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研究:【影响最大甚至改变我们的重要他人】心灵导师,人生伴侣,孩子。第一个和第二个需要能力与机缘,而孩子则是我们成长的天然推动力。家庭教育并不是施与受,而是互动关系,是成人自我教育能力的体现,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教育自己的过程,我们是否能认清自己的标准是,我们懂不懂自己的孩子。
@历史袁老师:所谓“小资”,不是喝着星巴克,在昏黄的灯光下捧一本书或者听一曲音乐的“表象”,而是拥有自己的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苦也吃得,累也受得,生活可以很朴素,内心里却是丰满的。凭外面世界如何热闹,内心却拥有着宁静。
@何镇飚:我经常在课堂批评美国,觉得美国什么都比中国好,实在是不了解美国,也更不了解中国。但辽宁日报发出了不要这样批评中国的呼声,我倒要表示反对。爱国,包括了对国家的批评。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只有文革时期,才不许说国家或者领导人一句不好。且慢打大学老师小报告,只听赞美无益社会进步。
@南方人物周刊:#早读#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着两种力量的斗争:对独处的渴望和走出去的冲动。内向,即对自己内心活跃的思考和幻想的兴趣;以及外向,对外面的人和可见之物的兴趣。—— 纳博科夫【图说: 2011年 马丁·斯科塞斯电影 《雨果》】
@中国新闻周刊 : #下午茶#我相信这世界上,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在见到的第 一次,就注定要羁绊一生,就注定像一棵树一样,生长在心里,生生世世。—— 宫崎骏
@人物周刊:#夜读# 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康德
@三联生活周刊
记住在任何可能使你烦恼的场合都采用这一原则:即这并非是一个不幸,而高贵地忍受它却是一个幸运。(马可·奥勒留)
@罗崇敏: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形成健康的性格,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自己的孩子,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造力,并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使他们能够在周围人的支持下身心愉悦地成长。
@熊炳奇: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要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可是,我国迄今为止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在倡导做"人上人",这本质是特权和等级教育,会引导学生追逐特权,而忘记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社会公平,公民平等与自由。
@朱永新:蒙台梭利说:“在我们的教育方法中,我们必须做到的第一步,就是唤醒孩子们。”唤醒,就是意味着有些东西是沉睡在孩子们的身体之中的。我们不是把这些东西从外在强加给他们,而是循循善诱地帮助孩子们自己寻找和发现,唤醒对生命的激情。
@全球童画童话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 :一项新研究发现,人格特质比智商更能预测一个学生长期的学业成就。在经验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亲和性和情绪不稳定性这五大人格特质中,尽责性和经验开放性对人们学习新事物的影响最大。“在学习方面,性格比智商的指导意义更大。好消息是,性格是可以教的。”
@思想聚焦:读书,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的思想、谈吐、容貌,以及为人处事、精神气质。现在读书的厚度,决定今后远行的长度。忙累了容易迷失,不如停下了来,读一本好书,静心给自己一段灵魂修炼的时光。
@今日文传 :一教授演讲时拿出100元,问台下的学生,谁要这100元,台下的人纷纷举手,教授将钱扔到地上用脚碾过后,再次问同样问题,台下依旧没人放手。教授说,我如此对待这张钱,你们依旧想要,这是因为它没有因为我的践踏而贬值,而人生亦是如此,生命的价值非他人所能左右,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
@陈丹青:不读书的人,认知的范围只局限在自己的思维里。只读一点书的人对世界的认识也只是一知半解。习惯读书的人,会看到一个更宽广,更复杂的世界。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寻找内心的光明,遇见最好的自己。书可以让软弱的人变得坚强,让人学会独立思考。
@周国平:在《重启教育改革》(朱永新、马国川著)新书发布会上,我谈教育与培训的不同:教育是精神属性的生长,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的形成,实现的是人的目的价值;培训是以职业为目标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实现的是人的工具价值。杨东平更尖锐地指出:应试教育下,教育变成教学,教学变成培训,培训变成监狱。
@温儒敏:文笔不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主要让学生学会清楚的表达,文通字顺。思维训练比文笔训练更根本,更重要。现在作文教学很注重文笔,忽略思想,是不好的趋向。即使为高考中考,这样偏至也拿不到高分。这几年命题阅卷越来越反感文艺腔。
@微言教育:【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之“文明”】指社会文治教化彰明昌盛的状态。“文”指“人文”,指礼乐教化以及与此相关的有差等又有调和的社会秩序;“明”即光明、昌明、通达之义。中华民族崇文而不尚武,自古便将文治教化的彰明昌盛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追求。
