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师教学智慧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思维品质应采取具体的措施。
   一、走近学生思想,巧妙设计教学
   备课时,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真正做到“问题从学生中来,课堂到学生中去”。
   如何做到“问题从学生中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并让学生给预习中的问题分类,做到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能自己看懂的,自己解决;能与他人合作弄清的,合作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批注,交给教师。备课前,教师要收集这些问题,走近学生思想,了解学生问题,找到学生问题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契合点,巧妙地设计教学。
   什么是“课堂到学生中去”?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问题为引子,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语文思维为目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质疑与探究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
   二、运用教学智慧,灵活掌控课堂
   第一,教师要有恰当处理师生关系的智慧。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转换自身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正确方向,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第二,教师要有认真倾听、仔细观察的智慧。教师认真倾听,才能知道学生的回答在表述上存在什么问题,才能知道学生的思考角度存在怎样的欠缺,才能发现学生思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引导。这样既能提升学生自信心,又能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加深。
   第三,教师要有灵活处理课堂生成问题的智慧。备课时,教师即使备好了教材,备好了学生,也会在课堂上遇到新的问题,因为学生的思维都是独特的、活跃的、变化的。你可以预设课堂问题,设计教学流程,但你一定无法准确预测学生的思维活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生成新的问题,这时教师就不应以解决问题得出答案为目的,而应本着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原则,关注学生思维的变化,适时引导,灵活处理,机智应对,不打击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巧妙地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养成大胆质疑的好习惯,因为这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四,教师要有深入追问、及时纠正的智慧。思维品质的提升,需要提升思维的深度。如何提升思维的深度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适时追问,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比如,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教学中,学生发现题目设置了悬念,教师马上进行追问:“为什么要设置悬念?”让学生深入了解“设置悬念的作用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教师在倾听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纠正,以提升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第五,教师要有及时了解反馈信息、及时反思的智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同样,天下没有完美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并能够反思,为更好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服务。最好的反馈问题是: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教师从此问题的回答中分析并发现学生收获的是知识还是思维方法。
   “發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这不仅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更加要重视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特别是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更不容忽视。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素养;提升   “新课标”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可以说,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
期刊
小学生的想象力如星星之火,需要我们去点燃;如天使之翼,需要我们去助力。我们要像保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小心翼翼地去珍惜这份童真与美好。小学生的思维单纯、幼稚,心地纯洁无瑕,有许多的奇思妙想。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作为教师,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保护他们的天性,这不但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
期刊
一、小鬼当家   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我逐渐发现“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把学生宠坏了,很容易造就一只只“金丝雀”,而“警察式”的班级管理是以堵为主,教师忙于围追堵截,疲惫不堪,学生反倒不领情,成了一个个“小叛逆”。在多方学习和实践中,我渐渐摸索出班级管理的点滴方法,总结出班级管理的主要原则是“小鬼当家”,也就是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班主任可以是顾问,是技术员,还可以是协助者。   在具体的实践中,
期刊
厖,意为长毛狗,这个古雅的字,在莫干山估计只有周庆云会用,一如他题在剑池摩崖上的“邍”字,一般人不识。花厖,是一只花白犬,面长而貌驯,育于莫干山天池寺。天池寺的历史资料里当然不会为花厖留下只言片语,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古刹从来不只是禅修之所,也是涵养多元文化的天地道场。在讲花厖的故事前,不妨先来探访一下花厖的出生地天池寺。   天池寺,在莫干山腰,为元代古刹。山门前有一棵银杏树,干霄拔地广庭中,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新课程倡导的识字教学理念是“多认少写,及早阅读”,即把“认写同步、全面要求”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可见,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学的难点就是识字教学。   一、积极创设各种识字环境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识字不仅是一项新的任务,更是重点和难点。积极创设各种识字环
期刊
我常想,翻开学生作文,就应该像进了一座大公园,里面有多姿多彩的花朵,有参差茂盛的树木,有潺潺流淌的小溪……这里,有欢笑,有叹息,有忧伤。然而,学生作文的实际却是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如出一辙,缺少创意,缺少扑面而来的新鲜感。其症结何在?我想主要是受惰性思维的支配,导致思维定式。   一、思维定式的现象   思维定式是学习的最大障碍。然而学生作文的每个环节中,都不难找到思维定式的痕迹。主要表现
期刊
一、文学素养指向生命的有力叩击   文学情趣的生成和發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和感悟不断提升的过程。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对文学艺术的“判断”“敏感”的前提和核心应当是“体验”。一篇小说的具体内容许多年以后学生也许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这篇小说曾经给予自己的慰藉、感悟或者是某种共鸣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说,情感教育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   二
期刊
摘要: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多学科的渗透来开展德育教学,提升德育成效。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是进行德育教育的绝佳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融入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下,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方法研究   德育教育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又是关键的一环。通过德育教育,旨在对个体的思想观念形成正面的引导、
期刊
一、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一)数学核心素养是先天禀赋与后天努力的结合   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内容比较抽象,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立体感,能够深刻体会数学的内涵并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数学核心素养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再结合后天的努力和刻苦的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先天禀赋是指小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度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立体感,而后天努力则是指学生通过反复参阅各类数学理论知识,通晓各
期刊
在实际的写作教学当中,单靠教师进行写作方法的理论性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教师讲得如何明白易懂,但实际运用起来,学生可能又会变得懵懵懂懂,不知从何处下笔。所以,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练起来才是真正到位的教学。   一、欣赏经典范例,学写外貌   初学写作的小学生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最大的困难也许是“不知该写什么”。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困难,教师采用了先欣赏范例,再学写外貌的方法。首先用两个经典的外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