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几段收藏故事让你遇见另一个韩天衡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LR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周秦两汉到明清民国,近两千方印章的宏富收藏足可以勾勒出一部中国篆刻史。而每一方印章背后的收藏故事,也足能汇集成一部“藏印心经”。
  韩天衡,当代书画印三艺兼擅的艺术大家。尤其在篆刻方面,其作品以新颖、奇崛、鲜灵、雄浑、生辣著称,在当代印坛独树一帜。
  在艺术之外,韩天衡的收藏也令人艳羡。作为篆刻大家,印章自是其收藏中的重中之重。从十几岁开始,他玩印章收藏60余年,看遍了古代先贤的篆刻精品。同时,面对收藏圈的各种招数,身经百战的他经常“化险为夷”,并且收获满满。
  韩天衡的收藏并不是纯粹为了自己玩,而是希望将这些好东西留住,现在已将很多珍贵的玺印捐给了国有美术馆,供大家分享。听他讲自己的收藏故事,趣味横生,会让你认识另一个韩天衡。
  用他的话说:“一辈子就喜欢这个东西。”
  别人说假我也买
  在韩天衡的收藏中,最有名的当属三国时期魏国的“关中侯印”金印,那可是连两岸故宫都没有的稀世珍品。1995年,有人拿着这方金印找到韩天衡,对其开出1.2万美元的高价。“东西真好,但当时我犹豫的不是价格,而是这种文物是否可以被私人收藏。我就讲,如果是假的我就要了,真的却不敢要。”来人看出了韩天衡的态度,表示已经找某大型博物馆鉴定过为伪品,但这并不足以让韩天衡相信。两周后,此人居然拿着博物馆的一纸证明书再次登门,证明书上认为此作为假。但韩天衡心里明白,这是好东西,出于对珍品的喜爱,以及对珍贵文物的保护意识,他还是将此印留下了。
  而谈到闲章收藏,类似的故事更多。韩天衡藏有一方6厘米见方的齐白石大印,印文为“百梅楼”。“这方印章曾有很多人看过,因为总有人说是假的,它原来的主人一直未能出手。但我一看就知道那是真的。”他的自信来自于对印人技艺和史料的熟悉。“这方印章是齐白石为民国初期财政部次长凌直之所刻,‘百梅楼’是因为凌喜画梅花,并且这印章原为一对。”那是大约20年前,对方要5000元,韩天衡没有犹豫就收下了。
  “在收藏圈,还是要有点自信的,不能人云亦云。”韩天衡作为篆刻家,熟悉从古至今每位篆刻家在不同时期的技法风格。因此,每次遇到喜欢的藏品,他都能凭着多年来磨练出来的敏锐眼力迅速做出判断,而不受他人言论的干扰。
  1986年,他到广州集古斋开画展。在展馆的柜台里他看到两方吴昌硕大印,一方为“汝纶之印”白文印,一方为“挚父”朱文印,标价3000元。当他表示要购买的时候,经理说前段时间来了几位日本篆刻大家,都说这是假的。韩天衡不以为然,还是买了下来。“这是吴昌硕30岁时刻给国学大师吴汝纶的印章。此人字挚父,比吴昌硕大四岁,其子为国学大师吴闿生。后来我在吴昌硕的旧印谱里找到了这两方印章。”韩天衡再一次依靠对篆刻艺术的超强感知力收获至宝。对此,他幽默地总结道:“造假的人不可能都研究得那么透,如果研究透了就不必专去做假印章了。”
  从碎玻璃里捡钻石
  多年的收藏经验,让韩天衡练就了识假辨假的能力。“身怀绝技”,也经常能为他带来意外收获。讲起这些趣事儿,连他自己都忍俊不禁。
  去年年初,韩天衡在日本正好赶上一家拍卖行在办预展。闲逛中,有16方印章吸引了他。“这一批印章作为一个标的,以无底价形式拍卖。它们看似不起眼,但我看到了里面的宝贝。”随行的学生看出了老师的心思,便问其心里的价格底线是多少。“上不封顶”,韩天衡很坚决,叮嘱学生一定要替他把东西拿下来。学生虽然不解,但见拍场人多,也就没有再问。
  第二天,学生打来电话,说以20万日元拍下了这16方印章。此时,韩天衡的心终于踏实下来。当学生将东西拿到韩天衡面前时,终于忍不住了,问:“您到底看到了什么?”韩天衡拿起其中一方印文为“芳草王孙”的印章,说道:“你看,这是明代大篆刻家、流派印章创始人之一何震的真品。我就看上了它,其余15方你拿回去练习篆刻吧。”
  何震字主臣、号雪渔,与明代开启流派印“吴门派”的文彭并称“文何”,两人同被尊为文人篆刻的开山鼻祖。他曾游遍边塞,结交不少将官,当时从将军到士兵都以得到一方他的印章为荣。而其死后一方印与金同价,足见其影响力。而像何震、汪关、朱简这样的明代大篆刻家作品,据说如今不会超过二三十方。韩天衡对篆刻史了如指掌,怎么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他说:“这叫从碎玻璃里捡钻石!”
