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融通手段的多元化与虚拟化

来源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J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福特制”转向“温特制”、“互联网”转向“物联网”的新条件下,国际金融手段正在发生大的变革。“碳币体系”正在吸引传统“石油美元”的注意力,“Q币”、“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正在应运而生广为流行,简约及时的“供应链融资”正在取代传统银行融资模式,企业和银行的融资功能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本文在讨论这些变革之间的逻辑联系之后,还展望了“精确物物交换”的未来货币变革前景。
  关键词:低碳时代;碳币;物联网;供应链融资;虚拟货币;新货币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3) 04-0005-09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Virtu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Banking
  ——The Innovation and the Prospect of Virtual Currency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of Low Carbon
  XIAO Chen LI Shu-pin
  (School of Economics,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new tendencies that are from high carbon to low carbon, from fordism to wintelism, from internet to internet of things,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money and banking is experiencing a big change. Low carbon paradigm is becoming more attractive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petrodollars. Virtual currencies i.e. Q currency and Bit currency are arising at the historic moment and being widely accepted. Supply chain financing character by simple and just in time is taking of the traditional Banking mode. The financing boundary between firm and bank is becoming fuzzy. Following revealing the logic relations beneath the changes mentioned abo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ccurate bartering" for the evolution outlook of currency paradigm.
  Keywords: low carbon, internet of things, virtual currency, supply chain financing, t he accurate bartering
  “低碳时代”产业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由传统能源走向新能源,由高碳走向低碳。其二是更新服务产业。从服务于“‘生活’和‘制造’”走向服务于“创造”;俗称“冰产业”①的ICE产业正在取代“火产业”(FIRE)② 的主导地位。其三是互联网正在升格成“物联网”,“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大界面如今正在叠合成一个整体。相应于这些变革,国际货币融通手段也日益趋于“多元化”和“虚拟化”,各种“虚拟货币”纷纷正应运而生,融资机制也变得更为“直接”、“精确”和“简约”,而银行与企业的融资功能界限也正在变得模糊。本文拟就这些变革背后的“温特制”、“供应链融资”、“石油美元”、“碳币”、“比特币”乃至“未来货币范示”等命题,做一有系统的评析与探讨。
  一、“温特制”和“物联网”正导致更简明直接的“供应链融资”新模式
  以“高碳”为标志的工业模式的核心是福特制,它以“工序分解”和“批量生产”为标志。基于分工和效率福特制强调人事作业和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形成庞大周全、相对独立的管理组织体系。在福特制下,企业的规模势必日益变大,结构也日益复杂,相关生产环节都尽可能地被最大程度地内部化。在福特制主导的时代,各大公司或企业厂商之间的联系往往会出现真空,必需一系列中介服务去帮助信息沟通、交易撮合和资金融通等问题。因而在那个时代货币银行等一系列金融设施都由此崛起并日益强大。
  福特制下的企业更多仰仗的是间接融资。表现为:第一,银行的业务体现为简单存贷款,一方面将资金剩余者的资金汇集到银行,另一方面则将资金贷款给资金需求者。为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竞争力,银行的规模也日益增大。第二,银行与企业的融资关系是一对一的。由于企业组织结构复杂,银行必须设计一系列调查审批程序,评估经营业绩和偿债能力以防范信贷风险。鉴于信贷交易成本高、风险大、专业强,且“信息不对称”,大量金融服务中介及相关监管机构也势必应运而生,导致金融服务中间环节日益增多。
