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缘由、内涵与特征

来源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来临,国际金融主导权成为各国博弈的焦点,然而目前对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旨在揭示国际金融主导权之争的缘由,剖析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内涵与特征。本文认为,国际金融主导权之争的缘由在于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不可持续,美元信用危机;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内涵包括国际货币、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金融规则和国际金融市场四个方面的主导权,它具有结构性、博弈性、多边性和虚拟性四个特征。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国际金融主导权;国际金融体系
  中图分类号:F019;F8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2) 02-0029-08
  The Caus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minant Righ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Abstract: With the coming of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era, the dominant righ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becomes the core of game in the world,but the research on this is little now.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reveal the cause of competition for the dominant righ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to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dominant righ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cause of competition for the dominant righ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s that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is unsustainable, and the dollar credit crisis; and tha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ominant righ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ncludes international currency, international finance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ule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four aspects, and that it has structural polygon virtual game characteristic.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e dominant righ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的丰富,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不满足于物质层面的“衣食住行”,要求享受精神层面的“乐”趣,既追求满足生理需求的使用价值,更追求满足其心理或精神需求的虚拟价值。林左鸣博士把这种“既满足人们生理需求或功能要求同时又满足人们心理需求,以及只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经济”定义为广义虚拟经济[1]。这是一种围绕创造和交换虚拟价值为核心的经济,人气和题材是广义虚拟经济的重要特征,题材加人气是虚拟价值的富矿。广义虚拟经济不仅由“看不见的手”支配的市场经济规律支配,更多的是由其自身规律“看不见的心”进行调节的。信心、信息、信用成为虚拟价值可以耸立而起的基石。
  广义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内容,在美国广义虚拟经济占据其国民经济总量的70%以上的比重。当今世界格局之变的主线正是围绕着虚拟经济主导权的竞争,美国无疑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占领了这个现代经济的战略制高点。广义虚拟经济既包括以金融业为核心内容的狭义虚拟经济,也包括体育经济、旅游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信息产业、博彩业、收藏业、网络经济、创意经济、休闲娱乐等等——可以将这些归为广义的文化业。换言之,可以将广义虚拟经济分为金融业和文化业(广义的文化业)两大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广义虚拟经济主导权包括金融主导权和文化主导权,文化主导权即为晓林和秀生将之与制海权、制空权和制信息权相提并论的制文化权[2]。因此,要掌握广义虚拟经济主导权就必须掌握金融主导权和文化主导权,本文重点讨论国际金融主导权,也可以将之称为制金融权。
  国际金融主导权关系到一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复苏,是当今国际社会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所竞争的焦点——其实质是国际金融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各国的竞争和博弈十分激烈。由于在以美国金融霸权为特征的现有国际金融秩序中,中国不具有主导权,导致在许多方面受制于人,比如外汇储备的规模、结构和投资的选择,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的定价,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风险、碳金融的发展等等。中国必须加入到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竞争与博弈的行列中来,打破美国的金融霸权,形成多方主导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掌握国际金融主导权。章玉贵(2008)强调中国应抓住金融危机的机遇,积极主导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谋求与经济实力相适应的话语权和主导权[3]。王倩,何志鹏(2009)主张中国通过亚洲货币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途径不断获得国际金融主导权[4]。张茉南(2010)认为中国在全球新的碳金融框架下争取主导权,进而掌控国际金融主导权已刻不容缓[5] 。
