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修为

来源 :新校园·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x542398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
  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斷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
  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钞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版、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物以希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太平御览》采集群书一千六百余种,分为五十五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
  那么读什么书呢?这就要看个人的兴趣和需要。
  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
  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地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
  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
  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
  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例如,艺术家就另有一种修为。
  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言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偕往。到蓬莱山,留伯牙宿,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澒洞滑崩坼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怆然而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成,成连刺船迎之而返。伯牙之琴,遂妙天下。
  这一段记载,写音乐家之被自然改变气质,虽然神秘,不是不可理解的。禅宗教外别转,根本不立文字,靠了顿悟既能明心见性。这究竟是生有异禀的人之超绝的成就。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休养方法还是读书。
  书,本身就有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
  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吴稚晖先生曾主张把线装书一律丢在茅厕坑里,这偏激之言令人听了不大舒服。如果一定要丢在茅厕坑里,我丢洋装书,舍不得丢线装书。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见了,就像穿长袍的人一样的稀罕。几十年前我搜求杜诗版本,看到古逸丛书影印宋版蔡孟弼《草堂诗笺》,真是爱玩不忍释手,想见原本之版面大,刻字精,其纸张墨色亦均属上选。在校勘上笺注上此书不见得有多少价值,可是这部书本身确是无上的艺术品。
  (选自《我把活着欢喜过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
其他文献
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今天,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这就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生活的感受,使之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实效性是多年来教
期刊
从2008年开始,江苏的高考消了选择题,改为14道填空题。填空题题小,跨度大,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可以有目的地综合一些问题,突出训练学生准确、严谨、全面、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由于填空题不需过程,不设中间分,更易失分,因而在解答过程中应力求又好又快,在拿高分的同时又为后面的解答题赢得宝贵的时间。  填空题属小题,其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小题不能大做”。解题的基本方法一般有:直接求解法,图像
期刊
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知”与“学做”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完新知识以后,往往必须通过“学做”去验证。可是在这个“做”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许多问题,教师经常遇到的是:学生反映在“学知”时看似已经掌握的知识,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有时,在考完试或者讲解完一道题后,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这么简单!我怎么就想不到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
期刊
你实在不知它后面还会冒出多少的花苞苞来。一个花苞苞就是一朵惊喜呀。  小区门口的小公园里,不知从何时起,植了一大片的木芙蓉。平日里,它不显山不露水,默默地抽枝,默默地长叶。枝也普通,叶也普通,不识它的人,多半会把它当作野蒿子。  秋渐深,别的花草摇落,它卻层出不穷地开起花来,在满目萧索之中,捧出朵朵明艳。一朵一朵的红,像用上等的绢纸叠出来的,簪在枝叶间,你打老远就能望得见。夺目,太夺目了!叫人无端
期刊
小白杨枝叶万千,  折一枝在太阳下晒干;  为做饭将它点燃,  茅屋中是妈妈的笑脸。  绿枝叶化作了青烟,  进烟囱又飞向蓝天;  小杨树摇动所有的叶片,  像祝它一路平安。  它想起它的同伴,  却身不由己穿越云端;  有天又碰上一缕炊烟,  不禁叹息那已是多年以前。  (選自《顾城诗精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期刊
有一些风雪我们未曾经历  有一些北方  永远不能成为我们的生活  我还是爱着南方,爱着这个  偏执闷热的南方  也爱着多雨、植物繁茂  它的细腻和不可知  就像我爱着你,辽阔冷峻的你  也爱着,偶尔闪现  那一小块疯狂的你  是的,不同的你重叠着  有时和解,有时冲突  我愛着,它们之间的缝隙  点点野花悄然生长  我也爱着,它们交错时形成的——  破碎、弯曲的夜空  上面缀满陌生的星星  (选自
期刊
夜阑人静。在F博士研究所的附近潜伏着一个小偷。  至今为止,F博士已相继发明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药物,据最近传出的消息说,他即将又要完成一种新型药物的研制。  小偷决定尽快盗出这种药物的技术文件,出卖给别人以牟取暴利。  他屏息凝神地从窗口偷偷朝里窥视,只见屋里只有博士独自一人在埋头于药物的制备。博士那种目不转睛、聚精会神的样子,使小偷根本不用担心会被发现。  过了一会儿,博士制出为数不多的一点成品
期刊
外婆有一根旱烟管,细细的,长长的,满身生花斑,但看起来却又润滑得很。  几十年来,她把它爱如珍宝,片刻舍不得离身。就是在夜里睡觉的时候,也叫它靠立在床边,伴着自己悄悄地将息着。有时候老鼠跑出来,一不小心把它绊倒了,她老人家就在半夜里惊醒过来,一面摸索着一面叽咕:“我的旱烟管呢?我的旱烟管呢?”直等到我也给吵醒了哭起来,她这才无可奈何地暂时停止摸索,腾出手来轻轻拍着我,一面眼巴巴地等望天亮。  天刚
期刊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五言律诗即景抒怀,表现客中苦寒思乡之情。诗题有的版本作《早寒江上有怀》。诗的头两句以比兴手法开篇,用“木落”“雁飞”领起,捕捉了最有典型性的事物,点出秋末冬初的节候特征,并渲染北風劲吹、江上早寒的气氛,为下文思乡做铺垫。  二、三两联紧承一联,由天气的寒冷,大雁的南渡,引发出游子怀乡
期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怒霜迎放,百花凋残,“香阵透长安”的咏赞,抒发了作者决心起义,推翻唐王朝的革命志向和必胜信念,洋溢着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二句是说,等到深秋重阳节到来,那时候“我花”开放,百花就凋谢了。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是菊花节。这里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我花”即菊花。“杀”乃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