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6929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是途径和方法“不需要教”是出发点和归宿
  叶圣陶在《答林适存》中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也。”[1]在他的《自力二十二韵》中对“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论断作了详细阐释:“所贵乎教者,自力之锻炼。诱导与启发,讲义并示范,其道固多端,终的乃一贯,譬引儿学步,独行所切盼。独行将若何?诸般咸自办: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学者臻此境,固非于一旦,而在导之者,胸中存成算,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2]在阐述“教”与“不需要教”的关系时,他说:“刚才有一位同志说到我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后来我加了四个字:‘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觉得这样表达比较明白。是不是不教了,学生就学成了呢?非也。不教是因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了,不再需要老师教了。……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3]这里,“不需要教”是教的“出发点”,又是教的“落脚点”;不需要教,既是教的“动机”,又是教的“目的”。决不能单纯把“不需要教”理解为“教”的“目的”。只有有了“不需要教”的出发点与动机,才能运用科学的先进的手段,才能“启发”与“诱导”学生动脑筋,自求得之;才能如教小孩学步那样,为了达到让孩子自己能走路,大人不能“抱着走”,更不能代替走,只能在旁边由“扶肩”到“携腕”到“翼护”,经历“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的过程。其次,“教”是达到“不需要教”的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师的“教”的目的是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最终达到学生“不复需教”的途径和方法。
  
  二、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一个人行动的一切动力,都必然要通过他的大脑,转变为他的愿望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没有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就失去了动力,无心向学。-要达到“不需要教”,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否则学生“感到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永远不离开教师是办不到的,毕业了,干什么工作去了,决不能带一位教师在身边,看书看报的时候请老师给讲讲,动笔写什么的时候请教师给改改。那时候感到不能独自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岂不是极大的苦恼?” [4]叶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强调了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结合在教学的始终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应是“无非帮着学生的一串过程”,教师并不是把现成的知识通过讲交给学生,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给学生学法,学生就可受用一辈子。因此,他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就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5]
  
  三、重视规律指导方法
  叶老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指出:“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9]“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10]文章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基本规律可循,而基本规律则是“千篇一律”的。要达到“不需要教”就要教会学生从“千变万化”的文章中找出“千篇一律”的规律来;而掌握了“千篇一律”的基本规律,就便于独立分析和独立写作“千变万化”的文章了。这就是从“教”到“不教”的过程。如丁有宽老师从九个方面总结出读写“50个基本功”,既作为帮助学生研究范文,了解作者叙事、状物、写人时怎样表达思想感情和安排篇章结构的一把钥匙,又作为学生学习作文的借鉴。
  
  四、注重历练形成习惯
  叶老曾断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15]从此可以知道,叶老是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来看待的。“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有历练的过程。“听取人家的话,评判人家的话,用不多不少的话表白自己的意见,用平心静气的态度比堪自己的与人家的意见,这些都要历练的。”[16]“从现代教育的观点说,人人要作基本练习,而且必须练习到到家。”[17]要象“婴儿学步”那样,不时扶肩携腕,张手翼护,同时又不忘放手,让其举足独行,“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教学过程中“扶”“放”结合,相辅相成,是辨证统一的,欲放先护,扶中有放,扶而后放。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教会学生,更要教学生会学;让学生自己握着一把金钥匙去开启知识和智慧宝库的大门,由入门渐进到登堂入室,由曲径通幽到豁然开朗,从而实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
  
  [1]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81页
  [2] 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327页
  [3] 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97页
  [4] [5]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228页
  [6] 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227页
  [7] 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38页
  [8] 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134页
  [9] 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208页
  [10] 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209
  [11] 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258页
  [12][13] 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268页
  [14] 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252-260页
  [15] 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83页
  [16]2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59页
  [17] 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213页
  [18] 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重印164页
  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母语教育研究》子课题(FHB050674)之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研究课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08032)
其他文献
2005 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没有反对票的情况下,以极高票数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制定的。该法的颁布形成了对“台独”势力的强大震撼力,从而确保国家统一、民族振兴、世界和平,因此我们应对其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反分裂国家法》的主要内容    《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促进两岸
期刊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地理课件进入课堂已经比较普遍,目前市面上虽有不少现成的教学软件出售,但它常常与中学课堂教学脱节,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上课时使用起来总是不尽如人意。本人从1995年开始研制面向课堂教学的地理CAI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采用多按钮、多菜单选择等实现分支型程序教学     例如:《台湾省》、《中国降水》
期刊
本人在多年的高三物理课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个很深的感受:要想提高高三物理复习的效果,就需重视“三个调整”,把握“两个关注”,实现“两个飞跃”。“三个调整”,即:调整复习内容;调整训练和试卷评讲;调整课堂时间安排。“两个关注”即:关注高考信息;关注每一个学生。“两个飞跃”即:由单个知识点的积累到一个有序的知识网络建构的飞跃;由知识网络建构到能力提升的飞跃。     一、三个调整     大家知道高三复
期刊
中学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互动,以改传统教学中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既有教师的预设,更有师生即时的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点,生成是预设的机变,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于课堂中,才会把课上得充实、灵动、精彩。可以说,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双翼,二者优缺互补,缺一不可,若能科学而艺术地把二者融合起来,就能把语文课上好、上活。语
期刊
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学过程“五要素说”分析而论,包括“政治教师”---“学生”---“政治教材”---“教学手段”---“师生的道德心理氛围”五大要素。教学过程的“五要素说”虽然不是最为科学的教学论观点,但它所揭示的教学同师生的道德心理相关理论是难能可贵的。纵观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
期刊
当前,互联网成为青少年生活、学习帮手的同时,上网成瘾也使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因此,如何正确看待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互联网,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造成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压力及学业成绩不佳问题。青少年所面临的升学、考试压力都可以说是很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大多数学业不佳的青
期刊
内容摘要:课堂导语是成功上好一堂好课桥梁,导语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它像一座桥梁,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必经路上,在必经的路上这座桥梁架宽了,架牢了,学生就能轻松愉悦的到达下一站。本文作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创设情境、自然导入;巧提问题、启发导入;前后联系、轻松导入。三方面阐述了高中语文课堂导的妙用技巧。  关键词:语文课 导语 导入 技巧    成功的上好一堂课,
期刊
《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    一、
期刊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经发展到加强学生素质教育阶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把培养学生智力看的非常重要,而忽视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培养 作用    我国当代教育逻辑发展到第四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倾向就是指出要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全面提高学生
期刊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让学生拥有提问的权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以前,我们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这对于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但它却有忽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学生聪明才智的缺陷,同时也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学得呆板,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能进行思维发散。那么,如何加强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呢?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