  上述学者虽从不同侧面阐述了掌握国际金融主导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并没有对国际金融主导权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甚至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出现了“金融话语权”、“金融主权”、“金融主动权”等多种称谓,更没有对研究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缘由,及其内涵和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对这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以加深对国际金融主导权的认识,为深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为中国争取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制定战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国际金融主导权变局的缘由
  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实质是美国金融霸权,但随着美债危机的隐现,美国信用下降和对美国信心的不足,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将使美国金融霸权的基础动摇,同时欧盟货币统一、新兴国家崛起,世界多极化力量集聚,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合力逐步形成。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在其内在矛盾和外在力量的作用下,必将被打破,国际金融主导权格局将发生变化。本轮金融危机也宣示着美国金融霸权的衰退,开启了其他经济体不断分权的国际金融体系重构过程。
  (一)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实质是以美元本位制为核心,美国绝对主导的美国金融霸权体制
  自1944年以“双挂钩”为特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国际金融主导权由英国正式转移到美国,这时美国虽享有金融特权,但也承担着美元兑换黄金的国际义务,这种国际金融体制对战后经济复苏、国际投资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两难”的固有矛盾和美国的超前消费模式,使美国贸易和财政赤字迅速膨胀,黄金储备急剧下降,无力继续维持美元与黄金挂钩,1971年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瓦解。但这并没有削弱美国的利益,反而消除了其美元兑换黄金的国际义务,美元的发行不再受任何约束,完全根据美国自身利益而定,迈克尔·赫德森(Michal Hudson)把美国在国际金融秩序中这种不需要承担义务的特权称之为美国金融霸权[6] 。
  在以“美元本位制”为核心的牙买加体系中,美国以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凭借美元的特殊地位获得垄断权益,构建了一个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双层掠夺的金融体系。一方面,美国通过“双赤字”输出美元,进口廉价产品,同时投资国外资产获得丰厚回报;另一方面,通过发行国债和开发金融衍生品卖给外国央行或金融机构回流美元,为其巨额军费或科研等融资;美国甚至通过制造和传递金融危机掠夺全球财富[7]。这种霸权本质已被世人识破,世界各国正在为打破这种体制而努力。
  (二)美国经济失衡、美债危机隐现、金融危机频发,使美国信用下降,美国信心动摇,以美元本位制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不可持续
  美国在利用金融霸权地位为其谋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也为本国及世界积累了大量矛盾。首先,美国国内外经济严重失衡,同时造成世界经济不平衡。在国际贸易中,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逆差国,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0年全年美国逆差6345.9亿美元,相当于全球顺差国顺差总和的 3/4。在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严重脱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去工业化和金融强国战略使美国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制造业占美国经济的比重由1953年的28.3%下降到2011年的11.2%,以金融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占到其经济总量的75%以上。其次,美国债务急剧膨胀,占国际经济比重逐步下降。美国由以往全球最大债权国变为最大债务国,到2011年美国公共债务突破15万亿美元①,美债违约风险越来越大,成为美国及全球经济的隐患。美国GDP在国际经济中的比重由1945年的53%,下降到2010年的23.58%。再次,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各种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极大破坏作用。
  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信心和信用是其发展的基石,美国“双赤字”剧增,债务膨胀,以及次贷危机爆发,是美国信用下降,和对美国信心不足的典型表现,本质上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危机。第一,以美元霸权为特征的国际货币制度具有无法克服的流动性困境。美国通过不断发行美元廉价占有他国资源和商品,形成超前消费模式,一旦其负债超过其政治和市场底线,就会引发金融危机和全球市场的大萧条。第二,华盛顿共识催生了以高流动性为特征的国际金融市场,具有高负债和高模仿性,一个市场内部的随机扰动很容易导致金融动荡,并蔓延至其他国家形成国际性金融危机。再次,国际金融监管和预警机制的缺失增加了危机的突发性。因此,使以美元本位制为特征的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不具可持续性。
  (三)欧盟经济势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印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世界多级化力量逐渐加强,将形成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合力
  欧盟作为整体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在加强。在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方面,欧盟均超过美国。欧盟人口数为4.91 亿,美国3.1亿;2011年欧盟GDP为17.96万亿美元,美国为15.06万亿美元。在国际贸易方面,欧盟的国际贸易总额远大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实体,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欧盟2010年的货物贸易总额10.47万亿美元,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15.08万亿美元的69.42%,这一数字几乎是美国货物贸易总额3.25万亿美元的三倍②。在货币方面,欧元自1999年启动以来很快成为仅次于美元的世界第二大国际货币,成为各国政府和私人用作储备、借贷和贸易的重要选择。欧盟逐渐成为国际经济事务中有影响力的规则制定者。欧债危机的爆发,虽然暴露出其货币政策统一,而财政政策不统一的矛盾,但危机也恰好成为推动财政政策统一的契机。如果欧盟能建立起统一的财政政策决策机制,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至少不小于美国。
