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在听音乐时,我突然想起了多年不曾碰过的单簧管,便在音乐软件的搜索栏输入了“单簧管”三个字。听着熟悉的音色、熟悉的乐曲,记忆和情感便一发不可收拾,让我自己也感到惊讶。
我以为人的大脑是见异思迁的。我以为大把的零碎的片段早已被甩出了我记忆的领地。但其实,如今的我生活在一个自己筑成的封闭的围墙里。我在围墙内的小天地中,头脑被眼前的事物充斥着。墙里的空间虽小,但里面的空气却恃宠而骄地膨胀着,让迷乱的我自以为如临大敌。我便如此在围墙里忙得起劲儿。一天,偶然间,我在围墙上凿了一个小洞,墙外的某些东西便流淌了进来。这时,我才幡然醒悟,原来墙外的世界,也是我的。那是我遗失了的曾经,也是我本已遗失了的、但又有了挽回余地的现在和将来。
我从八岁开始学单簧管,学到十三岁便因学业繁忙搁置了,前后一共五年的时间。但我总会觉得,我学了不止五年。我生命的过去二十年,时间的密度是不均匀的。中学以前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慢。无数个星期六的下午,我抱着我的单簧管,背着贴满胶带的乐谱,一个人走向单簧管教室。等到下课时,太阳已经看不见了,只留下紫色混着黄色的浑浊的晚霞,衬在高低错落的房子的剪影后面。那时的我,总觉得这一层一层的晚霞像是切开的皮蛋。从教室回家的路上,会路过一家银行。那时,监控录像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我便经常仰着头对着银行门口的摄像头做鬼脸。走过银行,离家就近了,我便开始想,姥姥和妈妈给我做了什么饭菜呢?爸爸是不是又霸占着电视看球赛呢?就这样走了一年又一年,我只是感觉时间在循环,我也只是在循环,并没有长大。多年以后,当有了在一夜之间长大的感觉的时候,才知道小时候那种混沌的错觉是幸福的。
其实我在音乐方面资质平平,或者说有些缺陷。小学二年级时参加了合唱队,因为唱不准音调被刷了下来。单簧管老师也说我乐感不佳。再加上小时候爱玩的天性,这一切都导致我的单簧管学习经历不甚愉快。我当时的口头语之一就是:“妈妈,黑管太难学了。”从学习乐理知识,到熟悉指法;从音阶到练习曲,再到乐曲。我的右手拇指因为要托着单簧管,上面渐渐磨出了一小块椭圆形的茧子。每当练习的时候,这个茧子又会被压成一个红肿光滑的小坑。过后,它就又变成了比皮肤颜色稍深一点的茧子。如此反复,茧子便越来越厚。现在,我右手大拇指关节上的皮肤褶皱处,隐隐约约有一块颜色比旁边皮肤要深的椭圆形色斑,像是一个星系的形状。把关节弯过来,皮肤的褶皱便绷紧了,用另一只手去摸这里,还能感觉到一个凹下去的小坑。曾经,我也无数次地这样摸着,摸着新鲜的、火辣辣地疼的小坑,或摸着已经沉淀下的茧子。从前,摸着它的心情可能是委屈、心酸,也可能是自豪、有成就感。如今再去抚摸,可能像是一位孩子已经长大的妈妈摸着自己肚子上的刨腹产疤痕一样的心情吧?
