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茴香的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及综合开发利用等研究作了归纳和论述,为茴香的深入研究和推动茴香及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其综合利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茴香;种植技术;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7-43-03
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为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科(Umbelliferae)茴香属(Foeniculum Miller)1a生或多年生草本[1],英文名Fennel,中文俗名小茴香(我国北方各省普遍栽培的茴香品种常被称为小茴香[2],也有人用小茴香特指茴香的果实、种子)、茴香子、怀香、怀香子、香丝菜等。茴香叶和种子均有强烈的特殊香味,是一种多用途的芳香植物,嫩茎嫩叶作为蔬菜食用,果实种子既是常用的调料和香料,又是提取精油的重要原料[3-4],根、叶、果实和全草是传统的中药和民间草药,味辛、性温,有祛寒止痛、理气和胃之效,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等症[5]。茴香精油广泛应用于医药学(如滋补剂、健胃剂、兴奋剂、驱风剂、催乳剂、止吐剂、去痰剂等)、化妆品(如牙膏、香皂、香锭、洗发香波等)和食品添加剂(如面包、糕点、甜酒和泡菜等)等[6]。
茴香作为药食两用作物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和经济价值,随着其药用和食用价值日益被发现和重视,近年人们对茴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茴香每年的种植面积为7 000hm2左右,年用量近2 000万kg,大部分用于食用[7],近年来围绕茴香及其相关产业的研究陆续展开。为了更好地开展茴香的种植研究和开发利用其价值,本文主要对茴香的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及综合开发利用进行综述。
1 品种比较及品种选育研究
我国栽培的茴香品种单一,生产上都采用自种自繁的方式采种。而关于不同品种之间的比较也有一些报道。吕鸿芳[8]通过小茴香的内蒙古品种、民勤品种和海原县当地品种的比较试验,探索出适合海原县种植的小茴香最佳品种为甘肃民勤品种,应在今后的生产中适当推广。任安祥和王羽梅[9]以内蒙古茴香为对照,与从德国、罗马尼亚、香港等地引入的茴香品种在呼和浩特市进行生长状况的比较。结果表明:内蒙茴香因在当地多年栽培,已具备了适应当地环境的生育特点,生长势和生长量都高于其它引进的供试品种;各品种生育期不同,其它品种由于营养生长期较长,在当地露地栽培不能采种。何金明等[10]将来源于河北青县、吉林四平、山西太原、甘肃玉门、新疆伊犁、辽宁阜新和内蒙古托县的茴香引入广东省韶关学院生态园大棚中,对部分植株形态及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7个茴香品种各有优势:河北青县的割茬茴香和山西太原的小茴香品种早熟(播种至采收嫩茎叶174d),吉林四平的茴香和甘肃玉门、内蒙古托县的小茴香品种中熟(86d),新疆伊犁和辽宁阜新的小茴香品种晚熟(97d)。吉林四平的茴香品种真叶数最多,地上部鲜质量和地下部鲜质量最大,山西太原的茴香品种地上部干物率最高,7个茴香品种的植株可食率均达90%以上;甘肃玉门小茴香品种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
目前在我国茴香集中种植区生产上种植的茴香品种,基本都是地方品种和农家品种,由于长期的自交造成茴香的生活力衰退、种性退化,产量和商品性受到严重影响[11],因此茴香品种选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何金明等[12-13]以德国茴香为材料,引种至内蒙古临河,经过多代系统选择选育出高精油含量的品种“油茴1号”,从而改变我国茴香精油含量低的现状,为我国茴香精油的提取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高方胜和王明友[11]从德州地区单茬茴香原始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经系统选育而获得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茴香新品种德丰,该品种生长快、单茬茴香菜用产量高达1 650kg/667m2、可耐5℃以上低温。另外,他们还优选了高产优质耐割茴香新品种“德农1号”,该品种具有生长较快(正常情况下播后45d即可收割)、耐密植、单茬茴香菜用产量高(1 500kg/667m2)、抽薹遲、香味浓、品质优、精油和维生素C含量高、再生能力强(全年可连续收割5~6次)、耐寒性强(可耐3℃以上低温)等优点。
总之,对于不同地区的茴香品种,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及生产用途进行引种。若作为蔬菜栽培,则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生物产量高和营养价值高的茴香品种作为主要选择对象;若以收获果实为主,则应考虑种子大小、饱满度及种子产量;若收获果实用于提取精油,还需要考虑其精油成分及含量。
2 种植技术研究
近年来,人们对于茴香的种植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茴香高产栽培技术[14-15]等方面。
