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事是蚂蚱,在历史的麦田里蹦跳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aife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沈尹默去看望一位朋友,到了朋友家墙外,正要敲门,突然看见有人在墙边小便,他皱了皱眉,但随即他就莞尔了:他看见朋友为了防止墙被泡倒,正拿着一把弹弓聚精会神地瞄准此人的屁股——这位“射手”就是我们无比崇敬的鲁迅先生。
   我们对鲁迅非常熟悉,但这则“事迹”却鲜为人知,于是它便具备了逸事的特征——难登大雅之堂,或是没什么意义。幸好,历史没有赋予它某种意义,才得以让它随时以一副鲜活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逸事是块窄的田地。”伏尔泰说,“人们对历史资料进行大规模的收割之后,便在这块田地里拾穗。”
   说到拾穗,想起刘庆邦的一篇小说。一位农村老太太,年老体弱,无力进行大规模收割,即使是拾穗这样的轻活,也难以胜任,由于老眼昏花,常常错把蚂蚱当麦穗,好不容易把这会蹦的“麦穗”捉到手里,仔细一看,却发现原来是只蚂蚱。
   这位老太太在大地上劳作了一辈子,按照我们一贯的说法,她“创造了历史”,但她的晚年却只能靠捡拾大地上的“逸事”度日。和名人不同,她的“逸事”,恰是她的“正史”。而她的正史也因无人收割,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而名人逸事,也会遭遇同样命运。它们曾在历史的麦田里摇曳,与那些所谓的正史一样,沐浴着雨露阳光,茁壮成长,只是在收割时,被标着“意义”的收割机自动剔除了。它们的命运大多是躺在地里,任其腐烂,只有极少一部分会被有心人小心拾起。
   看名人逸事,尤其是那些已得到历史正面评价的名人的逸事,第一感觉常常是“有趣”,但也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不过,这非但无损于他们的光辉形象,反而会让这些名人变得更加可亲、可爱、可信,同时,也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真实。
   逸事是蚂蚱,在历史的麦田里蹦跳,跳出了别样的历史风景。
  摘自《乌鲁木齐晚报》
其他文献
老子《道德经》里谈到治国与管理的几个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说的是最差的管理境界是“侮之”——上司与下属互相看不上,明里暗里有很多牢骚怪话,在工作上相互不配合。   比这稍好一点的是“畏之”——下属害怕上司,规章制度严格,领导作风严厉,员工因为畏惧利益受损或是领导威严而变得唯唯诺诺。这样的企业文化,很难激发人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  
期刊
常言道:见微知著,以小观大。世界上许多复杂的问题,其实可以通过简单的事例加以说明。1971年,美国著名的政治伦理学家罗尔斯发表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正义论》。该书从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出发,探讨如何为美国民主制度提供一个合适的、能为人普遍接受的道德基础。为了实现正义的目标,人们必须首先为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某种协议。而这协议的缔结,并非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选择的结果。比如探讨权力制
期刊
他还记得,那年他过十二岁生日时还在上学,老师自然没有理由为他放假。一大早,母亲就把他从被窝里拽出来,他躲闪着母亲冰凉的手,还想再赖一会儿床,就听母亲说:“你看这是什么?”    他睁开眼睛,面前是一件新衣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那种军装式样,双排铜纽扣,肩上有三道蓝杠,这是在同学们中正“流行”的。他一下子兴奋起来,三下两下穿上衣服,连长寿面都吃得慌慌张张——他要去学校里跟同学们炫耀一下,他也
期刊
约旦是一个沙漠国家,资源相对短缺。为了缓解国内供电压力,2008年,约旦决定建造首个国家核电站,并向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公司发出了招标倡议书。   几个月后,约旦原子能委员会收到了三十多份的投标计划书。经过仔细的审查、比较与分析,最后有五家公司入围,分别是一家美国公司,一家中国公司,一家比利时公司和两家日本公司。这五家公司,工程设计大同小异,报价也十分接近,都在三十五亿美元左右。看来,无论
期刊
小区附近新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餐馆,打出了“四大名煮”谐音的赫然招牌,着实吸引了不少顾客慕名而来。   这天,我特地约了几位朋友一同前往品尝。一踏进餐馆,只见上下两层楼面满满地悬挂着大红绸布,雕梁上吊挂着宫灯,装潢富丽堂皇极了。   到二楼雅间坐定。一位服务生躬腰而至,满脸堆笑地问道:“欢迎光临,各位要点什么?”我说:“贵店里的‘四大名煮’,每样都来一碗尝尝。”一位服务生立刻走到
期刊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姿势最优美,我想,那不是美人出浴,而是花开。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一块磁铁,花都开好了,是一种信息磁场的凝聚,我们的心在这样的磁场里被吸得上下颤动。   近读黄永玉的一篇文章,这样一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   黄永玉问沈从文说:“三月间杏花开了,下点毛毛雨,白天晚上,远近都是杜鹃叫,哪儿都不想去了……我总想邀一些好朋友远远地来看杏花,听杜鹃叫。
期刊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一个人在去禅院的路上看到一种现象,便想考考人称“无所不知”的老禅师。一到禅院,他便直接找到老禅师,问道:“何为团团转?”老禅师答道:“皆因绳未断。”“您是怎么知道的?!”那人一时目瞪口呆。他告诉老禅师:“来这儿的路上,我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孔拴在树上。牛想吃草,转来转去就是脱不了身。我以为您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而您却一语破的,真神了!”老禅师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
期刊
看了一则笑话:吃饭的时候,一位女同事忧心忡忡地说:“我可能要红了。”   大家很好奇,问:“怎么啦?”“刚才发现我的一块U盘丢了,8个G的……”   8个G的U盘可以装多少照片和视频,我没算过,但肯定不少,足够这位女士红一阵了。不知道这位女士是真的不小心整丢了,还是为了走红想出的高招。结果都是一样的,她一定会红,前提是U盘中的资料够震撼。因为现在的娱乐界和舆论界都是这么干的。当艺人们感觉到不够
期刊
清泉寺前有一潭清泉,泉不深,但很大,水很清,清可见底。水中游鱼来来往往,十分可观。清泉寺香火旺盛,每天来寺庙上香的人很多。   来寺庙上香的人见寺前有清泉,先是在泉边观看,看后便纷纷挽起裤脚下水。人们一边在水里嬉戏,一边捉鱼。如此日复一日,水中鱼儿渐少,泉水也不再清澈。更让大化方丈烦心的是,因为寺庙一直吃泉水,人们弄脏了泉水,寺庙只好每天派人下山挑水。下山,上山,一担担挑水,苦了挑水的和尚。  
期刊
寒冰:孙悟空老师,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大圣先生,《西游记》开篇,说您是从仙石中进裂而生,是真的吗?   悟空:这是一个谎言,是无视最起码的生物学、生理学常识而编造出来的一个谎言。您想想看,石头再怎么灵通,怎么可能化为生命?……实话告诉您,我是有父亲的。   寒冰:有父亲?    悟空:是的。他到现在都还没有现身,但我知道,他一直在暗中默默地保护我、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