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要从质疑出发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oushenghuo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很艺术。
  1 让“问题”打开学习兴趣之路
  教师先提出问题,暂不作解释,也不让学生立即回答,而是师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探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最先的提问需要充足地准备,精心地设计,要有血有肉。比如:美丽的蝴蝶竟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是从哪儿来的?它怎么会变成蝴蝶呢?我们的心脏为什么会有规律的跳动?子女为什么要和父母有相似的相貌?同是一个受精卵,为什么有的要发育成男孩?而又有的发育成女孩?谁是他们的亲生父母?人的眼睛为什么要近视?总之,提问一般用在研究某个知识点的开首,或一节课的开头,有时也用在一堂课的结尾处。设问用得巧妙,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直入“佳境”。例如,讲述生态平衡时,可先设问:为什么古代武松打虎成为英雄,而现在打虎将受到法律制裁?这样的设问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的思维被启动了。
  2 让“问题”陪伴在学习中
  让学生头脑中有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思维之中,参加本节课的学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提问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思维、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促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讲心脏的功能、心率、心动周期等知识,让学生检查自己的脉搏,一分钟后报上自己统计的次数,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感到高兴,不仅获得了知识,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让“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生物课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联系日常生活的一些问题。比如:家里的泡菜坛子要有坛涎水;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雌雄青蛙都能鸣叫吗?所看到的这些生物现象学生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这就必须用微生物和动物生殖的知识来解决。把感性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上来,培养学生用生物知识来认识客观实际,解释身边的生活现象。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因而能主动地掌握客观事物规律。又如:绿色开花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气候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土壤肥力的失调都会出现一些现象而影响收成。因此教育学生,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手段,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没有它,人类生存就会出现严重问题。像我们中国这样大的国家,人口又是居世界之首,吃饭的问题可谓是重中之重,大中之大了。
  4 让“问题”语言显得轻松
  首先,注意用语的准确性,不能模棱两可,这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立意明确,严谨规范,富有逻辑性。有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水螅刺细胞在捕食中的作用时,这样提问:“水螅为什么能捕食活动的水蚤?”结果学生分别答出:“有触手。”“有刺细胞。”“有神经网。”……若从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看,这个提问具有一定作用。但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刺细胞的作用,由于问题的语言不严谨、指代不清,使语言模棱两可,缺乏科学性,因此,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实,只需要将问题的范围缩小些,目的再明确些,提出:“水螅触手上有什么特殊细胞在其捕食中起重要作用?”“刺细胞怎样进行捕食?”这类问题,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次,注意问话的针对性。问题不能漫无边际,经验丰富的教师有时根据学生表现,随机提出一二个问题,恰到好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如果备课时不设计问题,运用问题无计划,在课堂凭一时灵感,想到哪就问到哪,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这种盲目、随意、无针对性的问话常常造成不良后果,有时造成教学的漏洞,有时偏离大纲的要求,甚至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因此,老师应尽量避免上无准备的课,提无准备的问题。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只有准备得当,问题的用语巧妙有趣,问话难而有度,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才会一次次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探究的主动性。
  第三,注意问话的启发性。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原则,是对各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中必须重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力求使学生学得生动、积极,达到启迪智慧,提高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述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时,教师可先设问:“人们谈及酸梅时,唾液的分泌也会增多,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出课题:①引起这种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什么?(是语言)②语言和文字属于什么刺激?是具体刺激还是抽象刺激?(是抽象刺激)③从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看,人类这种条件反射与什么中枢有关?(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④动物能否对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为什么?(对语言文字所发生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不能对抽象刺激发生反应,因为动物大脑皮层中无语言中枢)教师要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必须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理解,还要懂得学生的认识规律。
  总之,教学中的“问”是一门艺术,广大教师都应积极探索这门艺术,尤其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有关,所学的知识都能正确指导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让问题激发我们的学生去学习,让问题引领学生去探究,让问题去显示生物的本质。当然,我们教师提出问题的语言更要准确、形象、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主动性;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与方法,比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在当前物理教学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思想。传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当今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每位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创新教育作了一些探索。  1 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期刊
目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是:学习习惯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方法不得当,效率低下,对知识的遗忘快,成绩较差等等。这些问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改变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自己的观点认识:  1 原因  我们要弄清他们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才能在教学中对症下药。我认为造成他们遗忘快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觉性不够。学生对于作业等硬任务能基本完成,但是对于预习、看书、作
期刊
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体现。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学生在创造的实践中激发兴趣,增加知识,增强自信,从而使学生体验喜悦。  1 拉近师生情感,突破创新障碍  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做好六个字:微笑、点头、倾听。微笑代表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是一种“我很喜欢你”、“我不讨厌你”的具体外在的表现。它可以拉近教师与
期刊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经常提到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提出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培养有创造性的、能独立思考的人来说,后一点才是最重要的。科学家的创造力,首先就表现在他能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能力上。创造性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具有指向性。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
期刊
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课堂上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为自己教育
期刊
1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困惑  1.1 使用教材过程中的困惑。新教材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胆扬弃。我们感觉新教材确实分散了难点、降低了难度,但是有些章节编排较乱,使得一些内容在根据教材顺序学习时,显得突兀,学生不易接受,有些知识点顺序安排也欠妥。另外,如何把握教材的深度。如果没有中考这根指挥棒,我们感觉往往像在穿新鞋走老路,像“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节,悬浊液、乳浊液、分散微粒的直径、溶解过程
期刊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一枝奇葩,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一直以来,它以语言优美、音调和谐、意境深远而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多读多背对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大有裨益。那么,如何让学生喜爱上那浩瀚的诗词大海?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我觉得首先应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
期刊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要求  所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总称。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其特有的要求。  2 机械电子工程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参加创新活动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刚开始参与时一哄而上,人
期刊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困难现象,在初中普遍存在,而且在近几年有低龄化的趋势,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一般说来,刚进校的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好奇心强,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也爱表现自己,知识结构也相对简单,学生容易掌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的加深,以及兴趣的减弱,一些学生的成绩开始步步地落后掉队,而且落伍人数也相对的增加。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侧面说明了英语教学由主动开始向被动转化,严重时,就会影响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