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学生在迎来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就业压力与就业挑战。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帮助高职学生进行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以确保高职学生能够适应就业压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对就业心理和阶段性培养模式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教学策略。基于此,文章对初探高职院校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进行以下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
前言
高职院校教师不断培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能够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帮助高职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就业环境。正因为就业心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举足轻重,因此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提高对就业心理培养的重视度,但是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依旧遇到一些问题。鉴于这些现实因素,高职院校教师应该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考虑高职教学特点,分析学生实际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策略,帮助高职学生在各个阶段对自身就业心理进行培养和提升。
一、高职院校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概念
(一)就业心理概述
就业心理是高职学生独立选择就业、成功就业、顺利适应职业的心理基础。通过专家对就业心理的研究发现,就业心理的结构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个角度是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包括就业能力和就业人格两个部分。第二个角度是就业心理包括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和复合因素。第三个角度是良好的就业心理,体现在高职学生能够主动转换角色、拥有良好就业心态、正确认识社会,并且能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位置等。除此之外,就业心理还分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是冲突阶段和平衡阶段,指的是高职学生从不适应岗位到适应岗位的过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论是三个角度还是两个阶段,都会根据高职学生自身就业情况反复出现,由此可见,就业心理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来说至关重要。
(二)高职院校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概述
高职学生需要在短暂的三年学习中,把自己培养成应用型人才。针对这个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有着极其明显的明确性和目的性。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进入学校的第一年,应该对专业有初步了解,并且进行基础知识的储备和实践【1】。高职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二年,应该集中加强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实践。高职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三年,开始实习期,需要真正进入社会实践和应用。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构建与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匹配的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体系,使高职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就业心理能力。在第一年探索期中,高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转换和适应新生身份,对专业课程和职业开始有所了解。在第二年塑造期,高职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对所在专业可能从事的职业有一个真实的全方位的了解。在第三年定型期,高职教师应该在学生对职业产生冲突的同时,运用多种策略达到平衡。
二、构建高职院校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策略
(一)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突破阶段性培养难点
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这样的现状并不利于高职教师帮助高职学生构建就业心理阶段性体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高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就业心理对自己的重要性,也始终没有提高自己在就业心理构建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高职教师应该意识到,在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的过程中,主体始终是高职学生。由此可见,高职教师想要突破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难点,应该不断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围绕高职学生展开一系列措施。
在开展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回顾等多种方式,提高高职学生主体意识。比如,高职教师可以在高职学生入学的第一年提出问题:“为什么选择来到本所高职院校学习?毕业以后会做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吗?”高职学生入学的第二年,高职教师可以引导高職学生回顾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进行思考:“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自己对该专业有什么见解?有没有意识到今后工作上会出现什么困难?”第三年定型期时,高职教师可以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讨论和沟通,分析:“经过一定的实践,就业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在此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高职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真正发挥自主能动性。如此一来,高职教师不仅能够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就业心理阶段性体系,同时也有利于高职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有效的方法,应对就业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困境。
(二)教师发挥自身作用,开展阶段性培养重点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高职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高职学生刚刚入学时,高职教师担负着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的责任,引导学生产生就业心理【2】。当高职学生已经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后,高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站到客观的角度上,对就业保持清晰的认知,并且要求高职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对就业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不难看出,高职教师对自身的认知、对职业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情况。
针对这一现实因素,高职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树立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高职学生,例如,教师在处理就业冲突时的具体举措就为学生起着示范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各个阶段对就业心理进行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结合自身情况,形成属于高职学生自己的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体系。首先,高职教师可以拉近自己与高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与高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高职学生各个阶段对就业的认知,在不断的沟通中,高职学生也会对就业产生清晰的定位。其次,高职教师可以组织高职学生对就业进行讨论和交流,例如高职学生刚进入学校时,高职教师可以要求高职学生围绕:“未来想做什么职业?如果做好本专业相关职业”等问题进行一定的讨论。高职学生面临实习时,高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实习时会出现的具体困难是什么?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解决就业困难?”等话题进行讨论。教师在帮助高职学生进行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过程中,根据高职学生真实情况开展阶段性重点培养,不仅能够拉近自身与高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帮助高职学生在各个阶段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
(三)就业心理合力系统,实现阶段性培养关键
对于高职院校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来说,主要涉及的人员是高职教师和高职学生,但是其中包含了高职院校中的各个部门,例如教务处、人事处、就业中心等等。在这其中,教务处应该结合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对高职学生的课程进行妥善的调整和安排;人事处应该结合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对院校师资力量进行培养和调整。不难看出,高职院校只有让每一个部门参与到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中,才能帮助每一位高职学生在各个阶段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
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领导层应该团结高职院校教师力量,不断分析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并且为各个部门制定相应的要求和目标,以确保每个部门都能为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贡献自身力量。除此之外,院校内的各个部门还可以实行联合,为各阶段高职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的活动,例如“高职学生模拟就业展示”等,让高职学生在实践中对就业产生清晰的认知,以确保高职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位,进而体现出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的价值【3】。
结语
不难看出,从高职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时间来看,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是让学生从在校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转变,是学生和目标职业的一个匹配过程。因此,就业心理阶段性模式培养不仅关乎着高职学生初步进入社会职场的情况,也对高职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高职院校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极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该不断融入新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就业心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姜言波.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相关问题的调适及干预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1):152-154.
【2】李小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20(16):131-132.
