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bir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敏是一个神秘人物,由于保密的原因,他的著述多未公开发表。直到1999年9月18日,于敏才重回公众视野,作为2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代表发言。在这之前,因为从事工作的保密性,他隐姓埋名长达28年。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这句话浓缩了于敏与核武器研制相伴的一生。
  1926年8月16日,于敏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1944年,他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后来于敏发现,因为是工学院,老师讲课更强调知识的运用,而他对新知偏偏喜欢寻根探源。他喜欢沉浸在“纯粹”的理论之中,高深的物理学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他。于是,1946年于敏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他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赏。1949年于敏本科毕业,随后考取研究生,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很快,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这期间,于敏与杨立明教授合著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
  1961年1月的一天,于敏奉命来到钱三强的办公室。一见到于敏,钱三强就直截了当地对他说:“经所里研究,请报上级批准,决定让你参加热核武器原理的预先研究,你看怎样?”“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而严肃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入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
  当时国内很少有人熟悉原子能理论,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又是唯一没有留过学的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后来站到世界核科学的高峰。彭桓武院士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他没有老师,他的工作是开创性的。”钱三强称,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研制工作初期,于敏几乎是从一张白纸开始。他拼命学习,在当时中国遭受重重封锁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搜集国外相关信息,并依靠自己的勤奋进行艰难的理论探索。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是四年零三个月,法国八年零六个月,前苏联四年零三个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而我们的设备更无法与他们比。国内当时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并且95%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下5%的时间留给于敏用来氢弹设计。不过,穷人有穷办法,于敏记忆力惊人,他领导下的工作组人员,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四年中,于敏、黄祖洽等人提出研究成果报告69篇,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世界上引起轰动。1965年1月,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下达命令:把氢弹的理论研究放首位。这年,于敏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9月,38岁的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赶往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抓紧设计了一批模型。但这种模型重量大、威力比低、聚变比低,不符合要求。于敏带领科技人员总结经验,随即设计又一批模型,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于敏高兴地说:“我们到底牵住了‘牛鼻子’!”年底,于敏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研究中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解决了热核武器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并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67年6月17日早晨,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于敏用2年8个月,研制出我国第一颗氢弹,创造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比美国少用4年半。
  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于敏说,自己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正是因为怀抱着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才让本有可能走上科学巅峰的于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默默无闻的核武器研发。于敏认为自己这一生留下了两个遗憾,一是这一生没有机会到国外学习深造交流;二是对孩子们关心不够。
  (选自《北京日报》2015年1月13日)
  相关链接:
  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爆炸时,氢弹原理的主要设计者于敏并不在现场,他依然很平静,他说:“我这个人不大流泪,也没有彻夜不眠,回去就睡觉了,睡得很踏实。”
  (选自《生活周刊》第821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出于兴趣和天赋,于敏从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转到理学院物理系,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此开始了他的氢弹预先研究生涯。
  B.于敏读大学时就痴迷高深的物理学,喜欢探究“纯粹”的物理学理论,这为他后来立足于核科学的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明显超过美、英、法和前苏联等国,其中重要技术的突破与于敏是密不可分的。
  D.因为钱三强的指引,于敏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行到热核武器的研制,成为唯一没有留过学的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
  E.在研制氢弹过程中,于敏将个人得失完全置之度外,他放弃了出国深造交流的机会,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也无法关爱孩子。
  2.材料中引用钱三强和彭桓武对于敏的评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3.于敏在研究热核武器原理时面临哪些困难?请简要回答。
  答:
  4.作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全文和相关链接谈谈你的理解。
  答: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