  同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上海的古董摊非常多。韩天衡是常客,很多人都主动送东西给他看。1994年的一天,一个在慈溪路设古玩摊的年轻人拿来一方齐白石的印,韩天衡看后当即收下。本以为交易完成了,不想摊主卖起关子,说还有一方齐白石的印,现在在德国,问韩先生是否有兴趣。
  深谙古董圈各种套路的韩天衡立刻就明白了,这两方齐白石印章本出自一处,被自己买下的这一方应是试探,后面的一方很可能是一件重要作品,而且基本能断定为真。
  摊主开价1.4万元,韩天衡预感到在德国的那方印章应该来头不小,且价格能接受,于是很爽快地答应了。两个月后,印章从德国寄来。此印石材很一般,是普通的昌化石。再看印文,刻了十几个字,“前生浙江杭州观音寺僧圆净”,边款则为“庚申初秋白石翁为虎公刊时同居京师”。“庚申”为1920年,“虎公”是民国政界的风云人物杨度。其与齐白石为同乡,也曾在一代名儒王闿运处为同窗。印章背后的人物关系弄明白了,但它為什么会漂洋过海去了德国呢?
  原来,这方印章的摊主认为在国外会比国内卖得价高,可不想德国人根本不认识齐白石,更不熟悉什么是篆刻,根本没有市场,所以只能回头再从国内找买家。听完这个经过,韩天衡也是心中窃笑:“白石老一生没出过国,所刻这方印章倒是远游欧洲,还打了个来回。”
  交学费在所难免
  其实,韩天衡在收藏上也是交过学费的,而且可以用“损失惨重”来形容。上世纪50年代后期,有一次他见到了15方印章,个个都是名家之作,对方开价35元。1957年参加工作时,他的工资是60元,在当时绝对称得上高薪。因为有这样的收入,年轻的他面对“高价”并没有犹豫,豪爽地购入15方印章。认为自己买到了“宝贝”,他兴冲冲地拿到老师那里希望得到点评,但老师告诉他那都是假的。   用大半月工资换回了一堆烂石头,这学费交的可算惨痛。要知道,以当时的市场行情,吴昌硕的印章大概10元一方、一副对联在文物商店才4元至6元。损失了35元,却让韩天衡暗下决心,一定要向更深层面进行研究。“下决心做功课,让学生转正为师傅,不仅是避免自己再受损失,也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更多热爱收藏的人。”
  韩天衡愿意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更多藏友,因此他一般不拒绝好友找他看东西。前不久,有一位年轻的朋友通过别人联系找到他,希望帮忙鉴定一方印章。韩天衡一看印章,是吴昌硕刻给客居中国的朝鲜外戚权臣闵园丁的,有5厘米见方。“吴昌硕在50岁以后的十几年间为闵园丁治印超过200方,但这方是根据印蜕用电脑技术复制的。”为了说服他,韩天衡拿出印谱给他看。“虽然看上去印蜕一模一样,但用刀刻与用机器刻会有不同的效果,况且与吴的刻技毫不搭界。”140万元的价实对于眼前的这位年轻人来说不是小钱,他连说十几句“您救了我”表达感激之情。“讲到底,对一个篆刻家艺术认识的深度,决定你收藏的水平。”韩天衡语重心长地说。
  还有一次,韩天衡来到一家文物商店。经理拿出一批乾隆时期的名家印章给他看,并神秘兮兮地说:“韩先生,这批印章已经被博物馆订了,您看看可以,但不能买走。”韩天衡看后告诉经理:“我不会买走的,因为这全是假的。而且您要告诉博物馆不能买,别给国家造成损失。”经理觉得不可思议,以为韩天衡在故弄玄虚。其实是韩天衡找出了致命的硬伤,“这批印章中大多数是用的巴林石,而巴林石作为印章材料是1 940年以后的事情,这些乾隆时期的印人怎么可能用上巴林石材呢?这就好比乾隆带过上海牌手表一样滑稽。”
  马云的鸡血石印
  前不久,韩天衡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三张鸡血石的图片,并配文:“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如今很少见到的昌化鸡血佳章。”这是他在赞美图中的两方鸡血石是难得佳品。
