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源申万大整合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_wu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8日,宏源证券(000562.SZ)与申银万国证券签署《资产重组之意向书》,双方同意共同推进重大资产重组。这两家同属汇金系下的老牌券商突然合并,引起业内不小震动。
  《财经》记者获悉,在宏源证券申请停牌后,11月初,中央汇金公司作为宏源证券的实际控制人(宏源证券的控股股东中国建银投资,是中央汇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向西南证券(600369.SH)、华泰联合证券、广发证券(000776.SZ)等多家券商发出了竞标邀请,最终华泰联合证券以千万元顾问费夺标,成为宏源证券的独立财务顾问。申银万国聘请同属汇金系的中金公司作为财务顾问。
  最初,中央汇金公司对选择何种方式合并表现犹豫。一方面,汇金希望能够同时保留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两张券商牌照,更倾向宏源证券控股合并申银万国证券;另一方面,汇金又希望两家券商合并能够顺利且迅速完成。
  不过,根据证监会《关于调整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的规定,一旦选择控股合并,那么母公司对控股证券业务子公司股权投资需要100%扣减。也就是说,如果宏源证券控股合并申银万国,那么存续公司的净资本将必须全额扣减掉申万证券的净资本,由于两家券商的净资本相当,一旦净资本做减法,那么新的存续公司的净资本将可能不符合监管指标要求。
  《财经》记者独家获悉,此次合并计划由宏源证券作为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申银万国证券。这将意味着一旦合并成功,被吸收方申银万国将被注销,此外申万的相关业务牌照也会注销。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合并成功后,申银万国仍将是新主体的主导方。这从中央汇金公司的副董事长李剑阁同时兼任申银万国的董事长可以看出。不过合并完成后,新公司如何命名仍未确定。
  11月27日,申银万国董事长李剑阁在公司投资策略会上表示,目前申银万国正加快业务转型和资产重组步伐,有信心在中央汇金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做强做大,成为行业系统性重要机构。

吸收合并


  “宏源证券吸收合并申万的方案是经过仔细斟酌后的结果。目前,具体的方案细节仍在敲定中。”前述知情人士透露。
  据悉,中央汇金公司一开始也曾考虑,让申银万国吸收合并宏源证券。但申银万国证券作为非上市公司,主导吸收合并宏源证券,必须先通过IPO程序,同时报批重大资产重组程序,双层审批程序的复杂程度大大降低了申万吸收合并宏源的可操作性。
  宏源证券在公告中承诺最晚将在2013年12月6日前按照26号格式准则的要求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信息。
  截至2012年底,申银万国的总股本为67.15亿股,其中大股东中央汇金占比55.38%,持有股份37.19亿股。申银万国的其他主要股东,上海久事公司、中国光大集团、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均属于国有控股企业。
  其中,上海久事公司占比13.38%,持股8.98亿股;中国光大集团占比12.51%,持有股份8.4亿股;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占比1.38%,持有股份0.929亿股;上海东方明珠集团占比0.93%,持有股份0.626亿股。
  相比之下,宏源证券的股权结构相对简单,截至2013年6月末,宏源证券的总股本为39.72亿股,除了第一大股东中国建银投资持股占比60.02%,占绝对控股地位外,其他股东持股比例都小于5%。
  根据重大资产重组监督管理办法,宏源吸收合并申万的方案,需要申银万国每一家国有股东的同意,并需经国有股东所隶属的国资部门审批通过,因此该方案仍具有不确定性。
  “由于两家证券公司的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人都是中央汇金,所以到底是谁吸收谁,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吸收合并完成后,新的存续公司如何取名,以及管理团队的整合才是问题的关键。”一位专业人士分析。
  如以上市公司宏源证券作为主体存续的公司,在吸收合并完成后,被吸收合并方的法人地位将被注销,宏源证券的主体将被保留,而申银万国证券的法人地位以及相关牌照将被注销。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申万作为老牌券商的品牌价值更大,吸收合并成功后,申万的主导地位有望保持。
  据悉,这一合并计划并不影响申银万国证券下属的26家控股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将能得到保留,其中包括申银万国(香港)、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等等。

