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88-02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和思路
评价目标:构建“快乐、自主、互动、高效的课堂”。
评价思路: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自学、实践、交流、合作、反思、改进、提高”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勇气,张扬学生的个性,奠定学生的自信,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完整的高效课堂评价可以概括为“二二六”评价原则,促进“两个发展”,落实“两个转变”,体现“六个维度”。
1.促进“两个发展”是关键。在发展理念上,一是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学习目标上,不仅要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还要促进学生发展性目标(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体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的形成;表现在教学过程上,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二是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课堂评价对教师教学进行问题诊断,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
2.落实“两个转变”是重点。就是在发展过程中,一是要由原来关注教师的“教”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在课堂上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二是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到“关注有效的学法指导的研究”。
3.体现“六个维度”是根本。
(1)自主的程度:查看的指标是各学习小组学生参与的人数和次数是多少,参与的质量高不高。
(2)合作的效度:问题有没有合作价值?合作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问题有没有必要通过合作来解决?是不是假合作?合作有没有彼此的参与和任务的分工?学习是否高效?
(3)探究的深度:是否有探究价值,是否达到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新发现、新创造、新生成。
(4)拓展的宽度:知识本身是一个系统,要从整体上来看待,将每堂课所学的支离破碎的知识串起来回到它的上位系统,以形成同类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5)互动的温度:重点是展示与点评环节。高效课堂对展示的原则要求是:展示的层次性、展示的问题性、展示的互动性、展示的生成性。从互动性的角度讲,是指高效课堂上学生展示的形式,不是简单地由原来的教师在台上讲换成现在的由学生在台上讲。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所以展示应体现这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其中点评是很好的互动方式。教师点评和生生互评都应该尽可能使用激励性的手段来做好评价,表扬优点,委婉指出不足,为每个学生创设“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的安全心理环境。这是沟通的能力,是情感的需要。
(6)生成的高度: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在高效课堂上讲究两种生成的方式,一是预设的生成,二是课堂即时性的生成。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
评价方式就总体而言,有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之别。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突出强调量性评价而忽略了质性评价。与之恰恰相反,新课程的评价特别强调的是质性统整。
1.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在学生缺乏自我评价方式方法的前提下,教师要帮助学生设定好自评标准或明确自评项目、内容。
2.生生互评。一般以对子检查或“对学”者互查为主。
3.达标测评。这种评价在导学案中设计时,要注意体现变式练习和层次性设计,可以从“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实际运用”等几个模块设计,以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练习。在做题要求上千万不要搞“一刀切”。
⑴对教学的评价并不仅仅局限于专门性的测验,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调查记录,随时调整学习策略,及时进行反馈评价。
⑵如果进行达标性的反馈检查,也并非只有测试、做练习题这种单一的纸笔训练方式。
4.开放性作业。可以分为由教师设计和学生自主设计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都是围绕着课堂活动主题内容安排设计的,比较适合于研究性学习或者综合实践活动。这些作业比起纸质作业来讲,更具有实际意义,而且达到学以致用。
5.自主式作业。通常是对于学生兴趣比较浓厚的内容,教师可以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把作业设计的权利还给学生。
6.自主反思性评价。其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留有一定的空白,指导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⑴可提示学生:
①想一想: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②写一写:通过本课学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
③问一问:可以在组内进行当堂交流,或者在课后请教老师、咨询同学。
⑵学生自我反思主要体现在:问题反思、经验反思、方法反思、学习行为反思、感悟反思等方面。反思切忌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切忌泛泛而谈,要突出主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从问题切入,反思经验,反思错误,反思方法,反思感悟。
⑶对于教师来讲,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三条基本途径是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
⑷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个大的课题,就高效课堂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是否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教学中是否有非常精彩的环节?学生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导学案设计是否有不足之处?写教学反思要“短、平、快”,切忌拖沓冗长,说正确的废话。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办法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方式方法有很多,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哪种评价办法,都必须以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否则,这种评价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消极力量。
1.对导学案使用评价。可以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评价。
2.小组综合性评价。评价时间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评价对象上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也可以评价教师;评价内容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项;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生生互评。
⑴这些评价最终要产生价值,评选出最佳小组长、组员、记录员、协调员、评价员、监督员、质疑之星、展示之星、自学之星、对子帮扶之星、合作之星等等。
⑵课堂评价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等特征。不同阶段,评价的重心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3.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同时也要避免虚情假意、流于形式的“满堂夸”。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4.即时性评价。具有评价及时、方式灵活、操作简练、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即时性评价可以通过语言评价、动作评价、表情评价等来全面展示这种评价的独特魅力。
5.红黄绿牌评价。是指学生在进行独学、对学、群学、达标测评或者讨论研究问题时,学生的学习进程达到一定程度所传递给教师的一种信号标识,方便教师把握课堂学习进程。具体操作办法是:红黄绿牌可以用某种简易材料做成一个三角形三色座牌放置在学生跟前。红色表示“完成”,黄色表示“疑问”,绿色表示“正在进行”。
6.任务报到站。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作为对各小组完成课堂某个环节学习任务的时间先后和完成质量的评价。通常教师可以将“任务报到站”以表格形式绘制在黑板的一侧。任务报到站重点考查评价整个小组。
评价不能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意识、创造意识,使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个性发展。
五、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着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考核。
1.教学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教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完善人格。
2.教学目的与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最佳知识结构,即那些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公式和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被学生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学手段是否与时俱进,是否与教学内容的需要相协调。
5.教学方法是否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6.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又兼顾因材施教。
7.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8.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何,发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和思路
评价目标:构建“快乐、自主、互动、高效的课堂”。
评价思路: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自学、实践、交流、合作、反思、改进、提高”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勇气,张扬学生的个性,奠定学生的自信,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完整的高效课堂评价可以概括为“二二六”评价原则,促进“两个发展”,落实“两个转变”,体现“六个维度”。
1.促进“两个发展”是关键。在发展理念上,一是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学习目标上,不仅要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还要促进学生发展性目标(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体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的形成;表现在教学过程上,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二是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课堂评价对教师教学进行问题诊断,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
2.落实“两个转变”是重点。就是在发展过程中,一是要由原来关注教师的“教”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在课堂上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二是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到“关注有效的学法指导的研究”。
3.体现“六个维度”是根本。
(1)自主的程度:查看的指标是各学习小组学生参与的人数和次数是多少,参与的质量高不高。
(2)合作的效度:问题有没有合作价值?合作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问题有没有必要通过合作来解决?是不是假合作?合作有没有彼此的参与和任务的分工?学习是否高效?
