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取课程资源打造别样天地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ze5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因为农村教学资源的匮乏而弱化,相反,农村小学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需要教师强化资源意识,并致力于发现资源、整合资源。
  一、关注内在——我本来有什么?
  1.书本资源。
  教师的发展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可利用网络自学、培训研修、互帮互学等方式,提升个人素质,从而提高书本资源挖掘能力,这就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帮助。如,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综合性学习《学和做》,就可与信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有效整合。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此项学习进行规划:读了哪些报纸?哪些内容值得我们搜集?怎样合理布置等,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积极寻求其他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以此进行一项长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2.校园资源。
  校园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一是“阅读”资源,包括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校园标语等。二是“活动”资源,包括学校文艺晚会、师生比赛、学校广播等,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作为参与者,既发挥了学生的专长,展示了才华,更能锻炼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三是“手工”资源,包括校园“栽培”、班级手工劳动等,结合劳动课,现场制作寿司、馒头等,让学生说说制作前的准备、制作的过程、制作后的感受,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外,校园菜地也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地方,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等。
  二、放眼外在——我可以有什么?
  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会产生各类问题。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课程资源。
  1.家庭资源。
  家庭是學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家长的力量有多大,从学生的日记中可以感受到:
  今天,我仔细观察了妈妈“节水行动”的做法。妈妈用淘米水来浇花、洗菜;洗衣服的水用来冲洗卫生间、拖地。每次用完水,她都将水龙头拧了又拧,不让一滴水流出来……也许妈妈的做法对水资源的保护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做的话,一定会对水资源的保护起到巨大作用。
  2.社会资源。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路边的广告牌、店面名称、横幅,每一个文字都包含着语文信息。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店铺名称,在课堂上交流、总结这些名称有什么特点。如同音字代替:“衣衣不舍”取自“依依不舍”,有意思的面馆叫“面对面”,胆大妄为的美发店叫“走丝换发”等,通过搜集整理信息,让学生走进生活语文的课堂。另外,学校周边的地方文化、地方特色也可成为语文课堂的拓展资源。
  3.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区周边的乡土资源,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的感情。如每家每户的菜园可以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小天地,通过观察蔬菜、自我实践、研究学习等方式,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宝贵的资源。
  总之,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参与者,应积极实践,努力与各方面联手,挖掘适合农村小学的深度资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真正立足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
其他文献
写作源于真实生活,教师要营造真实的交际氛围,让学生感受文字的价值,产生快乐表达、创意表达的欲望。只有关注生活,减少束缚,才会让学生倾听心声、流露真情,从而产生有创意的表达。  一、预热,倾吐心声的“思维场”  预热,是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寻找新颖话题、为写作埋下伏笔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的、能引学生入情入境的简短谈话、自我介绍等,从而开展学生的语言思维体操的训练。如在想象作文《丛林历险
期刊
音乐是“音”和“乐”的融合,它既是一种声音艺术,又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通过声音元素给人带来欢乐,愉悦人的心情,净化人的心灵。音乐课作为基础阶段的必修课,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乐课就应有音乐的味道,如今一些音乐课缺少音乐味,有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语文、美术等外在元素,冲淡了音乐教学的主旨,使音乐课失去了本真。音乐是情,音乐是美,音乐靠听,
期刊
微视频作为现代教学的新兴媒介,其主题清楚、目的明确、简明扼要、灵巧便利,视频中有动画、文字和图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就某个知识点录制编辑成一段微视频在课堂播放,深化了课程教学的内容,将课程的目标从课内扩展到了课外,彰显出其适合各年级段学生进行学习的优势。  一、微视频开发中课题的选择  在选择微视频课堂开发课题时,首先要在概念教学时采用。数学的概念抽象性较强,当前在不少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有
期刊
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枯燥。但从编排体系来看,却是前后有机衔接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在唤醒他们旧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推促内化的同时,也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一、主动设疑,在问题中迁移  在学习数学中,如果学生缺乏兴趣,自然就缺乏主动探索的欲望,那么对于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被动接受,即便理解,也是被动理解。对此最好的方法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向课外阅读延伸,向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更加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我认为大声朗读是个好办法,我在教学中作了诸多尝试,效果显著。  一、请《朗读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六年识字总量的60%,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采用好的教学方式去帮助学生记忆,那么识字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负担。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呢?  一、在语境中识字,增强记忆  传统的阅读教学单独安排了生字词教学的环节,孤立地学习生字新词,这样往往事倍功半。按照《九年
期刊
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已经不局限于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即打牢语言知识运用的基础,而是更加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即注重对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影响。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本教材大多具有深厚的人文性,不同风格的文字中蕴藏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能促进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正面认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深度理解,从人物形象中剖析人格  不同主题的
期刊
我在课文《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教学实践中,曾精心选择动听的背景音乐创设适切的教学环境,并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文章,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提炼文章论点,然后表述自己对读书的真实看法和对课文作者观点的理解。随后,组织小组活动,希望他们能够在创设的优美情境中进行交流,真正感受读书的幸福。然而学生一如往常,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心不在焉,有的窃窃私语,甚至有的呼呼大睡……让我倍感失落。  这样的
期刊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习作处于起步状态,这个时期的学生热情活泼,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正常情况下,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以一段话交流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以及所经历的事情,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加以指导,很容易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学生也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里7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较之城市相距甚远。硬件上,受到农村经济条
期刊
没有预设、只重视生成的教学是无目标、无计划的教学,极易带来课堂的无序和混乱,学生也容易困惑和迷茫,无法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过于强调预设、忽视生成的教学,易忽略学生的真实反馈和自主性,导致课堂看上去环环相扣,实际却如死水一潭,缺乏生命活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需要理性认识和把握,只有将二者合理结合,达到动态的平衡,才能让课堂呈现出秩序井然的“动”中精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