  网络革命乃至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技术的发展对于金融运行模式将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宏观上讲,物联网是信息科技发展的高级阶段,对宏观经济与货币银行等金融产业势必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导致许多原本必须经由内部化才能降低的交易成本,转而经由外部交易也能实现。其结果是企业组织的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都发生变动,企业形式本身也趋于简约,而企业之间、包括企业与银行的合作,也都变得以横向合作为主。更多依赖的是外部合作而不再是内部命令。   就微观效应而言,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组织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温特制”,一种全新的模式,是对福特制的扬弃。在福特制下,最终产品厂商所强调的都是对市场的垂直控制。而在温特制下,情况却正好相反。在紧扣“产品标准”的前提下,温特制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依标准形成各产出模块。标准制定者可以在配置产品价值链的全过程中,在与各模块的分工和协作中,最终完成以双赢、多赢为宗旨的组织管理目标。温特制不仅是高新科技的产物,而且也是适应竞争全球化高效率的新型作业管理模式。③
  由上可见,世界范围内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一场大的变革:主流模式已经从强调“规模经济”的“福特制”,转成了更强调“范围经济”的“温特制”。而其背后的技术支持层面的变革则体现为从“互联网”升格成了“物联网”。
  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金融体系也势必发生大的变革。原本适应“大全复杂”的企业结构的“间接金融”,也正在被适应“小精简约”的企业结构的“直接金融”所代替。在物联网条件下,各加工环节上的众多企业已经可以经由供应链而日益紧密地进行合作,由节点到链条,再由链条到网络。物联网还导致各企业可以进行“可视跟踪”和“无缝连接”,将供应链上的各加工环节与工艺流程及时地联系成一体,从而提高效率、优化配置及降低成本。
  供应链作业组织管理模式势必呼唤 “供应链金融”。所谓的“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针对核心企业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而进行融资协作的业务模式。其核心创意是:及时依据与供应链相伴的“物流”和“信息流”,不断地提供和调整“钱流”,并实施全程监控和风险防范。实施这种金融,通常都需要在供应链上选定一大核心企业,并以该企业为中心,顺着供应链上的上下游,向链上的各节点企业直接提供精准而及时的融资服务。具体操作应包括:先理顺供应链上各相关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依据可信的和可监管的应收应付票据及相应现金流,将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资金流与该企业的物流、信息流等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再由银行或金融机构向该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节点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综合性立体化服务。
  “供应链融资”正在成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主流的信贷管理模式。鉴于供应链在整个微观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同一条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间的合作便利与交易规模也日益增大,相应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势必越来越多。例如,围绕核心企业,研究分析其上下游的资金需求和融资能力,提出降低整个供应链财务成本的融资方案等。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一般都是中小企业,在银行的信用评级不高,授信额度也不大,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资金成本往往也很高。但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则可以通过核心企业担保等方式,为这些上下游企业提供合理的融资方案。
  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供应链融资的确有许多长处。就上下游企业而言,能保证得到更优惠的利率和更大规模的贷款。就银行而言,由于能得到核心企业的担保,也能进一步降低其信贷资产的风险。就核心企业而言,通过提供担保等各种支持,也可以加深和密切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关系,可从上下游供应商那里获得更长的账期,以提高自己产品分销商的销售能力。可见这个最终结果是“皆大欢喜”,是经济学所说的“帕累托改进”。④
  二、高碳时代“石油美元”等传统融资模式正为新经济所改造
  “石油美元”作为在国际上长期发挥作用的货币支付手段,主要服务对象是高碳的传统实体经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是以石油为代表的高碳工业经济。鉴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国际储备货币也势必多体现为以石油为内涵的“石油美元”。长期以来,石油与美元一直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跷跷板”,美元贬则油价涨,反之亦然。于是,石油与美元的定价权也就成了国际金融炒家们的关注热点。半个多世纪以来,历次国际金融动荡或其他冲突几乎无一能离开“石油美元”。
