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该不该回工作微信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han2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人民日报的一条旧微博爆了:一位女士因为下班后未及时回复工作微信第二天被辞退,尽管她还在孕期。
  加班在中国是常态,也是悠久历史。九年义务教育之内,我们“地大物博”,九年义务教育之外,我们“勤劳勇敢”,翻译过来就是“爱加班”。
  在百度输入“中国加班”,第一条就是“中国为什么是加班大国”。
  这个“加班大国”的帽子到底是如何来的呢?
  【1】
  1996年,農民工对于加班是不是合理合法的疑问,开始屡屡见诸报端。
  比如,“我们是电子厂职工,一天加班8~9个小时。我们对此提出异议,公司却说给了加班费,你们没白干。请问:给了加班费就可以让职工加班吗?”
  还有,“我是鞋厂女工,业务多了就得加班做鞋,从晚上6点忙到12点,按件算工资,没有周六、周日休息。请问:这样按件发工资合理吗?”
  这类法律咨询不计其数,成为那个时代农民工对“血汗工厂”的第一手描述。
  2004年,广州万利达纸品厂先遭工人投诉,后殴打采访记者,随即被媒体曝光。据工人们控诉,这家企业24小时生产,每月超时加班200小时,没有节假日、没有加班费,甚至连饭都必须在车间吃,几百块的月工资都要拖欠两月再发,终于引发众怒。
  这类工厂数量众多,演绎的悲剧则千篇一律。由于劳动时间太长、安全条件太差,致死、致残的生产事故屡有发生;工人没有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和生命保障;只要敢拒绝加班,轻则扣薪解雇,重则惨遭毒打。
  【2】
  奇怪的一点是:只要不威胁生命,不少打工者甚至“愿意”加班。
  2007年,深圳志峰五金塑料厂女工熊绍敏,因与同事争执遭到主管“惩罚”:禁止周末加班。这意味着她当月将损失100元加班费。受此刺激,熊绍敏下班后脑血管爆裂,陷入昏迷。这样的结果,着实令人唏嘘。
  在不少打工者看来,不加班就挣不到钱,所以加班多、加班费足的厂才是“好厂”。而“好厂”的典型代表,正是富士康。
  2006年,《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王佑率先揭秘富士康,像工人站立工作12小时、生产线上禁止说话、太过疲劳乃至累倒的情形被曝光,引发公众愤慨。
  此后,富士康又增加底薪、减少加班,玩了手“明升暗降”的伎俩。结果一到节假日,加班竟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有位生产线线长甚至放出狠话:“只要有一次不配合加班,我就让你从此以后一个班都没得加。”
  100多万农民工糊口要紧,从不拖欠工资和加班费的富士康,才是心中首选。
  【3】
  蓝领加班需要血汗工厂,白领加班则需要“加班文化”。
  当外资大举进入中国,高学历、高收入、高福利的白领职位曾令无数人追捧艳羡。可风光无限的背后,却充斥着高强度、超负荷的劳动,特别在“加班成疯”的日韩企业里。
  “我们经常加班加点,每月加班超过200小时,连加班费都没有”、“楼道里、卫生间、办公室,保不准就能看见抹眼泪的女孩子,进公司没哭过的几乎没有”……很难想象,这竟是北京CBD高档写字楼里的工作氛围。
  任正非公司有床垫,马化腾凌晨回邮件,史玉柱半夜都开会,雷军常年7×16小时,“首富”王健林的日程表更是轰动全网:4点就起床,连干16小时……中国最优秀的老板都是工作狂,普通员工有什么资格不加班?
