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so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教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体育教师可以跨越时空,利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和碰撞,从而更新教育观念,促进专业成长。
  一、网络阅读—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教师,作为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是教育教学力量的源泉。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阅读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网络阅读已成为教师日常学习的一种生活方式。借助微信公众订阅号平台,体育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最前沿的国家政策法规。如,“江苏学校体育”推送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要求将健康理念融入教学,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健康发展需求,促使其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从而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洞悉相关教研信息和通知精神,如“江苏学校体育”推送的《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积极做好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参赛的通知》,由此可以知晓报送要求、选题方向,并提前做好参赛准备;可以借鉴学习同行经验,提高自身驾驭课堂能力,如,“快乐体育”推送的《微课排球——自垫球》,由此可以了解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课外活动等方面有思想的文章和优质课教学视频课,明确垫球的手型、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等。总之,网络阅读引发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研究的关注,促进其专业发展,并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二、网络研讨—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举措
  网络研讨能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为专家、名师和基层体育教师零距离接触提供平台,如,BBS论坛、QQ群、微信群等实现了体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紧密对接,使网络研讨真正介入到体育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中,成为体育教师深度学习的场所、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其所蕴含的平等和民主的观念,不受时间、空间、人员限制,经常性地开展交流研讨、集思广益,吸引并促进教师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并将其所研、所学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迁移到实际教育教学情境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如,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网络直播教研平台,其“语言视频即时沟通”系统,讓一线教师不仅可以观看名师课堂教学的鲜活案例,还可以与专家、教师进行即时的研讨与交流。又如,《中国学校体育》推出的“草根争鸣”BBS论坛http://bbs.jsports.cn/forum.php和“案例探析”网络研讨平台,针对教育教学的热点话题,在专家引领、汇聚众人智慧的研讨下,切实解决了一线体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总之,网络研讨给教师搭建了把握教育动态、了解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平台,让教师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网络研讨总结的整理和发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推动体育教师的快速成长。
  三、网络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以往教学反思记在教案后面,收藏不妥或稍有遗忘就会丢失。现在将它以一种数字化的形式收录在网盘、个人博客、QQ空间或各网站专栏上,便于教师管理、归类和检索。其中一些个性化的想法或蕴含着思想火花的感想,稍加提炼、整理,便能将其由实践上升为理论文章,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这样的反思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便于全国各地的同仁进行点击和评论。网络反思的互动、交流,使得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能够被保存和传播;年轻教师在反思中遇到的困惑与不解能得到点拨与指导,进而寻找到问题根源,捕捉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实现共同提高教学专业素养。网络反思为教师开辟了专业成长的新天地,同时也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真正实现了备课、反思资源共享。如,笔者开通了新浪博客叶子http://blog.sina.com.cn/512536909zy,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故事、提炼文章等收录在自己的博客上,接受圈内其他教师的点评,从而促进自己教学技艺的提高。
  四、网络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网络研修是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它不同于以往大家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利用网络平台,给教师学习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在这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中,培训教师不需要统一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在平台上,教师除了学习专家讲的相关理论知识之外,还可以观看到名师授课的视频,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获得最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和成果;还可以通过论坛与教研员、课题组专家、同行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学习。如,南通市教育局师资处借助“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全市教师进行暑期网络研修。他们在精选共修课的基础上,又根据各学科教师的需求,组织了大市教研员、骨干教师团队围绕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培训资源的整合,以满足地方教师不断增长的专业需求。通过网络研修,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空间,搜集、整理、收藏资源,撰写心得体会,发布话题研讨,这样丰富多彩的学习研修形式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精神生活,还有效拓展了教师的成长空间。
其他文献
2017年10月,当得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举办《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时,笔者既欢喜又忧愁,喜的是有幸参加全国性的评比,忧的是不知案例为何物,是教学设计?是反思?还是……一片迷茫。就在一筹莫展时,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中心教研室邀请了安徽省颍上县一中的特级教师杜泉等专家为参赛选手举办了一场案例专题培训,从如何发现案例素材到怎样写好教育教学案例,帮助我们掌握撰写案例
补偿性体能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保障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术,体育教师有效设计出的有益于促进学生顺利地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与动作技能和健康相关或相异的体能。补偿性体能练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提高相关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有效保障手段。易犯错误是将补偿性体能简单地看作是运动负荷的补充,比较盲目地在课堂练习后增加一个体能练习环节,只为提高学生的心率水平,缺少体能练习的针对性、全面性、有
一、晓之以理,正确引导  (一)知识选择,重在整合  参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翻开教学参考用书,会发现从水平一至水平四,有诸多的健康知识,涵盖了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各个方面。毛振明教授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传授体育知识》,其中对体育健康课程应该传授哪些知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对于体能练习来说,体育教师应依据学期体能练习的计划,合理地选择知识内容,进行
我的参评案例“一节雨中的体育课”获得了《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特等奖,我非常高兴。看到刊登在2018年第4期杂志上上海点评老师的疑问,我觉得她是一名经验丰富且细心的老师,她仅从案例第一人称表述和事件过程描述中就发现,这应该是作者本人高中教师的亲身经历,但第一作者却是一名小学教师,显然与身份不符,有点不符合逻辑,要么案例是编出来的,要么是有别的原因。  前年由于家庭原因,我工作的地
一、中美教练对运动员与训练理解的差异  (一)注重运动员身体状态  美国犹他大学教练团队十分注重运动员训练成绩、生理指标等方面的数据收集与对比,他们认为教练员掌握运动员的状态,可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数据的分析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我国学校体育教练员在年度计划中应该也有身体素质和机能数据的测试记录与对比、有定期的专项测试成绩的分析、及根据每名运动员的身体状况给予营养补充方案、甚至对部分队员的谈
为深入研究《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适切性,继续发挥跨区域教学研讨活动的研究、交流与辐射作用,2019年5月21日—23日,由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主办、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承办、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协办的“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小学组)第十届教学研讨活动”在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举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于素梅,拱墅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徐旭勇、
近年来,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遭受暴力伤害的情况越发多见。特别是在急诊科,这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阵地,也是暴力事件的高发地。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主要工作虽然是抢救患者生命,但他们也是普通人,应该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尊重,他们的生命安全同样需要受到保护。如何降低护理工作中的暴力风险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心愿,下面我们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一、医护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心理素质。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应做好随时面
笔者以运球、传球、投篮等技术为基础,通过各种“闯关”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  一、“过关斩将”  游戏目的:提高控球水平,发展灵敏性,提高运球奔跑能力。  游戏方法:10名学生一组,再均分为2小组,5人防守、5人进攻。半块(或1/4块)篮球场地内划5个连续的平行于端线的长方形区域,每个区域有1名运球的防守人(图1)。进攻
一般而言,上课要进行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师与学生活动、组织要求等方面的预设,如此设计就能设计出一节好课吗?实则不然,这就如交响乐演奏一般,诸多乐器汇合在一起,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指挥,那就不能合奏出天籁之音,无法体现出交响乐的特征。所以,课堂是需要预设的,好的课堂是需要精心预设的。结合笔者对体育教学的实践与认识,谈谈精心预设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研究模式、整体构建  在教学中唯模式化,
编者按:“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下发10年来,重视学校体育、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也涌现出了一批成绩斐然的地区和学校。与此同时,学校体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仍面临着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整体堪忧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