关于影响小茴香种植的因素主要有不同播种时期、不同种植密度的研究报道。邹德勇[16]采用随机排列设计4个处理(3月26日、4月1日、4月6日和4月13日),研究茴香不同播种时期对产量、生育期和植物性状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的播种时期。结果显示,4个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单从性状分析来看4月1~6日播种的小茴香群体结构比较合理。有效地为小茴香避灾抗旱提供科学依据,对小茴香种植区的农时操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另外,种植密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郭霞[17]采用随机排列设计4个处理2次重复,测定不同密度对茴香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密度对小茴香生育期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种植密度为4万苗/667m2的平均产量达189.3kg/667m2,增产15.7%,因此在茴香种植中密度以4万苗/667m2为宜。其结果为提高单产提供科学依据,对今后单位面积小茴香种植密度及播种量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时期施不同的肥料及地膜覆盖都会提高茴香产量。马兴贵[18]通过随机设计,进行小茴香不同生育期喷硼试验,结果表明,喷施“速乐硼”后产量有所增加,喷施越早的千粒重越重,产量相对较高,增产幅度大,单从产量结果分析,苗期喷施后增产效果最为明显。而朱劲松[19]分别在苗期、盛花期、抽薹期进行喷施与不喷施硼肥对照试验,从试验结果得知,苗期喷施硼肥茴香结实率好,产量最高,效益最好,宜在今后的生产中适当推广。高鸿飞等[20]根据海原县种植的高产小茴香吸肥特性和土壤供肥能力,探讨小茴香高产条件下的最佳施氮肥量,试验表明:在海原县小茴香主产区中等肥力条件下,每667m2施氮肥6kg,产量最高为182kg,肥料利用率最高,效益最好。结果显示氮肥在小茴香生产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施氮肥能明显提高小茴香产量。在海原中部库井灌区小茴香生产中,同等肥力条件下,以667m2施纯N 3.52kg增产效果最佳,建议在生产上推广施用。但该试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郑维平等[21]研究了小茴香高产条件下的最佳施磷肥量,结果表明:在海原县小茴香主产区的中等肥力条件下,每667m2施磷肥4kg,产量最高为151kg,肥料利用率最高,效益最好。不同施磷量处理对小茴香的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磷肥在小茴香生产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施磷肥与不施磷肥对小茴香产量影响极大,施磷肥产量明显高于不施。李天银[22]为了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茴香地膜覆盖栽培试验,茴香产量达3 750kg/hm2以上,最高4 500kg/hm2,经济效益达15 000元/hm2以上,可以作为推广的主要种植模式之一。 3 综合开发利用
小茴香全身是宝,不仅被广泛用作食品调味香料,是一种价值很高的优良辛香料,而且兼有药理作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同时也可作为饲料添加剂等。
在食品应用方面,小茴香是人工配制五香粉的主要组份,广泛用于食品调味。小茴香油还常用于糖果和酒类的配制。小茴香是食用香料植物的大宗品种。在世界贸易量中,它仅次于胡椒、辣椒、芥菜子、芝麻、桂皮、姜、丁香、肉豆落、芜萎子、姜黄等,而远远高于我国盛产的八角茴香。小茴香的世界总产量每年在3万t以上,在主要食用香料植物中名列第7,每年的世界贸易量为6 000t左右[23]。另外,李天银[24]认为茴香花蜜丰富,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在药用价值方面,小茴香果籽具有驱风行风、祛寒温、止痛和健脾之功效,可用于治胃气弱胀痛、消化不良、腰痛、呕吐等疾病。另外,用小茴香制成的花草茶有温肾散寒、和胃理气的作用,对于饮食过量所引起腹胀以及女性痛经也有一定效果。
在饲料添加剂方面,茴香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加食欲、消导促长[25]。根据中兽医学理气消食、助脾开胃的原则,采用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改善畜禽对饲料的适口性,增进动物唾液、胃液、肠液等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达到促进动物消化吸收、体内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目的。佈音等[26]研究内蒙古特产托县优质小茴香作饲料调味剂,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蛋黄着色性能和提高鸡肉风味。蛋鸡的肉风味变得香味浓厚、味道鲜美,这不仅对蛋鸡生产有较大的实践意义,而且为肉鸡生产向市场提供风味鸡肉,烧烤出味道更鲜美可口的佳肴提供思路。但由于对添加小茴香粉使鸡肉风味获得改善的原因尚未找到,所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方面,小茴香主要含挥发油等成分,包括茴香醚、茴香酮、柠檬烯茴香醛等,从小茴香果实及茎叶中提得的精油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牙膏、牙粉、肥皂、香水化、妆品等香精中。茴香精油具有良好的防腐作用,还可用于腌渍食品。北非及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等国酒吧中流行一种茴香酒,含有茴香精油,香味浓郁独特,喝时加入水或冰块,1s之内透明的酒液便混浊起来,变成乳白色的悬浊酒。另外,用小茴香茎叶制成烟丝,由于不含尼古丁成分,焦油量低,对人体危害小,燃烧性类似烟叶,香味浓郁,有望成为新型香烟替代品[27]。
