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历史课堂有效性的语言因素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Sp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应用要注意哪些呢?怎样提高历史课堂中的语言艺术呢?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些粗浅的探讨。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以“舌耕”为业的教师,能否完成既教书又育人的任务,教学语言是影响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训练和表达,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理解,就历史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应用要注意什么?怎样提高历史课堂中的语言艺术?做些粗浅的探讨。
  1、重视语言的科学严谨性——精确以求真:
  我们应教给学生怎样的历史?课堂教学需具备有效性,至少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历史知识不能有明显错误。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讲究语言的科学严谨,即准确规范,精确以求真。教师的语言如果不准确不严谨,学生所学知识就容易模糊,甚至造成歧义之说和知识性的误导。教师的语言如果不规范,语病丛生,前言不搭后语,就会影响真实内容的表达,学生就会听不明白,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语言准确规范了,教师在解读历史概念、观念、史实、观点、结论时,就能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合乎思维规律地正确表达内容,避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乃至自相矛盾而影响和贻误学生。比如,“宦官”与“太监”,“王权”与“皇权”,这种特定的称谓,就不能随意使用。因为,阉割后在宫里侍候皇帝的男子,明朝以前不能叫“太监”,明朝以后不应称“宦官”;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推翻的是“王权”,中国辛亥革命推翻的是“皇权”。因此,严格地说,应是该称呼什么就称呼什么。还有,教师回答学生问题时用“差不多”、“大概是这样”等含糊其辞的话语也是不严谨的,学生听了不知道到底是或非,应引以为戒。
  听一位教师讲授必修一“鸦片战争”一课,涉及到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赔款总额时,计算如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规定,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这样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赔款应为800+800+200=1800万两白银,其中两个800分别为清政府赔给英法的军费各800万两白银,因为《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英商的200万两白银也应加上,即赔偿数额应为1800万两白银。这样的解释看似合理,实际上授课者将教科书的内容主观地改造了,结论大谬。对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赔款计算完全错误,与事实上的《北京条约》内容不符。据中英续增条约(咸丰十年):“今所定取赏八百万两内,二百万两仍为住粤英商补亏之款,其六百万两少裨军需之费,载此明文,庶免纷纠。”中法续约(咸丰十年)第四款:“己未年在天津所定遗补第四款内载,中国赔补军需银二百万两,兹以删去;尽复议定,赔补银共八百万两......”[1]。从上述条约可知,赔英国的八百万两,“二百万两仍为住粤英商补亏之款”。因此,若必须要计算清政府与英、法所签订《北京条约》赔款总额,应是1600万两。
  可见,科学严谨的精确表达是历史教师语言中的第一要求,教师应做到用精确的语言解读历史概念、观点等,讲真实的历史。要做到这点,“阅读与思考是一个教师需要终身完成的作业”[2]。历史教师一方面要加厚自己的专业功底,多读一些专业、名人传记等方面的书籍、文献、资料,积淀学养,为教学语言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备课时不要放过细小的知识疑点,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读透课本、深究史实,传授给学生真实的历史知识。
  2、重视语言的简约流畅性——精炼以求实:
  历史学科内容广泛,包罗万象。过于复杂的语言表述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反而会增加理解知识的难度。要使学生能抓住要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做到语言简约流畅、言简意赅,即精炼以求实。如在讲美国的“冷战”政策时,能够概括为“三部曲”:1947年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笼,1948年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949年军事上北约组织的建立,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推行的时间很快就可以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如讲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可概括为:金田起义、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定都天京。简短十六个字,使这一历史事件前期发生发展过程的主要环节一目了然,等等。又如构建历史线索时,如果一味简单地套用“背景、内容或经过、意义或影响”三段论样式的老旧语言表述,怎么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校有次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课题是“新文化运动”,这显然需要新意,要对教材进行再梳理、重新构建,寻找新的知识架构。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思考、交流碰撞,一个新的知识构建逐渐明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该运动的旗帜。进一步去发掘,那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是思想激烈交流和碰撞的时代。时代的风貌是交流和碰撞、百花齐放,在交流碰撞之后,经过时代的大浪淘沙,最终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柳暗花明”之后,我以思想交流和碰撞为切入口和核心,在教材内容、历史素材的处理和呈现方式上进行重新建构,并精心设计了课题语言和线索语言,以“狂沙吹尽始到金的新文化运动”为课题,以“序言:山雨欲来风满楼;激荡:交锋碰撞的盛况;争鸣:思想风暴下的绽放”代替了“背景、内容、影响”这样让历史成为一个个片段甚至支离破碎的表述,新颖精炼的课题和线索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接下来学生在知识线索清晰的基础上再去添砖加瓦来掌握具体的细节性知识了,从而将复杂的知识系统化了,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来听我校一位青年教师的必修一《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一课时,授课老师对“罗马法的发展阶段和影响”的线索是这样构建的:“罗马城的罗马”到“地中海的罗马”再到“世界的罗马”,这样立意高远而又洗练的语言学生怎能不爱呢?!如果话语重复啰嗦,拖泥带水,或者填空式的结结巴巴,或者口头禅多多,“那个”、“那么”、“是吧”、“对吧”、“懂吗”等等这些词频繁出现在不需要的地方,使得句子显得“臃肿”和不协调,只会对学生的思维起抑制的作用,有损一堂课的质量。   可见,简约流畅的精炼表达,更有助于学生将基础知识落到实处。教师应做到用精炼新颖的语言概括知识点、构建知识线索。这,一方面需要教师注意教学语言的锤炼,多用干净利落、字少语精、含金量高的短句。另一方面更需要教师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创造性的整合,使立意新颖高远,问题层次分明,史实高度浓缩,观点高度概括,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重视语言的具体鲜活性——精致以求用:
