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以文学教育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文学教育 学生素质 思想道德 影响
文学即人学,对人的教育当然离不开文学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却忽视了文学教育这个重要的方面,导致广大的受教育者文学素养不高,鉴赏能力偏低,审美情趣不高,写作能力偏低。事实上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并强化了在文学这扇大门内有着许多新奇美妙的风景,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 这将使学生一步亲近、热爱、陶醉、感悟。因为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么以文学作品为载体的文学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到底具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全靠后天在社会和家庭,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去形成和发展。而文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是作者言溢于表的产物。既然是名篇佳作,就离不开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学习,就能感受作品所蕴涵的思想高度、深度、广度,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极大的感染。如教学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学生们不仅理解到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明白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在国土沦陷时表现得特别强烈。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使祖国更快地富强起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居安思危,不忘本国的历史教训和其他国家的历史教训,珍惜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要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意识到今天的学习关系到祖国的强弱兴衰等。
当今文化产品日益丰富,但不乏粗俗低劣。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必须认真。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于是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不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长成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文学作品,在学校普及比较正规的文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培养审美鉴赏素质
社会学家认为,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是做一个现代人的必备条件。文学是人们借以进行审美活动的主要材料,文学鉴赏能力是审美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然而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没有在学校接受系统、全面文学教育的机会。中学毕业后,也只是极少数升入大学文学专业,可以专门学习文学并在以后从事有关的工作。那么,在学生时代进行比较完整的文学教育,就好比给学生造一只航船,让它载着主人在今后的一生中去遨游文学的海洋,享受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如果我们的语文课仍不能体现出一定的文学性,仍不能把文学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广大的学生将无缘与文学结友;将丧失极其宝贵的充实文学素养、培养文学兴趣和提高文学水平的最佳时机,而且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将永远失去了这个机会。这对一个生活在未来时代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文学作品来自生活,来自社会,它像一面镜子,透视出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学习作品,可以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观点,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描写了靠近窗口的一个病人,忘记疾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每天为不靠近窗口的同伴编造“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最后“不靠窗口的病人”嫉妒心恶性发作,私欲膨胀,一心想“占据窗口那张床位”,竟置曾为他带来“享受”的同伴的性命于不顾,见死不救,其灵魂丑恶、冷酷无情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小说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平常故事,但通过文中两个人物的对比却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自私的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无私的人心胸宽广、视野开阔;认识到什么是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增强了“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三、增强语文能力素质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语言的艺术。学习语言,目的在于掌握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学习被称为语言的艺术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也无论它是何时代、何地域、何国别的,它终究是语言的艺术,自然能使学生听、说、读、写、思更富艺术性,即显得更巧妙,更睿智,更形象,更有概括性,更有说服力,更有深度和广度,更能引申开来,达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的目的。学生多读一些文学作品没坏处,因为这不仅仅是掌握一种语言,对思想的教育是别的课不能做到的,这种情感与思维的训练也是别的课所不能达到的。这种教育可以让学生对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怀有感情,而这种感情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往事依依》中说,小时候看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学生时代看《千家诗》,眼前活生生展现的是美不胜收的四季风光,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此后,她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从她的依依往事中,我们难道不能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可以说,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文学的教育是成就于漪成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四、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时代呼唤培养更多有个性、灵性、创造性的学生,文学教育在其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只要我们认识并重视它,全力以赴地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曾正平.中学文学教育的视角[J]. 文学教育(上). 2008(06)
[2]黄任文.让文学教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J]. 文学教育(下). 2008(10)
[3]邢良洪.感动灵魂方显文学教育的魅力[J]. 师道. 2006(02)
[4]唐建新.文学教育的四台阶[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8(Z1)
[5]房福贤.文学教育应当回到文学教育自身[J]. 文艺争鸣. 2012(07)
关键词 文学教育 学生素质 思想道德 影响
文学即人学,对人的教育当然离不开文学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却忽视了文学教育这个重要的方面,导致广大的受教育者文学素养不高,鉴赏能力偏低,审美情趣不高,写作能力偏低。事实上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并强化了在文学这扇大门内有着许多新奇美妙的风景,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 这将使学生一步亲近、热爱、陶醉、感悟。因为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么以文学作品为载体的文学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到底具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全靠后天在社会和家庭,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去形成和发展。而文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是作者言溢于表的产物。既然是名篇佳作,就离不开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学习,就能感受作品所蕴涵的思想高度、深度、广度,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极大的感染。如教学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学生们不仅理解到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明白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在国土沦陷时表现得特别强烈。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使祖国更快地富强起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居安思危,不忘本国的历史教训和其他国家的历史教训,珍惜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要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意识到今天的学习关系到祖国的强弱兴衰等。
当今文化产品日益丰富,但不乏粗俗低劣。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必须认真。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于是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不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长成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文学作品,在学校普及比较正规的文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培养审美鉴赏素质
社会学家认为,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是做一个现代人的必备条件。文学是人们借以进行审美活动的主要材料,文学鉴赏能力是审美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然而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没有在学校接受系统、全面文学教育的机会。中学毕业后,也只是极少数升入大学文学专业,可以专门学习文学并在以后从事有关的工作。那么,在学生时代进行比较完整的文学教育,就好比给学生造一只航船,让它载着主人在今后的一生中去遨游文学的海洋,享受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如果我们的语文课仍不能体现出一定的文学性,仍不能把文学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广大的学生将无缘与文学结友;将丧失极其宝贵的充实文学素养、培养文学兴趣和提高文学水平的最佳时机,而且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将永远失去了这个机会。这对一个生活在未来时代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文学作品来自生活,来自社会,它像一面镜子,透视出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学习作品,可以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观点,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描写了靠近窗口的一个病人,忘记疾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每天为不靠近窗口的同伴编造“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最后“不靠窗口的病人”嫉妒心恶性发作,私欲膨胀,一心想“占据窗口那张床位”,竟置曾为他带来“享受”的同伴的性命于不顾,见死不救,其灵魂丑恶、冷酷无情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小说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平常故事,但通过文中两个人物的对比却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自私的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无私的人心胸宽广、视野开阔;认识到什么是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增强了“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三、增强语文能力素质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语言的艺术。学习语言,目的在于掌握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学习被称为语言的艺术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也无论它是何时代、何地域、何国别的,它终究是语言的艺术,自然能使学生听、说、读、写、思更富艺术性,即显得更巧妙,更睿智,更形象,更有概括性,更有说服力,更有深度和广度,更能引申开来,达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的目的。学生多读一些文学作品没坏处,因为这不仅仅是掌握一种语言,对思想的教育是别的课不能做到的,这种情感与思维的训练也是别的课所不能达到的。这种教育可以让学生对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怀有感情,而这种感情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往事依依》中说,小时候看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学生时代看《千家诗》,眼前活生生展现的是美不胜收的四季风光,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此后,她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从她的依依往事中,我们难道不能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可以说,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文学的教育是成就于漪成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四、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时代呼唤培养更多有个性、灵性、创造性的学生,文学教育在其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只要我们认识并重视它,全力以赴地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曾正平.中学文学教育的视角[J]. 文学教育(上). 2008(06)
[2]黄任文.让文学教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J]. 文学教育(下). 2008(10)
[3]邢良洪.感动灵魂方显文学教育的魅力[J]. 师道. 2006(02)
[4]唐建新.文学教育的四台阶[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8(Z1)
[5]房福贤.文学教育应当回到文学教育自身[J]. 文艺争鸣.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