  石油美元在国际间的输出入,事实上已经造成了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失衡。长期高油价一直趋于推高全球的美元需求,而石油美元又便利和强化了美元的国际再循环。石油衍生品的发展,使得石油定价权迅速转向了石油衍生品大宗交易者们的手中。东亚等新兴经济体因为高油价而被迫将外汇储备分流成石油美元;石油出口国和新兴经济体则通过贸易顺差积累美元外汇储备、并又以不同的形式回流到美国。石油美元的循环流动可以为美国的“高消费、低投资”融资提供便利,使美元一直成为高油价时代的最大的受益者。其负面,则又表现为美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巨额逆差和庞大负债,这也是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背景。
  “石油美元”是典型的传统的(国际储备)货币。而传统货币本质上都具有几大弊端,美元当然也不例外。其一,都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冲动。美元作为一种国际信用储备货币,并没有相应的发行数额的国际硬性约束。其结果,无论是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美国都存在着经由“增发货币让美元贬值”来稀释美国的对外负债的动机。⑤其二,石油美元体系早先是“固定汇率”,且长期高估美元,只是到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布雷顿体系”的崩溃才导致了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浮动汇率制”。鉴于美国的“战略汇率政策”,还有各国货币和汇率的不稳定因素,石油美元体系总是很容易发生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动荡。其三,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弱势美元”曾一度成为常态。这也是一种出于那个时期美国的战略考虑,是美国强加给其他国家的美元汇率。石油美元体系的这种单向优惠的最终恶果是“次贷危机”这场百年未遇的灾难。
  更新“石油美元”体系的挑战首先来自正在崛起的“低碳经济”和“创造经济”。这类“新经济”的本质都是某种“智能(服务)经济”,强调的是“创造”而不再是“制造”。若说“高碳经济”的内涵在于石油等物质资本,则“智能经济”的内涵就在于“知识”、“创意”和支持它的“人力资本”。随着“新经济”的发展,美元内涵的“标的物”(石油)也逐渐随之变动,美元的走势乃至世界贸易格局也会随着“标的物”的新陈代谢而发生变革。也许美国今天还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却更是知识和技术上具无可匹敌的最大的净出口国。更甚者,美国的这种优势还是长期可持续的,很难为他人复制和取代。作为“战略贸易赤字”的平行物,“战略走低(石油)美元”也将发生变动。   三、“碳排放权交易”和“世界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都已渐成气候
  新型国际货币融通手段首先体现为基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碳币”。
  京都、哥本哈根、德班、多哈等低碳协定,为全球碳交易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它不仅限制了各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且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交易标的的“碳交易市场”。《京都议定书》就规定:发达国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这期间7年时差,就构成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的土壤。
  由于历史排放量和经济技术实力的差别,各国减排配额差距较大。发达国在开始的7年中减排任务较重,可采用新技术转变能耗模式,也可向率先完成减排目标的国家、或者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权。这意味着需要以将自己的减排任务交易出去。是否选择交易取决于购买碳排放权的成本与本土减排成本的差额。一般说来,发达国会多选择购买碳排放权,因为其本土减排成本较高。随着国际市场上“碳排放交易”需求的增多,“碳排放交易”的“价格”也看涨,并派生出一种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以“碳”为“标的”,甚至还可以形成一系列新的金融工具,诸如碳期货、碳期权和碳金融衍生品等,进而形成了一个新的金融体系,即“世界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迄今为止,欧美各国金融机构都介入了这个体系并做出了许多尝试。
  在国际碳金融体系中,碳交易的价格也开始具有某种风向标的作用,对于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水平正在产生日益增大的影响。这对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的补偿成本的确定也有很多助益。例如,为“农田保护性耕作”的市场化补偿提供定价依据等。碳金融还涉及“交易清算”、“期权”和“期货”等多个环节,引发“低碳基金”、“低碳期权交易所”、“低碳投资公司”等新金融组织的问世。这对于其他大宗商品和能源产品贸易金融渠道的拓宽等,都正在产生日益增大的正向影响。