  历史教师有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即在课堂上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规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时,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就是在强调高中历史教学应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价值理性的启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在这一教学价值观的引领下,课堂教学语言要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联系起来,让具体鲜活的语言锤炼出历史的“活水”来,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如在讲述”辛亥革命“内容中,关于辛亥革命爆发前一系列武装起义,辛亥志士投身革命的教学片段时,我这样说:这些起义已经过去很久了,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光也已经很久了。下面这段短片是老师自己配音制作的:一次次的起义,一次次的失败,血腥只是让革命者们更加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却丝毫不能动摇他们心中的信念。徐锡麟刺杀两江总督未果,被剖心而死,34年的生命历程,果真不值得留恋吗?号称“鉴湖女侠”的秋瑾,临刑前只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那时她的心中难道只惦记着满目疮痍的国家,就从没闪现过一对娇小儿女明亮的双眸吗?林觉民,这位长眠在黄花岗的烈士给妻子的信中写到:“为天下人谋永福”,《与妻书》现在读来依然荡气回肠。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静静地听着、看着、思考着,并送来了一阵阵掌声。这里,教师富于诚恳的激励性的语言正是利用了来源于生活的具体鲜活的表达,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有一种信念和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心灵情感受到陶冶升华。又如:“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海军是远东第一,吨位第一,但是却败给了日本,这是什么道理呢?一般老师会讲李鸿章的避战保船,丁汝昌的指挥不当等。但如果老师能够具体鲜活的讲一个故事,效果就会好的多:从1888年到1894年清朝没有添过新军舰,日本却添了,军费给慈禧建颐和园去了。李鸿章很清楚中国海军的吨位大但是速度慢,当时李鸿章看中了德国两艘速度快的军舰,但是买军舰的钱一直没有到手,后来这两艘军舰被日本买去了,其中一艘命名吉野号,也就是邓世昌没有撞成功的那艘军舰,如果吉野号被中国买来,那甲午海战的历史或许就要改写了。这时候学生就会想,为什么日本很穷却买得起呢?而我们为什么买不起?那是因为慈禧太后把钱花在享受去了,而日本的皇太后却把头饰、耳环、戒指都捐出来买军舰,把中国想买的军舰买走了,最后打败了中国。这个细节一讲,一对比就明白中国为什么失败,那就是制度的腐朽,两个皇太后的表现,就代表了中日两国统治阶级在国运中所起的作用。这样讲,是不是有利于学生记住历史?学生就会理解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3]6可见,言之有物、具体鲜活的精致表达能让历史“鲜活”起来,引起学生情感思想上的共鸣,引导学生站在现实的角度去反思历史,使学生获得生命价值的整体提升。
  要做到语言的精致以求用,历史教师除了多多阅读专业书籍之外,还可以多看看小说、诗歌、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等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加以文学化和哲理化,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意境美和韵味美,帮助我们的学生能够从历史课堂中汲取到人生成长的养分。
  4、重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精彩以求趣:
  历史是有血有肉的人类自身活动的记录,历史教材由于受篇幅等限制,往往把一些生动具体的历史现象和事件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概念化、结论式的术语。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历史学习的价值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学会锤炼自己的语言,把概念化、结论式的术语再创为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活生生的历史风貌重新展现出来,从而有效地把历史知识传给学生,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汲取历史智慧,明白做人的道理。在历史课堂里,学生听得见百年前谭嗣同发出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铁骨诤言,看得见万里之外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辽阔画面,触摸得着祖国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文物遗产,感受得到无数民族精英杰出人物金子般的思想品德……比如学习《辛丑条约》的内容时,如果照本宣科一二三四的罗列,学生必然觉得无趣也难记。但是老师换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来讲述呢?其中①关于赔款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告诉学生当时中国的人口是4.5亿,就意味着每一个中国人赔一两白银,以此来羞辱每一个中国人。接着我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道计算题:1两=50克,半斤、八两差不多,1公斤=1000克≈16两,请问:得用多少辆载重4吨的东风车来装运呢?9.8亿两=49000吨÷4吨/东风车=12500辆,可在100公里长的公路上排成一条壮观的“长龙”。抽象的数字变得具体了,学生很快就记住了!②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告诉学生,清朝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就在东郊民巷一带,把这里划为使馆界,就好像在皇帝的枕头边放了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皇帝的中枢神经。③拆除北京到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就好比把一家的前院、中院、后院的大门都给拆了,强盗就可以畅行无阻啦!经老师生动形象地比喻,学生既记住了地点,也更深刻地认识到对中国国防安全的严重威胁。最后,再精炼概括成:1901年的某一天,有11人到钱禁兵馆开会,会议的内容是改订商约!学生的兴趣激发了,而且牢牢记住了条约内容及对中国的巨大危害!又如必修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讲述《海国图志》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呐喊,它振聋发聩,响彻中国近代史!不过在当时,中国的皇帝听不见,大臣们听不见,儒生们听不见,这本书在国内几乎无人问津。但日本官员偶然得到它后却备受青睐,认为是天照大神送给日本的最好礼物,有人用贵重的黄金购买这本书,赞誉其为“海防宝鉴。从此,《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到1859年,这部书的价格竟然比最初时飙升了3倍之多。该书成为日本人了解西方的启蒙读物,后来日本能成功开展明治维新,《海国图志》功不可没。这真应了一句古诗——“墙里开花墙外香”。这段描述中,借用成语典故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日两国在19世纪中期面临着一样的境遇,但是日本能够从挨打中警醒,中国却挨打不思变,以致到19世纪末两国的命运走向已经截然不同了,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使中国又一次经历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耻辱和痛苦!可见,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的精彩表达,才会创造出意味隽永的高效历史课堂!
