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沈尹默去看望一位朋友,到了朋友家墙外,正要敲门,突然看见有人在墙边小便,他皱了皱眉,但随即他就莞尔了:他看见朋友为了防止墙被泡倒,正拿着一把弹弓聚精会神地瞄准此人的屁股——这位“射手”就是我们无比崇敬的鲁迅先生。
我们对鲁迅非常熟悉,但这则“事迹”却鲜为人知,于是它便具备了逸事的特征——难登大雅之堂,或是没什么意义。幸好,历史没有赋予它某种意义,才得以让它随时以一副鲜活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逸事是块窄的田地。”伏尔泰说,“人们对历史资料进行大规模的收割之后,便在这块田地里拾穗。”
说到拾穗,想起刘庆邦的一篇小说。一位农村老太太,年老体弱,无力进行大规模收割,即使是拾穗这样的轻活,也难以胜任,由于老眼昏花,常常错把蚂蚱当麦穗,好不容易把这会蹦的“麦穗”捉到手里,仔细一看,却发现原来是只蚂蚱。
这位老太太在大地上劳作了一辈子,按照我们一贯的说法,她“创造了历史”,但她的晚年却只能靠捡拾大地上的“逸事”度日。和名人不同,她的“逸事”,恰是她的“正史”。而她的正史也因无人收割,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而名人逸事,也会遭遇同样命运。它们曾在历史的麦田里摇曳,与那些所谓的正史一样,沐浴着雨露阳光,茁壮成长,只是在收割时,被标着“意义”的收割机自动剔除了。它们的命运大多是躺在地里,任其腐烂,只有极少一部分会被有心人小心拾起。
看名人逸事,尤其是那些已得到历史正面评价的名人的逸事,第一感觉常常是“有趣”,但也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不过,这非但无损于他们的光辉形象,反而会让这些名人变得更加可亲、可爱、可信,同时,也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真实。
逸事是蚂蚱,在历史的麦田里蹦跳,跳出了别样的历史风景。
摘自《乌鲁木齐晚报》
我们对鲁迅非常熟悉,但这则“事迹”却鲜为人知,于是它便具备了逸事的特征——难登大雅之堂,或是没什么意义。幸好,历史没有赋予它某种意义,才得以让它随时以一副鲜活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逸事是块窄的田地。”伏尔泰说,“人们对历史资料进行大规模的收割之后,便在这块田地里拾穗。”
说到拾穗,想起刘庆邦的一篇小说。一位农村老太太,年老体弱,无力进行大规模收割,即使是拾穗这样的轻活,也难以胜任,由于老眼昏花,常常错把蚂蚱当麦穗,好不容易把这会蹦的“麦穗”捉到手里,仔细一看,却发现原来是只蚂蚱。
这位老太太在大地上劳作了一辈子,按照我们一贯的说法,她“创造了历史”,但她的晚年却只能靠捡拾大地上的“逸事”度日。和名人不同,她的“逸事”,恰是她的“正史”。而她的正史也因无人收割,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而名人逸事,也会遭遇同样命运。它们曾在历史的麦田里摇曳,与那些所谓的正史一样,沐浴着雨露阳光,茁壮成长,只是在收割时,被标着“意义”的收割机自动剔除了。它们的命运大多是躺在地里,任其腐烂,只有极少一部分会被有心人小心拾起。
看名人逸事,尤其是那些已得到历史正面评价的名人的逸事,第一感觉常常是“有趣”,但也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不过,这非但无损于他们的光辉形象,反而会让这些名人变得更加可亲、可爱、可信,同时,也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真实。
逸事是蚂蚱,在历史的麦田里蹦跳,跳出了别样的历史风景。
摘自《乌鲁木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