  中印等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成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坚定力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GDP达5.7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5.39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贸易总额十年间翻了一番,2011年达到3.6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2011年达3.18万亿美元③,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中国不仅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带来活力和影响,也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的积极推动者。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第二的人口,消费市场空间和人才资源潜力巨大。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在国际油价高企的时代,为其经济发展,增强国力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来源;而且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使其大国地位难撼。巴西、南非等国跟中国、印度、俄罗斯一样,经济快速增长,谋求与其经济实力相一致的国际经济地位的愿望是一致的,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坚定推动者。
  三、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内涵
  研究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内涵,必须分清其与金融霸权、金融领导权的区别。金融霸权是指霸权国利用其军事、政治、经济的优势和凭借其金融实力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自己的意志、原则或规则强行在整个体系推行,从而获得霸权利润的行为[8]。可以看出金融霸权是以高度垄断和强制占有为特征的,是不合理的、不公正的、具有强权性质的权力,而国际金融主导权应该是一国在国际金融关系中公正、合理、平等的权力,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金融领导权,是一国凭借其自身优势或影响力获得在国际金融关系中的地位,与其他国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国际金融主导权是一国在国际金融关系中积极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与其他国家是一种合作与协商的关系。如果从优势、利益和责任三要素分析金融霸权、金融领导权和金融主导权的区别,优势是三者均具有的要素之一,金融霸权只享有利益不承担责任,金融领导权和金融主导权既享有利益也承担责任,金融主导权往往是多国享有,而领导权只是一国享有。
  通过比较可以将国际金融主导权定义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国家以协商与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享有保障本国合法权益、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发展、引导国际金融秩序发展方向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国际金融主导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国际货币主导权、国际金融组织主导权、国际金融规则主导权、国际金融市场主导权。
  国际货币主导权是国际金融主导权的核心。“货币主导权、金融主导权、经济主导权是一种内涵从小到大的递进关系,货币主导权是金融主导权和经济主导权的核心,也是它们的最高形式”[9],掌握国际货币主导权是掌握金融主导权的基础。美国之所以能拥有金融霸权,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元霸权。要掌握国际货币主导权的前提是本国货币成为可以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并以强劲的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币值为基础,逐渐使本国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和锚货币,扩大在国际贸易结算和国际储备中的份额。拥有国际货币主导权,对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贸易大国来说非常重要。首先,通过发行国际货币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收益,但这不是一国谋求国际货币主导权的主要目的。其次,可以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自主的制定货币政策,而不需要因储备大量外汇被动发放基础货币,并能规避外汇贬值风险。再次,可以使本国的对外贸易避免外汇风险和输入性的通货膨胀风险,为本国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国际金融组织主导权的竞争是目前最为激烈的,也是除欧美外其他国家最难获得的权力。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包括世界贸易组织,本身就是欧美国家为实现自身利益和全球战略而组建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操控着它们的运作,尤其是美国。这些机构关系着当今国际社会重大金融经济事务的决策和规则的制定,然而凡是涉及关键的经济决策和重大利害关系,西方经济大国完全掌握着这些机构的决定权。如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占17.67%的份额,根据IMF的规则,凡重大事项的决策须经85%以上的投票通过,可见美国在IMF拥有否定权,这也正是如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最难的原因所在——欧美不愿放权。IMF的一个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在会员国国际收支失调时向其提高贷款援助,而欧美国家则通过操控IMF要求受援国接受一些对欧美国家有利的苛刻条件,而不是“免费的午餐”。因此,要获得国际金融组织的主导权,必须提高在IMF的份额,提升本国的表决权和发言权,或者改变IMF和世界银行的运行机制。
  国际金融规则是国际金融关系中一切活动的依据,健全的国际金融规则是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稳定的基础,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规则是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的有力保障。国际金融规则的主导权主要体现在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与修改上,金融规则主要包括金融运行和监管两个方面,但由于受“华盛顿共识”的影响,金融自由化成为全球主流,导致在金融监管方面的规则制定不足。现有的国际金融规则主要是由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有的甚至是英美发达国家的国内法规在影响或指导着国际金融活动,因而更多地反映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的状况和保障发达国家的金融利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国际保险监督协会(IAIS)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等国际性金融组织,G20、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都是谈判制定国际金融规则的场所。要掌握国际金融规则的主导权,必须加大对现有国际金融法规的研究,提出更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提案,争取更多的发言权和主动权。
