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反抗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y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丽丝.沃克是杰出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紫色》自出版以来在国内外一直享有盛誉,同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大读者在阅读此作品时产生了强大的共鸣。《紫色》刻画了一群同时在家庭背负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歧视的枷锁和在社会上以白人为主体的种族歧视的桎梏,当这些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的女性最终获得身心解放时,读者们也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胜利感。本篇文章将以《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和索菲亚为例,探讨黑人女性一时的觉醒和反抗。
  关键词:黑人女性;解放;自我意识;觉醒
  《紫色》的出版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强烈的讨论。艾丽丝.沃克通过描写几个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揭露了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难题和社会问题。“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黑人女性形象总是被刻画成‘世界的驴’,因为她们肩负着别人不愿意扛的压力。艾丽丝.沃克不但没否定这个说法而且延展深化了这个概念。她觉得驴除了世人所认为的怪诞之外还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生存的能力。”
  一、自我意识的觉醒
  西丽作为《紫色》中的主角,一出场就和其他黑人女性一样背着性别和种族歧视的双重枷锁,有着最卑微和凄惨的境遇。从少女时期开始就长时期的被继父强暴和虐待,接着又被卖给了她的丈夫,被迫和唯一爱她的妹妹分离,但是婚后生活水深火热并没有让西丽思考自己奴隶般的的处境,而继续麻木、被动的接受被奴役。也因为这样的遭遇让西丽觉得自己又丑又笨,活该被惩罚。当西丽的“儿媳”索菲亚,一个坚贞,强大的、敢为自己争取的黑人女性站在怯懦的她面前用强硬的语气告诉她女人应该为自己而战时,宁愿“生存而不是反抗”的西丽对这个想法是拒绝甚至恐惧的,男性的权威、优越的思想深入了她的骨髓。但在她亲眼见证了索菲亚对男性权威的蔑视和挑战之后,从最开始的不认同最终觉醒,为自己深爱的人斗争。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说 “女性之所以为女性是因为某些特性的缺失。”除了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之外,当时的黑人女性地位之所以最卑下大概是因为她们集体缺乏反抗精神吧。只有在自我反抗意识觉醒后黑人女性才有可能获得应有的人权和尊重。“西丽勇于反对和拒绝父权制和男权主导,她的最终解放是理所应得的。” (Davis 51).
  二、天生的女战士
  索菲亚是西丽的极端反面:她公然和白人顶嘴,鄙夷他们,对企图打她的丈夫拳打脚踢并宣称:“在他动手打我之前我会先狠狠地揍死他。”从小需要保护自己免受男性家庭成员的欺压的索菲亚深信:“女人在有男人的屋檐下是不安全的。”她绝不允许任何人对她颐指气使,剥夺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尊严和话语权。她拒绝向男人和白人低头。这也使得她成为坚定的勇敢的黑人女性权益的争取者和维护者。
  三、泥沼中的相互搀扶
  在《紫色》中除了大量学者已经探讨过的西丽和夏格之间存在的浓厚的悱恻情意之外,其实西丽对索菲亚也有坚定的、柏拉图式的情感。当索菲亚因争取最起码的尊严而得罪了市长夫人儿身陷囹圄的时候,只有西丽不辞辛劳的去探望,给与她人情温暖,并且肩负起了索菲亚几个孩子的监护人。西丽对索菲亚身心的鼓励持续到索菲亚遭受监禁的整个时期,这样索菲亚才能执着的坚定追求自身作为一个黑人女性应有的人格尊严。西丽从小受到母亲的奴化思想的影响,最开始接触到索菲亚,后者的无畏和强大深深地震撼了西丽:原来女人还可以与男人平等的对话,女人是可以蔑视男人的!对于这一点,西丽对索菲亚的行为羡慕到了嫉妒以至于西丽怂恿索菲亚的丈夫对索菲亚的蛮横施采取以暴制暴。索菲亚在西丽的心里植下了反抗的种子。一辈子都在和兄弟,丈夫,白人反抗以追求生存尊严的索菲亚可以说是第一个出现在西丽生命的人生导师。虽然索菲亚的“言传身教的方式”充满了暴力因子,但西丽的自我意识却在索菲亚的影响下萌芽和成长了。命运阴差阳错的让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人成为了家人,从此两人也成为了并肩作战的斗士。索菲亚告诫西丽一定要回击“先生”的虐待(西丽的丈夫),要求应有的待遇。在泥沼中,刚强和隐忍的两股力量相互作用最终赢得了解放和胜利。“直到西丽和索菲亚把彼此当做朋友和依靠而不是敌人,她们才能共同抵御彼此丈夫的欺压,最终获得解放自由,赢得幸福。” (Christian, Black Feminist 190).
  四、总结
  《紫色》中的黑人女性通过各自的努力和团结获得了解放和自由,赢得了尊严。主人公西丽的自我救赎离不开索菲亚的影响。在“男权主导并种族歧视的世界里,黑人女性便成为了黑人男性的主要欺压和发泄对象” (Ma, 2009, p. 80)大环境下,西丽的反抗意识被苟且的生存意志及长期的蹂躏消磨殆尽,而索菲亚的出现,一个拥有强烈反抗精神的黑人女性用实际行动唤醒了西丽的自我意识。认识到自身所遭遇的偏见和歧视是毫无道理的。最终相互支撑鼓励挣脱了性别和种族歧视的枷锁,建构了自我身份;摆脱了只是男性的附属品标签,过上了自由有尊严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Beauvoir De Simone, Constance Borde and Sheila Malovany-Chevalier,translated: The Second Sex. [M].London:Random House, 1993.
  [2] Christian, Barbara. Black Feminist Criticism: Perspectives of Black Women Writers.[M].New York : Pergamon Press, 1985.
