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象工程”为“惠民工程”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方法,深得广大教师的喜爱,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对分组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分组讨论教学法应持有的理念及要求、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分组讨论教学法 主动学习 合作 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为了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广大教师大胆创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教学模式、方法应运而生。分组讨论教学法也是一部分教师比较喜欢使用的教学方法,尤其在一些公开课、汇报课、展示课上,大家更是乐此不疲。
  所谓的分组讨论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突破和补充,它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分组讨论教学法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分组讨论下,每位学生都能够亲自体验到学习知识的过程,改变原来“被动挨打”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在小组内有分工,有任务,小组内、小组间还有讨论。“要强”、“好胜”是人的本性,更是年轻学生的本性。谁不愿意通过完成小组任务来证明自己?谁不想在争论中获胜?谁不想把问题阐述得更深刻?于是学生有了压力、动力,其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2.有利于加强学生相互交流沟通能力,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成长与发展
  实行分组讨论,小组内无论哪个知识层面上的学生,在这样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中,都乐于进行独立思考,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生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这就使更多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所以分组讨论模式非常有利于面向全体,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和社会成员意识的形成。
  3.搭建学生乐于展现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有的怕影响教学进度,基本不提问或很少提问。且敢于回答问题和能回答问题的,多半是一些成绩好的或外向大胆的学生,其他大部分学生实现自我的需要没法得到满足。但是在分组讨论式教学模式下,可以使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小组讨论因每组人数少,学生心理压力小,气氛活跃、民主、平等、和谐,每个学生会很自然地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讨论中。学生十分乐意进行交流,倾听、思考他人的观点并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把握。学生发言、交流、争论多了,胆子大了,思维清晰了,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步增强了。而且分组讨论教学法还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和竞争力,创建和谐、民主班级的重要渠道之一。
  由于分组讨论教学法有这么多的优点,因此许多教师都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尤其在公开课上采取这种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看起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给人产生很不错的印象。但是这样的课听了几节后,笔者深深地感到在热闹的背后需要改进的东西太多。现在一些教师使用的分组讨论教学法没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使之得到充分发展。当然真正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没有真正“惠民”。而且危害更深的是,长期受这种假讨论的熏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对其成长极为不利。
  二、分组讨论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所讨论的问题没有讨论价值,为了讨论而讨论,流于形式
  有些问题在教材上直接就能找到答案,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也锻炼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虽然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所谓的“讨论”并争相发言,形式很热闹,但没有实际效果,只是浪费时间。
  2.讨论小组安排不科学,没有实现全员参与,偏离了教学目标
  有的是小组人数分配不合理,人数太多,座位分散,不便于讨论,如有的教师将一个班五十多人,按照四列课桌分成四组进行讨论,每组十四五个人,前后七八排,怎么讨论?也有的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将学科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分在一组,将成绩相对较差的分在一组,结果是成绩好的组讨论得热火朝天,成绩较差的组冷冷清清,汇报讨论结果时也只是个别组、个别人与教师进行交流,其他组、其他人则是旁观者。
  3.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讨论时间太短,交流不深入
  教师在课前没有要求学生做准备,上课提出问题直接讨论交流,这样往往只是少数基础好的、反应快的学生能迅速投入,而基础差点的只能坐在那儿“看戏”。就是参与讨论的学生也往往只能就事论事,讨论交流不深入,思维、视野不开阔,而且常常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学生刚刚来了兴致或讨论才渐入佳境时,教师却只能喊停。这样的讨论效果也很难保证。
  4.教师也成了“局外人”,无法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和深度,更不能引导问题向更深层发展
  不知是上课教师缺乏经验还是为了教条式地体现“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的理念,学生讨论时他仍在讲台上楞站,站时间长了就在教室里漫无目的地走走,或象征性地巡视一下。学生讨论结束也不去对学生讨论的过程、结果做简单评价,对存在问题作纠正,对讨论进行补充并总结,而是“好,这个问题就这样”就匆匆去赶下一个问题了。
  5.更有甚者,少部分教师纯粹在作秀,走形式,搞“形象工程”
  有些教师为了在公开课上能体现新课改精神,使公开课精彩,在课前做好“精心准备”,把成绩好的学生集中在两三个组,并且把所讨论问题的结果或几种可能情况都事先给这些学生,甚至安排好大家该如何表演,如何把课堂一步步推向“高潮”,让听评课老师、领导“惊讶”。至于其他组、其他学生只要做好“群众演员”和“保密人”即可,不能把“秘密”告诉听评课老师。公开课过后则一切照旧。   三、搞好分组讨论教学需要做好的主要工作
  1.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逐步了解并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法
  由于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采取的是传统的讲授法,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对自主学习不习惯,更缺乏信心,对分组讨论教学法不了解,所以教师如不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讲解分组讨论的步骤流程、注意事项,阐明其对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意义,学生还会在思想上和操作中处于被动状态,当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有必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不然会产生误解,认为老师在瞎搞。
  2.分组要科学合理均衡,小组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正常情况下每组以五六人为宜,多了很难做到人人参与,少了讨论没有了氛围;每个小组整体实力要差不多,学科优生、中等生及学困生比例要合理;小组内部分工要科学,要选那种不只学科成绩好,而且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既让组员的长处得到发挥也要使组员的“短板”得到锻炼的学生当组长。另外小组要稳定,不要老是变动,这有利于组内磨合,交流深入,也有利于小组间竞争。
