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去年的树》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下面,就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生:讲的是鸟儿寻找树,并唱歌给它听的故事。
  二、品味诵读,感悟友情
  师:好!其实,不管是讲,是读,是听,这个小故事都感动了无数人。
  师:那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生:鸟儿和树。(师板书:鸟儿 树)
  师:下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板书:猜测)这篇课文是写鸟儿和树之间什么的呢?
  生:写的是他们之间的友情。
  师:你觉得他们之间的友情怎么样?
  生:他们之间的友情很深厚。
  【评析:本环节的教学,范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写了鸟儿和树的什么,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教给了学生一种阅读的策略。】
  1.一读:初次品味鸟儿和树的友情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的友情深厚呢?有没有证据来说明?(板书:求证)下面,就让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1~4自然段,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几段话,并找一找,看看哪些词句体现了他们的友情深厚。注意,要一边读一边画出体现鸟儿和树友情深厚的重点词句去求证。
  (生自由读课文、汇报。)
  生:我从“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它们的友情很深厚。
  师:你真会读书。那么,你能够带着你的理解把这段话读好吗?
  (生朗读)
  师:真好!你读懂了这段话。你们还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他们的友情深厚?
  生: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师:为什么说这两段话体现了鸟儿和树的感情很深呢?
  生:因为这两段话写了鸟儿和树的约定。他们约好明年再见。
  (师出示句子)
  我明年春天还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这两个句子,哪一个好?为什么?
  生:“一定”说明了她回答得很肯定。
  师:嗯,有这样的意思。还有没有一个更好的词来说?
  生:坚定。
  师:是的,坚定,意思就是不会改变。
  师:这句话就是鸟儿对树许下的——
  生:坚定的诺言。
  师: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鸟儿许下了这样坚定的诺言?
  生:是因为他们的友情深厚。
  师:是的。你们看,他真会读书。从“一定”这个词中就读出了鸟儿对树的感情深厚。请你把这种感受读进去。
  (生朗读)
  师:“一定”就是鸟儿对树的承诺,一份多么深情的承诺啊!谁想深情地读一读?
  (一生读)
  师:让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教了大家几个读书的好方法。首先要学会猜测(或预测),有了猜测之后,再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句去求证。找到重点词句之后呢,接着就通过你的品读感悟和推论,去获得读书的感受。(板书:预测—求证—感悟—推论)这就是读书的一系列方法,你学会了吗?下面,就让我们利用刚刚学到的这种方法,一起继续学习课文余下的段落,看看还有没有更充足的证据去证明你们刚才的猜测,好吗?
  【评析:本环节的教学,范老师让学生在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自主阅读、自主寻找重点词句去验证前面的预测是否准确,也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自主地建构知识,学会学习。】
  2.二读:品味鸟儿对树的深情
  师:看,“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想一想,鸟儿是怎么找树的?她找了几次?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再读一读课文的第5~17自然段。
  (生默讀课文第5~17自然段)
  (生汇报找到的句子,师课件展示。)
  生:她找了三次。
  师:为什么她要找三次?分别找谁问了呢?
  生:分别找了树根、大门和小女孩。
  (师出示句子)
  句子1:“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句子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句子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师:你能猜测出鸟儿在寻找树的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吗?
  生:我觉得她肯定很着急、很担忧。
  生:我觉得她到最后看到树变成了灯火,肯定很悲伤。
  师:是啊,当那棵曾经枝繁叶茂的、苍翠欲滴的大树变成了一根小小的火柴,作为好朋友,怎能不悲伤呢?真是伤在树身上,痛在鸟心中。
  【评析:本环节的教学,范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猜测鸟儿的心路历程,带着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课文想要表达的感情,把阅读逐渐引向深入。】
  3.三读:再细细地体会鸟儿对树的情谊
  师:这时候,鸟儿的心在滴血呀!那就让我们分角色朗读,一起感受感受鸟儿的心路历程吧!随着树的命运的变化,鸟儿的心也随之变化。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鸟儿寻找朋友的过程。我想再请一位同学来读鸟儿说的话,另一位同学读树根、大门和小女孩的话。
  (师指名分角色读)
  师:你真懂鸟儿的心,你们也懂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读。
  (生齐读树根、大门和小女孩的话,师读鸟儿的话。)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鸟儿是那么悲伤、心痛,这说明了什么呢?(板书:友情)真好,你们都把课文读进去了,而且还读出了自己的感受,找到了要找的证据。
  【评析:本环节的教学,范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且,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推论,从而体会鸟儿对树的情谊。】
  三、质疑问难,升华情感
  师:我们已经找到证据、得出结论了,是不是就学完了呢?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记住,提问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板书:提问)比如,你看到这句话“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为什么她要唱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生:因为她对树的感情深厚。
  师:真好,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感情深厚,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因为她曾经许下过诺言。
  师:她曾经许下过怎样的诺言啊?她做到了吗?真好,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鸟儿的诺言。(板书:诺言)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老师,这歌和去年的歌是一样的吗?
