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疗效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chend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接受诊治的260例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30例,两组行相同的基础治疗,干预组根据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干预方案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的抗菌药物用药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分析可见干预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另一方面也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很高。
  结论:对于呼吸内科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造福广大患者。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干预疗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46-02
  呼吸系统是指呼吸道和肺部,这里是氧气吸入并转化为二氧化碳及废气排出的地方,是人类生存的关键,由于呼吸道直接与外界接触的特点,很容易被空气中粉尘或者细菌影响而导致呼吸系统感染,呼吸那可疾病包含小到普通感冒,大到呼吸系统肿瘤,甚至可能形成慢性阻塞性疾病,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便是抗菌药物,其在许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尚缺乏规范,我国就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药源性疾病、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严重的问题,近年来就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日益受到重视,相关部门更是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专门对临床合理用药提出更高的要求,避免药物滥用带来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所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成为关键,本文采用干预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接受诊治的260例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究临床中抗菌药物干预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接受诊治的260例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45例、女115例,年龄17~84岁,平均年龄56,2±1.1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2.3±5.1d,抗菌药用药时间最长为34d,最短为2d,平均用药时间为11.2±3.9d。主要临床诊断为: 扁桃体发炎、肺部感染、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及重症感染,病程最短的为1个月,最长的为6年,平均病程为4.2±1.1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30例。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行常规的抗菌药物用药方案,干预组根据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干预方案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再依据WHO 的推荐来决定抗菌药用量,同时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进行药物指导。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是否存在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联合用药的比例、住院时间长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以及抗菌药的费用情况等,并对比较结果进行综合性的合理评价。
  2结果
  见下表。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至多以最为常见和多发,与其开放式的生理解剖特点有关,易发生病变的位置主要有气管、肺部以及胸腔。随着空气污染的不断加重,呼吸系统疾病也逐年增加,而抗菌药物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滥用情况比较严重,近年来对于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也逐渐受到了关注,以往人们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往往存在着用一些误区,认为药物越新越好、越贵越好、用量越多疗效越好,更有甚者不按照医嘱自行添加用药,由于滥用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无疑为疾病的顺利医治带来了很多麻烦,也给患者增添了额外的痛苦,由此可见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毕竟是药三分毒。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它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在临床使用中应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死致病菌、控制感染,同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本次探究结果表明对于呼吸内科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是有显著疗效的,完全可以应用于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这次的干预研究也为以后提高用药规范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有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都娟,刘启尔,麦翠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今日药学,2009,19(8):34.38
  [2]陈本渊.某医院2010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08-2509
  [3]何志高,鲍思蔚,翟晓波,等.药物利用评价指标在评价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法用量合理性方面的应用.药学实践杂志,2012,30(1):64-66
  [4]季闽春,沈晓英,金蕾,等.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3):225-228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目前多以手术内固定治疗为主。常用的内置物包括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Gamma钉、动力髋螺钉(DHS)等,以往鹅头钉及角钢板已基本淘汰。今年来还出现股骨近端锁定板、股骨Liss板倒置等内固定方式。对于转子间骨折,选用何种内固定方式目前仍有争议[1-3]。若选择不当,常骨折处不稳定、移位、夏至短缩及髋内翻畸形等。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12年1月间采用不同内固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发生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病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处理措施,若效果不佳,则给予纱条填塞宫腔治疗法或子宫切除术等。  结果:本组16例患者中2例行综合处理后出血得到了控制、13例行宫腔纱条填塞、1例因胎盘早剥纱条填塞无效后行子宫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行抗感染等治疗后均治愈出院。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柱凝胶法在配血次侧不合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者750人,分别通过应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对750份血液标本进行配血,对两种方法的配血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应用微柱凝胶法发现15例存在配血不合的状况,其中10例属于次侧凝集不合,另外5例属于主、次侧凝集不合;而应用凝聚胺法仅发现4配血不合的状况例,其中3例属于次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比较吗啡与不同镇痛联合使用对腹式子宫切除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取对腹式子宫进行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患者10例进行效果分析。A组进行单次硬膜外吗啡注射,B组进行硬膜外单次吗啡与酒石酸鼻喷剂布托啡诺联合用药,C组进行硬膜外术后吗啡与罗比卡因持续性输注镇痛。通过观察记录VAS评分和医疗费用,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SPO2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呕
期刊
姚威,主管治疗师,通讯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熏蒸结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  方法:将40例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进行疗效评定,采用VAS评定。  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疼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干预治疗婴儿轻度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将68例轻度脑损伤患儿分为观察组(早期干预)、对照组(常规保健),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采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于治疗前后对患儿发育商进行评定。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干预治疗对婴儿轻度脑损伤起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损伤干预  【中图分类号】R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其在减压和心律方面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其血压及心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6月内心房颤动的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6.
期刊
摘要: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是指出生体重和身长均在正常范围,但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同地区儿童2个标准差(SD)或以上,外周血生长激素激发峰值>10μg/L,目前尚无法明确病因的匀称性矮小。近年来,国内对青春期前的ISS患儿给予生长激素治疗已有较多研究[1,2],疗效肯定;但对于青春后期ISS儿童的治疗尚缺乏经验。现对重组人生长激素(re
期刊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中老年人来讲具有较大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与病死率,并且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危害。并且由相关调查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逐渐呈现低龄化的特点,年轻人也正在成为心脑血管的高发病人群。因此研究心脑血管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医学意义。本文中主要研究了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的同时梗死这一现象的临床治疗问题。  关键词:心脑血管梗死诊断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替米沙坦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试验组患者服用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氯沙坦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0天。在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38/42),对照组的总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