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微信“茬架”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v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倒Apple!”
  4月19日下午,IT评论人士洪波(keso)连续发了3条同样的朋友圈。有着近20年互联网行业观察经验的他,言辞如此激烈地批评某个公司并不多见。
  “非常霸道”“不讲道理”“这很恶心”—在随后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他继续用这些描述来形容苹果的做法。此间,持相似观点的各种评论文章也迅速在网络上刷屏。
  苹果到底做了什么?
  4月19日下午5点,腾讯宣布,“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关停iOS版本微信的公众号赞赏功能。这个于2015年开始内测的重要功能,是允许用户读到某篇“个人公众号”发布的原创文章时,如果感到满意,可以“打赏”给作者一笔200元以内的小费,表达自己的感谢;而作者也可以在公众号后台看到每位赞赏者的打赏时间和金额。
  很多人认为,这一次是苹果公司叫停了微信赞赏,因此对苹果“多管闲事”的行为表达不解与不满。但事实上,从技术层面来讲,苹果与微信意见分歧的焦点并不在于赞赏功能应该存在与否,而在于用户赞赏时所使用的支付手段。
  自上线以来,赞赏一直使用的是微信自己的支付渠道,用户只要在微信钱包绑定银行卡,就可以通过微信支付使用卡里的现金实现打赏。然而,苹果在App Store应用开发条款的3.1.1条款里规定,如果“想要在App内解锁特性或功能”,必须要使用App内购买(也就是常说的IAP机制—In-App Purchase)。苹果列举的App内功能或内容解锁,包括了订阅、购买游戏内的货币、取得优质内容的访问权限,或解锁App完整版等项目。换言之,苹果规定凡是在iPhone上购买虚拟物品,必须通过IAP机 制。
  使用微信支付,或者执行苹果的IAP政策,二者的差异,不仅仅是在用户支付时是否会跳出一个iOS系统个人账户的支付确认弹窗,更重要的是,苹果会对IAP支付渠道抽成,额度为30%。
  4月20日凌晨,针对微信宣布关闭iOS版本赞赏功能所引发的“民怨”,苹果公司公开回应,表示并没有禁止微信推出赞赏功能,只要微信“正确使用App内购买体系进行开发即可”,就像其他“所有的开发者一样”。
  在洪波看来,公众号打赏既算不上“特性”也不是“功能”,并不在3.1.1条款的适用范围内。更为关键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创业愈加深入,利润丰厚的创业机会已经很少,“未来薄利的创业项目会越来越多,苹果30%的抽成无疑会限制这个趋势的发展。”洪波对《第一财经周刊》分析指出。
  苹果的抽成与否直接关系到创业公司的利润,进而影响这些公司的生死。在移动互联网创业进入薄利时代的同时,苹果的盈利模式中围绕软件商店的服务收入的占比也在不断加大,双方的利益矛盾,让渠道“抽成”一事逐渐变成一个越来越敏感的话题。
  当微信“遗憾通知”关闭iOS端的用户打赏,人们马上就联想到了各类知识内容创业产品未来的命运。作为2017年最重要的风口之一,包括知乎、得到、喜马拉雅FM等一批明星产品在内,这种通过网络平台向消费者提供文字、音频、短视频,以及直播等内容产品的创业形式,其主要变现渠道,包括广告和内容付费两种方 式。
  随着这一次苹果IAP政策的公开收紧,后一种营收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觉得(抽成)合理,要尊重渠道的价值,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是得到App CEO李天田(网名:脱不花)对《第一财经周刊》的回复。然而事实证明,得到App的反应,并不像李天田所表现的那般“平和”。


>> 苹果与微信意见分歧的焦点并不在于赞赏功能本身,而在于用户赞赏时所使用的支付手段。

  很多用户都已经注意到,从前在得到应用上发布的各种课程产品,可以使用微信支付等多种方式购买,但如今这款App的iOS版本中,所有第三方支付选项都已经默默撤下,用户想要购买内容,只能通过苹果渠道充值。
  “他们不敢得罪苹果,但同时也在耍小心眼儿。”洪波对此评论说。
