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誤區,尋解交通難題之道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ckin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無論是早前的十二萬份意見書意見排名,還是現時影響居民幸福指數及澳門回歸15周年社會發展滿意度調查,均顯示澳門交通問題,高居榜首,凸顯為當今社會矛盾的“沸點”,民眾積怨的“爆點”,政府施政效率的最低點。何至於此?本澳地細人多車多,固為客觀因素,主觀方面,政府官員對交通問題上的認識誤區亦不可忽視。導致決策欠宏觀著眼,全盤謀劃,舉措多為擠牙膏似的“見步行步”,或頭痛醫頭。為此,筆者試圖從控車、疏導、城市擴容三方面來釐清迷霧,解開本澳交通,這個老大難問題的死結。
  誤區一:
  公交優先,解交通困局
  據統計局數據,截止今年九月底,本澳彈丸之地已逾23萬多車輛行駛,按年增長5%,堪稱全球車輛高密度地區之一。而2004年澳門只有13,2684部車,輕型私家車與電單車約各佔一半。十年後,數字增至23,6000多部,其中電單車佔五成二、輕型私家車佔四成一,整體增長了78%,與單位數微增的道路相比,極不成比例。大量車輛在街道上行走,令交通壓力與日俱增,大塞車無日無之,私家車寸步難行,甚至鐵馬亦龜速行進。部分主幹道沒有塞車反而是新聞,交通與住屋成了最叫本澳痛苦的兩大民生主題。
  車輛增長如此神速,究其因不外乎以下因素:一是經濟太好,居民想擁有自家車代步、兜風,提升生活質素。年輕人無法“上樓”,把目標瞄準汽車;二是養車成本低廉,不少家庭擁有超過一輛私人車輛。平日上班以電單車代步,休假時闔家以私家車出行享天倫,已成為不少家庭的生活常態。據悉,今年首三季新登記車輛就有15122部,增幅8%,趨勢令人擔憂。三是本澳公交系統多年來未有大改善,巴士“逼唔上”、的士“截唔到”,亦加劇居民購車欲。結果造成私人車輛不斷增加的惡性循環,公交系統亦因路面擠塞,難以滿足大部分居民的出行需要,最終令交通問題越陷越深。
  車太多、路太少,出行難,交通意外增,政府看到問題,四年前提出公交優先政策,並在《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二○一○——二○二○)》中提出了多項措施,除輕軌、新巴士運作模式,控制車輛增長亦是難點之一。具體措施包括提高養車成本等經濟手段,以及購車證等行政手段。諷刺的是,政府越推公交,私人汽車增長就越快。個中原因,除輕軌、巴士、的士公交政策舉步維艱,逼居民買車“自救”,以及居民財富和“求車欲”倍增外,政府控車決心不足,畏首畏尾也是原因,很多措施連研究、諮詢都未開始。或許個人“購車夢”政府不好干預,業界利益要顧及,但萬事萬物都有優先次序,汽車無序增長致長期塞車、廢氣沖天,已大大影響到澳門的空氣質素及生活環境。筆者認為公共利益,須置於個人及業界利益之上,政府應明晰其中利害,並有所回應。日前,政府計劃將目前私人車輛十年強制驗車年期縮減至八年,同時,增加車稅、調升繁忙地區公共停車場收費等手段,強調透過增加居民養車成本,達到控車目的。觀乎世界各地先進地區經驗,增加養車成本確是控制車輛增加的有效手段,但前提須為居民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而以今天的公交服務質素,能滿足放棄私家車的居民出行需要嗎?若未能透過公交系統解決居民出行需要而強推控車措施,或令汽車成為“有錢人”的“特權”,造成階級分化,就有可能激起民憤,為政者不得不深思熟慮。也有聲音認為,先搞好公交後才可控車。可是公交問題盤根錯節,搞好非一朝一夕,我們不能以此為藉口,去拖控車後腿,兩者同步推行方為上策。
  誤區二:遇“逼爆”,惟疏導
  本澳另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是每逢節假日,遊客逼爆大三巴、新馬路一帶的景點、商業街及關閘,特別是新通關措施實施後,問題勢必更多,影響更大。不論是區域合作的前景走向,珠海、橫琴兩地的樓價趨勢,以至旅遊博彩業和酒店業的直接或間接影響,還有最近引起青洲居民熱議的跨境工業區口岸配套設施及治安問題,皆是值得仔細深入討論的範疇。而通關措施最直接的作用仍是擔負出入境人潮的疏導與分流。龐大的過關人次,高峰時段動輒在一個小時以上的等候時間,以及逢假日必爆的關閘奇景,早已成為澳門民生之一大問題。是以措施出臺後,各界議論不約而同地聚焦於其對通關人流疏導的成效,這是再自然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也正好說明逼爆關閘的現象何等嚴重。
  由於每年有兩千多萬人次來澳遊客,其中相當部分是衝著大三巴和新馬路而來的。每逢節假日,大三巴、新馬路一帶總是遊人如織,摩肩接踵,整條馬路,遊客裡三層、外三層。這種狀況並非一、二日形成,這是歷史形成的,要想改變這一狀況,分散遊客,除非澳門有幾個大三巴,可澳門僅有一個,這才是問題的實質所在。誠然,要緩解大三巴一帶遊人集中的問題,確實需要採取分流、疏導的方式,包括新推“論功行賞”四條旅遊線路。但如何藉以交通配套,令旅遊者願意前往遊覽,恐怕除了加強宣傳之外,更需作整體的旅遊景點佈局考量,僅僅是簡單地推出旅遊新線路,而忽視交通、購物等綜合配套,試問有誰願意去呢?
