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国际新闻报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摆脱国际报道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的困境,一直是困扰众多地方媒体的难题。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体会,从角度转换、材料整合、视角延伸、前瞻预测等四个层面就地方媒体如何强化国际新闻的策划报道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角度转换;材料整合;视角延伸;前瞻预测
【作者简介】:喻扬,女,长江出版集团湖北大家报刊社大家文摘报头版责任编辑,主要从事国际新闻研究。
【责编介绍】:思涵,女,今传媒杂志社执行办主任,主要从事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引 言
目前读者全球化意识日益加强,他们渴望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新发展全面了解和深入把握,这就给媒体的国际报道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与国内新闻有较大不同的是,国际新闻稿源极其单一。目前,除中央级媒体外,地方媒体几乎很难实现记者到一线采访国际新闻,在报道内容上也比较依赖新华社供稿。采访的缺位、信息源的单一,很容易造成报道的雷同与重复。
在国际新闻同质化泛滥的现状下,谁有特色,谁就能吸引读者眼球。地方媒体如何才能摆脱国际报道稿源单一、缺乏特色的困境呢?笔者认为强化策划报道应是解题的关键。下面我将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对此的一些体会。
二、转换角度,突出独特性
碰到重大性、热点性的国际新闻,当众多媒体都进行高度雷同报道时,如果能够另辟蹊径,选好独特的角度和切入点,使立意出新,地方媒体同样可以策划出与众不同的独家报道。
2010年以来,有关中国是否建立海外军事基地的争论越来越多。与其他媒体不同的是,《南方周末》2010年7月1日文章《摆脱法律掣肘,看看日本》却独辟蹊径,将目光由中国转向日本,从日本如何想尽办法摆脱法律掣肘,拓展海外行动的合法空间这个角度入手,列举了日本变礁为“岛”,以反恐为名使得海外派兵常态化,在吉布提修建首个海外军事基地,以及准备制定有关海外援助新法案等一系列战略精细、环环相扣的举措,最后通过文末的“相比日本,中国兵马已动,但法律却还在拖后腿”这一点睛之笔,引出了“中国海外用兵不妨学学日本”这一立意新颖的观点。
这样一来,文章既巧妙地谈论了中国海外用兵的话题,又避免了与其他媒体的雷同,而且还提供了极具借鉴性和可操作性的参考方案,极大地突出了媒体的独特视角和前瞻意识。
2010年新年伊始,美国宣布将批准新一轮对台军售计划,国内媒体掀起了强大的舆论攻势,纷纷对美国的恶劣行径进行了谴责。而世界新闻报的《美军火公司在大陆猛赚钱》却让人眼前一亮,它绕开了“军售”这个热点,反其道行之,从“军用”的逆向角度“民用”切入。由于此前我们鲜有听说美军火公司还涉足大陆民用市场(如电梯、空调、民航等领域),所以从美军火公司在大陆民用市场猛赚钞票这一新颖角度来做,显然要比那些铺天盖地的评论性报道抢眼得多。该报这种逆向选题的策划手法值得我们地方媒体学习。
三、巧妙整合,增加厚重度
由于某些重大的国际新闻事件涉及敏感政治问题和外交关系,所以其官方新闻通稿往往只是简单地陈述事件,并没有更多的新闻背景和分析评论。面对这样选题重大但可读性欠缺的新闻通稿,地方媒体除了原文照搬,还有无其他办法呢?
