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运用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qing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课程是在现代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基础上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其主要特点是使学习突破了时空范围的限制;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而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介;师生之间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手段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日趋便捷和多样化。而随着叙事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研究者对叙事学与其它学科进行交叉研究的日益增多,叙事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效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课程架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料设计、以及学习过程的研究,简要阐述叙事在其中的运用及其所起到的作用,并对交互式网络课程的设计的主要原则进行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叙事;叙事式课程;网络课程
  
  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从社会层面上来说,叙事在人们的学习和对意义的构建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文化环境下,一直以来,叙事都被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来使用,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擅于讲故事,并通过讲故事或是让学生自己构建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个参与式、情境式的学习环境。不论孩子还是成人,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挡故事的魅力,人类好像天生就对别人的故事好奇,天生就愿意对号入座进入角色,在欣赏别人故事的同时想象自己的故事。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历的事件和行为,通过叙事情节或故事而被其他众多人(在想象中)所体验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故事,也是人类用来传承经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一种最基础的叙事活动。
   近年来,叙事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Lauritzen和Jaeger在其1997年出版的Integrating learning through story: the Narrative Curriculum一书中提出了叙事式课程理论(narrative curriculum),也不断有教育专家和教师对叙事式课程的应用和效果进行实例研究,并不断探究叙事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而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网络课程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广,也越来越被广大学习者所接受和喜爱,并在许多领域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然而,网络课程虽然有着种种优势,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却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精华融合到网络课程设计中去,则成为越来越多教育专家和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 叙事(Narrative)与叙事式课程(Narrative Curriculum)
  所谓“叙事”,简单地说,就是(讲)故事,人们讲故事的目的各不相同,故事的篇幅或长或短,情节或简单或复杂,讲述的可能是真实的事件,也可能是虚构的故事,其发生的时间可能在过去,可能在将来,也可能正在发生。故事因其可信度高、便于记忆以及生动有趣而成为有效的教学工具之一。故事的可信度高源于其所讲述的都是人类(或类似于人类,如神仙)的经历,因而人们倾向于将其视作真实可靠的知识来源。故事让读者体验了其人物的行为和感情,因而使得通过故事传递的信息易于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叙事的概念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叙述性的表达,即讲故事;二是建构知识的一种认知工具,既包括对知识的建构也包括知识的分享(Bruner, 1990)。不仅如此,叙事也是协作式和体验式学习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此,叙事在教学中的应用绝不仅仅是讲故事那么简单,这种应用必然会导致一种体验式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并使得交互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叙事式课程理论是由Lauritzen和Jaeger提出的,其核心概念是以故事作为课程的架构,课程规划模式包括情境脉络、提问、探究、成果四个构成要素,以让学习者“能够像体验故事一般体验课程”(Lauritzen & Jaeger, 1997)。在叙事式课程里,叙事指的是“将故事作为组织课程概念与事件的结构,并将课程的想法与事件建构成如同故事般的形式并赋予意义” (p35, Lauritzen & Jaeger, 1997)。在课程中,叙事可以是书面的、图像的,或者是多媒体的文本形式,但前提是必须是故事体,而且是真实的文本,而非为了特定的课程与教学所编写的;叙事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具有引人入胜的主题,即主题应该是涵盖人类共同经验的、能够引起兴趣的、或是值得探索的,等等;有背景、角色、冲突、行动以及解决/反省等共六个项目。
  Lauritzen和Jaeger归纳了叙事式课程的六个优点:
  1. 帮助记忆(to remember):故事是重要的后设认知的组织者,研究显示,信息以叙事的形式建构比较容易让大脑辨识与记忆。
  2. 相似于生活(to parallel life):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故事,通常故事的架构与我们的生活相类似,这使得学习者得以产生替代性的学习,从而发展出对自己生活的理解。
  3. 建构意义(to make meaning):好的故事以世界存在的事实为概念进行组织,使学习者能够通过各自分立要素的连结来发掘意义。
  4. 在有意义的情境脉络里学习(to learn in a meaningful context):故事通常阐述着不同时空下不同的人们面对问题与困境时的反应,而故事人物的遭遇经常与我们个人的经验有所关联,在这样一个具有意义的情境脉络里,学习者可以进行深入探索并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获得较深入的理解。
  5. 适应个体差异(to accommodate individual difference):不同背景、能力和发展阶段的学习者均能够通过文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找到与故事连结之处,并构建出他们自己的解读与意义。故事为不同的个体提供了不同的探索的可能性。
  6. 参与社团(to join a community):通过故事的分享,学习者找到了有相同理解或经验的伙伴,使他们在情感与认知上得以相互支持,分享对故事的理解与个人的生命经验。
  二、 网络课程的特点:优势与局限
  网络教学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把教室扩展到校园网、互联网上,使资源和学习体验在全校、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共享的教学。网络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课件式的教材,因此网络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设计思想,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 突破时空限制。网络教学使得学生从固定的教室、教师、课本、上下课等传统的界限中解放出来,使得学生具有“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并且使学生从封闭的圈子走向一个无班级、无年级甚至无国界的广阔学习空间,从理论上说,一个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与任何一位教师进行交流。
  2. 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的重要性,结束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参与的全新模式。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通道和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而学生则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
  3.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在学习材料的呈现和学习情境的设计方面可以运用更加丰富的手段和形式,除了传统的文字和静态图片之外,还可以使用如音频、视频文件、flash动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从而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学习者从中可以获得真实的感受。
  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手段也日趋丰富和完善。
  5. 丰富多样、充满动感的多媒体呈现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兴趣。