  儘管這樣,問題的癥結也不在這裡。大家探討圍繞人流的“疏導”,卻忽略了真正的重心。真正的重心在於,政府應從宏觀上把控總體的旅客流量與城市承載量之間的比例,而非肉眼可見、怵目驚心的湧入人流。而總體旅客量予澳門這座小城的負荷,恐怕不是無限制的“疏導”所能解決的。新任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早前振振有辭地許諾關閘二十四小時通關,還有粵澳新通道的理想藍圖,以及政府近年的若干措施,諸如推廣“論區行賞”,引導旅客至尚未飽和的舊城區,或是一系列的交通運輸建設與調整,冀能為擠塞的路段起分流作用。凡此種種,旨在“疏導”旅客。可是疏導,做得好只是分散影響、攤分成本,從對某一區域造成嚴重影響,變成對各個區域造成一些影響,而這又將衍生出各個區域的生活機能和治安問題。如果做得不好,便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以為有能力吸收更多旅客,到最後卻還是看到大三巴繼續人山人海、新馬路依然車水馬龍。
  誤區三:以“疏導”、
  “擴容”替代限制自由行
  政府的方針,除了疏導分流,還有本質甚為雷同的城市擴容,比如未來數年相繼落成的新綜合旅遊項目,多出的酒店房間預計能提高旅客承載量。然而,酒店床位的增多只針對性地解決旅客的住宿需求,以此來認定城市承載量能隨之上升,無異於在無法擴建的宿舍裡增加洗手間數量,這僅意味著能同時讓更多的人上廁所,而不等同於可容納更多人入住,除非整體城區的規劃可做結構性的轉變。否則城市承載量用興建酒店的方法來擴大負荷能力,是混淆視聽,欺惑愚眾。若非,就請旅遊局解釋一下,如何能用在路氹新城蓋酒店的“遠水”,去救中區人滿為患、市民和學生生活機能備受影響的“近火”?唯一的辦法把大三巴炸掉,然後全面禁止手信店營業,不然,就算“論區行賞”推廣力度再大,也引導不了旅客離開旺區。
  面對超出城市承載力的人流,澳門需要的,恐怕已非一而再、再而三的疏導,或者徒有虛名的擴容。但政府和坊間,始終不願把輿論引導至限制自由行之上,每有倡議聲音,必舉“疏導”和“擴容”的替代方案以圖淡化。現階段,從實際環境分析,我們已不得不思考限制自由行的可能性。縮減旅客,必定如業界所言對酒店、博彩和旅遊業均有影響,如果要以“零影響”作為收緊自由行的前提,可謂癡人說夢、強人所難。這些行業現有的產值,若是建築在超越城市承載量、犧牲市民生活水平的基礎之上,那麼政府應當思考的,便是如何平衡縮減旅客所導致的產值下降,以及恢復承載力未飽和前的生活水平二者的損益比問題,而非把限制自由行的討論前提,定在必須完全規避對經濟的影響這條不可能的界線。從這個方向思考,才是探討處理通關人流,或總體旅客人流的合理取態。反之,盡空談疏導或擴容的成效,未免流於隔靴搔癢,不切實際。
其他文献
2014年是澳門賭業的過山年,“過山車”五月份爬到山頂,六月份開始下滑,越滑越快,正是過山車的通理。  “六連掉”讓澳門人心驚肉跳,自然也就成了澳門社會上下共同關心的事。關心的焦點是“事故原因”。無論是對症下藥積極施救,還是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總要搞清病因才能採取態度。  原因很快找到,共識很快達成,曰:內地反腐所致。內地反腐,貪官有懼,豪客減少,賭廳關門——很符合邏輯。這個論點還有兩個重要的論據支
期刊
對於本澳年輕人來說,相比其他地區確實好運。自去年政府設立的《青年創業援助計劃》,更是能一圓他們的創業夢。該計劃頒布一年多至今,據悉500多宗只獲批出300多宗,批出金額約8,700萬元,更有數家獲批企業面臨結業的困局。本刊將與澳門工商聯會何敬麟會長以及澳門科技大學創業就業發展中心陳秀釵協調主任一起探討:本澳經濟環境是否真的適宜年青人創業?究竟青年創業會出現哪些問題?政府究竟該如何扶持青年創業?  