  碳金融还在有力地推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价值链分工,CDM(清洁发展机制)、JI(联合履行)、ET(排放贸易)等都已在积极地发挥作用。碳市场的参与者,从供给方看,包括项目开发商、减排成本较低的排放实体、国际金融组织、碳基金、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咨询机构、技术开发转让商等。而从需求方看,则包括:履约买家,减排成本较高的排放实体以及其他的自愿买家,各类中介机构,包括经纪商、交易所和交易平台、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一系列金融机构。
  目前各国金融组织都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碳金融创新。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已开展了绿色信贷类项目。为防范气候变化不确定性风险,并获得更多可持续的利润,这些国际金融组织还开发了基于碳排放权的保险品、衍生品及其他专项品。碳排放权也日益成了一种普遍流行的国际金融工具,其价格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行情波动。碳金融甚至还吸引了若干非营利性组织,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所发起的“国际气候组织”等,在世界市场上承担着协调沟通的角色。
  四、“碳币”的国际货币属性及其“发行”因素与“交易”机制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碳的货币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并开始对国际货币关系日益产生很大的影响,“碳币体系”也已随之形成。“碳币”只是一种概念上的货币体系,这与金属币、纸币或电子货币不同。它事实上一种衡量世界上各种货币币值的新标尺,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类似于金本位或美元本位的货币标的,使“信用货币”与“碳”关联起来,进而影响各国货币在世界市场上的“信用地位”和“币值”。碳币出现得很晚,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系统,甚至还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就笔者理解,碳币是一种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而发展起来的某种记帐额度,可以作为等价物与黄金或其他货币进行互换,也可以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基础。这些特征应与“特别提款权”(SDR)类似。
  在“碳币体系”下,除了一国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碳排放额度”也将成为影响该国货币地位和币值的新要素。之所以称之为“碳币”,是因为“碳排放权”也同黄金类似,具备了某种国际(储备)货币的内涵或基本属性。
  第一,“碳排放权”配额显然具有稀缺性。《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及生效,意味着过去可任意排放碳气体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签约国的生产或消费行为都将不再是单个国家的不受约束的个体行为,而必须严格遵守国际承诺,将本国的经济发展规模与碳排放量配额挂起钩来。就此而言,一国碳排放配额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该国GDP总额的某个限制性参数。碳排放配额也因此成了一种(制度性的)“稀缺资源”。
  第二,“碳排放权”具有可计量性。具体要求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碳排放量的计算,二是碳排放配额的确定。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碳排放量测量技术也已有显著进步。此外,联合国“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已专门负责监控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定期向国际社会报告。其他国际权威研究机构也已有类似的检查报告。
  第三,“碳排放权”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目前全世界现在已有186个国家加入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也即,世界上90%的国家都认可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全球配额体制。《京都议定书》还富有远见地允许各国可以相互调剂:若一国排放量低于规定,则可将剩余额度转让给完不成义务的国家。这表明“碳排放量配额”已经是一种“国际商品”。
  具备了上述三个属性,碳币自然可以成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也必然具备了交易中介、价值尺度、储备手段等融资功能。“碳币”是一种纯粹“人为的”货币,是由协议规定的碳排放配额来决定的,一国拥有多大的碳币发行权,取决于该国能争取到多少配额,进而也就能获得多少“碳币”。不妨举例来说。假设,从2012年到2032年美国拥有减排20%的能力,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本轮减排目标到期以后)新配额是“2032年应比2012年减排10%”;那么,到2022年美国应可提前10年完成减排任务,然后可将剩余的10年减排配额交易出去,也即,美国10年内拥有了减排10%的碳币发行权。 而碳币的发行数量 = P X 2012年碳排放量 X(20% ~10%),其中P表示2022~2032年碳排放权交易价格。   可见,减排目标的确定对于一国的碳排放权至关重要。美国因其话语权及其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领域内的优势,通常比较容易地获取更多的“碳币”。而“碳币”可以经由“碳金融市场”转让出去并兑换成实实在在的资金,还可以利用本国在碳币市场上的地位对其他国家的进口品征收“碳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增加关税收入。2012年初欧盟就曾向各国航班开征“碳关税”。⑥