至于当时坚持的理由,我想大概有三个。第一,当时身边不少小朋友都会学一门乐器,大概是出于好胜心,我也想把自己的特长坚持下来。第二,我可以参加很多演出、比赛和活动,包括学校组织的、少年宫组织的等等,我很享受舞台的感觉。第三,当时我听说,学乐器的小孩会比不学乐器的小孩更聪明,抱着自己能更加聪明的幻想,我也咬牙坚持着。现在想想当时的心理状态,蛮有趣的,虽然当时经常抱怨。
说了那么多坚持的理由,仿佛我学的不是音乐本身了一样。但其实仔细想想,虽然练的过程很痛苦,但是吹着自己喜欢的曲子的时候还是很享受的。今天在网上搜到的很多单簧管曲子,都是当年我吹过的,也因此勾起了我关于很多曲子的回忆。有一首名叫回旋曲,是考级曲目,旋律有点像《茉莉花》;有一首名叫苏北调变奏曲,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参加比赛的时候吹过,还记得我当时穿着粉色格子的连衣裙,单簧管清澈的声音在大厅里回响;有一首名叫单簧管波尔卡,欢快跳跃,吹得精神亢奋,然而吐音极难;有一首叫拉德茨基进行曲,每次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坐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有一首叫草原歌声,舒缓浑厚处好像草原的黎明,急促昂扬处便像在观看蒙古大汉赛马;还有莫扎特的舞曲,好像身在欧洲的舞会上;当然还有很多我并不喜欢、也理解不了的晦涩的曲子,吹奏的时候便只忙着指法、吐音和节奏了……
我看过的书,无论是经常翻的课本、还是只翻几次的小说,一般都保存得很好,至少有八成新。但是我的两本单簧管乐谱,却早已贴满了宽宽的胶带,封面也褪了色。翻开乐谱,上面有我幼稚的字迹做出的标注。有的是和曲子有关的,有的是记录上课时间的;有的是用铅笔写的、有的是用蓝色的圆珠笔写的。
今天在音樂软件上找到了单簧管波尔卡和苏北调变奏曲,还听了一些我不熟悉的曲子。听着听着,我便有再次拿起单簧管的冲动。然而,我的单簧管,此刻正躺在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的角落,键子上生了一层薄薄的锈,变得不再光亮。我大概已经有几年没有认真吹过它了,那段和单簧管度过的时光也被我“拒之墙外”了。
也许,我和单簧管一样,锈在时光里了。
今天我和单簧管这“偶然的相遇”,正像是在我的围墙上凿了个小洞,让曾经的故事流淌进我现在的生活,让我的思绪摆脱了眼前事物的钳制,让我看见了我曾经拥有的生活,也让我看见了现在的我本可以拥有的生活。正如那段和单簧管的“爱恨情仇”,一切正在经历的,我们更愿意纠结于它的痛苦;一切成为过去的,我们更愿意去怀念其美好。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与其说它是唯物的,不如说它是唯心的。所有的心结可能都是用显微镜把水花摇晃放大成了惊涛骇浪。现在看不清,早晚会看清。如果看不清,就放下它,按照你认为正确的路坚持走下去,也许等你看清的那一天,你会感谢曾经的自己。
作者简介
刘婧妤(1997—),女,汉族,辽宁铁岭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我以为人的大脑是见异思迁的。我以为大把的零碎的片段早已被甩出了我记忆的领地。但其实,如今的我生活在一个自己筑成的封闭的围墙里。我在围墙内的小天地中,头脑被眼前的事物充斥着。墙里的空间虽小,但里面的空气却恃宠而骄地膨胀着,让迷乱的我自以为如临大敌。我便如此在围墙里忙得起劲儿。一天,偶然间,我在围墙上凿了一个小洞,墙外的某些东西便流淌了进来。这时,我才幡然醒悟,原来墙外的世界,也是我的。那是我遗失了的曾经,也是我本已遗失了的、但又有了挽回余地的现在和将来。
我从八岁开始学单簧管,学到十三岁便因学业繁忙搁置了,前后一共五年的时间。但我总会觉得,我学了不止五年。我生命的过去二十年,时间的密度是不均匀的。中学以前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慢。无数个星期六的下午,我抱着我的单簧管,背着贴满胶带的乐谱,一个人走向单簧管教室。等到下课时,太阳已经看不见了,只留下紫色混着黄色的浑浊的晚霞,衬在高低错落的房子的剪影后面。那时的我,总觉得这一层一层的晚霞像是切开的皮蛋。从教室回家的路上,会路过一家银行。那时,监控录像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我便经常仰着头对着银行门口的摄像头做鬼脸。走过银行,离家就近了,我便开始想,姥姥和妈妈给我做了什么饭菜呢?爸爸是不是又霸占着电视看球赛呢?就这样走了一年又一年,我只是感觉时间在循环,我也只是在循环,并没有长大。多年以后,当有了在一夜之间长大的感觉的时候,才知道小时候那种混沌的错觉是幸福的。
其实我在音乐方面资质平平,或者说有些缺陷。小学二年级时参加了合唱队,因为唱不准音调被刷了下来。单簧管老师也说我乐感不佳。再加上小时候爱玩的天性,这一切都导致我的单簧管学习经历不甚愉快。我当时的口头语之一就是:“妈妈,黑管太难学了。”从学习乐理知识,到熟悉指法;从音阶到练习曲,再到乐曲。我的右手拇指因为要托着单簧管,上面渐渐磨出了一小块椭圆形的茧子。每当练习的时候,这个茧子又会被压成一个红肿光滑的小坑。过后,它就又变成了比皮肤颜色稍深一点的茧子。如此反复,茧子便越来越厚。现在,我右手大拇指关节上的皮肤褶皱处,隐隐约约有一块颜色比旁边皮肤要深的椭圆形色斑,像是一个星系的形状。把关节弯过来,皮肤的褶皱便绷紧了,用另一只手去摸这里,还能感觉到一个凹下去的小坑。曾经,我也无数次地这样摸着,摸着新鲜的、火辣辣地疼的小坑,或摸着已经沉淀下的茧子。从前,摸着它的心情可能是委屈、心酸,也可能是自豪、有成就感。如今再去抚摸,可能像是一位孩子已经长大的妈妈摸着自己肚子上的刨腹产疤痕一样的心情吧?