笔者负责《大家文摘报》国际军事版面的编辑工作。2009年2月,我在选稿时发现《环球时报》上《日本派大型巡逻船常驻钓鱼岛》的新闻通稿,便意识到这绝对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好选题。但文章仅是一篇短消息,可读性不强,分量也不够。而且由于该新闻涉及敏感的中日关系,所以国内其他媒体也无相关报道。面对这样一则“鸡肋”新闻,大多数媒体都会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望文兴叹”。而我们国际策划小组则将其打造成了一篇極具新闻价值的深度报道。
在标题制作上,我们将新闻通稿陈述性的标题改为较有冲击力的“中国警告日本停止滋事”,用词准确而有气势,力争在读者中产生震撼和共鸣。在稿件组织上,首先以“日本派大型巡逻船常驻钓鱼岛”这一事件作为新闻由头;接下来深入分析了日本此举的意图,并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评论;第三部分则选摘了《国际先驱导报》上的《日本研发新型无人机监控东海》的文章,并将小标重拟为“东海,日本也在不断丰富监控手段”,对前文形成了有力的印证和补充。
这样一来,一篇缺乏深度和可读性的新闻通稿,由于加入了新闻背景、分析评论和印证材料,顿时就变得血肉丰满、独具风味了,完全达到了“1+1>2”的效果。
2009年2月初,笔者在《兵器知识》杂志上看到了《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与海盗必有一战》的文章。该文虽然属于时效性不强的静态稿件,但其中对我海军与海盗发生作战可能性的分析,和其假设的几种冲突样式及结局,却极具可读性。由于我海军出兵索马里的话题在当时已经热炒了近两个月,护航编队也暂时没有出现值得关注的新动向,所以我将该文储备起来。
不久,《中国青年报》刊登了《打海盗进入了危机丛生阶段》的动态报道。该文分析了国际打海盗行动危险剧增的最新形势,指出各国海军的战略战术也需要进行及时调整,并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这篇文章真可谓“及时雨”,我马上意识到文中的动态形势分析,将是一个极好的新闻由头。由于中国护航编队的安危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所以这样的新闻动向绝对能吸引读者的高度关注。于是我将其与此前的静态材料整合起来,既有最新的新闻动态,又有深入的形势分析,还有生动的作战细节以及详尽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动静结合,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四、延伸视角,挖掘关联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上许多事情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的。每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都会影响到紧密联系着的世界各国。由于读者在了解一个重大国际新闻时,都十分关注这个新闻背后引起的全球联动是否会影响到自己,所以我们在处理重大性、热点性的国际新闻时,不能只看到新闻本身,而应该注意调整视角,看看国际新闻与中国有没有隐藏着的内在联系,从中做文章,发掘出读者感兴趣之处,提升信息的价值。 2009年2月10日,一颗美国商用通信卫星与一颗俄罗斯报废卫星在太空相撞。面对这一热点新闻,国内各大报纸大都是千篇一律地陈述事件经过、影响以及航天专家点评等。而《大家文摘报》768期头条文章《中国盯牢太空碎片》却从“中国如何应对太空碎片”的独特角度反映了撞星事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层次包括:撞星事件是否会对中国卫星造成损害、中国将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面对日益恶劣的太空环境各国如何联手应对?
这一事件看似与中国毫无关联,但是读者却很想知道它对中国有无影响。因此从“中国如何应对太空碎片”的角度来反映撞星事件,就跳出了新闻本身的框框,将视角延伸到国内,这显然比其他媒体一窝蜂地简单“克隆”新华社通稿要更胜一筹,更能体现报纸的独创性。
五、未雨绸缪,体现前瞻性
一些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不仅有结果,更有其产生的条件,在发生前都会显现出一些先兆。如果一个媒体能够敏锐地认清国际形势,对潜在的国际事务中的新问题、新现象、新趋势作出分析性新闻预测,它必将在市场中抢得先机。因此,编辑应该善于分析官方表态中所传达的潜在信息,对国际新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并进行未雨绸缪、舆论引导的前瞻性策划报道。