  据得到App今年2月公布的运营数据,旗下产品的订阅用户总数达到130万,以专栏订阅费每年199元(其中罗振宇专栏特别定价为1元)计算,公司营收估计在2亿元左右。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邓鑫鑫(网名:快刀青衣)曾对外透露,得到上的iOS用户占比为49.5%。按这个比例计算,得到App为了建成自己的“罗马帝国”,每年需要向苹果支付3000万元左右的渠道分成。
  近期,一位喜马拉雅的内部人士也向媒体诉苦,这款音频内容App每年交给苹果的钱在“亿元级别”。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既然那么多人把苹果30%的抽成暗讽为“苹果税”,那么自然就有避税的方法问世。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针对iOS产品开发中的“付费”功能,各种绕道方案已经层出不穷。
  “没办法,这个需求实在太‘刚’了。”职人社创始人、知名产品经理黄海均对《第一财经周刊》说道。
  “刚”是产品经理们经常使用的一个形容词,意思是“需要非常强烈”。在去年年中,黄海均就在自己的个人博客—Haijun’s Note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如何不跟苹果分成,直走第三方支付,看看十几个老司机的经验之谈》。
  在这篇经验分享中,他像写《三十六计》一样列出了7条绕过苹果IAP的方法,依次是“官方申诉”“欺骗审核”“转换概念”“舍小保大”“拆分功能”“暗度陈仓”和“偷梁换柱”。
  在这7条方法之外,黄海均还总结出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是看实际消费场景,如果在App内即可完成消费的,就必须走苹果渠道,反之如电商,则可以走第三方渠道;第二是看錢的去向,如果金钱最终不是流向平台自身,而是流向其他用户(例如赞赏)和平台,就可以走第三方渠道。   “现在第二条原则已经算是作废了。”用黄海均的话来总结,关于如何绕过苹果IAP支付抽成机制,这几乎是产品经理圈子里的“月经”话题。
  苹果的审核标准非常模糊,审核员当时的心情好坏、个人判断标准均可构成影响因素,同样的应用可能每次通过的情况不一样,或者不同公司的类似应用,有的能通过,有的不能,这就需要靠经验去应付。
  黄海均加入了一个产品经理“老司机”的微信群,他估算过,差不多半年间大伙关于IAP的大讨论就有8次。然而这一次苹果直接拿微信开刀,杀一儆百,还是令所有人吃惊,理论上,依照微信的体量,它本应该有很大的议价空间。
  “现在搞得这么严,开发者们心里都紧绷着一根弦,接下来大家都会很谨慎。”黄海均说。
  “关于这件事的沟通其实已经持续了几个月,现在也不算完。”一位腾讯的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
  在根据苹果的规定关闭赞赏功能后的隔天凌晨,微信发布了《再次通知》,文中表示,应苹果公司要求,作为赞赏替代方案的公眾号文章个人转账功能(二维码转账)也必须关闭。至此,微信官方禁止了一切用户向作者转账打赏的渠道。
  其实,不只是国内,在国外的开发者圈子里,“苹果是不是抽成过多”也已经是一个经年累月的话题。
  “至少有六七年了,时不时就有不大不小的案例提出来,然后大家再讨论一遍。”《一天世界》的作者李如一对《第一财经周刊》说道。谈起苹果30%的抽成,李如一就很难不想起他当年的创业经历。
  早在2010年,李如一创立了电子书城“字节社”。
  当时,智能手机还是一个新鲜玩意儿,在手机上做电子书这样的内容App,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创业项目。那也是这门生意最有活力的一段时光,亚马逊的Kindle、巴诺书店的NOOK、来自加拿大的Kodo,甚至索尼、Google也在苹果的App Store上架了自己的电子书应用。为了避开苹果的IAP,索尼和Kindle上线了一个让消费者在浏览器里可以购买的方式,这样开发者可以向苹果辩解说,购买发生在网页端,而不是在App里。
  然而没过多久,2010年年底,苹果公司内部的一次邮件讨论为这个朝气蓬勃的领域画上了休止符。
  彼时负责苹果全球市场的高级副总裁Phil Schiller在一封同时写给乔布斯和应用商店负责人Eddy Cue的邮件中提及:“我刚看到一个亚马逊Kindle的广告,里面的用户在iPhone上购买并阅读书籍的同时,还能切换到Android手机上做同样的事……这看起来很糟糕。”数小时后,乔布斯回复道:“第一步应该强制它们做任何事时都必须使用我们的交易系统。”