  [3] Davis M. Thadious. "Alice Walker's Celebration of self in Southern Generations". The Southern Quaterly. 21:4, (Summer 1983): 38-53. Print.
  [4] Ma, Y.. The Womanism Incarnated in The Color Purple. [J].Zi Zhi Views.2009
  [5] Nair, Divy, A Searing Journey:Celie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J]. India:Womanist Literature.2012.
  [6] Walker, Alice, The Color Purple. [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92.
其他文献
分明 你魁武的身躯  张贴在宽阔的赵王新渠  看那 潮涌潮落的沙滩  还反复印刷 你疲劳的足迹  怎么相信 你慢慢躺下  从此 再也不能站起  你是党纲熔炼的公仆 血液  早已融入办公桌上的党旗?  分明 你粗壮的双手  触摸着一望无际的麦浪  瞅着田垄 生机盎然的禾苗  还在滋长 你满脸的笑意  怎么相信 你闭上眼睛  从次 鼻孔就不再呼吸 你呀!  地地道道 古洼里土生土长的孩子  骨子里纯正
期刊
摘 要:散文集《寻找朗萨雯波》书写了西藏大美自然风光、丰富民俗文化和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不论是文本内容,还是艺术特色,都彰显出作家独特文化书写以及民族情怀。  关键词:藏族散文;藏地表达;情系高原;亦庄亦谐  在当代藏族文坛,吉米平阶在多个体裁领域均成果显著。早在1980年代,就以具有先锋意识的小说创作引起文坛关注。之后热心于影视编剧与创作,成果不凡,专题片《金秋时节》反响巨大,获得国家级奖项。一
期刊
摘 要:《美哉少年》[1]是叶弥的一部成长小说。小说讲述的是“文革”时期,少年李不安随父母亲下放到农村,因为目睹父亲被批斗而弃学,最终离家出走,在流浪中成长起来的故事。“我的少年时经历过‘文革’,经历过深深地不安。所以我把小说的主人公叫做‘不安’。”[2]这似乎也预示着少年李不安将要度过痛苦的成长岁月。  关键词:创伤;李不安;温情  一、遭受的心理创伤  由于父亲是一名知识分子,经常被批斗、侮辱
期刊
摘 要:《说吧,房间》是林白又一部具有鲜明特征的女性写作的文本。在喧嚣的女性符号呈现之外,还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而这些都交织在文本化的语言中。本文主要从对文本进行细读分析,探讨女性写作的三个维度。  关键词:林白;说吧房间;女性写作  《说吧,房间》是林白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小说以讲故事的方式抒写了一个女人——南红的命运,但同时并行穿插着我的故事:离婚,失业,有了孩子,在孤独漫长的岁月中一个人的生活
期刊
摘 要:张炜认为,文学应该成为商业扩张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死敌。在这个物质主义腐蚀人心的世界里,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和人心污染的双重困境,因此他选择逃离城市,拥抱土地,在广袤的野地里寻找永恒——向善的力量,从而获得生命的自由。他认为艺术家应该保持遗世独立的姿态,张炜的逃离与坚守正出自于一个作家的责任感,他所做的只为提醒我们,正是因为人性中固有的弱点难以磨灭,我们更加需要一个遥远的光点,使人心不至于太过堕
期刊
摘 要:《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这三部作品无论是在时间上的延续、空间上的重叠,还是人物之间血缘关系的传承都是一个整体的建构,主题内蕴也有着内在的逻辑统一。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故事中,花家舍的兴衰象征着人们对乌托邦精神追求的衍变,聚焦了中国知识分子内心精神世界的发展与裂变,思考了历史与个人的深刻命题。  关键词:江南三部曲;乌托邦;精神书写;历史时代与个人  一、乌托邦神话的消解  乌托
期刊
摘 要:本文是在认真品读诗人作品集的基础上,重点赏析《亲人》这一篇,大量引用相关诗篇做例子,使诗人的情感思想集中、统一,情感更真,诗意更浓。人是情感动物,不经意间会被一句话、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部作品深深打动,对于笔者来说,雷平阳的《亲人》,就是这样一首简单却又让人感动的诗,忍不住为它写下注脚,和更多的读者分享。  关键词:雷平阳;《亲人》;乡土  雷平阳,谁?出版社会这样介绍他:“雷平阳,196
期刊
摘 要:弗吉尼亚·伍尔芙作为一位女性作家,以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思考两性关系,对女性生活中的困境和遭受的社会压力、两性关系的良性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本文以伍尔芙的代表作《达洛维夫人》和《到灯塔去》为例,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浅析伍尔芙作品中展现出的两性关系。  关键词:伍尔芙;《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 两性关系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和女性主义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敏锐地注意到在父权制度下
期刊
摘 要:巴恩斯小说《10 1/2章世界史》构思精巧、内涵丰富,它通过多个与方舟意象相关的小故事展示了一副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世界历史画卷。本文讨论了巴恩斯是如何以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对历史这一宏大叙事进行质疑和解构。同时,巴恩斯对历史的质疑并非完全地否定历史真相的可获得性,通过提出爱情可以在历史洪流中拯救人类的观点,他向我们揭示了人类对于历史真相的追求正是人对于爱与真孜孜不倦的追寻。  关键词:巴恩斯;
期刊
摘 要:《醉舟》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代表作。“通灵”诗人以其颠覆性的思维借助“醉舟”来寻找新的世界。本诗独特的叙事结构,兰波特有的词汇修辞以及充满幻象的神秘主题展现了世人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神秘世界,堪称灵感诗的先锋佳作。  关键词:兰波; 《醉舟》; 通灵者; 诗论;艺术手法  法国诗人阿尔蒂尔·兰波(Arthur Rimbaud)被视作象征派的一座丰碑,在他短暂的37年生涯中,仅有六七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