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袄

来源 :新校园·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8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每每此时,抚着身上轻暖的羽绒服,总想起小时候奶奶给做的棉袄。虽说这棉袄既没羽绒服的轻巧灵便,又没有保暖衣那般贴身暖和,但穿在身上,总莫名安心。
  太小的事不大记得,但总归知道,奶奶为我做棉袄是老传统了。小时通信不便,奶奶便早早坐上一辆透风的老破车,从老家赶来给我量量尺寸,之后也不多留,匆匆地便赶回去。那时还疑惑为何老人家不肯在城里玩玩再回去呢?现在才想明白,奶奶是怕万一天冷了,她的宝贝孙女没厚实衣裳穿冻着了!
  接下来就是裁布料。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好,可每次裁布料的时候,总是一大早从被窝里爬起来,磕磕绊绊地往集市上赶。到了集市上,再硬生生地从人头攒动的摊位前杀出一条血路来,裁出她认为最好看也最舒服的布料,付了钱匆匆往家赶。
  裁下的布料经过奶奶的一番加工,就出现了一个雏形。这时,奶奶就会带上老花镜和顶针,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抖着手穿针引线。那针孔仿佛与她捉迷藏一般前后躲闪,总让线头捕捉不到,生生让奶奶在数九天里急出一头汗。好不容易穿上线,把棉花一点点地铺满,在布料上飞针走线勾勒出细密针脚的同时,奶奶嘴里喃喃地念叨着,给俺闺女做衣裳,不能厚喽也不能薄喽……好容易做好了衣裳,又得开始掇扣子,五個扣眼儿密密匝匝地穿成十字形,来来回回大概四五次,就是害怕扣子万一掉了,漏风,冻着她的孙女了。
  以前每年冬天,奶奶总是在不停地做衣裳,像机器一样,不停地,不停地……现在想想除了满心的温暖,还有一丝愧疚与埋怨。为什么非要缠着奶奶做呢,买现成的不就省去老人的辛苦了吗?奶奶也是,买了现成的,不就省了自己的心了吗?儿时的我丝毫没有体会到奶奶的一片爱孙之心。有时看到颜色艳丽略显土气的棉袄棉裤,总是一脸委屈,不愿意穿,好几件都压了箱底,生生辜负了奶奶的一片心意,现在想想,那哪是一件普通的棉袄呀?
  奶奶老了,年逾古稀,已是老眼昏花,捏不得针了。但每年大姑还是会托人捎些做好的衣物过来,但再没有奶奶亲手做的棉袄了,没了那一份缝进棉袄间的拳拳爱意,没了那种缝进针线间的灵魂……
其他文献
夜阑人静。在F博士研究所的附近潜伏着一个小偷。  至今为止,F博士已相继发明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药物,据最近传出的消息说,他即将又要完成一种新型药物的研制。  小偷决定尽快盗出这种药物的技术文件,出卖给别人以牟取暴利。  他屏息凝神地从窗口偷偷朝里窥视,只见屋里只有博士独自一人在埋头于药物的制备。博士那种目不转睛、聚精会神的样子,使小偷根本不用担心会被发现。  过了一会儿,博士制出为数不多的一点成品
期刊
外婆有一根旱烟管,细细的,长长的,满身生花斑,但看起来却又润滑得很。  几十年来,她把它爱如珍宝,片刻舍不得离身。就是在夜里睡觉的时候,也叫它靠立在床边,伴着自己悄悄地将息着。有时候老鼠跑出来,一不小心把它绊倒了,她老人家就在半夜里惊醒过来,一面摸索着一面叽咕:“我的旱烟管呢?我的旱烟管呢?”直等到我也给吵醒了哭起来,她这才无可奈何地暂时停止摸索,腾出手来轻轻拍着我,一面眼巴巴地等望天亮。  天刚
期刊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五言律诗即景抒怀,表现客中苦寒思乡之情。诗题有的版本作《早寒江上有怀》。诗的头两句以比兴手法开篇,用“木落”“雁飞”领起,捕捉了最有典型性的事物,点出秋末冬初的节候特征,并渲染北風劲吹、江上早寒的气氛,为下文思乡做铺垫。  二、三两联紧承一联,由天气的寒冷,大雁的南渡,引发出游子怀乡
期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怒霜迎放,百花凋残,“香阵透长安”的咏赞,抒发了作者决心起义,推翻唐王朝的革命志向和必胜信念,洋溢着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二句是说,等到深秋重阳节到来,那时候“我花”开放,百花就凋谢了。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是菊花节。这里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我花”即菊花。“杀”乃掉
期刊
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  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斷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  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钞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版、活字、
期刊
抬眼看天,是蓝色的;低头望地,是褐色的。我向左边望去,是积木般整齐的高楼;我向右边望去,是弯弯绕绕的桥梁。眼眸追着光的波纹,一圈圈地向外散开。想象中的轻松,竟一丝不挂地飞远。尔后,只剩层层沉下去的心,在所谓的四处,游荡。  天,不是单纯的蓝,是晕花了的海。它一点点变浅,混杂着大大小小的白。我知道的,那是朵朵云。恍惚之间,我掉入温柔梦乡。起初的舒适感,是软软的。后来,就闭上了眼。好像很久很久以后,惊
期刊
在南方,进入秋冬以后,爬山虎一天比一天好看。  以前读叶圣陶先生的散文《爬山虎的脚》,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非常厉害,还记住了里面“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這样美丽的句子。也曾在北方或者江南不经意间邂逅那一墙绿,于是在夏日欣喜地享受浓荫下的清凉。然而到了广东之后,我在夏季几乎是注意不到爬山虎的。或许是南方夏季绿色太浓稠了,爬山虎被淹没其中难以出挑。也或许是南方湿热之气太重,见着匍匐覆
期刊
在放手即自由的潮流中,用多元角色调剂单调乏味的生活早成为一种选择。  随着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数量日益增多,反对批判之声也不绝于耳。新观念、新思想势必会引发质疑,但并非扞格不入。如何让“斜杠青年”在社会的庇护下尽情释放激情,放手去绘制人生蓝图,便是从社会对其的理解和包容开始。  “斜杠青年”们并不孤单,早在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他们志同道合的先辈。单说大文豪苏东坡,饮酒、作诗、为官通通不
期刊
我学国文,走过许多迂回的路,受过极旧的和极新的影响。如果用自然科学家解剖形态和穷究发展的方法将这过程做一番检讨,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在十五岁左右才进小学,以前所受的都是私塾教育。从六岁起读书,一直到进小学,我没有从过师,我的唯一的老师就是我的父亲。我的祖父做得很好的八股文,父亲处在八股文和经义策论交替的时代。他们读什么书,也就希望我读什么书。应付科举的一套家当委实可怜,四书五经纲鉴、唐宋八
期刊
一轮皓月将已经陷入沉睡的大地照亮,而这条被成千上万的庄稼人踩出的土路,此刻也显得格外闪亮。在月光的映衬下,它泛着点点银光,伴着泥土的芳香气味,更是有种别具一格的韵味。  你扛着已被岁月染得锈迹斑斑的锄头,披着蓑衣,哼着自己的新作,悠闲地走在这条你走了无数遍的土路上,望着远处那户唯一还有一丝若隐若现的灯火的草庐,你知道那是妻子在等你回家。但是下一刻,想到这些年来你与妻子为了这个家庭的操劳与付出,想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