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到理,专业跨度究竟有多远?

来源 :高校招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sb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二分科的时候,内心很纠结。在当时,我的文理科成绩均衡、兴趣均衡,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都学得很好,而所有理科科目里生物稍弱,文科科目里政治稍弱,放弃任何一边都有些不忍心。在高一的那个暑假,做了各方面的权衡和比较之后,最终决定向高考低头,选择了文科。
  那时的我满怀理想,我想要在大学学习文史哲之后,将来写一本《社会哲学的数学原理》。基于此,作为文科生的我选了当时以为和哲学相关的几个专业,最后我被厦门大学的国际政治专业录取了。
  1
  无法理顺的专业头绪
  九月,我顶着炎炎烈日,来到了厦门大学的漳州校区报到。大一上半学期除了公共基础课,我们还有两门专业必修课:国际政治概论和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概论课,老师要求我们看《国家间政治》,并且在每周四下午六点前要针对一章内容写读书笔记交给老师。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每个周四的下午对我来说多么煎熬。而政治学原理的第一节课,我们花了一个半小时讨论“政治”的定义。然而在那一个半小时中我却始终在想:不管最终怎么定义,定义中又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这些新的词汇又该如何定义呢?
  在我看来,当时的学习就像是在扯一个巨大的毛线球:我从一屋子的毛线里面扯到了一部分,然后开始试着整理这些凌乱的毛线。但是因为找不到毛线的起始点,扯着扯着就有地方无法理顺。于是我又抓起另一部分来继续扯,等到扯清楚了这部分,刚才那部分又乱了。很长时间过去之后,我都没有一个可视化的收获——哪怕是像高中文综考试成绩有所提高的这种收获,都是看不到的。
  2
  将目光投向数学专业
  其实,骨子里我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想要写《社会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也是因为在我的价值观里,只有写成数学原理,才是“学问”,才是突破国界、民族和时空的真理。这种想法不一定正确,但最终促使着我将目光投向了数学专业。
  幸运的是,我从开学第一天就开始旁听工科专业的高等数学课。在近两个月的学习中,不断对两边思维方式、作业、考核方式进行对比,最终确定数学的学习方式与内容更适合我,从而逐渐敲定了转专业的主意:我要从纯文的国际政治专业,转到纯理的数学专业去。
  转专业考试在大一结束的那个暑假。我从大一上学期的12月开始准备,寒假之后正式进入备考轨道,放弃了国际政治专业第二学期所有的专业课。由于背水一战的处境和知识难度的提高,我的备考过程比高三更加艰苦,好在最終的结果是完美的:我以转专业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转入了我梦寐以求的数学专业。
  3
  方向对从头来也无惧
  转专业之后,我的理想又变成了我小学一二年级时最初的那个理想:成为一名数学家。第一年我决定按照数学知识的学习规律自降一级,与大一新生一起从最基本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学起。
  由于有转专业考试的基础,我顺利跟上了进程,并且重新找到了高中时候那种良性循环的学习节奏。平时写作业、练习和考试的过程中,在解答具体的题目时我每每都要感叹数学之严格,感叹每一步都能找到严格的理论依据。当然,数学专业的学习也并不是全都那么美好。每一门课都配有相当数量、相当难度的作业,有时候需要写到半夜;各种考试与国际政治专业的考试相比,准备起来的难度大、花费精力也多;受制于课业压力,参与学生活动的时间就被自然压缩了。
  如今我在数学学院的学习非常顺利,大部分专业课学得也很好。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不时地回忆之前专业的学习,最终坚定地留在了数学专业,并且准备为之奋斗。
  来源:《高校招生》杂志
其他文献
录取再现:  眼中有无《招生计划》,决定录取成败  在2013年高考志愿填报期间,有一对父女来到杂志社找到我们,希望给孩子填好的志愿方案进行风险评估,目的就一个:要力争毫无风险地进入孩子喜欢的大学和专业。在聊天中,笔者进一步得知孩子是复读生,高考发挥还算理想,超过了本科一批次省控线20多分(孩子第一年高考,成绩只上了三本线),欣喜之余,家长生怕没利用好分数,辜负了孩子一年复读的时光和心血,因此,凡
期刊
“好大学”学科建设水平高,学科齐全且有名列前茅的好专业,使学生深深向往。又比如东北大学不仅拥有传统优势学科材料冶金学科等,而且涌现出新兴的优势学科信息学科等,体现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与个性。“好大学”科研管理水平高,有着强大的研究实力。麻省理工学院有“全球理工科大学之最”的美名,截至2006年,就有63位诺贝尔奖得主出自该校。一份2007年的报告指出,从个人电脑到B-2轰炸机,麻省理工学院在近代科学
期刊
我窃以为,我的高三老班是数学老师中最文艺的。老班闲时爱看小说,古典、现代、中西一概不拒,凡是兴趣所致,必信手拈来看看。或许此时,老班还习惯于自习开课前讲一本经典,聊一段感触,进而寓教于乐,虽是短小一两言,却是一言作千言用。于是,我们的压力悄然舒缓几分,精神畅然,不觉间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复习之中。  老班还喜欢看电影,家里珍藏了一柜影碟。高三“一诊”前,他竟然冒学校之大不违,于晚自习放起电影。而那部《