  五、网络上其他“虚拟货币”如“Q币”和“比特币”等应运而生广为流行
  低碳经济背景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供应链金融”的普遍发展,“虚拟货币”正日益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货币形式。“虚拟货币”是“电子货币”的高级形态,一般可分为磁卡、电子卡和网络货币,共同点是以电子数字形式存在。“虚拟货币”首先需要用户主动向发行机构购买,然后才能用以购买所需要的商品、服务或资产。“虚拟货币”中中国读者熟悉而典型的可谓“Q币”。此外,还有“百度币”、“网易泡币”、“新浪U币”、“魔兽币”、“天堂币”、“盛大点券”等,不一而足。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和深化,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已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交易模式。适应电子商务支付的需要,许多网络公司都开发了可用于兑换网络商品和服务的支付工具,以替代一般的支付手段,并已经获得了普遍的认可,甚至还出现了一大倒卖“虚拟货币”的职业炒家。“虚拟货币”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以爆炸式的速度在增长。以腾讯的Q币为例,截至到目前,腾讯网Q币的注册用户已超过5亿,“即时通信服务”活跃账户数量已达到数千万甚至上亿。按业内人士估计,包括Q币在内的“虚拟货币”目前的市场规模至少为几十亿元,并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虚拟货币”也具有部分传统货币的职能,如记账职能、交易职能和交易媒介,也即可充当“一般等价物”。不过,也与传统货币存有差别。
  第一,按照虚拟货币的交易规则,它只能用于单向交换,即只能用法定纸币去购买“虚拟货币”,而不允许直接逆向交换。而传统货币与商品之间却是可以自由双向交换的。不过在操作过程中,“单向交换”的限制实际上还是早已被人们突破。因为,只要虚拟货币能够广为接受,则间接地实现逆向交换就并不困难。例如,以虚拟货币支付工资,还有淘宝等网店将虚拟货币作为购买商品的对价,等等。
  第二,纸币是中央银行主动发行的,用户只能被动接受,而虚拟货币则是玩家们主动购买的,其实际发行规模对于运营商来说只能是被动接受的。运营商只能借助扩大自己的吸引力,才能间接地扩大用户偏好从而扩大其货币发行量。
  第三,虚拟货币的使用范围较为有限,一般只能在服务商的业务范围内有效。就此而言,它更像是“电话卡”、“购物券”、“加油票”或“普通饭票”。因此,它不可能对市场一般价格水平产生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它不大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虚拟货币的发行是以人们的购买量为基础的,不可能像中央银行那样按照宏观经济的需求等去主动地扩大发行,因此也很难出现供给量超过实际需要量的情况。
  为抵抗通货膨胀而设计发行的虚拟货币的最成功的案例可谓比特币(Bitcoin)。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评论组上贴出了一篇发言,陈述了他对网络虚拟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也就此面世。一年后比特币的首笔交易完成。当时正值“金融海啸”,政府和银行的信誉跌入谷底,其管理经济的才干正遭遇各方人士的普遍质疑。当时,美国政府正向华尔街和底特律汽车公司注入大笔资金,美联储又推出“量化宽松”方针。这些举措的本质无非是大量印制美钞以稀释美国在全球的债务。
  比特币是一种由P2P软件派生的电子货币,也译为“比特金”,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虚拟货币。比特币的发行并不依靠特定的货币机构,而只是通过特定的计算方法产生。“比特币体系”依据整个“P2P网络”中的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地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还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比特币的主要特点有:1.去中心化。比特币是首开先河的分布式的虚拟货币,整个网络由用户构成,没有中央银行。去中心化也是比特币安全与自由的保证。2.全世界流通。比特币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管理。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3.专属所有权。操控比特币需要私钥,它可以被隔离保存在任何存储介质。除了用户自己之外无人可以获取。4.低交易费用。可免费汇出比特币,但最终对每笔交易将收取约1比特分的交易费,以确保交易更快更稳妥地执行。5.无隐藏成本。作为由A到B的支付手段,比特币没有繁琐的额度与手续限制。知道对方比特币地址就可以进行支付。6.跨平台挖掘。用户可以在众多平台上发掘不同硬件的计算能力。