  6. 学习者可以通过对学习软件中各功能按钮的控制自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重点等,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主学习”。
  以上所列举的特点,是网络课程的优势之处,然而如果在课程设计上处理不当,反而容易成为它的弱点所在。例如:
  * 网络课程的使用突破了学习上的时空限制,然而,由于人类普遍具有的惰性,如果缺乏旁人的督促,对许多人来说,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学习反而容易演变成“没时间没地方”进行学习。此外,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习者各自选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进行学习,身边不再有同学相伴,因而容易产生一种孤独感,并因此降低学习积极性。
  * 在网络教学中,不再有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这也就意味着学习完全依靠学生自身来完成,因而无法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由教师跟据学生的反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从而进行细致、个别的指导,而学生也难以得到教师的即时反馈,因此学习者容易对作为学习资料的网络文本做出偏差的诠释。
  * 由于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在网络课程的进行过程中很难创造出令人激动的或是充满幽默感的学习气氛。
  * 缺少了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也不利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记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使网络课程能够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并吸引他继续学习活动,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充分运用网络即时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呈现。好的网络课程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有真实可信的情境,真实的教学材料,并且是交互式的课程。
  三、 叙事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运用
  故事是人类认知世界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方式之一,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Bruner曾指出,将信息嵌入到情境中去有助于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Bruner, 1986)。而以故事作为课程设计的触媒则有助于学习者投入学习情境。故事在教学中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案例分析、事件评论、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等都是常用的教学手段。
  针对上文提到的网络课程在设计中必须包含的一些元素,无论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内容的呈现,乃至整个的学习过程,处处可见叙事的影响。
  (一) 叙事式学习过程(Narrative learning process)
  叙事式学习过程的设计基于前后关联(contextual)的故事,这些故事具有各自发生的场景、人物、情节和主题,并且共同构成一个前后关联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参与了故事的发展,从而被引入对学习资料的研究过程。这种叙事式学习过程牵涉到五个独立的学习步骤和活动,而这些步骤和活动又相互关联、相互支撑。这种模式体现了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要素互相关联,互相协作。图示如下(p110, Mishra, and Sharma):
  
  1. 叙事(Narrative):叙事是体验式、情境式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和步骤,它所指的不仅仅是叙事内容,也包括对叙事结构的组织。
  2. 沉浸(Immersion):“沉浸”这一概念与对叙事内容和叙事结构的体验有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沉浸到故事以及相关的故事元素中去,并进而进行一些研究活动。
  3. 研究(Research):指学习者对其所探索的课程范围内的和叙事相关的信息和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活动是叙事的中心焦点,而对主题的沉浸则是研究活动的支撑。
  4. 表述(Expression):表述活动是建立在研究活动的基础之上的,它与叙事相一致,并且可用来作为构建新的叙事的基础。对叙事情境和角色的沉浸对表述活动构成支撑。
  5. 反思(Reflection):反思活动是指学习者对叙事呈现出来的学习材料,以及对其他学习者对叙事进行的表述所进行的反思。由于反思活动是以叙事形式呈现出来的,因而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对学习者的观点进行反思的途径。它可以是一个解读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审美过程,又或者是一个想象的过程、表现的过程。
  叙事式学习过程将教学活动的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教学活动由信息的传递转变为对意义的解读和构建。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学习者参与学习以及进行深入探究的积极性,从而避免了网络课程因缺乏督促而减弱学习效果的缺陷。
  (二) 叙事式的交互式学习环境(Narrative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设计
  在进行交互式网络课程设计时,通过对叙事的运用,可以设计出恰当的、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进行学习环境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如何将学习者引入到一个有意义的、交互式的学习体验中来,并使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使得学习活动就像在玩RPG(Real Person Game)游戏一样具有真实的体验。以下是进行叙事式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设计时采用的几种主要的方式或手段:
  * 沉浸式体验:在一个已经设计好的故事框架中,让学习者积极参与故事中的事件,即将学习者与故事的主角视为一体,让学习者和主角一起经历故事的发展。
  * 角色扮演:同样是在一个设计好的故事框架中,但情节的发展可能有几种不同的选择,让学习者成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通过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想象力,采取一定的行动,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 创造性参与:在一个开放式的故事框架中,将学习者引入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来,让学习者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学习者来完成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以往故事在教学中的使用主要表现在把教师作为故事的讲述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倾听者。而叙事在网络课程中的运用则应该将学习者引入到叙事过程中去,让学习者成为故事的讲述者或是故事的主角,使其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体验,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会以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对其所参与的故事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四、 总结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叙事的形式不再局限于平面的文本和图片,而是与声音、活动的图像,乃至三维立体动画形式等结合起来。而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也使得叙事式课程可以得到更好的实现。例如,我们可以将叙事文本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还可以运用flash和3D技术创造出高度逼真的学习情境。这种叙事式学习环境的构建和学习者对叙事过程的高度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课程缺少面对面交流的缺陷,而且更加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参与热情,使其对作为学习资料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研究动机;而学习者对故事的解读和对其研究结果的表述又反过来促进其叙事能力的发展。QQ、MSN、Email等实时与延时通讯工具的发展和网站论坛及Blog的使用,使得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而且大大扩大了交流的范围,使得学习者能够找到更多的同道中人,大家共同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探讨。总之,将叙事与叙事式课程理论运用到网络课程设计中,两者各自的优势借助对方的特点而得以进一步发展,同时两者又具有互补作用,可说是相得益彰。
  
  [参考文献]
  [1]Bruner, J.Acts of Meaning.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Kramsch, Claire.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3]Lauritzen, C., and Jaeger, M. Integrating Learning Through Story: The Narrative Curriculum. New York: Delmar Publishers, 1997.
