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生态农业研究,对加速鹿泉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鹿泉市的农业基本现状及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与鹿泉市相符的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 鹿泉市;生态农业;发展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利用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来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其目标是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安全、高效,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并最终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发展生态农业,要立足自身优势,协调促进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一、鹿泉市农业基本现状
鹿泉市地处冀晋交通咽喉,区位优越,自然条件良好,农业基础扎实。全市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拥有耕地42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万亩,地形条件优越,水利条件较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近年来,鹿泉市充分发挥紧邻省会的区位优势,着力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一是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得到推广,建成了东辛庄、台头两个特菜基地和大河、永壁等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面积达到6.5万亩。二是建成了上寨、白鹿泉、宜安3个万亩优质大枣生产基地,4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和羊角庄、南寨等6个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观光农业园区,特别是全力扶持滹沱河都市农业、上寨休闲采摘等特色园区建设。全市17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农产品生产逐步走上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轨道。先后被农业部和省政府确定为粮食、小杂果、瘦肉型猪和肉牛生产基地,是省城郊型农业科技推广生产示范基地,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市。
二、鹿泉市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技术体系有待完善
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在一般情况下,农民群众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设计,而是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盲目跟风,这往往在本地难以取得成功。目前在鹿泉市生态农业实践中,农民群众素质不够高,用地不够合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资源浪费,同时,缺乏技术措施的深入研究,既包括传统农业技术如何与时俱进,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及在本地如何广泛推广等问题。
2.机制缺乏
(1)缺乏必要的政策激励机制。生态农业的推广普及和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必要的政策激励机制。激发农民群众的正确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智力效应,从而保证生态农业能有效的存在和发展。虽然我市的农村经济改革比较成功,但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落实,还存在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有些地方的土地、水等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
(2)缺乏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需要广大基层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就成为必要,以使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参与这一活动,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谋求科技致富之路。但是目前我市并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广大基层农民群众很少得到高水平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生态农业的整体推进存在障碍。
(3)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是目前在农村地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只有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發展经济才能更好地了解、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使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农业要在农业经济中发挥主要作用,必需延长产业链,促进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目前,我市的生态农业产业化龙头还不够强大,辐射带动能力弱,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三、加快鹿泉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1.形成与鹿泉市实际协调的农户、企业、地方政府和谐协作的整体
强化生态农业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和多元性,根据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市场条件,发展高效实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农民群众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农民自身的积极性是发展的前提;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引导扶持农民发展生产,是推动发展、保证发展的力量;企业既可创造就业机会,又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2.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农民群众不仅是粮食和饲料的生产者,而且是农业资源的重要保护者和管理者,在制定各项农业政策时要将这一点充分考虑,通过政策措施的激励,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农民群众自觉采取保护农业资源措施,从事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生产,改善服务,成为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力量。
3.加强教育培训,加大推广力度
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农民掌握先进的现代技术,而且需要认识理念的提高,因此应高度重视教育培训的作用,增强生态农业发展理念的认识,提高农民实施生态农业实践的技术水平,造就一批农村科技人才。建立起联系学术研究者、农业管理人员和农民的网络,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之间的合作,促进有益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和方法的引进和推广,加速生态农业的发展。
4.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
提高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积极引进和推广关键性实用技术,及时解决生态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这就要通过高等院校、科研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与农民结合,在生产实践上不断创新。
重视区位优势。区域优势的最终体现是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控制和减少化肥农药的危害,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生态农产品品牌效益,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带动千家万户推进技术创新。
5.把发展与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并对其合理开发利用,走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路子。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严禁乱垦滥用,因地制宜改良耕作制度,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控制环境污染,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总之,生态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主导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对加速鹿泉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鹿泉“休闲新区、经济强市、幸福鹿泉”目标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鹿泉市;生态农业;发展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利用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来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其目标是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安全、高效,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并最终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发展生态农业,要立足自身优势,协调促进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一、鹿泉市农业基本现状
鹿泉市地处冀晋交通咽喉,区位优越,自然条件良好,农业基础扎实。全市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拥有耕地42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万亩,地形条件优越,水利条件较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近年来,鹿泉市充分发挥紧邻省会的区位优势,着力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一是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得到推广,建成了东辛庄、台头两个特菜基地和大河、永壁等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面积达到6.5万亩。二是建成了上寨、白鹿泉、宜安3个万亩优质大枣生产基地,4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和羊角庄、南寨等6个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观光农业园区,特别是全力扶持滹沱河都市农业、上寨休闲采摘等特色园区建设。全市17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农产品生产逐步走上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轨道。先后被农业部和省政府确定为粮食、小杂果、瘦肉型猪和肉牛生产基地,是省城郊型农业科技推广生产示范基地,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市。
二、鹿泉市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技术体系有待完善
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在一般情况下,农民群众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设计,而是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盲目跟风,这往往在本地难以取得成功。目前在鹿泉市生态农业实践中,农民群众素质不够高,用地不够合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资源浪费,同时,缺乏技术措施的深入研究,既包括传统农业技术如何与时俱进,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及在本地如何广泛推广等问题。
2.机制缺乏
(1)缺乏必要的政策激励机制。生态农业的推广普及和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必要的政策激励机制。激发农民群众的正确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智力效应,从而保证生态农业能有效的存在和发展。虽然我市的农村经济改革比较成功,但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落实,还存在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有些地方的土地、水等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
(2)缺乏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需要广大基层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就成为必要,以使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参与这一活动,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谋求科技致富之路。但是目前我市并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广大基层农民群众很少得到高水平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生态农业的整体推进存在障碍。
(3)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是目前在农村地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只有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發展经济才能更好地了解、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使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农业要在农业经济中发挥主要作用,必需延长产业链,促进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目前,我市的生态农业产业化龙头还不够强大,辐射带动能力弱,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三、加快鹿泉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1.形成与鹿泉市实际协调的农户、企业、地方政府和谐协作的整体
强化生态农业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和多元性,根据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市场条件,发展高效实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农民群众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农民自身的积极性是发展的前提;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引导扶持农民发展生产,是推动发展、保证发展的力量;企业既可创造就业机会,又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2.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农民群众不仅是粮食和饲料的生产者,而且是农业资源的重要保护者和管理者,在制定各项农业政策时要将这一点充分考虑,通过政策措施的激励,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农民群众自觉采取保护农业资源措施,从事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生产,改善服务,成为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力量。
3.加强教育培训,加大推广力度
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农民掌握先进的现代技术,而且需要认识理念的提高,因此应高度重视教育培训的作用,增强生态农业发展理念的认识,提高农民实施生态农业实践的技术水平,造就一批农村科技人才。建立起联系学术研究者、农业管理人员和农民的网络,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之间的合作,促进有益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和方法的引进和推广,加速生态农业的发展。
4.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
提高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积极引进和推广关键性实用技术,及时解决生态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这就要通过高等院校、科研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与农民结合,在生产实践上不断创新。
重视区位优势。区域优势的最终体现是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控制和减少化肥农药的危害,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生态农产品品牌效益,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带动千家万户推进技术创新。
5.把发展与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并对其合理开发利用,走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路子。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严禁乱垦滥用,因地制宜改良耕作制度,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控制环境污染,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总之,生态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主导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对加速鹿泉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鹿泉“休闲新区、经济强市、幸福鹿泉”目标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