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大山人的画风技法看花鸟画面石的鉴赏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n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耷(1626—1705),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晚年号“八大山人”。其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双鹰图》、《松石图》等。奇石作为一种天然石质艺术品,其画面构图毕竟不像人间画师那样“规整”,线条、色块、着墨及其摆布也不是特别“有序”。因此,审视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和笔墨技法,对于我们鉴赏花鸟鱼虫画面石,尚有不少借鉴之处。
  以形写情,变形取神
  写意画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作画往往不拘常规,肆意涂写,但“乱”而不乱,表露的是一种情绪、一种情感,甚至是一种“叛逆精神”。因此,写意画主张神似,不求形似求神韵。八大山人取物造形旨在意象,笔简意赅,以形写情,体现其孤傲落寞、愤世嫉俗的真情实感。毕竟是明朝宗室,从王爷变成“逸民”,承受着国亡家破之痛,为此他长期隐姓埋名,先后沦为僧道。正是这种特殊身世,使其作品多通过怪奇的变形画来表现。例如他所画的鱼鸟等,寥寥数笔,似是而非,缘物抒情,物象人格化。
  在赏石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形,虽为天工造物,但总觉得像是刻意表达某种情感或者暗示什么。例如,画面石“残荷”(图一),仅有两片变了形的、焦黄残败的荷叶,根部也露出泥土,歪斜地浮在水面上,似乎有“残花败朵、将欲入泥”的感觉。从理论上讲,图纹石包括画面石、纹理石和文字石,就是以优美的图案、纹理或文字为主要表现要素,让观赏者观其图纹、赏其寓意、悟其哲理。特别是欣赏与写意画相似的抽象、意象类图纹石,“求神韵、重写意”也是我们鉴赏的一贯要求。这方画面石好像一幅意象类写意画,所表达的主题——荷花,看上去干枯残缺、萎靡不振,而周围又是那样的宁静,已看不到生机和希望了。这就像八大山人的画,暗示自己不管多么高雅和爱国,但终究是没有希望的爱,国家如同原本美丽的鲜花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败、脱落和凋零。虽然石不能言,但画面迹象总能显现某种情景,当然这里面肯定渗透着观赏者的情感。
  着墨简淡,运笔奔放
  写意画就是用简练的笔法,来描绘所要描绘的对象。往往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描绘物象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八大山人笔墨清脱纯净、使墨简炼,不拖泥带水。在创作上,他取法自然,笔墨“干擦而能滋润明洁”,表现的是一种“奔放”。他的作品大气磅礴,独具匠心,尤其在笔墨运用上,灵活机动、极富变化,形成纵横驰骋、狂放不羁、酣畅淋漓的个人风格。
  鉴赏画面石本质上是透过石之形态、质地、纹理、色泽等等自然要素,对奇石主赏面的一种认知或感悟,有的时候是刹那间蓦然而生的顿悟或灵感。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人的情感与石体高度融合,即所谓“天人合一”,方能达到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画面石顾名思义,以欣赏画面图案为主,而石之天然纹理、线条和色块所形成的秀美图案(包括背景元素),其基本鉴赏要求与书画作品是一致的。如画面石“白鹭”(图二),使墨简约淡雅,笔力遒劲洒脱,收放自若。从动作上分析,像是一只白鹭刚从天空飞到地面,在惯性作用下,身体前倾,双爪抓地,脖颈缩回,头部和眼睛拉长变形;似乎将物象人格化,反映寄托某种思想情感,抑或憎恨、抑或焦虑、抑或变革,想要干些什么似的。如果从绘画布局、用笔分析,倒像是传统的“勾染烘托”的表现手法。整体形意生动,夸张有度,耐人回味。犹如八大山人的画品,虽然用墨淡淡、逸笔草草,但力逐神似、气势飞扬、意蕴深刻。
  布局疏朗,意境空旷