  生:一样,因为都是同一首歌。
  生:不一样!去年的歌是快乐的,今年的歌是悲伤的。
  师:哦,为什么说去年的歌是快乐的?
  生:因为去年他们天天在一起,所以他们是快乐的。
  师:那为什么说今年的歌又是悲伤的呢?
  生:因为今年,她的好朋友树已经不在了。
  师:说得真好!是的,去年的歌里有快乐,有欢聚。今年的歌里有悲伤,有难舍,有痛苦,有别离。
  师:孩子们,你们看,我们不仅读懂了友情、诺言,还读懂了悲欢、离合,还有很多很多。(板书:悲欢、离合……)其实,不同的人读这个故事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我相信,当你以后长大了再读这个故事时,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
  师:读书要有自己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阅读、心灵的阅读。我希望你们能够运用老师教的这些学习方法,学会阅读其他的经典文章,好吗?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范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并且获得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质疑,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培养创造性的思维。】
  四、品味语言,迁移写法
  师:这个故事如此感人,如果老师把这个故事改编一下,你觉得这样改编还会感人吗?(师出示改编后的文章,去掉了原文中语言描写的地方。)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大屏幕上的这篇文章,跟原文相比,看看有哪些不同。
  (生默读文章并说出有什么不同)
  师:对呀,同学们,这就是童话的特点。在童话的世界里,万事万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原文有人物的对话,所以,才会生动感人。而修改后的这篇文章显得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感人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从这篇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利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板书:语言描写)
  师:课文的最后是这样写
  的:“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难道在临走之前,鸟儿没有什么话想要对树说吗?想一想,鸟儿可能会对树说什么呢?利用我们刚刚学到的语言描写方法,把鸟儿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练写,师巡视。)
  生:再见了,树!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你永远是我的好朋友。
  师:去年的树,不变的友情。
  生:再见了,树!你是我永远的朋友,以后我会想你的。
  师:去年的树,永远的怀念。
  生:再见了,树!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暂,但你却给了我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我永远也忘不了你。
  师:去年的树,心痛的回忆。
  生:再见了,树!虽然我永远也见不到你了,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仍然会在心里为你唱歌。
  师:去年的树,伤感的别离。
  生:再见了,树!让我最后再叫你一声——亲爱的朋友。
  师:去年的树啊,去年的树……你们都真正懂得了鸟儿的心。
  师:看,鸟儿飞走了,灯火熄灭了,我们的故事也学完了。但是,我想,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懂得了什么是执着,什么是诺言,什么是别离,什么是心痛,什么是永恒,什么是生死,还有什么叫友情!