【3】陈琦,王瑾.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J].轻工科技,2019,35(11):125-126.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邱实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
前言
高职院校教师不断培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能够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帮助高职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就业环境。正因为就业心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举足轻重,因此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提高对就业心理培养的重视度,但是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依旧遇到一些问题。鉴于这些现实因素,高职院校教师应该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考虑高职教学特点,分析学生实际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策略,帮助高职学生在各个阶段对自身就业心理进行培养和提升。
一、高职院校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概念
(一)就业心理概述
就业心理是高职学生独立选择就业、成功就业、顺利适应职业的心理基础。通过专家对就业心理的研究发现,就业心理的结构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个角度是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包括就业能力和就业人格两个部分。第二个角度是就业心理包括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和复合因素。第三个角度是良好的就业心理,体现在高职学生能够主动转换角色、拥有良好就业心态、正确认识社会,并且能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位置等。除此之外,就业心理还分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是冲突阶段和平衡阶段,指的是高职学生从不适应岗位到适应岗位的过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论是三个角度还是两个阶段,都会根据高职学生自身就业情况反复出现,由此可见,就业心理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来说至关重要。
(二)高职院校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概述
高职学生需要在短暂的三年学习中,把自己培养成应用型人才。针对这个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有着极其明显的明确性和目的性。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进入学校的第一年,应该对专业有初步了解,并且进行基础知识的储备和实践【1】。高职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二年,应该集中加强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实践。高职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三年,开始实习期,需要真正进入社会实践和应用。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构建与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匹配的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体系,使高职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就业心理能力。在第一年探索期中,高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转换和适应新生身份,对专业课程和职业开始有所了解。在第二年塑造期,高职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对所在专业可能从事的职业有一个真实的全方位的了解。在第三年定型期,高职教师应该在学生对职业产生冲突的同时,运用多种策略达到平衡。
二、构建高职院校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策略
(一)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突破阶段性培养难点
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这样的现状并不利于高职教师帮助高职学生构建就业心理阶段性体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高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就业心理对自己的重要性,也始终没有提高自己在就业心理构建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高职教师应该意识到,在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的过程中,主体始终是高职学生。由此可见,高职教师想要突破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难点,应该不断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围绕高职学生展开一系列措施。
在开展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回顾等多种方式,提高高职学生主体意识。比如,高职教师可以在高职学生入学的第一年提出问题:“为什么选择来到本所高职院校学习?毕业以后会做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吗?”高职学生入学的第二年,高职教师可以引导高職学生回顾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进行思考:“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自己对该专业有什么见解?有没有意识到今后工作上会出现什么困难?”第三年定型期时,高职教师可以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讨论和沟通,分析:“经过一定的实践,就业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在此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高职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真正发挥自主能动性。如此一来,高职教师不仅能够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就业心理阶段性体系,同时也有利于高职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有效的方法,应对就业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困境。
(二)教师发挥自身作用,开展阶段性培养重点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高职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高职学生刚刚入学时,高职教师担负着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的责任,引导学生产生就业心理【2】。当高职学生已经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后,高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站到客观的角度上,对就业保持清晰的认知,并且要求高职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对就业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不难看出,高职教师对自身的认知、对职业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情况。
针对这一现实因素,高职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树立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高职学生,例如,教师在处理就业冲突时的具体举措就为学生起着示范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各个阶段对就业心理进行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结合自身情况,形成属于高职学生自己的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体系。首先,高职教师可以拉近自己与高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与高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高职学生各个阶段对就业的认知,在不断的沟通中,高职学生也会对就业产生清晰的定位。其次,高职教师可以组织高职学生对就业进行讨论和交流,例如高职学生刚进入学校时,高职教师可以要求高职学生围绕:“未来想做什么职业?如果做好本专业相关职业”等问题进行一定的讨论。高职学生面临实习时,高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实习时会出现的具体困难是什么?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解决就业困难?”等话题进行讨论。教师在帮助高职学生进行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过程中,根据高职学生真实情况开展阶段性重点培养,不仅能够拉近自身与高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帮助高职学生在各个阶段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
(三)就业心理合力系统,实现阶段性培养关键
对于高职院校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来说,主要涉及的人员是高职教师和高职学生,但是其中包含了高职院校中的各个部门,例如教务处、人事处、就业中心等等。在这其中,教务处应该结合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对高职学生的课程进行妥善的调整和安排;人事处应该结合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对院校师资力量进行培养和调整。不难看出,高职院校只有让每一个部门参与到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中,才能帮助每一位高职学生在各个阶段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
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领导层应该团结高职院校教师力量,不断分析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并且为各个部门制定相应的要求和目标,以确保每个部门都能为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贡献自身力量。除此之外,院校内的各个部门还可以实行联合,为各阶段高职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的活动,例如“高职学生模拟就业展示”等,让高职学生在实践中对就业产生清晰的认知,以确保高职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位,进而体现出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的价值【3】。
结语
不难看出,从高职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时间来看,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是让学生从在校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转变,是学生和目标职业的一个匹配过程。因此,就业心理阶段性模式培养不仅关乎着高职学生初步进入社会职场的情况,也对高职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高职院校就业心理阶段性培养模式极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该不断融入新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就业心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姜言波.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相关问题的调适及干预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1):152-154.
【2】李小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20(16):131-132.
【3】陈琦,王瑾.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J].轻工科技,2019,35(11):125-126.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邱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