  3.教师要精心准备和筹划讨论问题,设计问题以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为原则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首先就是要对自己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以便于控制讨论问题的难易度,对讨论的过程和结果的“度”也才能把握住。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讨论,浅显易懂的或大部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可以解决的就没必要讨论了;对超出学生讨论能力范畴的,特别是一些重要概念也不需要讨论。总之,讨论要有真正价值所在。例如在上必修二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这一课时,在讲授完“海上马车夫”和“日不落帝国”这两目后,笔者设计了一个讨论题:为什么无论作为曾经的殖民大国还是欧洲大陆霸主的西班牙、荷兰和法国都先后败在英国这个岛国之手?这个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但不是太难,学生根据刚刚所学通过讨论可以答出大部分。
  4.教师要深入讨论之中,由旁观者变成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点拨者
  学生毕竟是孩子,自觉性不强,会有小部分人不积极参与,或趁机开小差甚至捣乱。教师要督促和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对表现优秀的要及时表扬,帮助小组长维持秩序,使讨论热烈、激烈但不混乱。教师最好还要深入到某一个小组中作为一名普通成员参与讨论,这样才能对所讨论的问题,在学生把握程度、讨论的方向等方面有一个具体真实的掌握,对讨论大方向出现偏差的做出及时的纠正。并且通过参与为下一步的点拨做准备,或根据学生讨论的实际变化对之前的备课设计做出及时调整。
  分组讨论教学法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可能还不是太熟悉,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可能会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能感觉它不如传统的满堂灌得心应手。但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充分、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广大教师还要为此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名师简介】戴世锋,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广东戴世锋名师工作坊主持人、广州市特约教研员、番禺区特约教研员。全国优秀班主任、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第二届“羊城最美教师”、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中学名教师培养对象、广州市中学历史青年骨干教师、番禺区名教师、禺山金才奖获得者。  [摘要]政治活动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政治模块的教学,需要注意
[摘 要]在《“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从媒体导入、搜集史料、以信抒怀三个方面著手,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观;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71-01  作为记录人类历史进程的一门学科,历史融合理性的实录与感性的关怀于一体,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
月出·忧郁的月光是一部人间词话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  雪夜中的梅枝斜斜伸向天空,这皎洁的月轮,比盐更白,比雪更白,比忧郁更白,比思念更白。  月亮在天上行走,它穿行在高空的悬崖峭壁上,进入一念间的梦。  对影成三人,月亮在大地上照见最美的自己,空旷的人让自己离开空旷,在对你的思念中照见自己的忧伤。  大片的土地从白光中分离,月亮悬在梦的边缘,高而冷。  你和
[摘 要]在当前泰州教育大力推广“大阅读”活动的背景下,以及江苏近几年高考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和难度日益突出的现实情况下,英语教师必须对所面临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做深刻的反思和新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背景 现状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42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的背景  近年来,高考英语试题难度
[摘 要]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北师大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从图文导入、演说教材、设计蓝本三个方面来开展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魅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70-01  作为一门实录社会发展的学科,历史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教
[摘 要]所谓学情分析,就是影响教与学的设计与实施的发生、发展及效果,并且与学习者相关的一切变量和因素的状况分析。地理教师可从教学设计层面、教学实施层面和教学评估层面进行学情分析,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与细节。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情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89-02  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
[摘要]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给英语带来了新鲜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本文将Moodle平台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针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改善传统英语的教学模式,将单一变多样,将枯燥变生动,将被动变主动。  [关键词]Moodle;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01674-6058(2017)13-0  在信
[摘 要]高中历史课堂四步教学法是指“阅读·议论·展示·训练”,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学生主动参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该法讲练结合、学思相伴、个体与整体联动,不失为高效课堂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阅读;议论;展示;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摘 要]在英语阅读课中培养学生出题的习惯,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促使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巩固知识基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出题;英语阅读课;习惯培养;高中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24-02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学生的角色是做题者,习惯于先阅读后做题,最后听老师分析。学生运用
[摘 要]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把教育目标分为“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框架。其中,知识是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四个类别: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基于布卢姆目标分类的学测复习模式为:事实性知识(基础知识过关)→概念性知识(基础知识整合)→程序性知识(读图能力、审题能力)。  [关键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