  2011年年初,苹果要求一切电子书应用的内购都需要通过IAP机制。电子阅读软件和书商表示本身利润不足以支付苹果所要求的30%的分成,图书出版商也提出要求,苹果的这些条款必须要在知会书商后再生效。但这些申诉并没有得到苹果的理解,有媒体发现,距此不久,Google便下架了Google Books,但Google没有发表声明。NOOK Kids也取消了站内指向巴诺书店的购买链接,电子阅读软件Kobo按照苹果的要求做了更新,而亚马逊Kindle的iOS版本也取消了Kindle Store的购买按 钮。


苹果2011年至2016年服务部门业务增长情况

  字节社也因为苹果的抽成过高而难以继续下去,但李如一依然认为苹果的做法是合理的,虽然并不合情。他的理由是—既然应用开发者将App Store当作渠道,就应该为渠道付费。
  他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写道:“如果您的App旨在为第三方内容创作者和受众提供某种创作-消费机制,由此产生的交易仍然属于‘渠道使用费’的范畴。”
  但另一个问题是,2008年推出的App Store至今已经有近10年历史,时间已经让这个曾经是移动设备上最先进的交易支付系统,在各种新涌现的第三方支付技术的对比之下,显得有些陈旧。
  即使开发者有意愿尊重App Store作为渠道的价值,但面对如今的苹果支付体验,他们也越来越觉得,苹果如果继续坚持旧有的分成比例不动摇,这种强硬的“垄断态度”的确有待商榷。
  尤其在中国,苹果IAP的购买体验并不理想。必须承认,2008年乔布斯推出App Store与IAP时构想的使用场景与今天完全不同。
  苹果的支付机制在中国市场缺少支付牌照,功能也远远弱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本土第三方支付工具—苹果App Store的交易体系并没有按照金融级别系统设计,没法对账,更没法处理坏账,而且还有极长的结算周期,加之苹果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的30%抽成政策,这一切都促使开发者倒向第三方支付。
  除了支付技术的体验问题,苹果在移动平台流量渠道的垄断价值也在受到挑战。曾经只有苹果用户愿意付费的时代已经过去。Android用户、甚至微信用户的付费意愿都在快速成长。
  以得到App为例,付费百元以上的用户中,iOS占比为55%,相比于其他操作系统,优势已经没那么明显。此外,Android游戏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在2014年后开始迅速上涨,与iOS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苹果IAP与微信支付流程对比图

  在很多人看来,苹果公司这一次立场如此强硬地要求微信将赞赏功能纳入IAP渠道,并非“公事公办”这么简单。iOS系统与微信这类在应用内部已经圈取数亿用户、黏性巨大且功能齐备的“超大型App”之间的深层次矛盾,正在逐步公开化。   在中国,微信和支付宝共同构成了整个iOS生态圈中最成熟的第三方支付解决方案,太多应用会选择跳转到它们的平台上支付。这样一种支付合作,已经极大地架空了苹果建立于App Store的支付体系。
  很多知识付费类的App会引导用户关注其微信公众号,而这些应用的官微下端都有类似的一行小字—“充值失败/不会充值,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一站式解决问题。”
  打开这些应用的公众号时,用户会发现,下面最显眼的位置已设置了“充值”按钮,点击就能直接在微信内为应用充值。这个充值过程,显然是通过微信这个第三方支付渠道,而不是苹果的IAP。
  目前,微信的付费表情包產品的确是通过IAP来购买,其他一些付费功能则也打着和得到App相同方式的擦边球。
  比如在微信读书的支付界面里,在跳出苹果IAP界面时如果用户按下“取消”键,就会再跳出一个新窗口,上面写着“充值未成功,使用微信支付完成此次充值”。原来通过IAP购买时标价3“书币”的书,跳转到微信支付,只需要2.85元,相当于打了95折。
  事实上微信并不惧怕苹果。宁可关闭iOS用户的打赏功能,也要拒绝执行苹果的IAP机制,这个决策已足以证明,微信有自己的强硬一面。提供打通全网的支付功能,展示的正是微信的渠道力量。而今年年初,微信推出号称“即开即用”的小程序,被视为是从操作系统的层面,让其有可能更彻底地架空苹果App Store的关键一步。
  如果苹果现在30%的抽成的背后是它作为一个垄断渠道所拥有的权力,那么微信在中国的8亿用户(iPhone在中国用户规模不到2亿)意味着什么呢?