2008年11月份,索马里海盗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船只在此遭劫,国人对索马里的关注度迅速提高。就在众多媒体还没有开始注意海盗问题时,《大家文摘报》已经及时把握到了这一新动向,并开始大量收集相关报道。不久,德国海军司令邀请中国联手打击海盗,索马里政府也表示欢迎中国海军。针对这一最新动态,我们国际策划小组仔细研究了当时各国海军爭相前往亚丁湾的国际形势,认真分析了新华社和《环球时报》等权威媒体的新闻通稿,从其中报道的,国防部长梁光烈在回应德海军司令邀请时,做出的中国将更注重非传统领域威胁的官方表态中,敏锐捕捉到了通稿中所传达的重要信息,大胆做出了中国即将出兵索马里的新闻预测,并立即组织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系列独家策划报道。从《中国海军要不要去打海盗》到《打海盗什么武器最灵光》,再从《海军头目紧盯中国海军》到《中国舰队和海盗必有一战》,这几记连环拳打出后,市场反响极佳。此后不久,中国政府就正式宣布了将出兵索马里的消息,掀起了众多媒体热炒中国护航编队的高潮,而《大家文摘报》显然又走到了市场的前面。这不失为一个前瞻性策划报道的成功案例。
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地方媒体始终坚持独创性策划报道,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政治敏锐性,并在实践中潜心摸索操作技巧,就能摆脱国际新闻同质化的困境,极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特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
【关 键 词】:角度转换;材料整合;视角延伸;前瞻预测
【作者简介】:喻扬,女,长江出版集团湖北大家报刊社大家文摘报头版责任编辑,主要从事国际新闻研究。
【责编介绍】:思涵,女,今传媒杂志社执行办主任,主要从事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引 言
目前读者全球化意识日益加强,他们渴望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新发展全面了解和深入把握,这就给媒体的国际报道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与国内新闻有较大不同的是,国际新闻稿源极其单一。目前,除中央级媒体外,地方媒体几乎很难实现记者到一线采访国际新闻,在报道内容上也比较依赖新华社供稿。采访的缺位、信息源的单一,很容易造成报道的雷同与重复。
在国际新闻同质化泛滥的现状下,谁有特色,谁就能吸引读者眼球。地方媒体如何才能摆脱国际报道稿源单一、缺乏特色的困境呢?笔者认为强化策划报道应是解题的关键。下面我将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对此的一些体会。
二、转换角度,突出独特性
碰到重大性、热点性的国际新闻,当众多媒体都进行高度雷同报道时,如果能够另辟蹊径,选好独特的角度和切入点,使立意出新,地方媒体同样可以策划出与众不同的独家报道。
2010年以来,有关中国是否建立海外军事基地的争论越来越多。与其他媒体不同的是,《南方周末》2010年7月1日文章《摆脱法律掣肘,看看日本》却独辟蹊径,将目光由中国转向日本,从日本如何想尽办法摆脱法律掣肘,拓展海外行动的合法空间这个角度入手,列举了日本变礁为“岛”,以反恐为名使得海外派兵常态化,在吉布提修建首个海外军事基地,以及准备制定有关海外援助新法案等一系列战略精细、环环相扣的举措,最后通过文末的“相比日本,中国兵马已动,但法律却还在拖后腿”这一点睛之笔,引出了“中国海外用兵不妨学学日本”这一立意新颖的观点。
这样一来,文章既巧妙地谈论了中国海外用兵的话题,又避免了与其他媒体的雷同,而且还提供了极具借鉴性和可操作性的参考方案,极大地突出了媒体的独特视角和前瞻意识。
2010年新年伊始,美国宣布将批准新一轮对台军售计划,国内媒体掀起了强大的舆论攻势,纷纷对美国的恶劣行径进行了谴责。而世界新闻报的《美军火公司在大陆猛赚钱》却让人眼前一亮,它绕开了“军售”这个热点,反其道行之,从“军用”的逆向角度“民用”切入。由于此前我们鲜有听说美军火公司还涉足大陆民用市场(如电梯、空调、民航等领域),所以从美军火公司在大陆民用市场猛赚钞票这一新颖角度来做,显然要比那些铺天盖地的评论性报道抢眼得多。该报这种逆向选题的策划手法值得我们地方媒体学习。
三、巧妙整合,增加厚重度
由于某些重大的国际新闻事件涉及敏感政治问题和外交关系,所以其官方新闻通稿往往只是简单地陈述事件,并没有更多的新闻背景和分析评论。面对这样选题重大但可读性欠缺的新闻通稿,地方媒体除了原文照搬,还有无其他办法呢?