期刊
如何选择大学?不少考生和家长往往把大学所在地(城市)作为考量的首要标准,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往往被列为首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高校更是受到热捧。这种维度的选择方式,是否是一种理性的考虑?  编者认为,在现今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选择大学不应该仅仅只是为了升学,更是为了学以致用,在毕业后能获得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就业机会。只有选择了一所好学校,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
期刊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指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产业,是在传统的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业基础上,衍生出的一个新兴产业。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是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还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都离不开基础设施设备的制造、调试、控制以及产品的运输环节,也无法脱离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资源输出。因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新兴产业,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的核
期刊
每个人都身怀天赋能力,但如果用会不会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条鱼,它会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是愚蠢的。一个人的能力体现的是擅长做的事情,涉及自我认识中关于能力探索的内容。能力是指完成某项活动所需具备的技能,包括完成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人们都倾向于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因为越擅长的事越容易成功,也会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兴趣与能力有密切关系,但是兴趣测试指数并不代表能力的高低。我们在进行兴趣探
期刊
相信,没有什么不可以 张心怡  打开高考贴吧,满目呈现了这样一个词语——逆袭。“还剩三、四个月,我能否逆袭成功?”“现阶段学习水平中等,我高考时能逆袭吗?”……距离高考越来越近,同学们的学习步伐也越来越紧张,在此时的学习瓶颈期,自我怀疑情绪随之而来。  “我当时也觉得自己没救了,但是我必须要相信自己能够突破自我,要不然谁也救不了我。”现在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的石绘敏同学在提到自己距高考只剩一百多天时
期刊
2017高考临近,和高考相关的谣言和骗局也多了起来。今天,就给大家梳理一下往年常会出现的高考谣言和骗局,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注意。预祝大家高考顺利!  高考4大谣言  “朋友捡到一个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姓名:xxx,考点:xx,考场:xx,座号:xx,准考证号:xxxxxx,联系电话xxxxxx,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帮助他人手留余香!”  真相  同一信息多地散布,联系电话多为虚假。其实
期刊
“神奇催化——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处处显化学。”这是大连理工大学张大煜学院院长张涛院士在师生见面会上向我们风趣地解读化学。像这样与“科研大咖”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张大煜学院却很平常。本硕博贯通八年制特色培养机制、一年以上国际著名大学交流游学、师从知名科学家、加入高水平科研团队……这些都是张大煜学院为学生“私人定制”的培养方案。  张大煜学院是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不用说,“地球人”都知道。乔布斯说:人生那么短,为什么我还要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我们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因为缺少社会的歷练和经验,有时候并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一个霍兰德兴趣岛的活动,来探索自己的兴趣。  我们先来参观一下6个神奇的岛屿,每个岛屿的特点如下文所列。你获得了一次免费度假游的机会,有机会去下列6个岛屿中的一个。唯一的要求是你必须要在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