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职业中专教育的教学改革也提到了议事日程。职业中专教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上,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语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优美的作品,开展积极有效的审美教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职业中专; 语文阅读教学;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10)7-100-00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育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长期以来,学生“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导致对语文课中审美教育的轻视。他们觉得我来到职业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专业的。的确,职业中专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自然就把专业课看作学习的重中之重。但是,“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所以,必须扭转学生的观念,使其在语文课上感受到美,得到美的熏陶。
一、职业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素养,这纯粹依靠“教”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培养、熏陶才有可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有利于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供丰富的内源。每位从事职业中专教育的语文教师都明确地知道,职业中专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双重教学任务,而语文教学又注重语文知识对专业知识的服务性,也就是说:在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而辅之以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教学作为文化基础课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便有效地提高艺术教学效益,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艺术修养,是值得每一位职业中专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职业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还是艺术的客观事物,只要具有美的属性,都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但是,人们并非天然地就能进行审美,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审美活动不是仅靠客观存在的美和先天健全的器官,这只是审美的客观条件和素质基础,如果主体不具备审美意识,审美活动仍无法进行。说到底,审美作为一种能力,是人在生理心理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审美教育并在审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培育形成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客观美才能成为审美反映的对象,主客体之间才能构成审美关系。所以,人们要进行审美活动,必须具备审美能力,要具备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力配合,一方面内在地包含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认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于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对其进行分析和鉴赏,教育学生弄懂艺术美的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职业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不同于政治课、历史课,它不是通过说教,也不是通过史实的陈列,从概念出发理性地去认识世界。语文教育的载体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或作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为实施审美教育提供了基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因此,语文学习既不是专为学习知识,也不是光为训练技能。它为的是增长学生的阅历、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知、情、意全面发展的人。
语文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进行的,即通过一个个带有作者强烈主观倾向的生动的形象,由感性到理性地去体悟人生,感悟生命的真谛。因此,这样的人生教育带有浓厚的情感性、形象性。从具体的形象、情感出发,通过对形象、情感的升华以体现生命的存在。同时,在这种体现中又不离形象,伴随着强烈的情感,这种融人生教育与审美活动之中的审美人生教育,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与审美的愉悦中进行人生的思考,潜移默化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态度、高尚的人生理想、建立起独立的人格意志,从而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正如我国著名美学家童庆炳先生所说:“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要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肉体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发展的人,尽一份力量”。如果说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那么,美育则应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一步。
审美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及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就将素质教育提上议事日程,而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因为审美教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人类实现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一环。职业中专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学校,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提高学生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职业中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很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教育部教职成[2000(]7).《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于漪主编.《语文教育艺术研究》[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关键词:职业中专; 语文阅读教学;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10)7-100-00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育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长期以来,学生“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导致对语文课中审美教育的轻视。他们觉得我来到职业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专业的。的确,职业中专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自然就把专业课看作学习的重中之重。但是,“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所以,必须扭转学生的观念,使其在语文课上感受到美,得到美的熏陶。
一、职业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素养,这纯粹依靠“教”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培养、熏陶才有可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有利于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供丰富的内源。每位从事职业中专教育的语文教师都明确地知道,职业中专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双重教学任务,而语文教学又注重语文知识对专业知识的服务性,也就是说:在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而辅之以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教学作为文化基础课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便有效地提高艺术教学效益,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艺术修养,是值得每一位职业中专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职业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还是艺术的客观事物,只要具有美的属性,都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但是,人们并非天然地就能进行审美,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审美活动不是仅靠客观存在的美和先天健全的器官,这只是审美的客观条件和素质基础,如果主体不具备审美意识,审美活动仍无法进行。说到底,审美作为一种能力,是人在生理心理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审美教育并在审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培育形成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客观美才能成为审美反映的对象,主客体之间才能构成审美关系。所以,人们要进行审美活动,必须具备审美能力,要具备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力配合,一方面内在地包含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认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于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对其进行分析和鉴赏,教育学生弄懂艺术美的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职业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不同于政治课、历史课,它不是通过说教,也不是通过史实的陈列,从概念出发理性地去认识世界。语文教育的载体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或作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为实施审美教育提供了基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因此,语文学习既不是专为学习知识,也不是光为训练技能。它为的是增长学生的阅历、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知、情、意全面发展的人。
语文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进行的,即通过一个个带有作者强烈主观倾向的生动的形象,由感性到理性地去体悟人生,感悟生命的真谛。因此,这样的人生教育带有浓厚的情感性、形象性。从具体的形象、情感出发,通过对形象、情感的升华以体现生命的存在。同时,在这种体现中又不离形象,伴随着强烈的情感,这种融人生教育与审美活动之中的审美人生教育,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与审美的愉悦中进行人生的思考,潜移默化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态度、高尚的人生理想、建立起独立的人格意志,从而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正如我国著名美学家童庆炳先生所说:“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要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肉体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发展的人,尽一份力量”。如果说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那么,美育则应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一步。
审美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及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就将素质教育提上议事日程,而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因为审美教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人类实现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一环。职业中专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学校,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提高学生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职业中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很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教育部教职成[2000(]7).《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于漪主编.《语文教育艺术研究》[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