爱的小工艺品。百岁老人李英被称为“干净太婆”,她一天要用温水慢慢擦身8次,成了常规。脑力劳动者都很注意劳逸的交替安排,注意充足的睡眠。在休息的时候,他们充分享受大城市的文娱生活,几乎各有爱好,弹琴、下棋、书法、绘画、吟诗、听音乐、手工编织等等不一,电视机几乎是所,有老人都欢迎的宠儿。但是,他们的文娱生活都注意节制,而且没有赌博、酗酒等恶习。
  总的从广州看来,城市居民的长寿奥秘应该包括;精神有良好的寄托,生活有规律,适当地活动,合理的饮食和注意保健、休息。
其他文献
跑步,是最常见的减肥运动之一。但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最好不要再用长跑减肥了。  你可能跑了很久并没有感觉不舒服,你可能看到网上很多人试图掩盖长跑对大体重人群的高风险,未来你也可能会减肥成功,但你可能也会更早地跑来医院换关节。  肥胖是跑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一方面,肥胖者由于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和耐力相对不足,无法有效稳定膝关节、缓冲冲击力;另一方面,过重的体重意味着在
期刊
“鞠躬尽疼,死而后已。”这是《后出师表》中的千古名句,一般认为写于建兴六年(228年),此年诸葛亮已47岁,6年后(234年10月8日),星陨五丈原,年仅53岁(《三国志》记为54岁,可能是虚岁)。  《后出师表》载于三国时吴国张俨的《默记》,陈寿写《三国志》时未收,后东晋裴松之把它引入注中,故后人对作者是谁,尚存争议。一般认为,前后《出师表》气质相近,应出自一人之手。特别是诸葛亮逝后葬在定军山,
期刊
在人类临终时,听力被普遍认为是最后丧失的感官能力。现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有证据表明,即使在臨终时处于无反应状态,部分人仍然能够听到声音。最近发表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的这项研究首次研究了人类临终时的听力情况。  研究人员通过用于测量大脑电活动的脑电图,分析了健康的对照组参与者、意识清醒的临终关怀医院病人以及同一医院内处于无反应状态的病人的数据。这些病人当时在温哥华的圣约翰临终关
期刊
周而复始的工作、接踵而来的压力、难以摆平的复杂人际,每一件都在消耗我们的精力,我们感到疲惫、困倦,严重时还会出现身心俱疲、消极怠工、没有意义感等负面状态。在崩溃前,要学会帮自己恢复精力,不妨试试美国MSN網站建议的15件小事,来为自己“充电”。  1. 运动。除了能防止倦怠,参加体育活动对任何已经有倦怠感的人都是有益的。通过减少压力、增强自尊、延长深度睡眠时间,经常锻炼能帮你更快地摆脱心理困扰,获
期刊
有一首说季节的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算算日子,又到了“秋处露秋”的时候:立秋处暑过后,就到了白露秋分。今年的中秋节就在白露和秋分之间,秋分过后,又迎来国庆节。节气浓浓的,好不爽快!  我历来喜欢秋天,更喜欢广州的秋天。  我喜欢广州的秋凉。我的家乡在粤西,快立冬了还在争秋,十分炎热。而广州有个说法:“未吃五月粽,寒衣莫敢送;吃了五月粽,未到八月又
期刊
河北井陉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井陉的石文化丰富多彩。  沿秦皇古道上行的石路边,仍保留着残缺不全的石马、石兽,以及文官武将的石像,栩栩如生。这里凹凸不平的古道,据说比罗马古道还要早。千佛崖石窟和龙窝寺石窟,规模虽远不及我国“四大名窟”宏伟震撼,却极具独特的地方風格,素有“圣境大观”之称。千佛崖石窟始建于北齐,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石窟里的佛像以自然溶洞雕琢而成,共有千
期刊
慕名来到福建长汀,在纵横奔流的汀江边见证了千年汀州的辉煌历史。  唐宋时期,为躲避五胡乱华的战乱,大批中原人万里南迁,其中一部分汉人进入闽粤赣边界繁衍生息,他们传承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居民和少数民族通婚结合,成为客家先民。经过上千年的融合发展,他们在人口、经济和文化上占居优势,形成了中华汉民族的客家民系,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走进这座千年古城,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这片神奇之地孕育了
期刊
日本政府早在1975年就开始重视国民减盐问题,并发起了一系列减盐运动。而且,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督促下,日本人现在非常注意从饮食的方方面面控盐。比如,不喝太多味噌汤,吃拉面时少喝汤,炒菜、炖菜时最后放盐,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盐的摄入量。不仅如此,他们还开发了不少减盐调味品和食品,特别受民众喜爱。  《生命时报》记者看到,同样是酱油,减盐酱油被放在超市明显位置,并附带“店长推荐商品”字样的牌子。其中最有
期刊
这些年,走的地方多了,忽然发现中国很多地方的地名特别有趣。  西北和华北,本是严重缺水的地方,不只是春雨,任何一个季节的水都可谓贵如油。然而,那里的地名总喜欢与水有关。比如天水市、酒泉市,仅仅看名字,还以为到了江南水乡。在内蒙古的阿拉善盟,有一个地名叫“五颗水”,水若论“颗”计算,那就不只是贵如油,而是贵如琼浆了。  越缺水的地方,越喜欢叫水,这可能就是中国人“缺啥补啥”的传统心理吧。就像中国人起
期刊
大家都知道,获得银牌的选手的成绩肯定比获铜牌选手的更好——第二名当然强过第三名。那么,第二名的选手应该比第三名的选手更加开心吧?研究结果却给出相反的答案:银牌得主往往并不满意。  阿贝尔·基维特对这种感觉了然于心。基维特参加了1912年斯德哥尔摩夏季奥运会1500米田径比赛,以1/10秒的差距屈居第二。即使在他91岁高龄的时候,错失金牌的痛苦仍未消退。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有时候我醒来,不由得要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