  比特币也可以用来兑现,可以兑换成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在刚刚出现的时候,比特币几乎一文不值,1美元平均能够买到1309.03个比特币,但如今1比特币的价值相当于144美元。使用者也可以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物品,如网络游戏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只要有人接受,比特币也可以用来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以内。
  在中国,比特币的使用也已经开始频繁。部分淘宝店已开始接受比特币,参与的商家也在逐渐增加。甚至在2013年的“芦山地震捐灾”中,也有人使用了比特币。4月22日,“壹基金”合作发展部总监就在其微博上公布:截至4月22日18点18分,“壹基金”已收到91个比特币。按“汇率”,可折合成人民币近7万元;而截止到4月24日19点,“壹基金”已收到233个比特币,折合人民币将近22万元。⑦   六、网络经济中银行与厂商的融资功能界限正在趋于模糊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新的盈利模式。这一变革要求银行必须进一步地网络化和信息化。判断一家银行综合实力的标准,不再是它的网点有多少,柜员有多少,更重要的则是它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科技水平。于是,银行业基于网络平台纷纷延伸自己的金融服务,导致网络银行层出不穷、风起云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也蔚然成风、相当普及。就厂商而言,一些互联网企业和通讯行业凭借自己的网络优势或科技优势,也纷纷开始介入银行的支付清算领域,打破了支付系统由传统银行一家独尊的局面,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功能也多与银行业务发生重叠。此外,许多厂商还开创了更新的运作模式,如“第三方支付平台”、“虚拟货币”和“移动银行”等。诸多“技术性脱媒”⑧的出现,使得消费者越来越依赖于“银行的服务”,但却不一定再需要“银行本身”。
  1999年7月,paybox.net AG公司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套能够处理众多客户的移动支付系统paybox,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购物和消费。这一系统简便安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目前已有75万消费者在5个欧洲国家使用这项服务。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根据2008年6月11日“易观国际”发布的“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调查报告,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在2008年第一季度已经达到了455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418亿元,第三方手机支付35亿元,第三方电话支付2亿元。互联网支付细分市场中,增长最为迅猛的是“支付宝”,交易规模超过240亿元,排名市场首位。“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电子支付”和“快钱”四家支付企业的市场交易额占到了支付市场交易总额的80%以上,显示了第三方网上支付的强大市场地位。
  近年,企业透支银行融资功能的趋势在中国市场上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由“阿里巴巴集团”分拆出来的“支付宝”和“余额宝”,其发展态势已经可谓名副其实地日新月异!在“支付宝”平台上,用户可以将闲置资金转入“余额宝”以赚取收益。这项服务不设定最低申购额,用户也可以随时赎回。到2013年6月,“支付宝”通过“余额宝”来提供天弘基金的货币基金产品。这项服务当月末就已吸引了250万用户的57亿元人民币!“支付宝”还与“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和“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基金公司合作,进一步扩大在他们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势力范围。2013年7月,“支付宝”已拥多达8亿人的注册用户,并获准扩大了在线贷款业务的资金来源。2013年8月,“支付宝”宣布为中国37家基金公司提供服务,确立了他们在监管严格的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银行服务”地位。据最新数据,“余额宝”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48%,远高于同期0.35%的活期利率。其他企业,如华夏基金,也开始了雄心勃勃的新计划,2013年8月也开始通过“腾讯微信”提供与“余额宝”类似的服务。
  七、“新货币经济学”:未来“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换”已不是幻想
  在电子货币之前,市场交换媒介已经历了几大阶段:最原始的是物物交换,接着是以贝壳、羊等作为交易媒介,后来则是黄金等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再后来则是金本位下的法定纸币,最后是信用纸币与黄金脱钩。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信用”货币又经历了几个阶段:自动出纳、在线支付、电子货币(包括电子账户和电子钱包等),乃至本文所讨论的“虚拟货币”。
  “物联网”技术取得突破并形成规模的今天,货币的“多元化”和“虚拟化”趋势已经十分显著,这也是本文的主题。在结束讨论之前,不妨让我们关注一下未来的货币形态。这方面现已开始出现一种极其大胆的设想:未来很可能要回归“物物交换”!