  [4]Nunan, David.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 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5]Tarone, Elaine, and Yule, George. Fo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6]Digital Narrative as a Curriculum Framework.Robert Kenny & Glenda Gunter.
  [7]Interactive Multimedia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anjaya Mishra, and Ramesh C. Sharma.
  [8]Narrative and Stories in Adult Teaching and Learning.Eric Digest, No. 241.http://www.calpro-online.org/eric/docs/dig241.pdf
  [9]Narrative in Online Education.Robert Heckman, Christina Finneran & Todd Marshall.
  [10]Towards Narrative-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s.Bradford W. etc.
  [11]韩焱虹,“英语口语网络实时课程设计探讨”,《外语电化教学》,2005年第3期。
  [12]胡隆等,《计算及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实验学校,上海 200092)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校学生因其自身素质及构成比例等问题,管理难度相对较大。职校班主任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最直接的责任者,只有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做到全面提高班主任自身综合素质;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内部环境;强化赏识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形成班干部带头、学生参与的管理格局,才能更好地创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主任;学生;班级管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激烈竞争的时代对职
期刊
摘 要:  美丽的古希腊神话不仅给人类带来美妙的传说,并且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古希腊人的神话观是人类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社会的一面镜子。在这个镜子中,充满了人类个性解放的要求,充满了人类认识自我的觉醒,充满了人类对命运对抗的表现,同时还充满了人类渴望创造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本主义意识社会。古希腊人的神话观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早期人本社会原则意识的
期刊
摘 要:多元化时代要格外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教育机制就要举全社会之力,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来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  关键词:多元化时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教育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
期刊
摘 要: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举办、上海承办的全球性盛会。本文主要从符号学角度诠释在文化语境中上海世博会的一些典型符号背后隐含的象征意义,进而结合“他者”与象征符号的融合及象征符号创造的“神话”,探索上海世博会的象征符号对于传承中国文化,沟通世界智慧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象征符号;他者;神话  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举办、上海承办的全球性盛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
期刊
摘 要:  新教师指的是刚刚走向教师工作岗位的教师。由学生转变为教师,要求新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逐渐适应教师的角色。新教师的入职阶段是教师生涯中的关键时期。但新教师的职业适应状态不容乐观, 他们往往面临“现实的冲击”。本文将从新教师角色转换中的问题与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教师;角色转换;问题;对策    每年秋季,都会有大批大学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他们刚踏
期刊
摘 要:  以云锡为例,分析了锡尾矿资源的储量及利用现状,指出了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并在归纳整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锡矿山尾矿的特点及难以再选的原因,针对当前新形势下锡尾矿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包括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今后需加强研究的重点等。  关键词:综合回收;资源化利用;锡尾矿    尾矿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每年采出的金
期刊
摘 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它产生于学生对学习的心理需要,只有当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学习看作自己的迫切需要的时候,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视觉能营造身临其境的环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人的智力活动的门户就是“观察”。  关键词:想象力;创造力;新颖多样;富于变化;激发;探究兴趣    心理学家说: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高数课程建设与改革,侧重课堂教学“教 ”的角度,对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进行理论探索,特别是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使得高职数学教学更具实效。  关键词: 高职;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  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随着培养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准
期刊
摘要:在网络信息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是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本文总结了我国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存在的内容缺乏、更新速度慢、资源整合程度低、网站建设技术单一、服务性不强等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整合  当今
期刊
摘 要:  从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模式的原则出发,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研讨式、案例式、“课题项目调查研究”模式、问题式导学模式等创新模式的含义和应注意的问题,构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要求和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思考;实践  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模式的原则  1、“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