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音”和“乐”的融合,它既是一种声音艺术,又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通过声音元素给人带来欢乐,愉悦人的心情,净化人的心灵。音乐课作为基础阶段的必修课,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乐课就应有音乐的味道,如今一些音乐课缺少音乐味,有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语文、美术等外在元素,冲淡了音乐教学的主旨,使音乐课失去了本真。音乐是情,音乐是美,音乐靠听,音乐靠品,这就是音乐的本真,要使音乐课堂富有音乐味道,音乐教学理当回归本真。
一、以聆听为主线,品味音乐情感
音乐是由创作者在灵感与独创思维中精心构思,用心组合声音而诞生的,音乐作品中饱含着作者的深厚情感,依靠声音表达个人真情实感,因此,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是耳朵的眼睛”。音乐又是一种听觉艺术,它是由各种声音元素组合起来的表现艺术,只有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通过耳朵等听觉器官来接受声音,并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以此拨动人的心弦。听者只有在聆听中品悟,才有可能与创作者产生情感的交流与共鸣,从而感受声音的美妙,享受音乐的快乐。
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耳朵是接受声音的载体,聆听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路径。笔者在音乐教学中,以聆听为主线,在丰富多样的聆听中品味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我和小提琴》一课中,笔者注重听赏教学,安排了多次聆听活动,引导学生在多层聆听中感受小提琴的美妙,品味音乐的情感。笔者在谈话导入课题后,播放音乐视频,让学生边观赏边聆听,初步接触感知挪威的民族风格与音乐风格。在组织学生学唱歌曲时,笔者分段组织学生聆听,学生通过聆听与哼唱,比较和感悟歌曲表达的旋律和节奏,在自主感悟中改进音乐表现。在教学结束前,笔者又组织学生聆听歌曲,此次播放纯音乐,剥离视觉的依赖,让学生完整地将音乐欣赏一遍,感受小提琴的美妙,用心品味音乐的意蕴。
二、以审美为主旨,感受音乐魅力
爱迪生曾经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是音乐的本色,音乐靠音律美、节奏美等美学要素去打动人的心灵。音乐作为一门美育课程,旨在发挥音乐的审美价值,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感。审美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欣赏美、感悟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发现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魅力,感知音乐的价值。
音乐有着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魅力,音乐美的表现媒介是声音,它具有感化人心的力量,艺术感染力极强。音乐审美是指审美主体对声音的感知、联想、分析、评价等心理过程,小学音乐审美主要通过欣赏、鉴赏、表现、创造等方式体现的,教师要在各种音乐审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自觉,培育学生的美好情操。笔者在音乐教学中以审美为主旨,创设审美情境,引领学生开展审美活动,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寻找音乐的味道,感受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我的祖家是歌乡》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台湾民歌的特色,品悟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充分感受台湾民歌的魅力,笔者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台湾风情的纪录片,優美的风景伴随自然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唯美的意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宝岛台湾,美丽怡人的台湾景色,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台湾人民,让学生感受浓郁的歌乡氛围。之后,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歌舞表演,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摇摆身体、拍手跺脚,尽情释放自己的美好情绪,同时让歌曲更加富有美感色彩,让学生通过音乐审美活动寻找美、感悟美,在音乐审美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以体验为核心,咀嚼音乐语言
音乐作为一门情感艺术,有其特殊的语言,称为音乐语言,音乐语言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和领悟的。音乐语言是一种抽象符号,包含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要素,它通过综合音乐元素表达特定的情感,而这些要素则需要靠体验才能理解和领会。体验是音乐审美基础而重要的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有效咀嚼音乐语言,把握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体会音乐语言的价值。
音乐体验活动有多种方式,除了用耳朵听,还可以用嘴唱,动手演,动脑思,通过演唱、演奏、想象等方式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通过音乐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语言。体验可以让学生有效领会音乐元素的表现方式与作用,学会用合适的音乐语言抒发情感,甚至形成对音乐的独特见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研磨音乐语言,提升音乐素养。
例如,在教学《敲起我的小木鼓》时,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音乐演唱的情绪和节奏,笔者在组织学生学唱歌曲后,让他们利用小木鼓为歌曲伴奏,在演奏中理解和领悟附点节奏的效果,通过演奏来体验歌曲的动感节奏与欢快情绪。在学唱歌曲后十六小节时,笔者还引导学生加入呼号“嘿”,模拟小木鼓的声音,以增强歌曲的体验感,感受小木鼓在音乐中的作用。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体验,对音乐语言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情绪融入音乐中,用音乐传递自己的情感。
四、以创作为旨归,寻味音乐真谛
雨果说过:“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音乐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音乐中寄寓着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不同的听众会对音乐产生不同的理解,音乐会让听者与表演者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因此,音乐是耐人寻味的,音乐的情感是丰富的,音乐是灵动的、思维着的声音。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情感、是美好、是创造。为了给人类带去更多欢乐,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就需要更多的音乐作品。为了表达对侵略者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为了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贝多芬创作了《命运交响曲》。音乐的真谛是创造,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以创作为主旨,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与创作能力。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形式一般以创编歌词、创编演奏、创编舞蹈为主。
例如,在教学《什么结籽高又高》时,笔者在学生学会歌曲演唱后,安排了“对山歌”创编活动,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创编歌词,有的学生创编了:“什么结籽笑开花哎?石榴结籽笑开花哎。”有的学生创编出:“什么开花红又红哎?太阳开花红又红哎。”歌词创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他们在创作中玩味音乐,感受创作的乐趣,享受音乐创造的快乐。