  所谓的“物物交换”,并非指原始落后的基于极小市场规模的交换,而是一种经过“精密设计”并依托于全球“物联网”的新型的“以物易物”。“物联网”信息沟通技术所解决的问题,不仅是在人与人之间,而且还在于“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它势必要求在全世界范围内、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采用统一技术标准和交易平台,为新的“物物交换”提供精确的技术支持。这也是“新货币经济学”⑨在学术界已经得到重视的注脚。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布莱克(1970)、法马(1980)和霍尔(1982)为代表的货币理论家,在类似于“瓦尔拉斯拍卖者定价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精密的物物交换”来取代货币以实现新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遵循希克斯的传统,“新货币经济学”正重新将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结合起来,全面彻底地摒弃传统的货币理论,认为现有的货币和金融体系并非是自然演进的结果,而只是法律限制和政府管制的人为的结果。
  该学说还认为,在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的条件下,并不一定需要能集“记账功能”和“交换手段”这二者于一身的货币,货币现有的两大职能完全可以由不同的物质去分别承担。因而,传统市场上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最终势必要被“精密的物物交换”所取代。那时,相对价格与物价水平二者将不再会出现分离。“取消货币”这一命题并不影响“新货币理论”与“传统价值理论”的统一。⑩
  “新货币经济学”扩大了交易媒介的范围,指出了随着交易技术的发展和市场自由竞争的演进,传统国家法定纸币将不再是惟一的交易媒介,且
  最终要被能产生货币收益的由私人部门所发行的金融资产所取代。“新货币经济学”还认为,在货币和金融资产或单独的金融资产作为交易媒介的条件下,“货币数量论”和“IS-LM” 11分析范示将不再适用;而弗里德曼的“最优货币供应规则”却有可能成为现实;此外,“新货币经济学”还可以解决“流动性陷阱”难题,这也许可以视为对凯恩斯革命性理论的一种补足。12
  注释:
  ① ICE,以英文词Intelectual(智能)、Catural(文化)、Educational(教育)的首字母拼接而成。
  ② FIRE,以英文词Finance(金融)、Insurance(保险)、Real Estate(不动产)的首字母拼接而成。
  ③ 得益于此,90年代初以来到15年,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年均提高速度是那以前15年的2倍!而美国经济也曾创造了17年的长期扩张。
  ④ 在不减损其他方福利的前提下,自己的福利能够得以增进的博弈行为。
  ⑤ 这一点在次贷危机之后表现得特别明显,美国的几度量化宽松政策(QEn),无不为美国带来巨额收益,而同时却又能向国际社会转嫁其债务负担。
  ⑥ 2008年11月,欧盟颁布2008/101/EC号指令,将国际航空业纳入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并宣布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包括中国航空公司在内的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都被列入该体系。根据该指令,所有在欧盟境内机场起降的国际航班都要为碳排放缴纳费用。
  ⑦ “地震捐款惊现比特币 折合人民币22万元”,《金通网》,2013-04-25。
  ⑧ 脱媒包括“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资本性脱媒”由来已久。而“技术性脱媒”则是本世纪以来新的融资现象。
  ⑨ 霍尔(1982)将这个新命题称为“新货币经济学”。史密森(2003)指出,“新货币经济学”和“后凯恩斯货币内生理论”是当代最具有革命性的两大货币经济学流派。
  ⑩ 鉴于“新货币经济学”所提出了取消货币的观点,它又被称作“没有货币的金融学”(史密森,2003)。
  11IS-LM分析: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这“两种市场的均衡分析”。4个字母依次是投资、储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
  12“流动性陷阱”也称“凯恩斯陷阱”(liquidity trap or Keynesian trap),指的是,无论货币数量如何增加,利息率也不会再继续下降的困境。根源在于人们都有流动性偏好。
其他文献
美国媒体发展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中国媒体发展的明天。中国从加入WTO以后,传媒市场也逐渐开始对外开放,国外的传媒集团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的杂志媒体,将受到相当大的;中击,面临巨大的国际化挑战,对于杂志广告的国际化要求更加紧迫。中国的杂志市场早已被推到了国际化竞争的大平台上,要在国际传媒市场上立稳脚跟,密切关注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杂志广告发展趋势相当重要。以下对于2005年美国杂志广告页码增减数据报
期刊
“战略”一词源自希腊文Strategos,含义为“将军”,引申的含义是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今天,“战略”一词已被广泛用于经济、营销等各个领域,产品发展战略、企业经营战略等名词几乎使人耳熟能详。在日益饱和的分众媒体领域,由互力传媒开创的面向医院、药店的“蓝海”战略尤其引人注目。    布局:驶向健康媒体领域“蓝海”    所谓蓝海战略:即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2002年,当分众传媒率先将目光
期刊