  与小程序上线后的前几个月不同,近半个月来微信明显加快了小程序的更新力度。


苹果IAP与国内第三方支付用户体验对比图

  4月18日,就在微信赞赏停用的前一天,小程序宣布推出“小程序码”,这意味着用户可以直接在微信内长按含有小程序码的图片,通过识别这个小程序码进入小程序—这个开发者千呼万唤的入口终于开放了。
  而这还只是小程序“复苏”的前奏。就在外界持续热议苹果与微信“茬架”的这一周,微信又持续发布了有关小程序的“利好”新政—4月20日,微信宣布微信公众号关联小程序新规则,再次拓宽了小程序的传播渠道;4月22日,微信宣布公众号群发文章内可以添加小程序。
  以公众号“微信公开课”为例,半个月前,用户想要使用他们开发的小程序,还只能通过微信搜索这唯一一个入口;但现在,在这个公众号的文章内就可以直接打开小程序了。4月25日,微信再次优化小程序与公众号的打通联动,允许公众号名称可被同一主体下的小程序申请复用,反之也成立。
  虽然Android和iOS眼下依然火爆,但已经有很多人在猜想,下一代的操作系统会是什么样子。微信的上述新变化恰恰表明,它朝着一个“操作系统”级别的产品又迈进了一步。
  事实上,苹果的渠道政策也并非铁板一块。在2016年苹果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全球市场高级副总裁Phil Schiller宣布苹果App Store业务将迎来新举措,承诺对应用的审核将加快速度,并提出一种“加强版订阅模式”—它采用全新的分成模式,由原来固定的三七分成,改为第一年仍是30:70,但第二年起则变为15:85。
  在采访中,李如一提醒说:“这一点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你应该写进去。”然而,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苹果意识到了要改变,但一切还来得及吗?而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拥有数亿用户的超级App们,形如一个个闭环的帝国。互联网世界一如真实的人类社会,历来是由强势的产品制定规则。苹果是垄断者,而微信又何尝不是?如今二者“茬架”,最终的利益受害者,其实是无辜的用户。
其他文献
根据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数据,4月14日到4月24日的一个多星期里,A股总市值下降超过2万亿元。甚至在24日这天,A股市场下跌接近2%,这个下跌幅度是2017年以来最大的。  为什么股市会在这个阶段下跌?其中有一个说法比较吊诡,就是“4·19魔咒”。从2008年以来,每个交易的4月19日,市场都是下跌的,其中几次下跌得还非常严重。难道是投资者都去准备for one night了么?当然这是一个玩笑。 
期刊
设想一下,有个人不知什么原因,执意要把一个气球塞进一个箱子,而这个箱子不仅形状与球不符,而且还不够大。他先从一边开始塞,想把球推到位。但是他发现按一边,另一边会鼓起来。于是他从另一边开始塞,但是先前的这一边又出来了。  要是这个人很傻或者有强迫症,他会一直这么塞下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尝试,甚至可能还会觉得塞进去的部分越来越多。其实他在骗自己:不管他怎么做,气球都装不进箱子。  现在你明白了,共和党
期刊
国际足联最近公布的财报显示,2016年亏损3.69亿美元。国际足联以前不是一直都很赚钱吗,为什么一下子亏损这么 多?  —Feisty  国际足联以前是很赚钱。因为世界杯的缘故,国际足联的盈利也是以4年为周期的,世界杯举办的年份,盈利可观,比如2010年的2.02亿美元,2014年的1.41亿美元,非世界杯年,盈利则相对少一些,比如2013年的7200万美 元。  但是在最近的4年周期中,国际足联
期刊
