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师的素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cy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音乐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完美人格,使学生的智力与身心得到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音乐教育的发展需求对音乐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传递者和传播者,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文化艺术教育的专门人员,音乐教师的素养对整个音乐教育事业的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音乐教师的素养可以分为一般教师素养和音乐专业素养两个方面。
  一、教师素养
  1.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首先要有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以及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教师做好教育事业的前提条件,教育事业是平凡而又伟大的,然而,正是在这种平凡伟大的事业中,才充分体现出了教育工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
  其次,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个人品格、行为习惯、处世态度乃至言行举止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每一位人民教师都要以德律己,以德修身,切实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做一个具有高尚职业道德修养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2.扎实的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钻研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求教师熟悉掌握音乐课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拥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要将教学设计转换为教学实际,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又包括课堂驾驭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要求教师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法方法调动课堂气氛。临场应变能力要求教师能及时把握课堂动向,在教学中灵活多变地处理好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在做好课堂预设的基础上能够灵活應对课堂的种种“生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求教师做到语言丰富准确、简练生动、逻辑性强,还要力求通过教师形象、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产生丰富的音乐联想,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功效。
  3.广博的知识文化修养、得体的言行举止和良好的仪表风度
  广博的知识文化修养是素质教育的保障,音乐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将文、史、地、数、理、化、哲学、美学等一切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当中,不断地加深和丰富自身的修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提升自我的知识文化修养,尽可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音乐教师还应当表现出符合自身内在的文化素质和仪表方面的修养。良好的仪表会增强教师的魅力与风度,音乐教师所需的良好风度,应该来自于外在形态(包括得体的衣着)与内在气质的协调一致、紧密融合。音乐教师要想真正使自己具有美的风度,外表的装饰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专业水平,使自己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
  二、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
  1.音乐教育理论素养
  音乐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音乐教师必须要懂得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各种著名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说明音乐教育学科既不同于普通教育又不同于单纯的音乐学科,它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殊性。它能给人提供审美的知识,使其受到美的启迪,大大加深我们对音乐的认识与感知力,从而对人的品德、智慧、性格、情趣等诸多方面产生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2.音乐学科理论素养
  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如果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据调查,在我们青年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幼师、中师、甚至高师毕业的音师在音准、节奏等基本音乐素质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作为音乐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作曲、中外音乐史等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指导欣赏、合唱、合奏等学科理论素养。
  3.专业技能素养
  音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歌唱教学、律动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等多种基本技能。音乐教师除了能胜任各种教学外,也应具有较高的个人专业技能素养,“吹、拉、弹、唱”样样顺手拈来。课堂上的范唱、范奏、即兴演奏等都能很好地展示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同时,音乐教师在“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的同时最好能发展一两样自己的专长,或是声乐、或是器乐,做到“多能一专”,以便更好地突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自身专长。
  4.审美修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要实施音乐审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求音乐教师要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多了解一些美学知识和美学理论,例如朱光潜的《谈美》、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等。只有教师善于发现和挖掘教育教学内容中的美,才能在真正将音乐教学变成审美教育,才能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熏陶。
  当然,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专业素养,还应具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素养。如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理解力、敏捷的思维力、谦虚的品质、平静愉快的心境等,如此,才能更好地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包括音乐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提高自身的素养,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而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育、审美教育的主要工作者,更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主动提升自身的教师素养和专业素养,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养的音乐教师。
其他文献
音乐是人类情感宣泄的方式之一。生活的感触,生命的感动常常触动作曲者的心弦,弹奏出美妙的华彩乐章。其中有着《梁祝》般的爱情的凄迷、悱恻之美,有着贝多芬《月光曲》的恬淡、安闲之美,也有着《黄河大合唱》的慷慨、澎湃之美,当然也有着儿歌的活泼、朝气之美。  幼儿也需要音乐,在内容多样的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亲身体验、感知、聆听音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识,才
期刊
“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学生在音乐课中,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对现在及将来的音乐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也是我们音乐教师能更好的上好一节音乐课,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力保证。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课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  (一)约法三章  俗话说:先说断,后不乱。对于一群缺乏自我
期刊
流行歌曲以它的通俗易唱而为多数人所传唱,各种媒体的传播也将流行歌曲带入了校园。那么,我们如何对待流行歌曲进课堂呢?我想,事情总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一首歌,既然为人们所传唱,必然有它的魅力所在,那么,为什么要禁止呢?为什么不引导学生去传唱一些适应他们的呢?为了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我对全校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9%以上的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列举出一大串流行歌手的名
期刊
一、打击乐活动的意义  (一) 打击乐演奏活动  打击乐活动是用多种民族打击乐器根据一定的节奏,由集体合作进行的一种音乐表演活动。活动中所使用的一般都是中国民族打击乐器,例如,大鼓、小鼓、铃鼓、叉、钵、木鱼、串铃等。通过乐器的使用,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动觉及思维能力,使幼儿在多个领域同步得到发展。  (二) 幼儿园开展打击乐活动的意义  1.打击乐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期刊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尽管学生的学习是离不开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实践证明,在课堂中,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创设问题,使学生投身于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将会学得更加牢固、扎实。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是一直困扰我的教学难题,怎样把作文课讲得直观、生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因为每次布置写作文的时候,经常都会遇到学生问作文“要写什么”和“要怎样写”等问题,其实这两个问题,正反映出学生畏惧作文的主要原因。“要写什么”就是缺乏写作的材料,而“要怎样写”就是不知从何下笔,有关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问题。  九年义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创造和演变中积淀下来的灿烂文化。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医学、建筑、节日……无不体现着中国古圣先贤的经验、智慧。让学生跟随传统文化的脚步行走,感悟那些浸润在生命里的文化,把思想和感情倾注在文字里,文字便有了生命。  一、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建构语言系统的根系  语文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写作过程中正逐渐丢失了传统文化,缺乏人文素
期刊
一、现当代传统艺术教育模式下的两极分化  与古代相比,现当代我国的艺术教育日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功利化、技艺化的倾向。  08年我毕业来到北大附中,艺术课仅局限于美术和音乐学科,属于大家公认的边缘学科。其次,音乐美术课基本是整班授课,内容以鉴赏为主,学生基本上都只是停留在欣赏和感受的层面上。除了常规艺术课堂教学之外,学校每年固定招收管乐、舞蹈特长生。为了迎接艺术节比赛,每年聘请专家、教练为艺术团进行
期刊
一、新课程改革中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当前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氣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展开讨论。要引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期刊
一、传统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形成及特点  在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一书,提出许多教学原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可以说给教学论这一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那以后,教育研究不断深入,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他努力把教育学确立成为一门科学,在他的《普通教育学》里的一段话很清楚地表达出他的这种心志:“我向教育家要求科学与思考能力。我认为科学并不是一架眼镜,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