  1.D(①设想:想象,假想;着想。推想:推测。②惯例:一向的做法,常规;司法上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过去曾经施行、可以仿照办理的做法或事实。先例:已有的事例。③因而:表示因果关系,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2.A[①压迫感:一般是指对方强大的气势带给人的感觉,如有重负压在身上一般。紧迫感:是指人感觉很急迫,没有缓冲的余地。②传颂:辗转传布颂扬。赞颂:称赞颂扬。③公布:(法律、命令、文告、通知事项等)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颁布:公布。]3.D(A项第二个逗号应为问号。B项最后一个逗号应为冒号。C项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应在后引号外。)4.④②③⑤①⑥(④与②有时间上的先后,⑤与③有内容上的相承,①与⑥“走在”“看见”“拈来”“涌起”有动作上的顺承。)5.示例:没有蓝天的深邃 可以选择白云的飘逸 没有大海的辽阔 可以选择小溪的幽雅(没有雄鹰的矫健 可以选择小鸟的无忧)6.(1)描述:这幅图画了两个分别被字母W和字母F吊着的人,从整体上又构成英文单词WIFI。(2)广告语:WIFI是生命的刑场;无线网络,无形杀手。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传记的语言、结构并概括中心意思》
  针对训练
  1.B、E(A项不矛盾,前者指中国文明的历史悠久,生命力强,影响力大;后者指文明的特点是温文尔雅的,具有长久的生命力。C项不合原文“现在很多人都抛弃了这种观念”的意思。D项“像小孩子稚嫩的小手”是用来比喻丰子恺画的“柔软、轻盈、美妙”的风格特点,不是指作品稚嫩。)2.这是用比喻的说法来表达丰子恺绘画的风格。因为水是最高的善,水是最高的境界,水是最不固执的,水是最灵动的。这样的艺术是具有古典圣贤心灵的艺术,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一种做人的精神,有一种很高的境界,有着生命的情调和艺术的风姿。3.用来赞美丰子恺形象传神的绘画艺术。他能够把小孩子的神态抓住,而且保留下来。“阿宝做媒人”这幅画中,阿宝的原型是丰子恺的大女儿,在七八十年后,已由小孩变成老妇,可是那画中的神态我们还可以活生生地感触到。
其他文献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
期刊
“自我意象”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发现。这种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  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失败的人,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那“荧光屏”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自我,听到“我是没出息、没有长进”之类负面的讯息,然后感到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那么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失败。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成功人士,你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
期刊
【编者按】  两岸关系是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关系的简称。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实践充分证明,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把两岸关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交流合作增进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发展。  2015年11月7日下午,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第一次握手,举行会面,坦诚交谈,就巩固两岸和平发展成果、推进两岸交流等问题交换意见。他们一致认为
期刊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对高考作文来说,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长短结合,整散交错,锤炼出极具个性化的语言,无疑能最大限度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巧用比喻,神采奕奕  1.巧用比喻,画龙点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让标题吸引人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就是根据特定的语境和文体内容,巧妙地使用比喻,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在一首著名的校园歌曲中有这样一段:“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着我的校园。漫步走在这小路上,脚印留下一串串,有的直,有的弯,有的深呀,有的浅。朋友啊,想想看,道路该怎样走,洁白如雪的大地上,该怎样留下脚印一串串……”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期刊
【佳作展示一】  每次给庄稼浇完水后,土地总是硬邦邦的,需要松土才行。我牵着黄牛,父亲扶着犁。我同黄牛走在前面,随走随留的脚印被父亲的犁掀翻,然后是父亲落在松软泥土上深深的脚印。  父亲是个老老实实的农民,除了种地,没什么其他的特长。他只会把脚深深地踏入土里,用手中的锄头将地里的杂草一一锄去,让它们不再偷吃庄稼的肥料。清晨起来,吃完早饭,父亲都会扛着一把锄头,哼着歌,走进地里,很快他的身后就会留下
期刊
【佳作展示二】  歌曲中唱到:朋友啊,想想看,道路该怎样走,洁白如雪的大地上,该怎样留下脚印一串串……我不禁问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又该留下怎样的一串串脚印?  我想起了奥林匹克公园里,那一串串运动冠军的脚印,它们是那样的坚实、有力。我明白了,那不是脚印,那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挥洒的汗水;那是屡败屡战,跌倒后爬起的执着;那是临危不惧,力挽狂澜的自信。  啊,脚印!它们不仅仅是运动员荣誉的象征,更
期刊
提起笔,思绪便不由地回到了那个盛夏,那个让我震撼,让我羞愧,让我醒悟的午后……  那一年的秋天,还在上初中的我一个人在院子里玩着,门“吱呀”一声开了,妈妈推门而入,左手拎着一团黑糊糊的东西。我跑过去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正在不断颤抖的刺猬,妈妈说这是她在田间劳作时,偶然瞧见的。这可激起我的玩性,我接过刺猬,不断地摆弄着。  夕阳渐斜,我已将刺猬安放在一个舒适的小窝中——一个内置竹筒的铁丝笼。我还细心
期刊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12月2日,受较强冷空气的影响,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等地的霾将逐渐减弱或消散,因此解除霾橙色预警,北京的空气质量也从重污染变成了1级优。北方地区吹来一阵大风,终于吹走了盘踞近一周的重度雾霾。  举目望天,蓝天又回来了;打开窗户,又敢深吸一口了;点开朋友圈,四面八方的朋友们又欢腾起来了。当北方的朋友在欢庆大风过境时,南方的朋友也在焦急地等风来。可见这一团冷空气,被我们寄予了多少希
期刊
【解题钥匙】  一、传记的基本特征  传记属于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纪实性和文学性的特征。  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虚构。可以说,纪实性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有真名实姓、生活经历、历史背景等,反映了人物在品行修养、志趣追求与才能业绩诸方面的真实面貌。写作时,这些事实是不能随意虚构的。  但传记又属于文学的范畴,具有文学性。它并非对历史原封不动地再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