  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微信好友们点开大图一看,边款显示原来这是韩天衡为马云刻的两方印章,书画篆刻圈顿时沸腾了。“韩天衡的润格是一方印30万,两方是60万。这对价值不菲的鸡血石,据说100万。”“韩天衡给马云刻了两枚印,共160万,料子一方50万,刻工一枚30万,有钱人的世界啊”“也只有马老师敢用,也只有韩天衡敢刻”一时间,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我的本意并不是想宣传什么,只是经常有人拿鸡血石让我看,伪劣的太多,我原意是发—下不大的朋友圈,让他们看看什么是好的雞血石。但我有一点做得不够周到,就是不该把刻有边款的一面发出去,加上有些朋友竟转发了,否则就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了。”一向低调的韩天衡,为自己的一个小失误感到不安。而马云在得知此事后还来安慰他:“这是大家对鸡血石文化的一种热爱所致,不是坏事。”
  至于众多网友猜测的两方印章的价格,韩天衡表示那只是别人的揣测,出来澄清也没有意义。据韩天衡介绍,他经手过很多鸡血石,有时会有人拿着价值百万元的鸡血石来找他刻印,但石质钢硬,根本刻不动。“鸡血石也分三六九等,有的价值几百万元,有的几块钱就能买到。之所以想让大家看那两方鸡血石,本意是因为很多人没见过好的鸡血石。”
  “齐白石一辈子没怎么用过好的印章石材,因为他是大写意印风,石头在手里噼里啪啦一通敲,价值高的石头怎么可能舍得这样刻。”韩天衡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当下的印章收藏者,好石材固然难得,但弄清楚篆刻艺术本身的来龙去脉,比拥有一块好石材更显重要。
  (注:本文图片由韩天衡先生提供。)
其他文献
中国嘉德今年3月举办的四季拍卖中推出天民楼藏瓷,其中一件“大清康熙年制”釉里红加彩牡丹纹马蹄尊(图1)十分惹眼。这件清代景德镇康熙御窑上乘之作,为唇口束颈,肩腹外张,内挖圈足,足端露胎处可见胎骨坚白细腻,通体施透明釉,釉面光洁清亮。器身分别饰以釉里红和矾红花卉兩朵,叶脉及叶饰以绿彩。该器当为康熙时期的特殊制品。马蹄尊名字从何而来?其造型源于何处?又作何功能之用?  器物称谓探究  关于此器物的称谓
期刊
总成交额达16.6亿元、总成交率为85. 35%,日前,西泠印社2 019秋季15周年拍卖会以出色的业绩庆生馈岁。在四天长达55个小时的竞价中,千万元以上成交作品15件,其中油画2件、古代书画7件。500万至千万元成交共计38件,其中21件为中国书画作品。  历数十五载风云,延续百年西泠印社文脉,将品牌优势与拍卖业务竞争优势和谐统一,此为西泠拍卖15年稳定发展背后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文嘉《盘谷图书画
期刊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的进化是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几种主要字体发展而来的。自战国以后,汉字便在人们的书写应用中不断改变图画式的线条结构,以右手握笔的方式,顺应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有节奏地用笔的写字要求,特别是经过隶变以后,有些字减去了原字的部分形体,文字结构由复杂变得简单。有些字把曲线、弧线、半圆,拉成直线、准直线或折线;有些字运用“连的手段把本不相连的线连在一起”;有些字
期刊
“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当消失了90年的五匹“神骏”再次现身时,已然流落他乡。但,我们也应该庆幸的是,它们依然安在。  北宋李公麟的《五马图》卷自清末被溥仪携带出宫,通过其老师陈宝琛的外甥刘可超出售,流落日本私人收藏,并一度传言毁于战争。然而,今年年初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特展中却又神秘现身,一时成为热点。  《五马图》卷,纸本设色,纵29.5厘米、横225厘