  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关系中最活跃的部分,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主要经济体竞争金融主导权的重要领域。国际金融市场主导权的内涵十分广泛,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的定价权、金融市场的调控权、金融产品创新的主导权、和金融信息的话语权、金融机构的监管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金融体制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的健全是衡量一国国际金融市场主导权的重要指标。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聚集、国际借贷、债券发行、外汇交易和保险等金融业务集中开展的地区,也是金融资产和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形成的地方,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相当于掌握了金融资产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完善的金融体制是金融机构生存发展和金融业繁荣的制度土壤,也是国家对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有效机制,从而掌控金融市场的调控权。拥有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型跨国金融企业是掌握金融产品创新主导权和金融信息话语权的主要途径,目前美国垄断着这两大主导权。华尔街仍然是当今国际金融产品创新的领头羊,掌握金融产品创新主导权。标准普尔、穆迪等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垄断着全球的信用评级业务,掌控着国际金融信息的话语权。
  四、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特征
  国际金融主导权是一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依靠其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所获得的一系列权力的总和,具有结构性、博弈性、多边性和虚拟性的特征。
  国际金融主导权具有结构性特征,是一个结构性权力,实质上是一国对世界上各种有形或无形金融资源控制或利用的影响能力。结构性权力是与联系性权力相对应的国际层面的权力形式,英国著名学者斯特兰奇(Strange)将这两种权力形式进行了区别。她将联系性权力定义为甲依靠权力(力量)迫使乙去做他(乙)本不愿做的事的能力;而将结构性力定义为甲依靠影响力改变其他人面临的选择范围,又不明显地直接对它们施加压力,要它们做出某个决定或选择而非别的决定或选择的能力[10]。简单地说,国际金融主导权不是具有霸权性质的联系性权力,而是靠影响力改变他人决策的结构性权力。随着美国经济的疲软、美元霸权的衰退,美国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结构性权力。不过无论怎么衰退,美国仍然拥有国际金融主导权。国际金融主导权结构性特征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其包含的国际货币主导权、国际金融组织主导权、国际金融规则主导权和国际金融市场主导权是有结构层次的。国际货币主导权处于国际金融主导权的核心地位,成为当今欧美竞争的焦点;国际金融机构主导权和国际金融规则主导权是国际金融主导权的有力保障,是当今欧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夺的关键;国际金融市场主导权是国际金融主导权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
  国际金融主导权具有博弈性特征,是一个动态的权力,实质是各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通过汇率、信贷、参与国际金融组织等手段,以金融方式表达的对世界资源相互争夺与妥协的动态过程[11]。目前的国际金融秩序可以说是美国金融霸权为核心的体制,美国最受益,欧洲次之,发展中国家利益最受损,由此发达国家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形成多方竞争和博弈的状态。由于发达国家间的权力分配不平衡,他们间的博弈与竞争也十分激烈,欧盟不愿当美国的附庸,希望提升整体实力和欧元地位,追求自身权益最大化;而美国作为现有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依靠其霸权地位和强大的综合实力极力反对任何有损其利益的改革。另外,作为最希望改革既有体系的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在不断增强,改革的愿望和呼声逐渐增强,但现有秩序从根本上是符合西方发达国家利益的,他们间的博弈只是集团内部权力的转移,而对任何有损他们整体利益的改革都会极力反对。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博弈更加激烈和白热化,国际金融主导权的重新分配或转移将是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
  国际金融主导权具有多边性特征,是多国共享的权力,实质就是将由多国共同主导国际金融事务。国际金融主导权多边性特征,是全球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和必然结果。从国际货币的角度看,美元难以维持其霸权地位,欧元虽经欧债危机其国际地位暂有所影响,若在欧盟统一财政后,将增强其国际货币地位;英镑、日元、卢比、人民币(国际化后)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一定地位,在世界货币或超主权货币未变成现实之前,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多种货币主导的局势。从国际金融中心的角度看,世界将形成包括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上海在内的多个国际金融中心,共同主导国际金融市场活动。从国际金融组织的角度看,由欧美控制国际金融组织的局面必将被打破,在国际金融组织中将会增加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职员、份额,从而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从国际金融事务的角度看,当今世界的重大国际经济金融事务已不是一个国家能左右或决定的了的,大多是在多边机制的框架下讨论或决定的,如G8已不能适应国际社会的需要演变成了G20——一个很重要的国际金融事务多边协商机制。未来的世界,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有能力独立掌控国际金融事务,国际金融主导权必将是多边性的,由多国主导的。