至于当时坚持的理由,我想大概有三个。第一,当时身边不少小朋友都会学一门乐器,大概是出于好胜心,我也想把自己的特长坚持下来。第二,我可以参加很多演出、比赛和活动,包括学校组织的、少年宫组织的等等,我很享受舞台的感觉。第三,当时我听说,学乐器的小孩会比不学乐器的小孩更聪明,抱着自己能更加聪明的幻想,我也咬牙坚持着。现在想想当时的心理状态,蛮有趣的,虽然当时经常抱怨。
说了那么多坚持的理由,仿佛我学的不是音乐本身了一样。但其实仔细想想,虽然练的过程很痛苦,但是吹着自己喜欢的曲子的时候还是很享受的。今天在网上搜到的很多单簧管曲子,都是当年我吹过的,也因此勾起了我关于很多曲子的回忆。有一首名叫回旋曲,是考级曲目,旋律有点像《茉莉花》;有一首名叫苏北调变奏曲,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参加比赛的时候吹过,还记得我当时穿着粉色格子的连衣裙,单簧管清澈的声音在大厅里回响;有一首名叫单簧管波尔卡,欢快跳跃,吹得精神亢奋,然而吐音极难;有一首叫拉德茨基进行曲,每次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坐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有一首叫草原歌声,舒缓浑厚处好像草原的黎明,急促昂扬处便像在观看蒙古大汉赛马;还有莫扎特的舞曲,好像身在欧洲的舞会上;当然还有很多我并不喜欢、也理解不了的晦涩的曲子,吹奏的时候便只忙着指法、吐音和节奏了……
我看过的书,无论是经常翻的课本、还是只翻几次的小说,一般都保存得很好,至少有八成新。但是我的两本单簧管乐谱,却早已贴满了宽宽的胶带,封面也褪了色。翻开乐谱,上面有我幼稚的字迹做出的标注。有的是和曲子有关的,有的是记录上课时间的;有的是用铅笔写的、有的是用蓝色的圆珠笔写的。
今天在音樂软件上找到了单簧管波尔卡和苏北调变奏曲,还听了一些我不熟悉的曲子。听着听着,我便有再次拿起单簧管的冲动。然而,我的单簧管,此刻正躺在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的角落,键子上生了一层薄薄的锈,变得不再光亮。我大概已经有几年没有认真吹过它了,那段和单簧管度过的时光也被我“拒之墙外”了。
也许,我和单簧管一样,锈在时光里了。
今天我和单簧管这“偶然的相遇”,正像是在我的围墙上凿了个小洞,让曾经的故事流淌进我现在的生活,让我的思绪摆脱了眼前事物的钳制,让我看见了我曾经拥有的生活,也让我看见了现在的我本可以拥有的生活。正如那段和单簧管的“爱恨情仇”,一切正在经历的,我们更愿意纠结于它的痛苦;一切成为过去的,我们更愿意去怀念其美好。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与其说它是唯物的,不如说它是唯心的。所有的心结可能都是用显微镜把水花摇晃放大成了惊涛骇浪。现在看不清,早晚会看清。如果看不清,就放下它,按照你认为正确的路坚持走下去,也许等你看清的那一天,你会感谢曾经的自己。
作者简介
刘婧妤(1997—),女,汉族,辽宁铁岭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