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的艺术家形象

来源 :新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city_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摄影技术诞生之前,一个人视觉形象的记录主要依靠绘画和雕塑两种形式.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中指出,个人的准确肖像通过绘画传给后世,而先祖们也会在他们的厅堂中放置家族成员的逼真蜡像,以彰显家族的荣耀.1老普林尼的描述向我们呈现了两个方面的事实.其一,就像他将艺术的起源解释为对人类影子轮廓的描摹2,绘画和雕塑拥有记录人物样貌的能力;其二,在古代社会,或者说至少在老普林尼生活的古罗马时期,绘画和雕塑被用来表现描绘对象的荣誉与地位.视觉艺术的这两种功能在为当时的艺术消费者服务的同时,也被艺术家用在了自己身上.相较于普通人,艺术家作为图像的创作者,在描绘自己的视觉形象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这样做了.
其他文献
在古印度,罗汉信仰及其造像早已存在,它在中国的发展或变异只是一种独特的延续.无论是西晋竺法护(231-308)译的《弥勒下生经》还是东晋僧伽提婆(约4世纪)译的《增壹阿含经》,都是汉译佛经中宣扬弥勒与罗汉观念的较早源头.不过,这些佛经并非要到汉译之后才产生影响,它们的古梵本无疑穿越整个佛教东传的道路,并在沿途播下了罗汉信仰的种子,也开出了罗汉造像的艺术奇葩.
期刊
宋代刻帖和金石学研究热潮下,出现了收录古金石铭文的丛帖和专门的古金石铭文刻帖,成为法帖传统与金石学接续的桥梁,体现了金石学视野下士大夫刻帖者将古金石铭文纳入法帖谱系的企图与努力,不但拓展了宋代法帖内涵,而且助推了篆隶书法的复兴.
期刊
一引言rn在近二十多年来艺术史学科的“物质转向”中,迈克尔·巴克森德尔[Michael Baxandall]出版于1980年的《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椴木雕刻家》[Limewood Sculptors of Renaissance Germany,以下简称《椴木雕刻》]是经常被学界提起的一部先驱与典范之作.1这不仅是因为这部作品将椴木这种材质和雕刻特定材料的技法放在对德国文艺复兴时期一种核心创作体例(祭坛雕塑群)的历史阐释的中心位置,更是因为书作极具开创性地把扎根于艺术素材内部的物质性和社会艺术史对制作与生产
期刊
本文提出以“教师教育一体化”为“幼儿行为观察与支持”课程建设的切入点,分析“幼儿行为观察与支持”一体化课程的内涵,论述“幼儿行为观察与支持”一体化课程建设路径:基于能力本位,构建连续性的课程体系;“校—园”协作,让理论与实践结合;学前教育课程模块化,实现课程体系融通.
本文分析民办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因素,结合广西外国语学院依法治校实践,提出民办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建立科学制度体系,构建现代治理法治基础;坚持科学规范管理,健全依法治校管理机制;健全权益救济机制,保障师生救济渠道畅通.
本文分析现阶段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探讨建筑装饰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意义,提出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建筑装饰专业教学改革措施:教学目标具象化,教学内容立体化,教学组织形式实践化.
本文基于教育信息化2.0背景,分析《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目标,论述《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阐述,旨在为护理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rn1960年,古德曼在《哲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的书评,高度评价了此书.但他很遗憾贡布里希走到了相对主义的反面,他写道:rn贡布里希认为存在再现的客观标准.……他反复提到检验,矫正,调整,甚至再现的进步——所有这一切都含有某种客观性.事物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被看见”,人们也可用不同的语汇来描绘;但是,我们不得勉强得出结论,说一个儿童再现威文荷公园的素描同康斯特布尔画的威文荷公园一样精确……
期刊
本文围绕新时代青年教师成长的主题和方向,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道德水平;提高专业教学能力,增强育人本领;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干事活力;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推动健康发展.
本文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制订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介绍划分教学资源库功能、分类处理建库数据、定期对库内信息进行后期调整与修改等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法,通过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设计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