4 展望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茴香品种选育、种植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选育了油茴1号、德丰、德农1号等新品种,并对影响小茴香种植的因素包括不同播种时期、不同种植密度等条件进行了探索,筛选出了最佳的条件,同时通过不同时期施不同的肥料及地膜覆盖等提高茴香产量。但到目前还没有对茴香的种植条件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应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推动茴香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另外,还可以通过应用现代化的工程技术手段如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以创造新的茴香品种,(下转62页)(上接44页)改善茴香的产品品质及产量,为茴香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参考文献
[1]张嫩玲,马青云,胡江苗,等.小茴香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273-274.
[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中国蔬菜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3]赵秀玲.小茴香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4):382-386.
[4]雷茜,张欣,贝盏临,等.宁夏海原小茴香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 132-5 133.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陈红波,王羽梅,何金明.茴香水培技术的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6,27(3):64-66.
[7]韩凤叶,肖艳辉,潘春香,等.NaCl胁迫对茴香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韶关学院学报,2010,31(9):65-68.
[8]吕鸿芳.小茴香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农技推广,2008,24(5):15.
[9]任安祥,王羽梅.不同茴香品种生长习性的比较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2):66-69.
[10]何金明,肖艳辉,王羽梅,等.不同茴香品种植株形态及营养成分分析[J].中国蔬菜,2008(8):18-20.
[11]高方胜,王明友.单茬茴香新品种德丰的选育[J].长江蔬菜,2011(22):21-22.
[12]何金明,王羽梅,肖艳辉,等.内蒙古小茴香与德国大茴香精油比较研究[J].作物杂志,2005 (6):31-33.
[13]潘春香,何金明,仲兆清,等.内蒙古茴香与油茴1号根、茎解剖结构的比较[J].江苏農业科学,2010(4):166-169.
[14]高鸿飞,李成虎,姜海刚.海原县小茴香标准化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4):13-14.
[15]王海佺.海原县小茴香高产栽培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07(1):3.
[16]邹德勇.小茴香不同播种时期试验[J].经济作物,2011(21):14-15.
[17]郭霞.小茴香不同种植密度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16.
[18]马兴贵.小茴香不同生育期喷硼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1):23.
[19]朱劲松.小茴香不同生育期喷硼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21):13-14.
[20]高鸿飞,郑维平,郑海明.小茴香不同施氮量试验初报[J].宁夏农林科技,2010(1):29-30.
[21]郑维平,高鸿飞,郑海明.小茴香不同施磷量试验初报[J].宁夏农林科技,2010(2):23,92.
[22]李天银.河西地区茴香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2(11):63-64.
[23]刘树文.小茴香的综合开发利用[J].广西化工,1993(3):44-46.
[24]李天银.药用植物茴香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3(11):31.
[25]陈洪贵,边连全,陈静,等.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养殖与饲料,2011(1):55-57.
[26]佈音,孙景琦,张志娟,等.小茴香饲料调味剂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3,14(3):73-79.
[27]黄宝康,梁婕.小茴香[J].林业与生态,2011(12):40.
