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基本任务是对小学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使学生热爱生活、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广、话题零散、知识点多,如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的短短几页文字涵盖了中国百年近代史。由于与生活联系不紧密,小学生普遍感到知识不好理解。又如五年级上册《幅员辽阔的祖国》一课介绍了中国的位置、领土面积等,抽象的地理知识和数字很难让小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如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习内容趣味化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教师必须使所学内容趣味化,把抽象的历史、地理等知识以生动的故事、儿歌等形式展现出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人类的家园——地球》一课时,了解七大洲的名称和地理位置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我就利用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七大洲的形状和地理位置,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试着把七大洲的名称、位置编成儿歌。不一会儿,学生就编写出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亚非欧洲是朋友,南北美洲手拉手,企鹅住在南极洲,四面环海大洋洲。”简单的几句话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课堂内容,并且提高了识记地图的能力。
又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说出各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我便结合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并编出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儿歌:“东北满族和朝鲜(族),北部蒙古(族)大草原,西北新疆维吾尔(族),苗、彝、壮、傣在西南,藏族就在大高原,黎族居住在海南,台湾岛上有高山(族)。”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小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知识往往感到遥远而陌生,教师就要使用多种手段,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在《屈辱的历史》一课教学时,我播放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学生观后义愤填膺,甚至拍案而起。接着,我又让学生讲一讲还知道哪些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并思考“日本国土面积那么小,为什么敢侵略我国”。学生思考片刻后,踊跃发言,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又问:“为了祖国的强大,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表示应该从眼前做起,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法宝。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质疑,利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等。如教学六年级下册《为党唱支歌》一课,如果让学生仅从教材列举的一些事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内涵,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我引导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讨论,提出疑惑;然后利用书籍、网络等渠道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调查访问;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全班自由交流。学生们找到了很多真实的事例,切身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巨变,进而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总之,教师只要准确把握课标精神,正确解读教材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出发,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就能不断创新,保证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
(责 编 莫 荻)
一、学习内容趣味化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教师必须使所学内容趣味化,把抽象的历史、地理等知识以生动的故事、儿歌等形式展现出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人类的家园——地球》一课时,了解七大洲的名称和地理位置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我就利用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七大洲的形状和地理位置,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试着把七大洲的名称、位置编成儿歌。不一会儿,学生就编写出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亚非欧洲是朋友,南北美洲手拉手,企鹅住在南极洲,四面环海大洋洲。”简单的几句话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课堂内容,并且提高了识记地图的能力。
又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说出各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我便结合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并编出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儿歌:“东北满族和朝鲜(族),北部蒙古(族)大草原,西北新疆维吾尔(族),苗、彝、壮、傣在西南,藏族就在大高原,黎族居住在海南,台湾岛上有高山(族)。”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小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知识往往感到遥远而陌生,教师就要使用多种手段,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在《屈辱的历史》一课教学时,我播放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学生观后义愤填膺,甚至拍案而起。接着,我又让学生讲一讲还知道哪些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并思考“日本国土面积那么小,为什么敢侵略我国”。学生思考片刻后,踊跃发言,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又问:“为了祖国的强大,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表示应该从眼前做起,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法宝。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质疑,利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等。如教学六年级下册《为党唱支歌》一课,如果让学生仅从教材列举的一些事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内涵,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我引导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讨论,提出疑惑;然后利用书籍、网络等渠道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调查访问;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全班自由交流。学生们找到了很多真实的事例,切身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巨变,进而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总之,教师只要准确把握课标精神,正确解读教材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出发,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就能不断创新,保证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