  于是,加班员工升职受奖,下班员工遭淘汰鄙视,企业的竞争压力被层层传递,“加班文化”就这样自然形成。
  【4】
  行业特性,决定了很多人注定是“加班奴”。
  做广告、公关、咨询的,要加班:白天跟客户谈意向,晚上回到公司开始挑灯夜战,一天干十二三小时是家常便饭,连熬几个通宵不稀罕。
  干媒体的,热点一出就是号角;当医生的,病人一倒就是命令。抢新闻、救性命都不分白天黑夜地争分夺秒,不加班也就不用干这行了。
  在所有行业中,IT业是加班最疯狂的行业,没有之一。
  17:30下班,18:30有公司班车,于是没人逼你,大家主动加班一小时。
  18:30准备坐班车,一项好处涌上心头:8点有东来顺的工作餐,样多、管饱、有水果。想想回家还要做晚饭,干脆再加班一小时,吃完工作餐再回家呗;
  吃饱喝足要回家,又一项福利脑际盘旋:10点打车报销。干了十几个小时,哪有力气挤公交?那就再主动加班两个小时呗。
  这样的加班条件已经算是好的了,还有大批公司无偿加班。
  有数据显示,中国90%的行业周工时超过40小时,50%的行业周加班4小时以上;80%以上职场人“被迫加班”,70%的“加班族”无偿加班,深圳才是中国的“加班之城”……
  当代中国人,宿命般地身处一个“加班时代”。
  【5】
  1992年,当《世界知识》杂志刊出《日本的过劳死》一文时,很多中国人上班,还停留在迟到、早退、看报、喝茶、买菜、织毛衣、接孩子的懒散状态,想象不出上班怎么会“累死人”。
  弹指一挥间。2006年,中国跃升为“过劳死第一大国”,每年“过劳死”人数高达60万。
  2011年4月10日,普华永道职员潘洁因急性脑膜炎辞世。这位年仅25岁的“四大”精英,微博留言全是“又加班了”、“我要睡觉”这样的话。
  但在中国,“过劳死”既不是法律概念,又没有确切的医学定义,至今都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境地。
  “过劳死”面前人人平等。加班不仅摧残员工,高管、老板也难逃厄运。
  中国人还在加班时,日本却开始引入“一周三休制”。日本厚生劳动省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实行“一周三休”的日本企业已达到8%。而中国不计其数的劳动者,却还活在没有“双休”和加班费的年代。
  靠加班,中国支撑起一个令全世界瞠目的经济奇迹。但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时代,日益老龄化的中国还能加班多久?这样发展可持续吗?这样发展道德吗?
其他文献
在海南的体育行业中,年轻的李政云总会被人们贴上诸如“霸道女总裁”这样的瞩目标签,而她更喜欢人们所赋予她的一个“江湖名号”——爱心姐姐,这是对她善良初心和真诚公益最好的认可和赞美。  2011年11月,天龙足球俱乐部成立,天龙足球公益项目也随之启动。丈夫去俱乐部当教练给青少年免费培训,李政云就带着各种足球运动装备跑贫困地区做捐赠,成功筹备和组织了不同规模的青少年足球赛。回顾这六年时光,李政云说:“就
記忆停留在晌午阳光后的茶色上,一股滚热的开水冲向熟普洱后的袅袅升起的深褐扩散成金黄,在悠扬的节奏中绽放,这让我想到牟姗的画。这个痴迷绘画的、爱喝茶的女子,她的绘画的语言。就像这种由结晶的色团放入水中的渐渐的扩散,在扩张中彰显饱满的元气,绝无半点的矫饰与做作。笔触的生长和着生命的节奏,画面中怒放的鲜花诠释自己的心灵轨迹。但是这样的轨迹不是简单的孤芳自赏,它符合这代人直面世界的迷茫,热情绽放而精神无助
一个人逃离可以有很多种理由,反感讨厌是一种,爱和在乎,也可以是一种。  一个朋友就是那种,面对自己喜欢的人,会本能地往后退的人。  对喜欢的女生只敢远远地站在一旁看着,活动聚会的时候,哪怕对方主动邀请他一起唱歌,他也只是红着脸摆摆手。公司运动会的时候,明明两个人已经分在了一组,他却因为胆怯,主动调到了别组。一来二去,女孩子以为他无意,也便彻底离他而去。  也曾在论坛上看到一个网友讲述过自己类似的故