“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音乐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以创作为指向,引领学生创造音乐,让他们成为音乐的享受者,同时为更多的人送去欢乐。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构建音乐的本真课堂,实现音乐的价值,让音乐课堂飘溢音乐的味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岳 舒)
一、以聆听为主线,品味音乐情感
音乐是由创作者在灵感与独创思维中精心构思,用心组合声音而诞生的,音乐作品中饱含着作者的深厚情感,依靠声音表达个人真情实感,因此,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是耳朵的眼睛”。音乐又是一种听觉艺术,它是由各种声音元素组合起来的表现艺术,只有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通过耳朵等听觉器官来接受声音,并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以此拨动人的心弦。听者只有在聆听中品悟,才有可能与创作者产生情感的交流与共鸣,从而感受声音的美妙,享受音乐的快乐。
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耳朵是接受声音的载体,聆听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路径。笔者在音乐教学中,以聆听为主线,在丰富多样的聆听中品味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我和小提琴》一课中,笔者注重听赏教学,安排了多次聆听活动,引导学生在多层聆听中感受小提琴的美妙,品味音乐的情感。笔者在谈话导入课题后,播放音乐视频,让学生边观赏边聆听,初步接触感知挪威的民族风格与音乐风格。在组织学生学唱歌曲时,笔者分段组织学生聆听,学生通过聆听与哼唱,比较和感悟歌曲表达的旋律和节奏,在自主感悟中改进音乐表现。在教学结束前,笔者又组织学生聆听歌曲,此次播放纯音乐,剥离视觉的依赖,让学生完整地将音乐欣赏一遍,感受小提琴的美妙,用心品味音乐的意蕴。
二、以审美为主旨,感受音乐魅力
爱迪生曾经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是音乐的本色,音乐靠音律美、节奏美等美学要素去打动人的心灵。音乐作为一门美育课程,旨在发挥音乐的审美价值,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感。审美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欣赏美、感悟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发现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魅力,感知音乐的价值。
音乐有着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魅力,音乐美的表现媒介是声音,它具有感化人心的力量,艺术感染力极强。音乐审美是指审美主体对声音的感知、联想、分析、评价等心理过程,小学音乐审美主要通过欣赏、鉴赏、表现、创造等方式体现的,教师要在各种音乐审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自觉,培育学生的美好情操。笔者在音乐教学中以审美为主旨,创设审美情境,引领学生开展审美活动,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寻找音乐的味道,感受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我的祖家是歌乡》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台湾民歌的特色,品悟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充分感受台湾民歌的魅力,笔者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台湾风情的纪录片,優美的风景伴随自然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唯美的意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宝岛台湾,美丽怡人的台湾景色,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台湾人民,让学生感受浓郁的歌乡氛围。之后,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歌舞表演,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摇摆身体、拍手跺脚,尽情释放自己的美好情绪,同时让歌曲更加富有美感色彩,让学生通过音乐审美活动寻找美、感悟美,在音乐审美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以体验为核心,咀嚼音乐语言
音乐作为一门情感艺术,有其特殊的语言,称为音乐语言,音乐语言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和领悟的。音乐语言是一种抽象符号,包含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要素,它通过综合音乐元素表达特定的情感,而这些要素则需要靠体验才能理解和领会。体验是音乐审美基础而重要的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有效咀嚼音乐语言,把握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体会音乐语言的价值。
音乐体验活动有多种方式,除了用耳朵听,还可以用嘴唱,动手演,动脑思,通过演唱、演奏、想象等方式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通过音乐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语言。体验可以让学生有效领会音乐元素的表现方式与作用,学会用合适的音乐语言抒发情感,甚至形成对音乐的独特见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研磨音乐语言,提升音乐素养。
例如,在教学《敲起我的小木鼓》时,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音乐演唱的情绪和节奏,笔者在组织学生学唱歌曲后,让他们利用小木鼓为歌曲伴奏,在演奏中理解和领悟附点节奏的效果,通过演奏来体验歌曲的动感节奏与欢快情绪。在学唱歌曲后十六小节时,笔者还引导学生加入呼号“嘿”,模拟小木鼓的声音,以增强歌曲的体验感,感受小木鼓在音乐中的作用。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体验,对音乐语言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情绪融入音乐中,用音乐传递自己的情感。
四、以创作为旨归,寻味音乐真谛
雨果说过:“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音乐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音乐中寄寓着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不同的听众会对音乐产生不同的理解,音乐会让听者与表演者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因此,音乐是耐人寻味的,音乐的情感是丰富的,音乐是灵动的、思维着的声音。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情感、是美好、是创造。为了给人类带去更多欢乐,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就需要更多的音乐作品。为了表达对侵略者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为了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贝多芬创作了《命运交响曲》。音乐的真谛是创造,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以创作为主旨,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与创作能力。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形式一般以创编歌词、创编演奏、创编舞蹈为主。
例如,在教学《什么结籽高又高》时,笔者在学生学会歌曲演唱后,安排了“对山歌”创编活动,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创编歌词,有的学生创编了:“什么结籽笑开花哎?石榴结籽笑开花哎。”有的学生创编出:“什么开花红又红哎?太阳开花红又红哎。”歌词创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他们在创作中玩味音乐,感受创作的乐趣,享受音乐创造的快乐。
“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音乐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以创作为指向,引领学生创造音乐,让他们成为音乐的享受者,同时为更多的人送去欢乐。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构建音乐的本真课堂,实现音乐的价值,让音乐课堂飘溢音乐的味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岳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