  【评析:本环节的教学,范老师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读写迁移,让学生领悟表达,学会表达。】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阅读新美南吉的其他作品,如《小狐狸买手套》《花木村和盗贼们》《狐狸阿权》《白蝴蝶》等。
  【总评】
  崔峦老师在2010年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作了《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发言,他在发言中指出:“我们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和学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從而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从‘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的美丽转身。”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范老师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在本节课中,范老师先让学生进行预测。台湾的语文教育专家赵镜中教授认为,学会“预测”是策略阅读非常重要的一步。他还认为,“预测”不是没有根据地猜,而是依一些线索去猜。预测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借由后续的阅读,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通过预测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各种明显的或者隐含的信息。在预测的基础上,范老师再让学生进行“求证—感悟—推论—质疑”,掌握这样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亲历学习的过程,从而自主建构知识,学会学习。
  二、朗读感悟,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这节课的教学,范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鸟儿寻找树的过程,体会鸟儿从奇怪到担心、焦急,再到悲伤的心理变化,从而让学生深刻地感受鸟儿对树的深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而对学生进行读法的指导,并且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关注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让学生亲历语言学习的过程。崔峦老师指出,我们要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节课的教学,范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原文和改编后的文章之间的不同点,发现原文中人物语言描写的重要性。学生从这些语言描写中不仅读懂了人物的内心,还发现课文正是通过语言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范老师引导学生领悟童话中语言描写的特点,从而进行了写法的渗透。接着,范老师让学生补充写出鸟儿最后想说但没有说出来的话,既深化了课文的主题,又训练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进行了读写的结合。
  当然,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范老师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但对于读法的指导则还需要继续加强。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四小学/广东东莞市南城教育办)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阅读策略单元”的独立设置,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大创新。笔者拟从阅读策略的概念内涵、阅读策略单元的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阅读策略”的概念内涵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对“策略”一词的解释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明确目的,二是有具体行动的安排,三是行动随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笔者认为:阅读策略,是指为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而实行
编者按  特级教师汤瑾带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语文教师团队,围绕课题《“深度写作”在习作阶段试步的实践》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他们所倡导的“深度写作”指的是让习作在起步时就能皈依生命的真实存在与自由交流,力避以套话组装的“伪深度”。他们结合统编本教材,围繞“深度写作”的三个核心要素,即“儿童情感”“习作基础”“激活思维”,初步构建了“思维导引”式、“想象拓展”式、“生活参与”式三种基本课型。本期就让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共识和要识。这对教师自身的素养也是一次考验。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教师的素养如果没有得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必将成为一句空话。那么,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呢?又该怎样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呢?  一、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  教师核心素养应该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够适应学生成长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政治
小说教学,一般老师们更多倾向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做文章。当然,也不会忘了引导体会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境遇的契合关系。而情节中含有的“意外、悬念、巧合、衬托、暗示、矛盾、冲突”等语文知识,往往在阅读教学时被老师忽视。那么,这些语文知识需不需要教呢?当然要教。因为,情节内容一读就懂,读懂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义,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而阅读教学需要正确理解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更要准确理解语言
美国作家E·B·怀特因他的巨著《夏洛的网》享誉世界。细细品味,他别具匠心的文本构思,清新独特的语言风格,形象鲜明的角色特征,爱与温情的成长主题,都值得我们去深入解读。本文将从关注和解读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出发,旨在引领学生涵泳文本,感受文本诗意的语言魅力,畅享童话中的诗境。  《夏洛的网》诗意的语言魅力对读者的指引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清新活潑的语言风格引发诗性品质  用最单纯的眼光去阅读《
扬州市首届语文教师高端研修班于2015年3月14日开班,以“回归原点,安身立命”为准则,聘请一流专家授课,让学员走近大师,深入研修学科本体知识,拓宽学术视野,提升专业素养,着力培养语文高端人才。从“回归原点,安身立命”引发的对于语文教育追求的思考,到前瞻性地提出“学段融通”的理念并进行教学实践与研讨。三年来,高研班组织了“鲁迅作品教学研讨”“杜甫诗歌教学研讨”“汪曾祺作品教学研讨”,到这次的“整本
你努力追求一节什么样的语文课?这是一个我问过无数语文教师,也问过自己无数次的问题。我以为,唯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找到课堂教学的应然方向。  首先,它应该是一节纯粹的语文课。是语文课,就绝不能冒语文之名,行思品、科学、政治、历史等课之实。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本质特征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对语言文学的欣赏和品鉴,对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文本解读  《司马光》是一篇小古文。学习本课既要关注单元主题的落实,又要兼顾古文的特征,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综合确定教学内容。  作为古文的朗读,不能仅满足于读准字音,还应根据句子的意思,在句中进行正确的逻辑停顿,整体读出“声断气连”的感觉。教师可示范读、带读,然后让学生自由读、展示读,逐步引导学生读出古文的节奏感、意蕴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走向熟读成诵。逻辑停顿可参考如下:  群儿/戏于/庭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核心理念,“坚持融合创新”便是四大基本原则之一。坚持融合创新,要发挥的是技术优势,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融合应用阶段迈入创新发展阶段。  我试着借鉴“建构学习理论”来描述童真语文,其中的工具观便是“信息技术 ”。学生的学习建构活动需要强有力的建构工具,信息技术便成为智能时代现
个人小传  “陈老师的课,总是与众不同!”  “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么上!”  这是很多老师听了我的课、我的讲座后,给我的评价。其中,有褒奖,也有批评。无论褒贬,我都接受。因为,我会“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  小船。  也许,骨子里有点不安分的基因,从小就不愿走别人走过的路。数学课上,我总是向老师求证我的解题思路对不对;语文课上,我经常因为一个句群里层次的划分,和老师据理力争。好在我很有礼貌,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