(责编:施婷婷)
关键词:茴香;种植技术;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7-43-03
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为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科(Umbelliferae)茴香属(Foeniculum Miller)1a生或多年生草本[1],英文名Fennel,中文俗名小茴香(我国北方各省普遍栽培的茴香品种常被称为小茴香[2],也有人用小茴香特指茴香的果实、种子)、茴香子、怀香、怀香子、香丝菜等。茴香叶和种子均有强烈的特殊香味,是一种多用途的芳香植物,嫩茎嫩叶作为蔬菜食用,果实种子既是常用的调料和香料,又是提取精油的重要原料[3-4],根、叶、果实和全草是传统的中药和民间草药,味辛、性温,有祛寒止痛、理气和胃之效,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等症[5]。茴香精油广泛应用于医药学(如滋补剂、健胃剂、兴奋剂、驱风剂、催乳剂、止吐剂、去痰剂等)、化妆品(如牙膏、香皂、香锭、洗发香波等)和食品添加剂(如面包、糕点、甜酒和泡菜等)等[6]。
茴香作为药食两用作物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和经济价值,随着其药用和食用价值日益被发现和重视,近年人们对茴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茴香每年的种植面积为7 000hm2左右,年用量近2 000万kg,大部分用于食用[7],近年来围绕茴香及其相关产业的研究陆续展开。为了更好地开展茴香的种植研究和开发利用其价值,本文主要对茴香的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及综合开发利用进行综述。
1 品种比较及品种选育研究
我国栽培的茴香品种单一,生产上都采用自种自繁的方式采种。而关于不同品种之间的比较也有一些报道。吕鸿芳[8]通过小茴香的内蒙古品种、民勤品种和海原县当地品种的比较试验,探索出适合海原县种植的小茴香最佳品种为甘肃民勤品种,应在今后的生产中适当推广。任安祥和王羽梅[9]以内蒙古茴香为对照,与从德国、罗马尼亚、香港等地引入的茴香品种在呼和浩特市进行生长状况的比较。结果表明:内蒙茴香因在当地多年栽培,已具备了适应当地环境的生育特点,生长势和生长量都高于其它引进的供试品种;各品种生育期不同,其它品种由于营养生长期较长,在当地露地栽培不能采种。何金明等[10]将来源于河北青县、吉林四平、山西太原、甘肃玉门、新疆伊犁、辽宁阜新和内蒙古托县的茴香引入广东省韶关学院生态园大棚中,对部分植株形态及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7个茴香品种各有优势:河北青县的割茬茴香和山西太原的小茴香品种早熟(播种至采收嫩茎叶174d),吉林四平的茴香和甘肃玉门、内蒙古托县的小茴香品种中熟(86d),新疆伊犁和辽宁阜新的小茴香品种晚熟(97d)。吉林四平的茴香品种真叶数最多,地上部鲜质量和地下部鲜质量最大,山西太原的茴香品种地上部干物率最高,7个茴香品种的植株可食率均达90%以上;甘肃玉门小茴香品种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
目前在我国茴香集中种植区生产上种植的茴香品种,基本都是地方品种和农家品种,由于长期的自交造成茴香的生活力衰退、种性退化,产量和商品性受到严重影响[11],因此茴香品种选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何金明等[12-13]以德国茴香为材料,引种至内蒙古临河,经过多代系统选择选育出高精油含量的品种“油茴1号”,从而改变我国茴香精油含量低的现状,为我国茴香精油的提取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高方胜和王明友[11]从德州地区单茬茴香原始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经系统选育而获得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茴香新品种德丰,该品种生长快、单茬茴香菜用产量高达1 650kg/667m2、可耐5℃以上低温。另外,他们还优选了高产优质耐割茴香新品种“德农1号”,该品种具有生长较快(正常情况下播后45d即可收割)、耐密植、单茬茴香菜用产量高(1 500kg/667m2)、抽薹遲、香味浓、品质优、精油和维生素C含量高、再生能力强(全年可连续收割5~6次)、耐寒性强(可耐3℃以上低温)等优点。
总之,对于不同地区的茴香品种,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及生产用途进行引种。若作为蔬菜栽培,则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生物产量高和营养价值高的茴香品种作为主要选择对象;若以收获果实为主,则应考虑种子大小、饱满度及种子产量;若收获果实用于提取精油,还需要考虑其精油成分及含量。
2 种植技术研究
近年来,人们对于茴香的种植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茴香高产栽培技术[14-15]等方面。