期刊
回歸15年來,由於公交未能優先、車輛增長過快、城市擴容緩慢、交通規劃和新道路建設落後、“發財巴”搶奪道路空間、人口和遊客不斷增加等,廣大居民交通出行越來越難,綜合生活質素受到影響。但是,面對民怨,主管交通事務的官員,每當談及“亂如麻”的交通問題時,往往都是豪言壯語,可惜只是難以兌現:當年,高唱“公交優先”,大講引入競爭機制,是為瞭解決居民搭車難,如今,居民卻體會不到甚麼是競爭,更看不到甚麼叫公交優
期刊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中國數千年的文化積澱伴隨著大國的起起伏伏而歷久彌新,也格外耀眼。經歷過朝代變遷、歲月洗禮,留下的歷史則引以為鑒。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眾則成為時代不變的力量。而貪腐、低效等執政中的毒瘤則始終傷害民眾的付託,國家的形象,血跡斑斑的歷史和起起落落的人物都警惕著為政者以民為本,以民為基。習近平主席上任以來,大刀闊斧,除弊興利,“打老虎”成
期刊
2014年歲尾,澳門迎來回歸15周年紀念日,在全城歡慶的時刻,在萬衆期待中,12月19—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蒞臨澳門,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活動,並主持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習主席與澳門淵源頗深,因工作關係,過去曾以不同身份多次來澳視察,在歷屆國家領導人中,習主席幾乎算是來澳最多的一位。今次首度以國家最高領導人身份訪澳,並率領高規格中央代表團蒞澳,體現中央對特區的高度認可和莫大
期刊
亞洲大型室內冰雕展“體驗夢工場·冰之歷奇”於澳門威尼斯人展出,由中國哈爾濱冰雪藝術雕塑家團隊精心打造。展覽場內展出廣受歡迎的DreamWorks動畫世界人物。為觀眾講述一個由Dream Works動畫《荒失失奇兵》的企鵝小隊帶領訪客暢遊各展區,展開一個奇妙的探索旅程。故事集觀賞性、互動性、娛樂性於一體。  在佔地面積逾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展區內共分為六個主題區,旅程的起點就在澳門威尼斯人威尼斯水鄉風貌
期刊
年度漢字,凝聚著公眾對過去一年的記憶以及對未來的美好展望,以年度漢字為切入點進行全年城市、城事盤點,可以進行上下起承的反思與展望。  繼2012年啓動本澳首次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後,《澳門月刊》已連續舉行了2年的年度漢字評選,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吸引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成爲澳門的文化嘉年華。自2014年11月起,《澳門月刊》再次啟動2014年“年度漢字評選”,希望通過向本澳市民、網友徵集具有代表性的漢
期刊
隨著越來越多家庭女性投入勞動力市場,加之連續數年的生肖B效應,雙職家庭聘請家傭照顧中幼兒與長者的現象也愈見普遍。據悉,本澳現有逾2萬外籍家傭,但其實外籍家傭市場存在亂象不斷,甚至衍生各種矛盾,而且隨著社會發展而令這些關係千家萬戶的問題更加突顯。今次記者就家傭問題採訪了澳門外勞職業中介協會會長歐陽廣球先生,與他一起探尋家傭亂象的根源和僱傭市場未來發展的方向。  外傭最低工資需提高  僱傭關係一直是雙
期刊
習近平主席雖然是第五次訪問澳門,但是作為國家元首,以領導人身份來訪尚屬第一次,28小時內的15項活動,讓人看到不一樣的習大大旋風,留下的諸多議題,需要一一詳解,這一天半的行程更是一次身體力行的公開課程,給每一位聆聽者以思考,而啟發。  第一講:文化,新中華  習主席在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參加的一場“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青年”學生討論會是其離開澳門前最後一場活動,卻道出了當今中國社會的新需求:文化自信。習
期刊
自馬政府上任以來,兩岸交流十分頻繁。然而台灣是否真的能夠抓到大陸當局的想法及思路,如果兩岸只是卡在立場問題,倒還情有可原;但許多令人憂心的是,台灣對於大陸的理解有時並不深刻,也往往對於大陸所一再強調的內容過於忽略,因此本文就兩例對此進行探討,一是針對大陸習近平之重要談話,一是針對大陸重要之十八屆四中全會進行評議,希望能夠提供新的思考方向,看看大陸想想台灣,或許使兩岸的認識能夠更為深刻。  一、習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