(3)探究的深度:是否有探究价值,是否达到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新发现、新创造、新生成。
(4)拓展的宽度:知识本身是一个系统,要从整体上来看待,将每堂课所学的支离破碎的知识串起来回到它的上位系统,以形成同类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5)互动的温度:重点是展示与点评环节。高效课堂对展示的原则要求是:展示的层次性、展示的问题性、展示的互动性、展示的生成性。从互动性的角度讲,是指高效课堂上学生展示的形式,不是简单地由原来的教师在台上讲换成现在的由学生在台上讲。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所以展示应体现这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其中点评是很好的互动方式。教师点评和生生互评都应该尽可能使用激励性的手段来做好评价,表扬优点,委婉指出不足,为每个学生创设“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的安全心理环境。这是沟通的能力,是情感的需要。
(6)生成的高度: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在高效课堂上讲究两种生成的方式,一是预设的生成,二是课堂即时性的生成。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
评价方式就总体而言,有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之别。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突出强调量性评价而忽略了质性评价。与之恰恰相反,新课程的评价特别强调的是质性统整。
1.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在学生缺乏自我评价方式方法的前提下,教师要帮助学生设定好自评标准或明确自评项目、内容。
2.生生互评。一般以对子检查或“对学”者互查为主。
3.达标测评。这种评价在导学案中设计时,要注意体现变式练习和层次性设计,可以从“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实际运用”等几个模块设计,以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练习。在做题要求上千万不要搞“一刀切”。
⑴对教学的评价并不仅仅局限于专门性的测验,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调查记录,随时调整学习策略,及时进行反馈评价。
⑵如果进行达标性的反馈检查,也并非只有测试、做练习题这种单一的纸笔训练方式。
4.开放性作业。可以分为由教师设计和学生自主设计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都是围绕着课堂活动主题内容安排设计的,比较适合于研究性学习或者综合实践活动。这些作业比起纸质作业来讲,更具有实际意义,而且达到学以致用。
5.自主式作业。通常是对于学生兴趣比较浓厚的内容,教师可以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把作业设计的权利还给学生。
6.自主反思性评价。其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留有一定的空白,指导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⑴可提示学生:
①想一想: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②写一写:通过本课学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
③问一问:可以在组内进行当堂交流,或者在课后请教老师、咨询同学。
⑵学生自我反思主要体现在:问题反思、经验反思、方法反思、学习行为反思、感悟反思等方面。反思切忌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切忌泛泛而谈,要突出主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从问题切入,反思经验,反思错误,反思方法,反思感悟。
⑶对于教师来讲,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三条基本途径是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
⑷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个大的课题,就高效课堂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是否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教学中是否有非常精彩的环节?学生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导学案设计是否有不足之处?写教学反思要“短、平、快”,切忌拖沓冗长,说正确的废话。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办法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方式方法有很多,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哪种评价办法,都必须以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否则,这种评价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消极力量。
1.对导学案使用评价。可以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评价。
2.小组综合性评价。评价时间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评价对象上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也可以评价教师;评价内容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项;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生生互评。
⑴这些评价最终要产生价值,评选出最佳小组长、组员、记录员、协调员、评价员、监督员、质疑之星、展示之星、自学之星、对子帮扶之星、合作之星等等。
⑵课堂评价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等特征。不同阶段,评价的重心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3.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同时也要避免虚情假意、流于形式的“满堂夸”。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4.即时性评价。具有评价及时、方式灵活、操作简练、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即时性评价可以通过语言评价、动作评价、表情评价等来全面展示这种评价的独特魅力。
5.红黄绿牌评价。是指学生在进行独学、对学、群学、达标测评或者讨论研究问题时,学生的学习进程达到一定程度所传递给教师的一种信号标识,方便教师把握课堂学习进程。具体操作办法是:红黄绿牌可以用某种简易材料做成一个三角形三色座牌放置在学生跟前。红色表示“完成”,黄色表示“疑问”,绿色表示“正在进行”。
6.任务报到站。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作为对各小组完成课堂某个环节学习任务的时间先后和完成质量的评价。通常教师可以将“任务报到站”以表格形式绘制在黑板的一侧。任务报到站重点考查评价整个小组。
评价不能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意识、创造意识,使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个性发展。
五、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着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考核。
1.教学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教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完善人格。
2.教学目的与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最佳知识结构,即那些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公式和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被学生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学手段是否与时俱进,是否与教学内容的需要相协调。
5.教学方法是否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6.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又兼顾因材施教。
7.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8.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何,发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