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劳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为指导,切实做好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组织工作,提升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劳动技术;动手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162
一、劳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实践引导工作
(一)借助导入来引出主题
在教育中,教师要从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借助感知性强的作品来吸引学生,将学生代入教学活动中。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學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所以教师要从教材中的内容入手,借助相关的作品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此来帮助学生在获取材料与操作中掌握好知识,提升自身的技能。而且引导学生参与到作品设计中,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劳动技术教学中存在着浓厚的美育内容,且每一件劳动技术作品也存在着丰富的美学。“美”作为兴趣的基础,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创新。例如,学生在学习卡车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充满童趣的导入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出面上行驶的卡车模型,然后将自己制作的不同造型的卡车展示给学生观看。借助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制作学习中。
(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从建构主义上来说,人的认知是从行为主动进行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通过主动探索能够实现深入思考,同时能够构建出完善的知识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关注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通过利用有效的技术措施,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深入引导,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入探索中。例如,学生在学习“制作杯垫”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素材,要求学生尝试做出杯垫模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索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相关材料的认识,也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帮助学生掌握好制作技巧的基础上养成其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
当学生遇到较难的学习任务时,通过先完成比较容易的任务,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接受其他难度较大的任务。所以在教育中教师可以从这一思想入手,对学生的学习难度与评价标准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制作杯垫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杯垫的制作,同时要适当地减少素材,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要求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在展开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杯垫。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好制作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劳技教学过程中要使动手和动脑有机结合
(一)保证设计的趣味性
动手操作已经成为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中的重要特点之一,且动手作为一种手段,动脑有着一定的目的性。所以在教育中要保证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内化。对于作品的趣味性来说,主要展现在作品的色彩及造型等方面。所以色彩已经成为学生与作品之间进行交流的基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联想。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保证色彩设计能够满足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与心理需求,通过选择活泼靓丽的色彩,提高作品的美感,同时可以突出主体的色彩,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受到视觉的影响。例如,学生在学习有关卡车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导入引题的方法给学生展示出色彩鲜艳的车厢设计。由于选材上能够满足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进行分层组合,掌握技法
在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操作入手,尤其是对于实践目标来说,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感悟与体验。在教材中存在着许多的实践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手脑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教师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作品时也要从作品完整性入手,做好分层组合工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获取知识,在感受作品造型完整性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疑问对作品进行拆解,掌握局部的制作难点。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材活动的安排工作,综合考虑这一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同时要舍弃一些无效的操作活动,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找出值得探究的内容。只有真正做好组织与设计工作,才能展现出操作的意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从而实现将思考方案的外显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借助问题来引出新的知识
在操作中受到学生自身水平与动手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思考与探索中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学生进行动手与动脑活动,通过有效的传导与纠错,能够实现完善作品的目标。例如,学生在学习制作杯垫时,教师可以从细节错误处理上入手,给学生准备不同的素材,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实现针对性的思考与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积极性。注重学生在制作中的疑问,其实就是要培养好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在课堂中尝试过失败后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了解知识,在探索中掌握制作要领。在面对学生的困难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立体化的示范,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把握好制作的要点。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影响,能够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关注细节问题
对于细节问题来说,在课堂中充满思辨与灵性的场景,有着一定的价值。所以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忽视的问题,还要从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与品质意识入手,针对不同的作品提出改进措施,实现对作品的优化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找出潜在的教学资源,关注细节问题,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操作技巧。
综上所述,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入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锻炼学生的操作技巧。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发现与研究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董玉红.谈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4(12).
嵊州市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劳动技术;动手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162
一、劳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实践引导工作
(一)借助导入来引出主题
在教育中,教师要从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借助感知性强的作品来吸引学生,将学生代入教学活动中。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學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所以教师要从教材中的内容入手,借助相关的作品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此来帮助学生在获取材料与操作中掌握好知识,提升自身的技能。而且引导学生参与到作品设计中,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劳动技术教学中存在着浓厚的美育内容,且每一件劳动技术作品也存在着丰富的美学。“美”作为兴趣的基础,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创新。例如,学生在学习卡车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充满童趣的导入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出面上行驶的卡车模型,然后将自己制作的不同造型的卡车展示给学生观看。借助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制作学习中。
(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从建构主义上来说,人的认知是从行为主动进行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通过主动探索能够实现深入思考,同时能够构建出完善的知识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关注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通过利用有效的技术措施,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深入引导,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入探索中。例如,学生在学习“制作杯垫”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素材,要求学生尝试做出杯垫模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索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相关材料的认识,也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帮助学生掌握好制作技巧的基础上养成其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
当学生遇到较难的学习任务时,通过先完成比较容易的任务,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接受其他难度较大的任务。所以在教育中教师可以从这一思想入手,对学生的学习难度与评价标准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制作杯垫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杯垫的制作,同时要适当地减少素材,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要求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在展开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杯垫。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好制作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劳技教学过程中要使动手和动脑有机结合
(一)保证设计的趣味性
动手操作已经成为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中的重要特点之一,且动手作为一种手段,动脑有着一定的目的性。所以在教育中要保证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内化。对于作品的趣味性来说,主要展现在作品的色彩及造型等方面。所以色彩已经成为学生与作品之间进行交流的基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联想。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保证色彩设计能够满足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与心理需求,通过选择活泼靓丽的色彩,提高作品的美感,同时可以突出主体的色彩,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受到视觉的影响。例如,学生在学习有关卡车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导入引题的方法给学生展示出色彩鲜艳的车厢设计。由于选材上能够满足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进行分层组合,掌握技法
在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操作入手,尤其是对于实践目标来说,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感悟与体验。在教材中存在着许多的实践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手脑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教师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作品时也要从作品完整性入手,做好分层组合工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获取知识,在感受作品造型完整性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疑问对作品进行拆解,掌握局部的制作难点。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材活动的安排工作,综合考虑这一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同时要舍弃一些无效的操作活动,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找出值得探究的内容。只有真正做好组织与设计工作,才能展现出操作的意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从而实现将思考方案的外显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借助问题来引出新的知识
在操作中受到学生自身水平与动手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思考与探索中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学生进行动手与动脑活动,通过有效的传导与纠错,能够实现完善作品的目标。例如,学生在学习制作杯垫时,教师可以从细节错误处理上入手,给学生准备不同的素材,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实现针对性的思考与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积极性。注重学生在制作中的疑问,其实就是要培养好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在课堂中尝试过失败后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了解知识,在探索中掌握制作要领。在面对学生的困难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立体化的示范,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把握好制作的要点。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影响,能够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关注细节问题
对于细节问题来说,在课堂中充满思辨与灵性的场景,有着一定的价值。所以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忽视的问题,还要从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与品质意识入手,针对不同的作品提出改进措施,实现对作品的优化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找出潜在的教学资源,关注细节问题,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操作技巧。
综上所述,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入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锻炼学生的操作技巧。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发现与研究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董玉红.谈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4(12).
嵊州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