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探析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swzj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交通、通讯、传媒等技术的发展,国际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世界文化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多元文化对我国高校德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现代社会与经济的转型、外国文化的移入、就业形势的严峻等因素影响,造成大学生价值体系建立的复杂性与多维性,甚至出现了困惑。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新深入研究新时代下的高校德育, 调整原有的德育教育模式,以培养更适合时代发展、祖国建设的青年学生。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德育
  
  人类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的产生和繁荣,四大文明古国同时存在时期,世界的灿烂文化就有了交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通讯、传媒等技术的发展,文化多元的潮流侵蚀着世界各个领域,我国高校德育也深受文化多元化的影响。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主要困惑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白面书生”了,而是与社会进行信息、能量、物质交流的“准社会人”。尚未成熟的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不能理性地分析其本质和发展趋势,产生了困惑。
  1.大学“学什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认知体系的建立是以系统接受一定的信息为前提的。如果一个人接受的信息是零乱的,在建构认知体系时就要受到一些不利影响。大学是大学生建立合理认知体系的黄金时期,因而必须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但是现在有的大学生觉得学习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就没有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处于茫然和无所适从的状态中,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2.人生“信什么”?信仰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人生的航标。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信仰,就不会有明确的生活方向。因而,信仰是一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起到中坚作用的精神力量。但是许多大学生不明白自己到底该信仰什么,不知道该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真理与金钱到底哪个是自己该追求的,奋斗和命运到底哪个是自己该相信的。而且在这其中还存在着到底到哪里寻找真理,到哪里赚更多的钱的实际问题。一个人的幸福和成功是奋斗得来的,还是命中注定的。所有这些问题使他们不知何去何从。
  3.做人标准“是什么”?任何人都要有自己做人的标准,这个标准时刻都在激励人、监督人、规范人、提升人。正是有这样那样不同做人的标准,才有这样那样不同的人,才在现实生活中有各不相同的接人待物的方式。现代社会为大学生掌握信息提供了极为便捷的渠道,使他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大多数信息。面对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加之大学生自身甄别能力有限,判断和认识信息的方法和结果也就不同,并且不断地、反复地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做人原则,使他们难以确立正确的、合理的做人标准。
  4.活着“为什么”?“人活着为什么”是一个古老却不断翻新的话题,实际上它就是一个人活着的目的何在的问题。人生目的是规范和引导人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目的那只能是“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无所事事地终其一生。如今,这个问题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承担重要的任务,我国的建设要靠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来承担,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和祖国的未来。在被多元文化浸染的现代高校,德育拥有了一些新的特征。
  1.高校德育更加需要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对外开放以及外交频繁促使中国文化思潮受到西方思想的浸染,而高校作为接受最新思想的第一阵地,也是最早受到西方文化侵蚀的地方,这就导致了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性、意识形态性被淡化。这种现象并不只在学生中存在,一些高校德育工作者也有这样的观念。德育也是包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意识形态的教育一定要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渗透到生活中去。当今高校的德育还大多停留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学习内容死板,脱离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这种教育最终必将被取代,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采取各种手段,将高校德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高层次思想的熏陶。
  由于文化的多元发展,学生不再单一接触旧时期的文化观念,对于党的理论,有的学生感觉麻木,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大学生没能真正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在多元文化冲击下,一些更符合人的本性、更符合现实享乐主义的文化观侵蚀了他们的头脑。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德育首先要做到让大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而这就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将这些先进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和管理工作中去。
  3.高校思想政治应更注重主体性与民主性。多元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之一就是民主观念与主体观念的差异,受西方经济体制、政治文明的影响,促使当代大学生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主体性觉醒。所谓主体性,是指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他是相对于客观性而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激发人的主体性,在接受先进文化思想教育后创造更灿烂的文明,因此,高校德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要更注重主体性的体现,不能将其视为德育的阻碍。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措施
  1.调整高校德育的载体。“高校德育载体就是指那些能够承载高校德育活动进行从而实现德育目标的事物,这里所指的事物既可以是有形物质的,也可以是无形物质的。”载体对高校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承载着德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创新高校德育的载体就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已有的传统德育载体进行扩充。当今社会高校德育的载体,已不能仅仅局限于第一课堂,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应将高校德育寓于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党团活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等之中,同时要与时俱进,调整高校德育机制以适应多元文化的发展。
  2.要注重调整高校德育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高校德育人力资源队伍主要指的就是高校德育工作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具有双重特性,首先,他们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和创新者,是高校德育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其次,他们也是被创新的对象,他们也在社会中,他们的思想也必然受到新思潮的影响,被重新塑造或改变。