关于影响小茴香种植的因素主要有不同播种时期、不同种植密度的研究报道。邹德勇[16]采用随机排列设计4个处理(3月26日、4月1日、4月6日和4月13日),研究茴香不同播种时期对产量、生育期和植物性状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的播种时期。结果显示,4个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单从性状分析来看4月1~6日播种的小茴香群体结构比较合理。有效地为小茴香避灾抗旱提供科学依据,对小茴香种植区的农时操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另外,种植密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郭霞[17]采用随机排列设计4个处理2次重复,测定不同密度对茴香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密度对小茴香生育期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种植密度为4万苗/667m2的平均产量达189.3kg/667m2,增产15.7%,因此在茴香种植中密度以4万苗/667m2为宜。其结果为提高单产提供科学依据,对今后单位面积小茴香种植密度及播种量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时期施不同的肥料及地膜覆盖都会提高茴香产量。马兴贵[18]通过随机设计,进行小茴香不同生育期喷硼试验,结果表明,喷施“速乐硼”后产量有所增加,喷施越早的千粒重越重,产量相对较高,增产幅度大,单从产量结果分析,苗期喷施后增产效果最为明显。而朱劲松[19]分别在苗期、盛花期、抽薹期进行喷施与不喷施硼肥对照试验,从试验结果得知,苗期喷施硼肥茴香结实率好,产量最高,效益最好,宜在今后的生产中适当推广。高鸿飞等[20]根据海原县种植的高产小茴香吸肥特性和土壤供肥能力,探讨小茴香高产条件下的最佳施氮肥量,试验表明:在海原县小茴香主产区中等肥力条件下,每667m2施氮肥6kg,产量最高为182kg,肥料利用率最高,效益最好。结果显示氮肥在小茴香生产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施氮肥能明显提高小茴香产量。在海原中部库井灌区小茴香生产中,同等肥力条件下,以667m2施纯N 3.52kg增产效果最佳,建议在生产上推广施用。但该试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郑维平等[21]研究了小茴香高产条件下的最佳施磷肥量,结果表明:在海原县小茴香主产区的中等肥力条件下,每667m2施磷肥4kg,产量最高为151kg,肥料利用率最高,效益最好。不同施磷量处理对小茴香的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磷肥在小茴香生产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施磷肥与不施磷肥对小茴香产量影响极大,施磷肥产量明显高于不施。李天银[22]为了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茴香地膜覆盖栽培试验,茴香产量达3 750kg/hm2以上,最高4 500kg/hm2,经济效益达15 000元/hm2以上,可以作为推广的主要种植模式之一。 3 综合开发利用
小茴香全身是宝,不仅被广泛用作食品调味香料,是一种价值很高的优良辛香料,而且兼有药理作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同时也可作为饲料添加剂等。
在食品应用方面,小茴香是人工配制五香粉的主要组份,广泛用于食品调味。小茴香油还常用于糖果和酒类的配制。小茴香是食用香料植物的大宗品种。在世界贸易量中,它仅次于胡椒、辣椒、芥菜子、芝麻、桂皮、姜、丁香、肉豆落、芜萎子、姜黄等,而远远高于我国盛产的八角茴香。小茴香的世界总产量每年在3万t以上,在主要食用香料植物中名列第7,每年的世界贸易量为6 000t左右[23]。另外,李天银[24]认为茴香花蜜丰富,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在药用价值方面,小茴香果籽具有驱风行风、祛寒温、止痛和健脾之功效,可用于治胃气弱胀痛、消化不良、腰痛、呕吐等疾病。另外,用小茴香制成的花草茶有温肾散寒、和胃理气的作用,对于饮食过量所引起腹胀以及女性痛经也有一定效果。
在饲料添加剂方面,茴香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加食欲、消导促长[25]。根据中兽医学理气消食、助脾开胃的原则,采用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改善畜禽对饲料的适口性,增进动物唾液、胃液、肠液等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达到促进动物消化吸收、体内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目的。佈音等[26]研究内蒙古特产托县优质小茴香作饲料调味剂,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蛋黄着色性能和提高鸡肉风味。蛋鸡的肉风味变得香味浓厚、味道鲜美,这不仅对蛋鸡生产有较大的实践意义,而且为肉鸡生产向市场提供风味鸡肉,烧烤出味道更鲜美可口的佳肴提供思路。但由于对添加小茴香粉使鸡肉风味获得改善的原因尚未找到,所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方面,小茴香主要含挥发油等成分,包括茴香醚、茴香酮、柠檬烯茴香醛等,从小茴香果实及茎叶中提得的精油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牙膏、牙粉、肥皂、香水化、妆品等香精中。茴香精油具有良好的防腐作用,还可用于腌渍食品。北非及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等国酒吧中流行一种茴香酒,含有茴香精油,香味浓郁独特,喝时加入水或冰块,1s之内透明的酒液便混浊起来,变成乳白色的悬浊酒。另外,用小茴香茎叶制成烟丝,由于不含尼古丁成分,焦油量低,对人体危害小,燃烧性类似烟叶,香味浓郁,有望成为新型香烟替代品[27]。
