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ntain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学案着力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作为综合培养目标,并能够为学生设计出清晰明确的学习思路,促使学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对物理导学案的教学原则、教学步骤及其对物理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原则;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06-2
  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而是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孩子们学习的思路,促使学生们能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取得自主学习效果。对此,教师要看到导学案的实际意义,并依据相关原则,完成导学案的制作,并能够清楚地看到导学案对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原则
  1.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
  目标是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因素,在教学目标指导下,学生们可以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并及时取得相应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要依据“分解目标”原则,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并针对不同教学板块,设计出相应课时,当教师把系统知识进行细化,便能够有效地使学生感受到各个知识板块的重难点,从而高效开展学习活动。比如在学习《光现象》这一章时,我们可以将本章中“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这六节内容分解成9个课时来进行教学活动。并为每个课时设计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们在目标指引下进行学习活动。
  2.设计相关教学问题
  在设计导学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问题可以贯穿于课堂的方方面面,首先是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复习旧知识,并设置一些生活化问题,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反射现象?你能列举一些实例吗?同时,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在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如下问题: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怎么防治噪声?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措施进行噪声防治?通过引入具体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考逻辑,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效果的影响
  1.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导学案过程中,教师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材内容,设计出教学目标、问题情境、典型例题和相关拓展资料。并在学生们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加强引导,而非主导着物理课堂。同时,导学案也能够切实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比如在学习《弹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分析,了解到本节课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从而知道力的概念,通过探究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接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如下导学环节:(1)设置生活化情境,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大自然里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通过感知和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力的概念。(2)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小组,并进行实验活动,使学生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形变和弹力。(3)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4)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和小组合作,使学生了解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方法。在相关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把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其获得充足的学习机会,感受物理知识。
  2.有效运用导学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们进行知识传递,使其高效吸收物理教材内容,还要落实新课程改革方案中“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逻辑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等。对此,在设计导学案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相关能力。比如在学习《重力》一课时,要了解到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讓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重力的因素。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导学环节:(1)使学生先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等内容进行复习,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3)构建合作小组,3人一组,共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学生们可能会想到重力大小可能会和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它相对地面的位置、物体的密度等等有关时,再组织其分组实验,开展具体探究活动,最终得出相关结论。这样的环节设计,使学生先学习了理论知识,然后循序渐进地指导其完成对重难点内容的探究,从独立学习到合作学习,从理论知识到动手实践,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还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发展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运用导学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传统物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们只能被动参与,教师注重对知识的传输,不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局面,会大大降低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方案,教师会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样的教学形式,有效增加了学生们参与课堂的机会,促使学生各方面素养也能得到增长。同时,学生运用导学案开展物理学习活动,也可以真正实现教师教学的“减负”和学生们学习的“增效”。比如在设计《浮力》这部分内容的导学案时,教师可以在其中加入如下内容:(1)使学生提前预习,通过看书和搜集网络资料,了解什么是“浮力”,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2)观看微课视频中的实验活动,促使学生掌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同时提升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3)分组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浮力的产生原因”。使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得以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导学环节中,让学生们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能够有效帮助他们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同时为其提供自主探究计划,能够有效使他们获得积极探索的动力,另外,在活动引导下,孩子们能够感受物理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从而迸发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教师要注重构建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通过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积极进行自我点评,从而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生生互评,在观察彼此间学习动态的过程中,找到其他人在学习过程或学习方法上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从而开阔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另外,还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正面鼓励,只有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才能促使其不断迸发物理学习兴趣。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不断发展,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是一种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看到导学案的积极作用,并为学生们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内容,促使其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觉且高效地完成相关学习环节,真正达到以生为本、素质教育和轻负高效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曹东霞,侯万胜.初中数学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雏议[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4):32-34.
  [2]王荫培.试析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2018(28).
  [3]李福荣.用好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浅见[J].锋绘,2019(1):90-91.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大鹏中学,广东 广州 511300)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且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总结学习方法,打破学生思维定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本文阐述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三项策略,即道德知识留白策略、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策略和开展情境体验策略。  关键词:留白;体验;课外延伸;情景探究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 :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文章脉络的构思。行文脉络的构思是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句子我们叫它脉络句,也就是说脉络句是体现文章思路、内在逻辑的词语或者句子。要想将作文写得精彩,就应该精心梳理脉络句,使我们的作文思路更加清晰。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写作中脉络句构思的教学策略,将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希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中学课堂中实施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已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与公民意识提高的重要途径。实际教学中,通过概述社会性科学议题相关知识,提出了其内涵、具有的特点与教学价值,论述了中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社会性议题教学模式特点,最后提出了中学科学课堂中社会议题教学关键内容,希望为未来中心课堂实施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中学科学课堂;社会性议题;教
摘要:在新课程標准全面实施的今天,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为了全方位优化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应该科学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是高中教育中整体难度偏大的学科,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受到较大的压力以及不足,久而久之就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为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主体性地位,也为了全面保障高中数学教学成效,应该依托于科学且高效化的教学策略,最大程度优化以及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摘 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学生只有做到对单词的正确掌握,同时不断增加词汇积累量,才能在英语的学习与实践中正确运用,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时期,在此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正处于迅速发展中,因此,英语教师需要抓住时机,不断优化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推动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英语;词汇学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教师应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越性,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媒体技术;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3-
摘 要: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进程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好的反馈方式,它不仅能够实现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平等对话,而且能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思维向深度发展。因此,教师应掌握提问的技巧,充分利用提问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
摘要:根据多年实验教学的经验,对实验器材,实验方法指导,实验进行时间、空间,实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创新实践反思,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线上生物实验的延伸教学,及时的把课本的理论知识用实验进行了验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QQ、微信、钉钉等网络平台应用于实验教学,便于老师及时查阅、统计学生的作品、展示、交流作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实验操作。创新的家庭实验,使家长更多的了解、参与孩子的学习,提高了
摘 要:牛顿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数学的灵魂,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有助于学生去全面掌握知识,有助于活跃其思维,开阔其视野,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创设猜想的契机,让学生大胆猜想,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摘要:研究语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一以贯之的追求。近年来,甘肃省不断加强教研力度,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推广群文阅读教学。该文就以平川区为例,研究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制度、保障机制、评价监控机制,为群文阅读教学的推广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推广;群文阅读;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67-1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