在骑楼老街,除了品味老海口的味道,还可以品味艺术的风范。2016年3月新入驻海口骑楼老街“水巷口一号”的国新书苑为这条老街增添了艺术范儿。国新书苑有“水巷口第一家”之称,它是集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图书经营及休闲饮品等丰富内涵于一体的文化休闲书吧。  书苑处处尽显雅致和创意。步入国新书苑一楼,高大的原木书架上,陈列有艺术类等书籍精品,浓郁的咖啡及糕点香气与书香混合,使人不由地停下脚步,取下一本书,端
天涯海角,位于古崖州以东。崖州之境自鳌山以东,山林愈益密集,广袤三百里均为“流动杂处民户”,多有“黎獠”汇聚。  这里自古交通闭塞,对于当时最南方行政区——崖州来说,再往南去,再无去路,突兀显现的是一大堆石头,像是天界的坠落,其造型别有韵致,拥有不可言说的灵性。这样,“天涯海角”的文化概念,便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南天一柱”的东方古代地理观念,也有了固化的根基。  天涯海角,就位于三亚市下马岭南侧
5月19日,在北京银泰中心举办的2012 JEFEN(言芬)秋冬时装发布会上,郝友展出她的《生命系列》第二章作品“自由,线”,在雕塑艺术与时装艺术中,展开一场关于生命和自由的哲学对话。  聚焦上世纪60年代的超未来复古主题,这让郝友非常着迷——那也是她最迷恋的艺术时代。上世纪60年代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太空科技的里程碑时代,也是世界艺术史上大师辈出、思想解放时期,相继出现波普艺术、概念艺术、大地艺
这听起来很像一部励志电影:一个电影行业的门外汉,白手起家,在这个失败率极高的行业,每次出手都能像快投手一样准确命中高票房,每一部作品都大卖,短短几年就声名鹊起。更加富有传奇色彩的是,他创立的公司最近以15亿元的价格被上市公司收购,而这一年他年仅32岁。  今年夏天的《老男孩》大电影中,《小苹果》一夜之间成为如空气一般无法避开的“洗脑神曲”,而在很多人高唱着“你是我的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时,也
7月26日上午,2018海南省青少年足球赛启动仪式在海口举行。主办单位领导以及各市县团委负责人、球队代表、省青少年足球发展促进会理事出席了此次启动仪式。团省委党组成员罗桦同志介绍了本次赛事情况。她表示,今年比赛的参赛人群、覆盖队伍再创新高,赛事活动也会精彩纷呈,对于办好今年的“激扬青春·快乐健康”2018海南省青少年足球赛,大家都充满信心,衷心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去的关心和支持海南省青少年足球赛,
从神经生物学博士到科普作家,从NGO发起者到果壳网CEO,他是温和的江南才子,也是科技圈中的文艺青年。  他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剥掉科学“坚硬”的外壳,带着这个初衷成立果壳网,他想让科学成为一种文化,虽然他认为这个事情就像登月一样,特别难,但他始终相信迟早会“登月”,他就是姬十三。  文艺小清新的气质,让果壳与豆瓣、知乎一起常被视为“慢公司”。要如何“像一个真正的商业公司那样去战斗”,成为外界看果壳网
“我以前養过猫的。”爸爸说。追问起来,这是他十岁上下的事情。这样的故事,只在一些喝得两颊黑红的午后,才会被他逐一地盛进餐盘子里。  爸爸养第一只猫的时候,只有七岁。远房亲戚家的猫产下猫崽,等它们大了一些,爸爸去抱了一只。这只猫是灰色的,间着黑色的虎斑,眸子翠绿,很是灵气。爸爸一天天地把猫养大。全家上下,猫只亲爸爸一人。  爸爸小的时候,住在一条小河边。爸爸住的乡叫藤桥乡,整个藤桥乡,就依着这条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