4 展望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茴香品种选育、种植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选育了油茴1号、德丰、德农1号等新品种,并对影响小茴香种植的因素包括不同播种时期、不同种植密度等条件进行了探索,筛选出了最佳的条件,同时通过不同时期施不同的肥料及地膜覆盖等提高茴香产量。但到目前还没有对茴香的种植条件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应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推动茴香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另外,还可以通过应用现代化的工程技术手段如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以创造新的茴香品种,(下转62页)(上接44页)改善茴香的产品品质及产量,为茴香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参考文献
[1]张嫩玲,马青云,胡江苗,等.小茴香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273-274.
[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中国蔬菜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3]赵秀玲.小茴香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4):382-386.
[4]雷茜,张欣,贝盏临,等.宁夏海原小茴香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 132-5 133.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陈红波,王羽梅,何金明.茴香水培技术的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6,27(3):64-66.
[7]韩凤叶,肖艳辉,潘春香,等.NaCl胁迫对茴香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韶关学院学报,2010,31(9):65-68.
[8]吕鸿芳.小茴香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农技推广,2008,24(5):15.
[9]任安祥,王羽梅.不同茴香品种生长习性的比较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2):66-69.
[10]何金明,肖艳辉,王羽梅,等.不同茴香品种植株形态及营养成分分析[J].中国蔬菜,2008(8):18-20.
[11]高方胜,王明友.单茬茴香新品种德丰的选育[J].长江蔬菜,2011(22):21-22.
[12]何金明,王羽梅,肖艳辉,等.内蒙古小茴香与德国大茴香精油比较研究[J].作物杂志,2005 (6):31-33.
[13]潘春香,何金明,仲兆清,等.内蒙古茴香与油茴1号根、茎解剖结构的比较[J].江苏農业科学,2010(4):166-169.
[14]高鸿飞,李成虎,姜海刚.海原县小茴香标准化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4):13-14.
[15]王海佺.海原县小茴香高产栽培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07(1):3.
[16]邹德勇.小茴香不同播种时期试验[J].经济作物,2011(21):14-15.
[17]郭霞.小茴香不同种植密度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16.
[18]马兴贵.小茴香不同生育期喷硼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1):23.
[19]朱劲松.小茴香不同生育期喷硼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21):13-14.
[20]高鸿飞,郑维平,郑海明.小茴香不同施氮量试验初报[J].宁夏农林科技,2010(1):29-30.
[21]郑维平,高鸿飞,郑海明.小茴香不同施磷量试验初报[J].宁夏农林科技,2010(2):23,92.
[22]李天银.河西地区茴香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2(11):63-64.
[23]刘树文.小茴香的综合开发利用[J].广西化工,1993(3):44-46.
[24]李天银.药用植物茴香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3(11):31.
[25]陈洪贵,边连全,陈静,等.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养殖与饲料,2011(1):55-57.
[26]佈音,孙景琦,张志娟,等.小茴香饲料调味剂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3,14(3):73-79.
[27]黄宝康,梁婕.小茴香[J].林业与生态,2011(12):40.
(责编:施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