  3.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整主体间交往的平等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必然要求高校德育中将其作为主体来对待,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将学生视为德育的主体,德育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塑造人格健全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多元文化的冲击同样造就了现代学生的“平等观念”,因此也就要求新时代的德育要注重调整主体间交往的平等性。发展主体间的交往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学生与教师间地位的平等;二是指教师将学生视为平等的个体,学生之间也将对方视为平等的个体,彼此间的平等也有助于个体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4.大学生文化素质、大学教师文化素质、校园文化理念,三者合一的协调教育。“素质是指人们由先天察赋与后天教育(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形成的,是人们为实现其社会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其支撑要素是知识、能力、态度和体魄;它涵盖了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业务能力和心理体格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它自身的结构要素。其中主体要素,主要指校园的师生,师生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或影响着新一代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校园文化中的客体要素,主要指校园中的文体环境,是师生在校园建设过程中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校园文化理念成为大学师生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成为高校办学的灵魂。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校园文化理念,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进高校德育建设的全面发展。
  人类的进步带来文化的多元发展,多元文化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亦是深远而巨大,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一定正确把握新时代高校德育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或方式进行疏导,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傅进军.大学校园文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6).
  [2]张道理,刘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创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6).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5,(6).
  [4]傅大友,吴继霞,陈晓强.高校德育创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6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探究性学习方式”实施的具体措施和做法。主要从预习导入,开拓思路和自主、合作、探究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从小组合作、创设情境、教师点拨、鼓励质疑、等方面具体阐述,试图寻求合理而又实用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善课堂结构和教师的授课思路,构建新型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
期刊
摘 要:美育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术鉴赏课程中,一线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并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客观、公正评价。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评价方式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开展素质教育已经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模式。而美
期刊
笔者近几年来一直从事人民警察培训管理工作,通过座谈会、单独谈话、问卷等多种形式掌握了大量有关教学的一手资料。下面谈谈警察培训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以期抛砖引玉,推动人民警察培训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人民警察培训质量。  一、案例教学是亟待推行的先进教学法  案例教学现已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我国各行各业的培训教学中也在逐渐采用。我院在警察培训教学中,尝试实施案例教学已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培训中涉及到的心
期刊
作为职业学校一名电工专业的学生,专业课是他们以后到社会求职的必备钥匙。但是机电专业的内容比较繁多难懂,如何更好地提高机电专业课的教学,为学生们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这是我们机电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专业理论课  由于很多因素,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
期刊
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主要途径,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也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期待视野、改变呆板教学模式、建立多种评价机制”等教学形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方式。  关键词:美术鉴赏;主体;期待视野;教学模式;评价机制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于学校而言,教学质量就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更突出的重要地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校
期刊
摘 要:2001年和2004年,越南先后出现了两次较大的民族分离运动,这使得该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学术界对越南民族分离主义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民族认同,利益诉求、分裂势力。  关键词:越南;民族;分离主义。    民族分离主义是冷战后大规模出现的,当今国际政治中民族主义最重要、最具破坏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区别于以往民族主义内容的显著特征。它主要表现为多民族国家中一个或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在新形势下,我们现河采油厂物资中心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论、新课题,努力做到不断创新。  思想观念不断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就没有新的行动。观念创新必须冲破“禁区”,倡导创新思维,实现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思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大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提出建议和意见,为促进终身体育理念在大学生中的贯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体育习惯;养成教育    早在二十世纪,党中央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再一次把教育作为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重点,并明确了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原动力的重要地位。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走进了积极改
期刊
摘 要:情感是激发学生作文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丰富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情感教学让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更让他们“畅所欲言”;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文的“魅力”。在作文教学中有了情感的调动,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热情,更重要的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将学生的目光从“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去认识社会生活。  关键词:情感;作文教学;社会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