笔者负责《大家文摘报》国际军事版面的编辑工作。2009年2月,我在选稿时发现《环球时报》上《日本派大型巡逻船常驻钓鱼岛》的新闻通稿,便意识到这绝对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好选题。但文章仅是一篇短消息,可读性不强,分量也不够。而且由于该新闻涉及敏感的中日关系,所以国内其他媒体也无相关报道。面对这样一则“鸡肋”新闻,大多数媒体都会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望文兴叹”。而我们国际策划小组则将其打造成了一篇極具新闻价值的深度报道。
在标题制作上,我们将新闻通稿陈述性的标题改为较有冲击力的“中国警告日本停止滋事”,用词准确而有气势,力争在读者中产生震撼和共鸣。在稿件组织上,首先以“日本派大型巡逻船常驻钓鱼岛”这一事件作为新闻由头;接下来深入分析了日本此举的意图,并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评论;第三部分则选摘了《国际先驱导报》上的《日本研发新型无人机监控东海》的文章,并将小标重拟为“东海,日本也在不断丰富监控手段”,对前文形成了有力的印证和补充。
这样一来,一篇缺乏深度和可读性的新闻通稿,由于加入了新闻背景、分析评论和印证材料,顿时就变得血肉丰满、独具风味了,完全达到了“1+1>2”的效果。
2009年2月初,笔者在《兵器知识》杂志上看到了《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与海盗必有一战》的文章。该文虽然属于时效性不强的静态稿件,但其中对我海军与海盗发生作战可能性的分析,和其假设的几种冲突样式及结局,却极具可读性。由于我海军出兵索马里的话题在当时已经热炒了近两个月,护航编队也暂时没有出现值得关注的新动向,所以我将该文储备起来。
不久,《中国青年报》刊登了《打海盗进入了危机丛生阶段》的动态报道。该文分析了国际打海盗行动危险剧增的最新形势,指出各国海军的战略战术也需要进行及时调整,并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这篇文章真可谓“及时雨”,我马上意识到文中的动态形势分析,将是一个极好的新闻由头。由于中国护航编队的安危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所以这样的新闻动向绝对能吸引读者的高度关注。于是我将其与此前的静态材料整合起来,既有最新的新闻动态,又有深入的形势分析,还有生动的作战细节以及详尽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动静结合,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四、延伸视角,挖掘关联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上许多事情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的。每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都会影响到紧密联系着的世界各国。由于读者在了解一个重大国际新闻时,都十分关注这个新闻背后引起的全球联动是否会影响到自己,所以我们在处理重大性、热点性的国际新闻时,不能只看到新闻本身,而应该注意调整视角,看看国际新闻与中国有没有隐藏着的内在联系,从中做文章,发掘出读者感兴趣之处,提升信息的价值。 2009年2月10日,一颗美国商用通信卫星与一颗俄罗斯报废卫星在太空相撞。面对这一热点新闻,国内各大报纸大都是千篇一律地陈述事件经过、影响以及航天专家点评等。而《大家文摘报》768期头条文章《中国盯牢太空碎片》却从“中国如何应对太空碎片”的独特角度反映了撞星事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层次包括:撞星事件是否会对中国卫星造成损害、中国将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面对日益恶劣的太空环境各国如何联手应对?
这一事件看似与中国毫无关联,但是读者却很想知道它对中国有无影响。因此从“中国如何应对太空碎片”的角度来反映撞星事件,就跳出了新闻本身的框框,将视角延伸到国内,这显然比其他媒体一窝蜂地简单“克隆”新华社通稿要更胜一筹,更能体现报纸的独创性。
五、未雨绸缪,体现前瞻性
一些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不仅有结果,更有其产生的条件,在发生前都会显现出一些先兆。如果一个媒体能够敏锐地认清国际形势,对潜在的国际事务中的新问题、新现象、新趋势作出分析性新闻预测,它必将在市场中抢得先机。因此,编辑应该善于分析官方表态中所传达的潜在信息,对国际新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并进行未雨绸缪、舆论引导的前瞻性策划报道。
2008年11月份,索马里海盗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船只在此遭劫,国人对索马里的关注度迅速提高。就在众多媒体还没有开始注意海盗问题时,《大家文摘报》已经及时把握到了这一新动向,并开始大量收集相关报道。不久,德国海军司令邀请中国联手打击海盗,索马里政府也表示欢迎中国海军。针对这一最新动态,我们国际策划小组仔细研究了当时各国海军爭相前往亚丁湾的国际形势,认真分析了新华社和《环球时报》等权威媒体的新闻通稿,从其中报道的,国防部长梁光烈在回应德海军司令邀请时,做出的中国将更注重非传统领域威胁的官方表态中,敏锐捕捉到了通稿中所传达的重要信息,大胆做出了中国即将出兵索马里的新闻预测,并立即组织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系列独家策划报道。从《中国海军要不要去打海盗》到《打海盗什么武器最灵光》,再从《海军头目紧盯中国海军》到《中国舰队和海盗必有一战》,这几记连环拳打出后,市场反响极佳。此后不久,中国政府就正式宣布了将出兵索马里的消息,掀起了众多媒体热炒中国护航编队的高潮,而《大家文摘报》显然又走到了市场的前面。这不失为一个前瞻性策划报道的成功案例。
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地方媒体始终坚持独创性策划报道,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政治敏锐性,并在实践中潜心摸索操作技巧,就能摆脱国际新闻同质化的困境,极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特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