  写意花鸟画是以高度概括、洗练为特征,不苛求工细致微,而是用简练的笔墨,概括的语言求其大形、大神、大气、大势、大趣、大意境。八大山人的画构图缜密、写意空阔。其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表现为描绘的对象少、塑造形象用笔少。但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有味,少而有趣。每每一条鱼、一只鸟、一棵树、一朵花,便可构成一幅完整的画。尤其将少许物象在二维空间中摆放,充分利用空白,“计白当黑”,不多,不少,不奢侈,不节约。
  在观赏石鉴赏实践中,我们的第一感观是看形状、色泽、纹理好不好;而后要看是否层次分明、浓淡有致,是否构图奇特、刻画有趣;最后才是品味是否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是否主题明确、蕴意深邃,从而达到赏石的最高境界。这些观点与绘画理论都是一致的。如画面石“寒雀”(图三)。夏日的麻雀叽叽喳喳,欢歌雀跃,让你午休都不得安宁;而每当严冬,特别是白雪盖地、无食可啄时,显得是那样的凄凉和无助。此时,它独足而立,站在厚厚的积雪上,不但胸腹泛白,而且整个身体也被雪花染白或衬白,寒冷饥饿袭来,身体不由地紧缩,往日的“精气神”少了许多。就像画家作画,除了笔墨技法娴熟外,还要准确把握描绘对象的特征、不同季节的形态、神态及色彩变化,这些在“寒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风格上,画面干净、空旷,“留白”起了重要作用。犹如八大山人的鱼图,虽未画水,但“满纸皆水”,鱼戏水中。此石也是如此,虽未画雪,但满地皆雪,鸟伫雪中。也许上苍正是借用了冰雪这种明洁宁静的格调,来反映它对人间枯索冷寂、满目凄凉的无奈心境。
  精力充沛,气势雄壮
  花鸟画的内容题材极为广泛,各种花卉、蔬果、鸟、鱼、虫、动物、植物等皆为范围之内。但不论画什么,都要有神韵、有气势,显出“精气神”来。八大山人作画情思涌动、笔法狂草、气势豪迈。他笔情恣纵、苍劲圆秀、逸气横生;他笔下的鸟虫,有的昂头耸翅,有的俯首挺胸,一副傲慢倔强的姿态。他的“阔笔”大写意画,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进行象征和寓意,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大胆夸张,使得物象突出、主题鲜明,夸張得趣、笔简意繁,精神饱满、神情毕具。
  画面石作为一种“石质艺术品”,由于石头的物质成分(颜色)不同或结构、构造不同,在石体中形成了条带、纹理,而这些不同颜色、不同物质形成的点、线、面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或画面,从而使我们的鉴赏有了依据,这个依据就是美学理论和绘画原理。例如,画面石“泳蛙”(图四)。此石石质细腻,石形完整,体形较大,重二百千克。画面通体只有两色,底色为棕红色,主题形象是一只青蛙,辅助物是一河流水,色彩均为白色。蛙之形象夸张而生动,一只大眼、一只小眼;两条后腿伸曲有力,形态自如,动感十足;青蛙顺势而泳,奋力向前,精力充沛。犹如八大山人之画,线条摆布苍劲,经营位置恰当,使笔放纵流畅。想起十六岁的毛泽东在湘乡高等小学堂读书时写的《七绝·咏蛙》,诗曰:“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诗中以蛙喻虎,显示出少年毛泽东的雄心壮志。此石意蕴很好,它预示人们,既要学会顺应时代,又要敢于搏击风浪,不断提升驾驭能力。
其他文献
7月的武汉奇石展,几方灰黑色带浮雕纹的参展石,在一众精品石的包围中,独具特点,显得厚重典雅有古风,并且它的鼓包结构、质色与灵璧石近两年走俏的珍珠石非常相似。它就是产自陕西的陈炉石。  据携陈炉石参展的西安藏友杨勇介绍,此站武汉,是陈炉石走出产地的首次亮相。而产地对这种石头的明显采挖与销售,也仅仅才开始了一个月……  陈炉石因地得名,产自陕西铜川市的陈炉镇。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
期刊
梅萼点点如豆,虬枝逡巡蜿蜒,疏雅清淡,脱俗逸尘;松石石形不大,气势卻充沛,主干直插云霄,松枝揖云拂风,大片留白,更显弘阔苍劲;几竿青竹,丛生不漫,竹叶纷纷,片片似剪。  组合中石石事事皆备,殊为不易。  ——严丽娟
期刊
黄龙玉又有了新玉种,这就是在中缅边境引人翘首关注的缅甸黄龙玉。  缅甸黄龙玉,早期的一手货源越境进入云南的瑞丽、龙陵两地,然而在市场刚刚冒新时,并不受待见。龙陵的黄龙玉市场为了区分,管这种新品叫“缅甸黄石头”。很快鉴定结果出来了,拥有和龙陵黄龙玉同样的矿物结构、同样的性质特征。其鲜明的黄色受到了更多人的喜欢,后被正名为“缅甸黄龙玉”。边境地区简称为缅黄。  缅甸黄龙玉产于曼德勒省北部的德冈,德冈属