@心教育研究-王小峰:人类的心灵是有能量的生命场。每一个心灵都是自然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教育就是唤醒智慧,教育就是发展潜能,教育就是要成就人的价值,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长春晚报 :其实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
@历史袁老师:所谓“小资”,不是喝着星巴克,在昏黄的灯光下捧一本书或者听一曲音乐的“表象”,而是拥有自己的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苦也吃得,累也受得,生活可以很朴素,内心里却是丰满的。凭外面世界如何热闹,内心却拥有着宁静。
@何镇飚:我经常在课堂批评美国,觉得美国什么都比中国好,实在是不了解美国,也更不了解中国。但辽宁日报发出了不要这样批评中国的呼声,我倒要表示反对。爱国,包括了对国家的批评。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只有文革时期,才不许说国家或者领导人一句不好。且慢打大学老师小报告,只听赞美无益社会进步。
@南方人物周刊:#早读#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着两种力量的斗争:对独处的渴望和走出去的冲动。内向,即对自己内心活跃的思考和幻想的兴趣;以及外向,对外面的人和可见之物的兴趣。—— 纳博科夫【图说: 2011年 马丁·斯科塞斯电影 《雨果》】
@中国新闻周刊 : #下午茶#我相信这世界上,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在见到的第 一次,就注定要羁绊一生,就注定像一棵树一样,生长在心里,生生世世。—— 宫崎骏
@人物周刊:#夜读# 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康德
@三联生活周刊
记住在任何可能使你烦恼的场合都采用这一原则:即这并非是一个不幸,而高贵地忍受它却是一个幸运。(马可·奥勒留)
@罗崇敏: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形成健康的性格,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自己的孩子,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造力,并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使他们能够在周围人的支持下身心愉悦地成长。
@熊炳奇: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要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可是,我国迄今为止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在倡导做"人上人",这本质是特权和等级教育,会引导学生追逐特权,而忘记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社会公平,公民平等与自由。
@朱永新:蒙台梭利说:“在我们的教育方法中,我们必须做到的第一步,就是唤醒孩子们。”唤醒,就是意味着有些东西是沉睡在孩子们的身体之中的。我们不是把这些东西从外在强加给他们,而是循循善诱地帮助孩子们自己寻找和发现,唤醒对生命的激情。
@全球童画童话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 :一项新研究发现,人格特质比智商更能预测一个学生长期的学业成就。在经验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亲和性和情绪不稳定性这五大人格特质中,尽责性和经验开放性对人们学习新事物的影响最大。“在学习方面,性格比智商的指导意义更大。好消息是,性格是可以教的。”
@思想聚焦:读书,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的思想、谈吐、容貌,以及为人处事、精神气质。现在读书的厚度,决定今后远行的长度。忙累了容易迷失,不如停下了来,读一本好书,静心给自己一段灵魂修炼的时光。
@今日文传 :一教授演讲时拿出100元,问台下的学生,谁要这100元,台下的人纷纷举手,教授将钱扔到地上用脚碾过后,再次问同样问题,台下依旧没人放手。教授说,我如此对待这张钱,你们依旧想要,这是因为它没有因为我的践踏而贬值,而人生亦是如此,生命的价值非他人所能左右,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
@陈丹青:不读书的人,认知的范围只局限在自己的思维里。只读一点书的人对世界的认识也只是一知半解。习惯读书的人,会看到一个更宽广,更复杂的世界。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寻找内心的光明,遇见最好的自己。书可以让软弱的人变得坚强,让人学会独立思考。
@周国平:在《重启教育改革》(朱永新、马国川著)新书发布会上,我谈教育与培训的不同:教育是精神属性的生长,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的形成,实现的是人的目的价值;培训是以职业为目标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实现的是人的工具价值。杨东平更尖锐地指出:应试教育下,教育变成教学,教学变成培训,培训变成监狱。
@温儒敏:文笔不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主要让学生学会清楚的表达,文通字顺。思维训练比文笔训练更根本,更重要。现在作文教学很注重文笔,忽略思想,是不好的趋向。即使为高考中考,这样偏至也拿不到高分。这几年命题阅卷越来越反感文艺腔。
@微言教育:【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之“文明”】指社会文治教化彰明昌盛的状态。“文”指“人文”,指礼乐教化以及与此相关的有差等又有调和的社会秩序;“明”即光明、昌明、通达之义。中华民族崇文而不尚武,自古便将文治教化的彰明昌盛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追求。
@心教育研究-王小峰:人类的心灵是有能量的生命场。每一个心灵都是自然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教育就是唤醒智慧,教育就是发展潜能,教育就是要成就人的价值,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长春晚报 :其实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