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农村初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基础必修学科之一,不仅包括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而且致力于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育综合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分支,体育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教师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合理设计教学,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国家教育部门提出“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农村初中 阳光体育运动 策略分析
  “阳光体育运动”以国家“每天阳光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为基础,旨在将体育教学与大自然相融合,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致的基础上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1-2]。要达到“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效果,农村初中体育教师致力于充分提升体育教学与环境、与学生发展实况的契合度。通过科学、合理设计体育活动,以创新教学模式为途径组织学生全面参与体育学习,实现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最终目标。笔者经过观察和思考,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农村初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策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教师“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意识
  要在农村初中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模式,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意识,只有在广大体育教师充分理解、认可该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提高体育教学发展水平。首先,学校体育教研组应充分收集“阳光体育运动”相关资料,包括国家的号召文件、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经验等;组织教师进行“阳光体育运动”教学培训,确保广大体育教师充分了解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和目的。其次,提倡体育教师制订“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计划,计划应以体育教学规律为基础,结合学生体育素质发展实况进行设定。另外,鼓励教师勇于进行“阳光体育运动”教学创新,促使其充分利用农村环境条件进行体育活动设计,以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2.以体育教学理论为基础科学设计体育运动形式
  在农村初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理论进行体育形式的设计。首先,教师应明确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学目的,在体育运动形式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开展体育活动。其次,教师应关注每一种体育运动形式带来的效果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效果和问题进行同步改进,及时评价体育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另外,教师还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体育运动形式进行创新。例如,在锻炼学生耐力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可采用“丛林寻宝”等活动开展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一定的“寻宝任务”,并在由学生组成的小组间开展竞赛模式,以时间短者为胜。通过耐力锻炼的长时间慢跑或登高为途径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是结合体育教学科学理论的创新性体育运动形式。
  3.利用自然地理优势提升体育运动的趣味性
  “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目前广大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指导,要求体育教师将学生体育活动与大自然相融合,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3-4]。对此,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可充分利用自然地理优势进行教学创新,利用环境的隐秘性、高度、安全性及趣味性等特点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增强体育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以跑步为目的的体育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具有一定坡度的山道进行体育教学。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竞赛小组,在分组过程中保证组间差异最小化及组内差异最大化,并帮助学生根据身体素质及体育项目的擅长方面进行赛道分配;其次,对相应山坡赛带进行规划整理,保证其安全性;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竞跑任务,观察学生跑步过程中的表现,并计算每组学生及每个学生跑步所用时间。另外,对学生的竞赛过程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体测,结合教学效果进行相应改进。利用自然地势优势开展体育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还达到锻炼耐力、爆发力及爬坡跑能力的教学目的。
  4.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4.1与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安排体育活动。
  基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性,对与自身特性相符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新鲜感与好奇心,因此,在体育活动安排过程中,应当对不同学生不同特点充分考虑,使学生以更快速度融入体育活动当中。例如,针对学生“年轻”与“富有活力”两个特点,可适当安排健美操、现代舞等具有青春气息的体育活动,在确保运动量不超出学生承受范围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4.2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与设施,意味着在各学校场地、设施不同的情况下,体育活动内容将呈现一定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在体育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察,并与之相结合,全力开展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体育活动,在起到锻炼身体作用的同时,实现学校教学特色的展示,具有一箭双雕的体育引导意义。
  4.3与民族特点相结合,开展体育活动。
  在初中“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民族特点”是一个具有一定新鲜感的元素,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对这一元素加以利用实现体育运动与民族特点的相互融合。例如,教师可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武术、阳光长跑等弘扬民资精神的活动,在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同时,实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目标,具有重要的结合意义。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农村初中教学中的必修课程,对学生有计划、科学地提高身体素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在“阳光体育运动”口号的基础上,农村体育教学应适时做出相应改革,充分结合农村环境的地理优势进行体育活动教学创新。在开展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体育素质状况及安全,只有以学生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忠儒.浅谈初中阶段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J].学周刊,2015(28):210-211.
  [2]陈志坚.庆阳市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调查[J].当代体育科技,2014(29):74-75.
  [3]许江宁.盱眙县农村与城镇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情况对比与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5(03):289.
  [4]吴天娇,鲍君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9):25-2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老师和学生都能深刻地体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沟通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活动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这已成为数学教育的重点,并且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思考研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省市已经进入如火如荼阶段,为此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平版印刷中,将一个色块叠加到另一个色块上,就是油墨叠印,也即油墨的承载和转移.印刷后得到的效果质量,很大程度上和油墨叠印的先后以及叠印的程度和颜色的数量有关.油墨叠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现代化中学教育发展中以往课间操活动形式已然无法适应活动需求,发展与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势在必行,且众多中学存在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对学生运动兴趣有较大的影响,针对此,本文将从调节学生紧张情绪、促进身心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对当前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进行积极探究。  关键词: 中学 大课间体育活动 实践  针对教育中课间操枯燥化、单一化的现状,教育部推出了开展大
一  几只杜鹃总在他的耳际号啼,这是喜还是忧?如梦头天得昇伯老先生亲口允诺,兴冲冲回到就读的江城大学宿舍,打铁趁热,翻找起自己案几上的诗集,他将自个儿珍藏的《李白诗选》找出,并用老家的湘绣绸缎袋装好。这是一个礼拜天下午,正是昇伯所约定的时间,借了同学的电动车,迎着夕阳,整个脸晒得红不隆冬,加上兴奋的心情,俨如灌了佳酿一般。  街上大幕玻璃墙四处耸立,似山似峰,一路飞来,那玻璃如漫天碧水随后涌来,如
摘 要:电教媒体技术终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只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并不能代替有主观能动性的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运用电教媒体手段时一定要视具体情况,时刻把握教材,紧扣学生心理,抓住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本文分析了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提出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和启发创新。  关键词:电教媒体;语文教学;重难点;创新能力  电教媒体技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新教材中不少例题比较经典,其中有些方法或结论在解题中经常碰到,也比较容易记忆.如果在教学中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记忆,并灵活应用于解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通过对新教材中例题的发散性探究,介绍“双勾”形函数f(x)=x+k/x (k>0)图象和性质及其应用,并体验运用此函数模型在解题时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摘 要:“少教多学”的教学设计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要加强课前预习、课堂精心设计、课后精留作业,要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少教多学”;教学设计  “少教”即启发性地教、以目标为导向性地教、培养发散思维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主动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恪守"少教多学"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业负
期刊
科举制背景下明清文学的整体面貌受到了遮蔽和隐藏,要想完全了解明清文学的生态样貌就必须通过科举制的视角进行全面的审视,本文对明清科举制的特征及其对社会士风的影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