期刊
犹抱琵琶半遮面,一直是三峡画面石的神秘姿态。在石友中间口口相传许久,却又没有真正进入大家的视野,如遗世独立的美人,于灯火阑珊处自赏。借着首屆宜昌三峡文化奇石旅游节的契机,这位美人的面纱,终于得以彻底揭开。  6月18日,首届宜昌三峡奇石文化旅游节在位于猇亭区的三峡奇石文化广场举行,该广场是猇亭区政府专为宣传当地奇石文化开辟的特色区域,临近三峡机场,交通非常便捷。而此次展会,也是政府、民间资本与当地
期刊
南河源于湖北省神农架的阳日湾的粉青河,北源于武当山的拦马河,流经保康县、珠藏洞汇流南河。位于谷城县的南河镇,南河大坝以上有五个发电厂,河流处于淹没状态,没有可观赏的奇石,偶尔发现一点也是些表皮粗糙的贝类、虫类化石和需要打磨的图案石及少量的火爆石。  南河流域真正可捡的观赏石是在南河大坝以下主汉江入口,这个河段有五处大一些的河滩,从上至下有庙子头、金盆沟、盛康大桥上下两公里,任家营及城关镇的青山村对
期刊
顾默修(以下简称“作者”)的专栏文章在《中华奇石》刊出以来备受石友关注。文章深入浅出,观点新颖独到,也让笔者受益匪浅。只是在今年第五期的文章《石“文而丑”》中有几个问题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作者商榷。  一、“‘文而丑’,首先得是‘文’的,‘文’了之后方可以‘丑’”。  显然作者此处认为先“文”后“丑”,而且“文”与“丑”是递进关系。  首先,“石‘文而丑’”这一提法作者未提供出处。作为标题和中心论
期刊
2016年7月13日,首届敦煌石玉文化博览会在敦煌市鸣沙下的月牙泉小镇正隆重开幕。乌干达驻华大使查尔斯·玛迪波·瓦基杜索,莱索托王国驻华大使莱博杭·恩齐妮,全国人大常委、外事委副主任、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秘书长赵少华女士,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杨建仁,宁夏观赏石研究会顾问高万金,敦煌市政協主席曹理,敦煌市市委副书记、敦煌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王永宏,敦煌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光林,
期刊
人人都认识石头,但石头是怎样形成的,石头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可能鲜为知之。  一、石头的由来:  石头在150亿年前,由宇宙所存的物质和能量聚集到了一起,瞬间产生巨大压力之后,发生了大爆炸,后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一个大千世界。  佛说:“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而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是一个小千世界的一粒尘埃,而这粒尘埃就是由这种高密度、高强度的物质
期刊
2016年6月22日, 巴彦淖尔市市委宣传部、巴彥淖尔市观赏石宝玉石协会等单位主办,内蒙古阳光文化城有限公司承办。第六届巴彦淖尔市全国观赏石博览会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阳光文化城广场(原新月广场)隆重开幕。  巴彦淖尔因玛瑙湖出名,奇石资源丰富。玛瑙、碧玉、风砺石等,沙漠漆尤其多。作为资源产地,在资源匮乏的时代,依旧具有优势。参展的大多数还是戈壁石,戈壁石珠串也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在白宝玉私人藏馆看到
期刊
小倩:我们这次征集了五十多个与赏石有关的问题,你一个也没回答。  平川:这次不聊石头,扯回淡吧!石頭有什么好聊的呢,《道德经》那么博大精深也不过五千言;石头有什么好聊的呢,该说的早就说过了。  台湾李敖在回忆录里总结,自己一生的成就因为在一个小岛上与之俱小,你们征集过来的问题也让我有与之俱小之叹,没有回答的价值没有回答的欲望,面对你们的问题如入无物之阵。  小倩:可是我们征集到第三回的时候,你说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