汇金主导


  今年8月,李剑阁接任申银万国董事长,被业界认为是中央汇金欲重振老牌券商申银万国证券的标志性动作。
  李剑阁最近强调,要“做强做大,使申银万国努力成为行业系统性重要机构”,这与2011年,时任申银万国董事长丁国荣提出“在2013年争取上市,并基本形成证券控股集团框架,到2015年进入证券业前三名”已有显著不同。
  中央汇金公司除直接控股申银万国之外,还直接参股控股了六家银行、三家保险公司、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六家券商和一家金控平台公司。
  今年以来,中央汇金致力于打造其控股下的“行业系统性重要机构” 券商。因此,汇金系控股的多家券商纷纷上市提速,包括已成功登陆港交所的银河证券(06881.HK)。此外,去年中央汇金还通过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股权的置换,进一步增持了申银万国的股份,加强了汇金在申万的绝对控股地位。
  由于深受“一参一控”条件限制,申银万国的IPO却一再搁置,同时又先后与汇金旗下的中投证券等多家券商传出合并“绯闻”。
  因申银万国的IPO预期迟迟落空,申银万国的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多次遭遇流拍。光大集团欲受让的申银万国的股权价格一再报低,挂牌价格一度跌至每股4.15元。
  但汇金一直没有放弃申银万国借某种途径上市的可能性。
  恰逢今年9月,作为上市公司的宏源证券身陷债券风暴,包括总经理胡强在内的数位高管被抓,公司管理团队也出现了巨大的空缺和混乱的局面,这加速了汇金整合上述两家券商的决定。
其他文献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当前,中国很多有关城市发展的争论与对城市人口规模的认识有关。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特大城市太大了,主张对特大城市人口进行严格控制。这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认识误区。事实上,一个国家的大城市有多大是有经济规律可循的。如果对这些经济规律没有科学的认识,就会对特大城市未来人口增长速度估计不足,对基础设施和公
期刊
11月21日,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在京闭幕。此次峰会颇有承前启后的意味:既为纪念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也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后双方首次会晤。而备受关注的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也终于正式开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峰会上寄语中欧投资协定,希望双方“不仅谈得成,而且谈得好”。而对于欧洲人来说,最期待的莫过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中国于较早前同意与美国在这
期刊
债券市场资金链的紧绷,波及银行间市场各类机构,债券基金和券商的债券理财产品一路下跌,来自投资者的压力巨大。  11月20日, 十年期记账式国债中标利率升至4.72%, 与6月“钱荒”之前相比,提高将近130个BP,创2005年3月以来的新高。11月中下旬,国开行等多家机构推迟了新债的发行。  半年来,国债利率持续上扬,在进入11月之后呈现飙升态势,国债一年期至六年期各期限已创2001年有数据以来的
期刊
作为大清国改革开放的最主要操盘手,常常困扰李鸿章的一个难题,是找米下锅——为大量新设立的企业寻找融资渠道。  李鸿章遭遇融资难,其背后既有本土资本过于缺乏、融资体系过于原始的客观原因,也有资本市场对新产业的犹豫观望,以及民间资本持有者对过于强大的政府干预的顾虑这类主观原因。  作为大清国改革开放中最早的样板企业,“轮船招商局”从拟议以来,就一直想大力吸纳民间资本。  在这家公司的顶层设计中,其资金
期刊
时隔两年之后,上海再次试水商业性“以房养老”。作为基础养老的补充手段之一,“以房养老”受既有观念影响被长期误读,频遭冷遇。  经历过2013年的舆论质疑,金融机构对最终房屋将作为抵押物收归银行处置的“倒按揭”业务更加谨慎。而更广义的“以房养老”,包括“租房养老”、“换房养老”等产品,则迅速收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  多元化为商业性“以房养老”产品落地提供了可能性。  作为基础养老的补充手段之一,“以
期刊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中国现代化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多数农民的城镇化;最大的风险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而农业和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十
期刊
在1月13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优化中国能源结构、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重点任务,以及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等话题,贯穿会议始终。  2013年,中缅管线建成通气,中亚管线扩容,LNG接收站建设加快,导致天然气消费大增。2012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1500亿立方米,2013年则增至1650亿立方米,增速位居各种能源之首。  在新的一年,清洁的天然气仍会在能源结构转型中担任主角。全国能源工作会
期刊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热潮汹涌,第一波风险亦随之出现:P2P倒闭潮。  仅10月以来,就有超过40家P2P(peer to peer lending)网络借贷平台倒闭或资金链断裂,导致众多投资人无法提现或收回投资,中国近几年涌现的近千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正在接受发展模式和商业诚信的多重考验。  层出不穷的卷款跑路事件,让部分P2P投资人血本无归,P2P行业的野蛮生长和诸多乱象,也引发了金融监管层的
期刊
一纸坊间流传的政策性文件,再度引发市场对影子银行的激烈争论。  经《财经》记者多方证实,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国办107号文”)出台,这被视为中国有关“影子银行”最高级别的文件。部分业界人士认为,这一带有明显部门利益色彩的文件,难以涵概中国影子银行全局。因此,未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厘清中国式影子银行。  与外界讨论有所不同,“国办107号文”并非是此
期刊
10月中旬开始,市场再现“钱紧”,反映市场短期流动性指标的七天回购利率在过去的两周时间内基本上维持在4%以上的水平,这也高于此前两个月大约100个基点。市场开始担忧,“钱荒”是否将再度上演?  可以肯定的是,经历了6月的“钱荒”之后,央行不太会贸然再度让市场出现失控的状况,换句话说,“钱荒”应该不会重演。但即便如此,央行的“紧平衡”也不会出现实质性的变动,总体来看,市场利率将在高水平保持较长的一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