  国际金融主导权具有虚拟性特征,是一个虚拟性的权力,实质上国际金融主导权不仅是在国际金融法规或协约中所规定的显性权利,而是更多是依靠其综合实力、影响力和信誉在国际金融事务中获得的隐性权力。在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美国除了享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否定权是显性权利外,大多情况下是通过其美元地位、发达的金融市场、娴熟的金融技巧、以及强大的军事、科技等综合实力影响国际金融事务,获得为其本国利益服务的隐性权力。以国际金融市场主导权为例,金融信息的话语权是非常重要的,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信息尤为重要,但国际法规或协约中并没有规定美国拥有信息的发布权,而实际上美国依靠其几大信用评级机构,垄断了全球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大金融信息的发布权,达到协同国家战略维护本国利益的目的。国际金融市场的调控也是如此,美国依靠高盛等几大国际投行,和华尔街巨大的资本聚散能力,掌控着国际资本的流动,进而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调控权。国际金融主导权中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份额与表决权利外,货币主导权、金融市场主导权和金融规则主导权都是隐性的,具有虚拟特征。
  五、对中国争取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启示
  国际金融主导权的获得,是争取广义虚拟经济主导权,乃至经济主导权的基础,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必须在国际金融秩序中占有主导地位,以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中国经济金融安全。通过前文的分析,对中国争取国际金融主导权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首先,只要积极争取,中国一定能获得与其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主导权,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在世界经济失衡、美国信用下降等内在矛盾,和世界多极化力量增强的外在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现有国际金融秩序最终瓦解是必然趋势,这是新事物必然要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所致。另一方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中国获得国际金融主导权本身意味着,以美国金融霸权为特征的单极国际金融秩序瓦解,公正合理的、多极主导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确立,这是一个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因此,中国既要坚定信心,也要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
  其次,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内涵十分丰富,中国应该采取“渐进”的战略逐步取得国际金融主导权。国际金融主导权所包含的四个主要内容从易到难排列分别是国际金融市场主导权、国际货币主导权、国际金融规则主导权和国际金融组织主导权。中国最容易做的或者说最有主动权去发展的,就是通过发展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完善金融法制、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鼓励金融企业做大做强,逐渐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价权、信息话语权和调控权,进而掌握国际金融市场主导权。同时,中国应抓紧时间,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逐步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乃至锚货币,进而掌握国际货币主导权。另外,中国也应抓住任何可用时机,积极主动地在国际金融事务中建言献策,培养各种高级金融人才,增加在国际金融组织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进而获得国际金融规则和国际金融组织的主导权。
  最后,中国应根据国际金融主导权“结构性、博弈性、多边性和虚拟性”的特点,采取灵活的策略争取国际金融主导权。国际金融主导权具有结构性特征,而不是单一的权力,中国应该在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建设、国际金融事务等多方面积极争取主动权,而不仅仅是盯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决权等。国际金融主导权具有博弈性特征,它的获取不是自然的过程,而是世界各国博弈的结果,中国应该积极争取,关键时候还要敢于以国际法或国际惯例为依据,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而不能坐以待毙。国际金融主导权具有多边性特征,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金融经济组织和区域组织的合作,尤其应团结新兴国家,共同推进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获取国际金融主导权。国际金融主导权是一个结构性权力,具有虚拟性特征,中国应该积极地参与国际金融事务,树立公正、负责任的国际形象,以增强其国际影响力,让更多的国家心甘情愿地接受中国的指导或建议,获得更多隐性权力。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美国公共债务署网站,http://www.treasurydirect.gov/NP/BPDLogin?application=np。
  ② 数据来源于 世界贸易组织(WTO) 报告,2011年3月14日。
  ③ 数据来源于中国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
  参考文献:
  [1]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导论[J].管理学家——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09(1):5-19.
  [2] 晓林,秀生.看不见的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7-102.
  [3] 章玉贵.中国应积极主导国际金融体系改革[N].上海证券报,2008-10-21.
  [4] 王倩,何志鹏.从国际金融危机反思国际金融秩序[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0(2):16-20.
  [5] 张茉南.中国争取碳金融主导权刻不容缓[J].中国金融家,2010(7):152-153.
  [6]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
  [7] 王莉娟.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资本全球积累体系及其危机[J].理论学刊, 2011(4):81-84.
  [8] 李永胜.防范金融霸权[J].现代国际关系, 1999(5):35-39.
  [9] 丁一凡.平衡木上的金融游戏:从债务危机到金融危机[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75-77.
  [10]苏珊·斯特兰奇.国家与市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0:29 -38.