期刊
民国 黑色男式外袄长108厘米 宽161厘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鼠,小兽,善为盗。  这是北宋官修韵书《广韵》给鼠的定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中,鼠通常却以丑陋、狡黠、卑鄙、邪恶、贪婪的面目出现。这在我们的语言中体现尤为明显,凡带有鼠字的词汇几乎都含贬义,诸如鼠目寸光、贼眉鼠眼、抱头鼠窜等。这其实不难理解,农耕社会以粮为天,人们辛苦劳作一年的庄稼收成才够勉强糊口,却遭鼠破坏偷吃,心里肯定充满痛
期刊
美人持镜梳妆,应该是一幅令人着迷的画面,但较大尺寸的铜镜不易把持,持镜时至少要占用一只手,实在有所不便。聪明的古人后来设计出镜架,将铜镜放置于架子之上,方便使用,这种镜架从宋代开始流行。明末清初之际,是我国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镜台的发展到此时也是多种多样的,令人眼花缭乱。我们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部分藏品,来领略那一时期的闺中时尚。  明末清初 黄花梨如意云纹折叠镜架  折叠式镜台也称[拍子式],
期刊
在漫长的中国帝制历史中,皇室祭典一直是十分重要的,担当着宣导统治者乃天命所归的角色。清朝乾隆皇帝当年决心规范和巩固皇室祭典形制,以遵古制,不仅修缮和扩建了举行祭典的坛庙,同时亦命臣工厘定祭典用以昭示皇权的繁琐礼制,促成《皇朝礼器图式》一书面世。《皇朝礼器圖式》由乾隆亲自监督编纂,收录大清皇室祭典所需的祭祀用品、祭器、冠服、乐器、卤簿、武器、祭祀场所之概要,各坛庙所需祭器之形制与数量等,还附有130
期刊
6月2日,“瓦存室存珍——黄土陵篆刻名品及重要印谱”专场在中国嘉德春拍中创下白手套佳绩,65件拍品斩获4084.8万元,其中53方印章成交额达2900余万元,黄土陵刻“书远每题年”寿山石印章以超出最高估价两倍多的218 5万元顺利易主,创下了黄士陵印章拍卖的最高价。另一方“伤美人之迟暮”青田石印章成交价为207万元。  说到这些印章的来历要追溯到清光绪十三年。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
期刊
趣味横生、蕴含深意的印文,背后隐藏着多少治印人的独特情怀,又折射出怎样一番世俗冷暖?  篆刻从文辞内容上来区分,不外姓名印和闲章两类。闲章指镌刻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从秦汉时的吉语印演变而来,除刻吉语外,还常刻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伴随着篆刻独立性的扩张,闲章逐渐成为印人的最爱。  晚清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篆刻史却涌现出多位大师级人物。他们大多历经战火兵戎,甚至家破人亡,或者屡考不
期刊
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鸟半床书。赵学锋把自己的画室命名为“剑书阁”,是与书画为伍的生存方式,更是不无“剑气”的艺术追求。  书在高品。人到无求品自高。齐白石、吴昌硕、张大干、潘天寿当初作画,是不会先考虑润笔几何的。“润石写意”系列中的禽鸟多半是清流、是远山;《池塘野趣图》里的鹭鸟是浪花、是淡云;残荷枝叶下的寒鸟是薄暮、是秋色;而攀附枝头的乌鹊是微风、是细雨;浅水里漂浮的黄鸭是春汛、是田垄;“云深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