还把一辆不是纯电动或插电混动的车放到展台中 央?  如果不是法拉利或宾利这样的“超级贵族”,那么做这个决定的,一定就是车展上最落伍的家伙。两三年前,在日内瓦、法兰克福和巴黎的车展上出现过的这种情景,2017年的上海车展上也出现了。  其实在两年前,新能源车已经布满上海车展的展台,但当时那些展车大多是进口车型,在现实生活中少有人购买。然而这两年已经遍布一线城市的比亚迪、荣威新能源和北汽新能源们,并没
期刊
10月8日,神户制钢所爆出在过去10年间篡改铝和铜制品的性能数据的丑闻。成立于1905年的神户制钢所是日本制造业的支柱之一,主要客户遍布火车、汽车和飞机制造领域。  丑闻发酵4天之后,10月12日,神户制钢所社长川崎博公开谢罪,并说“神户制钢所的信誉已降为零”。一天后,川崎再次召开记者会,表示情况比此前披露的更为严重,已知有多達500家客户采用篡改性能数据的制品,而这个数字可能还会扩大,他们需要再
期刊
10月8日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多处地区发生山林大火,过火面积超过19万公顷,被媒体称为加州史上最严重的山林大火,10万人紧急逃离了家园。  在9000多人奋力扑救了一周之后,这场大规模山火仍有16处主火点仍在燃烧。截至10月15日,这场大火已经夺走了40条生命,摧毁了5700多幢住宅和商铺,其中包括史努比形象的创作者舒尔茨的故居。  据US News Express报道,此次灾情最严重的索诺玛郡、
期刊
10月13日,三星电子CEO兼副董事长权五铉正式宣布,将在2018年3月卸任三星电子CEO、Samsung Display CEO职位,并退出董事会。权五铉1985年加入三星,2012年被任命为三星电子CEO,去年又被任命为Samsung Display CEO。权五铉在辞职信中表示,三星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需要新的精神和更年轻的领导者。不过他没有明说危机是什么。  塞巴斯蒂安·库尔茨  1
期刊
在全球,每天都有500万块酒店肥皂在轻度使用后被丢弃。另一方面,每天都有9000名儿童因为没办法保持身体洁净而生病死亡,如果那些在酒店里被丢弃的肥皂能让这些儿童清洁身体,死亡人数可以削减一半。以上,是一家名叫Clean the World的NGO经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有了这个发现后,他们便开始了一个酒店洗浴品再利用的项目。他们专门收集全球各个酒店没有用完的清洁用品,然后组织志愿者帮忙完成清理、融
期刊
10月11日到10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法兰克福书展。法兰克福书展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行业展会,本届书展共吸引全球7300多家参展商,举办各类活动4000余项,吸引到了27.8万人参观。  虽然展会相关的数据依旧不错,但在全球出版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书商们显然难掩焦虑。明显的一点就是,在本届书展上,出现了大量VR、AR和多媒体互动装置,让人有恍若参加技术展的错觉。显然,书商们迫切地想要利用新的阅读
期刊
Google CEO桑达尔·皮查伊日前接受了《卫报》的采访,谈了对AI优先战略的反思,以及掌管有6.6万名员工、市值达到6420亿美元的大公司两年后的一些体会。  “在硅谷,所有人一心想加快技术进展的速度。但是要把事情做对很难。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这些进步很可能造成反效果。身为人类,我不知道我们是否真的期待如此快速的变化。我不认为是这样。  “身为一家大公司,许多事情上我们已成为一个象征,不论我们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