  当然,在追求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同时,也不背弃历史知识的正确性,特别是在讲叙历史事件、描述历史人物时,一词一句都应仔细斟酌,言之有据,不可为美饰其词、渲染气氛而损害历史的真相。因此,历史教师除了大量阅读与思考以外,还可以加强演讲法的学习,掌握朗诵和的技巧,练就一副好嗓子,控制话语的抑、扬、顿、挫,配合以得体的体态语言,这样就能如虎添翼,使自己的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诚然,在新课改下,声光电闪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让人眼花缭乱。“生为主体,师为主导,自主探究”的课改理念下,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少讲、精讲,教师“场上表演”的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依然要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去体现。所以,历史课讲什么?怎样讲?实际上对教师的课外功底和课内表达的要求更高了。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位成功的对课堂语言艺术有着不懈追求的教师,他能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为学生创造一个“知、能、情、理、美”的多位一体的教学佳境。实践也证明:要想做一名在课堂上深受学生欢迎的历史老师,就一定要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还原历史,用充满个性激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努力做到“意美以感心”、“言美以感耳”、“行美以感目”,让历史课堂真实灵动、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1]张志胜,陈家华.教研采风:我们应该教给学生怎样的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8):56.
  [2]王雄.中学历史教育心理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11.
  [3]马玲玉,陈德运,陈倩.特别关注:历史与生命的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11).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中历史教学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广大高中历史教育者应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入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中去。本文以学生为核心,从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的角度出发,旨在寻求课堂创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教学要力求导入及时、亦师亦生、禁忌代劳,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习自主性;教学模式;课堂探究  在信息社会大背景下,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育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而且目前的形式也决定我们必须重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然后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新课标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教学要力求导入及时、亦师亦生、禁忌代劳,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信息社会大背景下,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育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英语技能大赛与中职日常英语教学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分析,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材设计、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对英语技能大赛与中职日常英语教学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技能大赛;中职学校;日常英语教学  2008年初,教育部提出“今后将每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形成“普教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的制度。几年来,这两条平行轨道
期刊
【摘 要】阅读课教学是英语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复述课文;问问题;写填空  阅读课教学是英语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新教材的不断改进,英语教师应以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笔者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期刊
怎样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对小学生而言,应做到学生、教师与教材三者相互沟通,教学上做到平等对话的过程,同时应该加以对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优化教学策略,最终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  读的形式很多:朗读、默读、录音朗读、教师范读、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同一种读法中,即使形式及其完美,也会给学生带来腻味而减弱读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应知道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期刊
【摘 要】希望对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一番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变革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思考返璞归真,把优良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与新课改有机结合。两年的教学实践很短,但无数精彩的课例证明了这一思路的正确性,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有了自己的个性,有了活力,呈现出一种“尊个性而张精神”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教改探索;回归传统;个性课堂  面对高三年级
期刊
【摘 要】我们现在所提倡的“高效课堂”研究,就是要做到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效课堂备好英语课上好英语课把握设计  伴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英语教学研究由“有效英语课堂”提升到了“高效英语课堂”。高效的英语课堂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期刊
【摘 要】传统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语文教学要以发展学生为主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让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关键词】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情感熏陶;尊重与发展人性与个性  传统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学生成了考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