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03302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作为高中地理老师,我们应当利用各种手段能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降低地理问题的难度,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本文仅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近几年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情绪,那就是地理怎么这么难学,有的同学还说比数理化都难,我觉得他们这样的苦闷,主要是他们想一味地依赖死记硬背,而忽视对地理原理的研习,再加上思维的逻辑性不强,往往不能准确或正确的得出答案。针对有些同学的这些情况,我认为作为地理老师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二是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偏東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二、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
  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养成的好坏。
  三、运用地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由于其学科内容的特殊性,有人将其定位为文科里的理科,其内容兼有自然地理和社会地理两大部分,要求学生的知识面较宽,地理思维能力较强。但对于绝大部分文科生而言,地理思维能力,特别是空间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是薄弱的环节。经过长期的教学,本人认为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首推地理实验教学法。地理实验教学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既直观又生动,能用客观事实形象的把原理和现象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英语教学涉及到学习者的听、说、读、写,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谈几点思考。  那么, 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一、设计提问,激发
期刊
一、开放意识的形成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使社会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由于社会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因此,一个良好的社会人必需具备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讓学生懂得用现成的方法解决现成的问题仅仅是学习的第一步,学习的更高境界是提出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因此首先必须改变那种只局限于教师给题学生做题的被动的、封闭的意识,为了使数学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选择了数学开放题作为一个切入口,开放
期刊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给我们的英语课吹进了一股春风,给初中英语教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是我们广大英语教育工之幸,也是千千万万的学生之福。英语教学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非凡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拟就自己近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探索和思考。  一、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目前英语课堂教学是:虽然课程标准变了,
期刊
内容摘要: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最终实施者,不仅仅是教育,还要教学。可是我们却总是深陷于各种事务性的工作,不能自拔,顾此失彼,忙忙碌碌,渐渐的没有了精力去钻研教学。每天,除了要完成所教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写教案、做记录、批作业外,还要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如卫生、学生纪律、行为习惯、思想教育、学生安全等。更要处理好学校、班级,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及日常事物。哪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使整个工作陷于被动。 
期刊
摘要:中学英语课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然而,中学英语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和束缚,基本上采用了与启发式教学法背道而驰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锐减,甚至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外语教育质量相对滞后。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学习英语。  一、让学生与积极的态度学习英语的方法  1、外语积极学
期刊
摘要: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学双方都颇为重视,但很多因素影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阅读理解是英语考试中较难的一道大题,分数比例大,出题方式多样,文章中大多含有生词、生句,而且倾向于考查学生的英语知识运用能力,因此难以把握。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训练和应试准备,掌握一些科学有效的应试技巧,是考前十分必要的事情。本文并就如何提高学生阅读
期刊
内容摘要:初中生中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生(简称学困生),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难以达到义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通过近几年教育教学的了解、调查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心理特征、家庭情况、学习态度等进行分析。探讨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寻找教育的方法,减少学困生。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基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学发展到研究性学习的今天,很有必要审视一下当今语文学习中的短视行为。这种短视行为突出地表现为:只重视学生应试知识、应试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研究能力的提高;只重视教学模式,忽视教学创新;只重视学生眼前的利益,忽视学生以后的发展。它大力推广应试技能,其危害不可等闲视之。  短视行为之一:繁琐的阅读指导、阅读练习现在的阅读教学,其弊端是教师讲得太多,各种各样的分析太多,各种各样
期刊
摘要: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在实践新理念的同时也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却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产生怀疑甚至责难。如,“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训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方法”,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规律是经实践千百次检验才成其为规律的,本来是无庸再加以论证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有的老师却连声对其说“不”。 这些语文教学规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是否仍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