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rl111shi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现状的分析,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阐述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详细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最后从实际出发,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自我培养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自我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37-02
  
   黨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当把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原创性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在一起,能使人类知识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产品不断更新。
   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意识。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是判断推理敏捷,概括综合准确,分析思考深刻,联想想象新奇的高级智能思维方式。创新技能是指创新主体在开展创新活动时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包括信息加工技能、动手操作技能、运用创新技术的技能和表现及物化创新成果的技能等。创新精神包括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勇于开拓的精神,对新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品质。
   二、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1989年的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标志着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迈向了比较系统的轨道。1999年的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进一步深化了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近几年来,大学生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各方面束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活动形式单一
   目前的活动主要以团委的活动形式开展,作为第二课堂的一部分,因此相应的投入有限,重视程度不高。虽然学校里的社团和协会很多,但真正和科技创新相关的较少,缺少学术气氛,科技含量不高。就学术报告来看,主动参加的学生较少,高年级的学生参加的较少。很多学术报告可能需要强制学生去听,效果也不理想。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学生涉及的面不广,只有小部分学生参与。
   (二)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有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有创新热情,但创新精神不佳。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致使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产生了灵感,缺少横向联系。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有了一定的创新热情,但由于缺乏广泛的沟通和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导致了创新目标不够明确。
   (三)学生时间精力得不到保证
   科技创新活动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明确的目标。理工学生课程设置的较多,学习压力较大,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而且学生一开始参与的热情较高,但坚持下去的少。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思维标准化,迷信权威,此外,学生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甚少,也不利于学生发散型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指导教师考核机制不健全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指点,而高校中部分教师本身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很难对学生很好的进行创新性活动的指导。高校缺乏对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导致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工作仅仅成为个别教师的“业余爱好”,长期研究的少。
   (五)制度建设不完善,经费来源不足
   目前没有形成有效的学生科技活动管理制度,且大部分高校没有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研讨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研讨式教学很少。课内教学的实践环节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没有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活动经费匮乏都是导致科技活动无法开展的原因。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自我培养的途径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统一管理,将创新文化升华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营造群体创新气氛,形成人人参与探索创新的良好风气。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大学生培养方案,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行启发式、个性化教育,通过采用双语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针对性地讲解课程重点,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课后布置一定的思考题及实践题,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思考与实践的良好习惯。同时,鼓励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共同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增加科技活动投入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选择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参与到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来,通过指导教师工作责任制,开展评奖评优等途径提高教师参与科技讲座、科研指导等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除学校拨付的科技创新活动专项资金外,积极寻求社会支持,通过与企业合作,争取社会赞助等方式增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经费总量,确保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
   (三)勤于实验观察,树立创新意识
   对于验证性实验,注重试验操作步骤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培养自己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作风;而对于探索性实验,应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实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想象,对多种因素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培养学生具有全局观点并善于应变的能力。
   (四)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创新技能
   通过选择性地参与教师的在研课题,担任教师的科研助手,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为“升堂入室”奠定基础。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做些辅助性的工作或参加某些力所能及的子课题研究,提高大学生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加深对相关基本理论的理解,认识学科的前沿与发展趋向,拓宽科研思想,促使其在专业上向纵深发展。
   (五)努力学习课程知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大学课程的学习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公共选修课程等三个方面。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要全面系统,扎实掌握基本的内容及原理,这是以后学习的基础;而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勇于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对于公共选修课程的学习,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大学学习规划广泛地展开联想,要敢于跳出专业学科领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参与学习校内或校际间开设的辅修或者第二学位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林法,张英香.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2005,8(22):82-85.
  \[2\]孙冬青.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6).
  \[3\]王汉清,况志华,王庆生,局里锴.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9(26):88-93.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知识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大批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创业创新精神和创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构建创业创新教育的有效模式成了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衢州学院创业创新教育的实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业创新;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
期刊
摘 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作为拥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日益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然而却出现双方供需错位的困境。基于此,在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错位现象根本原因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与培养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避路径。   关键词:酒店管理;高职;供需错位;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01-03  
期刊
摘 要:为应对高校的激烈竞争,行业特色高校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武汉纺织大学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纺织行业特色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主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校企合作、质量工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如何应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仍值得思考。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校园舞操以他的独创性、新颖性,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主要表现在:展示校训、促进校风;舞蹈展现青春活力;音乐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等。   关键词:校园文化;新突破;校园舞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28-02      校园文化
期刊
摘 要: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它的产生和应用与社会现象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委婉语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下,随着科学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在交际语言中的功能将愈加突出。本文探讨了委婉语的定义,内容分类及其避讳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和幽默功能,以便更好的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认知委婉语在不同背景
期刊
摘 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根本。提高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是这一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目前,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普遍偏低,亟待提高。采用校企合作,附属医院建设,校内实训室建设,扩大引进教师渠道,聘请兼职教师等方式,培养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濒危语言的概念及其现状,提到濒危语言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认为没有语言的应用就没有语言的传承。弱势语言成为濒危语言并趋于消亡是客观趋势。双语化作为延缓濒危语言消亡的一种途径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因此推行濒危语言使用者双语化,抓紧濒危语言资料的记录与保护势在必行。  关键词:濒危语言;应用;双语化  中图分类号:H0-06
期刊
摘 要:审美教育是人性的教育,而当代教育侧重于技术的教育,容易导致人性的分裂,违背了教育的本性。审美教育对弥补当代教育之不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审美教育;人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31-02      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人一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接受系统的教育,甚至还要终身接受教育。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当前的高校教育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工作的标准。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而高校的学生工作又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才能把高校的学生工作做好,为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学生工作  
期刊
摘 要:《汉书》作为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官修正史,地位尊崇,影响深远,历来注家多矣,今我们所见的《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乃唐颜师古集注本。集注本中列唐以前二十三家《汉书》注,均已亡佚,其中服虔的《汉书音训》是存遗文数量较多而时代最早的,对后世《汉书》注研究、历史学、音韵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试对服氏《音训》的文献价值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汉书》注研究;服虔;《汉书音训》;价值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