  [11]李天栋,冯全普.次贷危机与国际金融秩序重构的博弈分析——兼论我国对全球性资源布局的战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21-28.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支线飞机ARJ21目前正从投入商业运营到批量化生产,为确保飞行安全和商业成功,飞机制造商必须通过高效的客户服务为航空公司的运营提供帮助。制造业服务化是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特征,因此商用飞机的客户服务不止是依附于航空器的增值服务,更是商用飞机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端制造业重要的利润来源。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本文提出了服务导向的商用飞机制造商客户服务的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期刊
摘 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碳金融是我国践行低碳经济模式的最大充分条件,是我国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合,把握新一轮经济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认为碳金融具有广义虚拟经济所特有的“虚拟性、经济性、非对称性、高风险性”等特征,碳金融的发展在我国既是机遇,同时也有挑战。我国碳金融的崛起,将对全球经济与金融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碳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适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获取低碳经济主导权的重要战略。  
期刊
组长:黄升民  课题组成员:周艳、王薇、姜叶、马丽婕、何晗冰、洪建平    近年来,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这些新形态的媒体在改变媒体形态本身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广告。对于广告主而言,媒体投放的机会在增加,可选择的空间在扩大,同时也意味着做出正确的媒体投放决策的难度也在增加。本文试图通过对几种新媒体形态的介绍,阐述新媒体的广告价值所在,为新媒体时代的广告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一、IP电视    1、
期刊
关于广告整合传播营销,我的界定是这样的:媒体、广告主、广告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通过强化管理运营手段充分开发传播资源、媒体资源、受众资源、流通等渠道资源、广告传播形态资源,实现广告传播市场综合开发的最大效益。整合的概念本质上属于强化管理的范畴。管理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运营法则下实现社会资源向资本的转变,所以,广告整合传播的本质表现为追求媒体传播资源的最大化并进而实现媒体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多重开发和社会传
期刊
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了媒体环境嘈杂、广告效果稀释,给怀揣进军中国市场野心的国际品牌设立了越来越高的壁垒,面对这种市场环境,很多品牌商都在思考破局良策。  比利时的珠宝品牌TESlRO通灵进军中国市场,在媒体投放上,并没有直接瞄准以女性为主要的目标的媒介,而是首选《对话》、《经济半小时》等以成功男性为主要收视人群的高端财经栏目。“擒贼先擒王”,先影响意见领袖,以低投入、小投放取得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双
期刊
美国媒体发展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中国媒体发展的明天。中国从加入WTO以后,传媒市场也逐渐开始对外开放,国外的传媒集团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的杂志媒体,将受到相当大的;中击,面临巨大的国际化挑战,对于杂志广告的国际化要求更加紧迫。中国的杂志市场早已被推到了国际化竞争的大平台上,要在国际传媒市场上立稳脚跟,密切关注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杂志广告发展趋势相当重要。以下对于2005年美国杂志广告页码增减数据报
期刊
“战略”一词源自希腊文Strategos,含义为“将军”,引申的含义是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今天,“战略”一词已被广泛用于经济、营销等各个领域,产品发展战略、企业经营战略等名词几乎使人耳熟能详。在日益饱和的分众媒体领域,由互力传媒开创的面向医院、药店的“蓝海”战略尤其引人注目。    布局:驶向健康媒体领域“蓝海”    所谓蓝海战略:即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2002年,当分众传媒率先将目光
期刊
组长:杜国清 邵华冬  执行组长:高洁  课题组成员:李欣 陈怡 卢昊    近年来,广告主新媒体2投放持续升温,中国市场广告投放巨头宝洁中国亦已公开表态正在关注更多的新兴媒体投放形式,已逐步将投放于电视广告的部分费用转移至新兴媒体。然而,广告主新媒体备战紧锣密鼓的背后,到底存在着哪些驱动因素?中国市场广告主的新媒体运作又存在哪些困惑、挑战?将呈现何种发展趋势?本文结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连续
期刊
摘 要:通过构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综合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功效函数测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程度;利用1993-2013年总体和2004-2013年分行业样本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总量、就业质量耦合度的时间演变和产业异质性。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处于粗放阶段;从经济总体的时序看,就业总量、就业质量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耦合类型分别处于“中等协调型”、“
期刊
摘 要:资管新规出台后,对相关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监管环境下,信托转型不仅是生存的的需要,更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2018年信托业实际已经全面进入刚性转型期,这也意味着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已经势在必行,不可逆转。本文通过对在青海省注册成立的信托公司业务经营和转型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信托公司积极压降通道业务及存量资管业务,减少集合信托的新设;依托三江源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慈善信托业务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