组长:杜国清 邵华冬  执行组长:高洁  课题组成员:李欣 陈怡 卢昊    近年来,广告主新媒体2投放持续升温,中国市场广告投放巨头宝洁中国亦已公开表态正在关注更多的新兴媒体投放形式,已逐步将投放于电视广告的部分费用转移至新兴媒体。然而,广告主新媒体备战紧锣密鼓的背后,到底存在着哪些驱动因素?中国市场广告主的新媒体运作又存在哪些困惑、挑战?将呈现何种发展趋势?本文结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连续
期刊
摘 要:通过构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综合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功效函数测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程度;利用1993-2013年总体和2004-2013年分行业样本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总量、就业质量耦合度的时间演变和产业异质性。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处于粗放阶段;从经济总体的时序看,就业总量、就业质量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耦合类型分别处于“中等协调型”、“
期刊
摘 要:资管新规出台后,对相关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监管环境下,信托转型不仅是生存的的需要,更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2018年信托业实际已经全面进入刚性转型期,这也意味着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已经势在必行,不可逆转。本文通过对在青海省注册成立的信托公司业务经营和转型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信托公司积极压降通道业务及存量资管业务,减少集合信托的新设;依托三江源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慈善信托业务发
期刊
摘 要:随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来临,国际金融主导权成为各国博弈的焦点,然而目前对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旨在揭示国际金融主导权之争的缘由,剖析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内涵与特征。本文认为,国际金融主导权之争的缘由在于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不可持续,美元信用危机;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内涵包括国际货币、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金融规则和国际金融市场四个方面的主导权,它具有结构性、博弈性、多边性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彰显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其所蕴涵的集聚功能和文化品牌效应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综合竞争力,作为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它能助推产业集群联动性发展。以湖南省隆回县为例,对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进行RMP分析,探讨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商业模式的路径,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县域文化产业规模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RMP分析;商业模式;隆
期刊
摘 要:无论是自发形成的旅游胜地还是在旅游业大发展情况下规划建设的旅游区域,都有一个或者自发、或者自觉地自然—文化二者融合的过程,其结果应该是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二元价值容介态。自然—文化的有机结合过程能够实现旅游区域价值的增值,即产生整体大于部分和的结果。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充分运用海南本土文化,实现海南本土文化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区域,才能真正成为“国际旅游岛”;如果放
期刊
最大众化的营销方式——娱乐营销  CTR市场研究 整合营销中心  高级研究经理/资深媒介顾问 靳智伟    娱乐经济与娱乐营销  对于娱乐营销,我觉得中国的业界一直比较赶时尚。娱乐经济前几年炒的很热,在大家尚未完全搞清楚娱乐经济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就迅速由娱乐经济转化为娱乐营销。这是因为营销意味着能够很快把综合市场资源转化为资本,所以广告主、广告商、媒体等,对娱乐营销特别感兴趣。  实际上娱乐经济是
期刊
摘 要:应用广义虚拟经济的思想、观点,原理、方法解决中国新能源产业问题,创新提出一种“以人为本”的新能源产业构建方法。将“人”具化为民众,以民众的需求为本,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移动电源的需求,以智能模块电源为基础来实现,建设中国引领的新能源产业体系,第一为解决新能源“造血”问题提供实施方案,第二为许多人向往的生态生活提供电能供给,第三,从根本上解决电动汽车发展所遇到的电源瓶颈问题。  关键词:以人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