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本底对肝脏18F-FDG SUV的影响及校正方法探讨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b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脏18F-FDG SUV受血液本底的影响及其校正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18例行PET/CT肿瘤筛查检查者的18F-FDG PET/CT及肝功能、血糖和血脂等检查资料,将肝右叶及血液的SUVmean记为SUVmean(L)和SUVmean(B),二者差值和商分别记为SUVmean(L-B)和SUVmean(L/B)。计算SUVmean(L)、SUVmean(L-B)和SUVmean(L/B)的CV,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三者与SUVmean(B)的相关程度,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三者受血液指标的影响程度。

结果

SUVmean(L/B)的CV(15.1%)低于SUVmean(L)和SUVmean(L-B)的CV(23.2%、40.6%)。SUVmean(L)和SUVmean(B)的r最高,为0.820(P<0.001),SUVmean(L-B)和SUVmean(L/B)对应的r分别为0.205、-0.376(均P<0.001)。回归分析示同时与SUVmean(L)和SUVmean(L/B)相关的血糖浓度、BMI与SUVmean(B)不相关,而同时与SUVmean(L)和SUVmean(B)相关的年龄、高密度脂蛋白(HDL)与SUVmean(L/B)不相关;脂肪肝与SUVmean(L/B)显著相关(偏回归系数β=-0.047,P<0.001),而与SUVmean(L)和SUVmean(B)都不相关。

结论

肝脏背景SUV受血液本底活度的影响;SUVmean(L/B)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消除血液本底活度影响的校正方法,其个体间变异小于常规SUV。

其他文献
患者女,16岁,左腰部肿物1个月入院.无外伤史.体格检查:体温36.8℃.左侧髂后上棘上方L4,5水平骶棘肌内可触及直径约6 cm的包块,质硬,边界清晰,无红肿及压痛、叩痛,不能移动.腰部屈曲及左侧弯轻度受限,双下肢感觉、肌力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9.6×109L,中性粒细胞0.78,血沉、血钙及碱性磷酸酶正常.CT显示左侧竖脊肌内钙化灶,周边密度高,中央密度不均,周围为一层等密度包膜,
研究了真空条件下四丁基锡(SnBu4)在Pt/HY分子筛超笼表面的接枝反应,并用元素分析、ICP、GC-MS、XRD、FTIR、TG、BET、UV-Vis等方法对产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
患者男性,69岁,因脑梗塞后5个月,遗留口齿不清、吞咽困难及行走不便等症状,于2004年12月22日入院行康复治疗及高压氧(HBO)治疗.查体:神志清,口齿不清,左侧上肢肌力0级,左侧下肢肌力Ⅲ级,右侧肢体肌力Ⅴ级,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压17/11Pa.第16次来HBO治疗时带小西红柿,以备加压时用.当压力升到0.08 MPa时,医护人员通过电视监视屏发现患者从坐椅上慢慢滑倒在地,透过观察窗观察到患
目的分析不同水平血嗜酸粒细胞(EO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血EOS对AECOPD激素治疗反应性和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住院的120例AECOPD患者,以入院血常规中EOS百分比(EOS%)分为两组,EOS%≥2%为EOS组(56例),EOS%<2%为非EOS组(6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 R N K)是黏着斑激酶(FAK)的内源性抑制剂.我们应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纤维连接蛋白(FN)刺激HSC增殖,在脂质体介导下瞬时转染FRNK质粒,探讨选择性阻断FAK磷酸化对HSC增殖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以期为逆转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治疗靶向。
目的探讨NHL和广泛淋巴结转移癌(WLNMC)18F-FDG PET/CT显像中的淋巴结影像特征,以提高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40例NHL患者(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1岁)和42例WLNMC肿瘤患者(男19例,女23例,平均年龄61岁)的18F-FDG PET/CT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采用χ2检验分析2组患者淋巴
期刊
@@
髋关节由凹状的髋臼与凸状的股骨头构成,属于球窝结构,具有内在稳定性.通过髋关节头、臼软骨面相互接触传导重力,支撑人体上半身的重量及提供下肢的活动度[1,2].在众多的可动关节中,髋关节是最稳定的,其结构能够完成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大范围动作,如行走、坐和蹲等.球窝关节排列紊乱可导致关节软骨和骨内的应力分布发生改变,引起退行性关节炎等损害,并因关节承受巨大的力而逐渐加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