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der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以陶冶情操为目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义务教育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
  一、在阅读中鉴赏美
  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初中语文教材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用审美的心灵来感受,初中语文教材就是一个满足人精神需求的无尽宝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实审美的过程中,其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
  1.抓住文本中的自然美
  初中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描写高山流水、山水草木、日月星辰等大自然美景的课文,这些课文的美都是自然纯真的。如语文版八年级上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篇文章,作者以绚丽多姿的笔墨,为我们呈现了青海湖美轮美奂的自然美。绿的娇嫩的草滩、黄的蓬勃的菜花、蓝的醉人的天空、起伏着涟漪的蓝锦缎似的湖面、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作者用诗一般的笔调,描绘了青海湖的美景,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再现了青海湖的自然景象和绝美画面,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自然不加雕饰的美让学生妙不可言。又如《答谢中书书》,这篇课文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趣盎然。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美不胜收。最后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情景啊。这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让学生在读的时候陶醉在这美景当中,感叹这大自然美的无法形容。
  2.抓住文本中的形象美
  美的形象在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些典型形象的美的分析,启发学生认识美。如海伦《我的老师》中的沙利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沙利文老师美丽正直,温柔善良,她给予聋哑的小海伦深深的爱,耐心教她识字。当海伦做错事时,沙利文老师从不轻易责怪她,而是耐心和蔼地指出错误。在教育的过程中,沙利文老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海伦学习方法。在盲人海伦心中,学习不是枯燥乏味地说教,而是有趣地玩洋娃娃,游戏和自己动手学会用手指拼字。在海伦心中,沙利文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她深爱海伦,海伦也喜欢她,这样的老师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美,甚至模仿沙利文老师做一个心灵美的人。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范例。
  3.抓住文本中的画面美
  优美的画面可以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让你醉在其中,忘掉一切烦恼。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了这样一个画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分别用了明喻和暗喻两种修辞手法。其中把洒在地上的月光比作清而透明的积水是明喻;又用借喻,把纵横交错、摇曳不定的竹柏叶子比作水中的藻荇水草,描绘了月光空灵皎洁、月光疏影铺地的庭院环境。读着这样优美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运用遣词造句的能力所创造的艺术美,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画面,在这种优美的图画中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审美体验。又如《滁州西涧》,整首诗犹如一幅色彩明艳的水墨画,幽草是翠绿色的,黄鹂是嫩黄色的,春潮是灰白色的。阅读这首诗。读者不仅能体会诗人优美的语言,还能在优美的语言里找到绚丽的美景,说它是诗中有画,一点也不夸张。这些色彩鲜艳的景物,是诗人无声的语言。诗人的情感于这些景物交织在一起。诗中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黄鹂,还是春潮急雨、荒郊野渡,都构成一片淡远的自然之景。学习此诗,学生在欣赏美的画面,美的意境之时,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想象和联想。
  二、在听读中感受美
  语文教学活动中,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选文内容就成了学生最直接感知的材料。所以,课文的朗读就是激发学生美的情趣,培养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是一种审美的好的手段。朗读可分为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如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教师先用饱满的激情、昂扬的声调进行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细致体会语气、节奏,感知其意境,然后要求学生反复读,感受此词的大气磅礴,进入身临其境的境界。又如教授朱自清的《春》,教师范读时,可以配轻音乐,学生听读。通读全文之后,读者会不由自主都被作者那强烈真挚的喜春,赞春之情所感染。你听,“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那轻快的语言,优美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听起来婉转动听,和谐惬意。读到这些句子,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春天的美丽画面,激发我们美的情趣。
  三、在写作中创造美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归宿,是最高阶段,不仅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最佳过程,还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这就是作文。作文就是学生心灵的外化。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先从模仿入手,然后再创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众多文章是如何表达美和创造美的。学习课文美的结构安排,美的语言表达,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去。教材中这些美的熏陶,生活中美的认识,加上教师有目的性的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把美表现出来,创造出来。如学完刘禹锡《陋室铭》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陋室铭》进行仿写,有学生这样写道:“林不在美,有水就行。水不在深,有鱼则灵。在此泉旁,神志清醒。鱼跃水中悠,蝶舞水中映。泉水叮咚响,春风柔和吹。可以赏桃林,听泉音。无噪音之乱耳,无污水之扫兴。济南趵突泉,峨眉老松林。游客云:孰比我清!”此文模仿《陋室铭》的格式,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对明媚春光的喜爱,并表达了对噪音污染、水污染的批评,唤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这篇文章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在内在情感的驱动下,充分发挥想象,从而表达美、创造美。除了仿写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拟人化、科学幻想等方式,编写童话故事,促使他们再现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或者可以设计改写,续写课文结尾,写随笔,记录身边美的景物、美的事物、美的人物,去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获得审美体验,进而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大胆而有创造力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尽情飞扬。
  参考文献:
  [1]杨毅.浅谈初中语文课的美学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學报,2004(4).
  [2]施友权.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7).
  王璨,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在职研究生,湖南衡阳县石口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我们话里不但有鬼,并且铸造了鬼的性格,描画了鬼的形态,赋予了鬼的才智不管我们相信有鬼或无鬼,我们的话里免不了有鬼。我们话里不但有鬼,并且铸造了鬼的性格,描画了鬼的形态
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于是小组合作式教学成了最受教师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通过讨论、探索、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时存在一些不足。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很多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学生的参与
期刊
【摘要】艺术资料的管理给艺术资料室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建立图书资料共享机制是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的要素。良好的查询模式是共享机制的基础,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管理模式的动力机制。经费投资是资料共享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管理模式 资料共享 艺术图书管理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N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073-02    1 引言  艺术学院资料室是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从教学安排的制定、教学过程管理监控、教学质量反馈三个环节,探讨短期进修教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对理论的总结,去进一步指导实践,根据分析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性格特征,设立相应的教育管理理念,达到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对外教学组织管理水平的目的,为中医药的国际化教育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  【关键词】留学生 短期进修 教育管理 民族性格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新课改发展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中,为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技术支持,将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微课展开教学,突出教学重点内容,为学生自学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机会,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微课的本质是借助于信息技术所制作的短小的视频课资源,通常时长约为10分钟左右,微课的内容也是直奔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简明扼要,在教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越来越注重教学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的推动作用,将自主、合作、探究、对话作为这次教育教学改革的亮点。初中语文作为一门感性教育学科,相比其他理科而言更加重视文学魅力和传统文化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正在极力将师生对话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手段中去,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 
期刊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创新,微课教学就是在不断地教学改革创新中,应运而生的。微课主要是通过视频的形式,对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或知识点,结合互联网技术,通过处理制作,通过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微课教学的出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成长基础阶段,因此,为了使小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打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有效地运用评价语言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灵活而有效呢?做为一名一直在一线工作的教师,笔者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激励性评价语言要适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要适当运用评价语言,体现评价性语言的激励性、针对性、生成性、导向性、幽默性。这样才能促进学
期刊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具备终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品质和能力,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语文的文化传承和延续。下面就与大家探讨下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阅读理解与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期刊
叙事学理论提出三种阅读模式:叙述阅读、符号阅读、结构阅读。我们可以以文学理论做基础,帮助初中生从多个角度来解读文本的深层内涵,获得人生智慧。现依托理论,结合具体选段开发新的阅读视角。  一、通过叙述阅读模式分析文本深层叙述技巧  叙述阅读是对作品叙述方式的研究,以叙述者为中心,探讨叙述的技巧和手段。引领学生关注小说中视角的转移、叙述者形象的变化。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段落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