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意外”,我们应该……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ur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教师缺乏生成意识和及时捕捉、随机处理课堂新信息的能力,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轨”时,教师不是漠视就是将其强行拉回来,纳入其预设的轨道,从而泯灭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本文拟通过对“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教学片断的描述,谈一谈自己对这一现象的思考。
  片断(一)
  在新授阶段,从“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两段,每段长多少米?引入,问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两段,每段长多少米?4/5米呢?”引出算式:“4/5÷2”,请同学们思考,想想这道题该怎么做,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大组汇报。
  生1:4/5÷2=(4÷2)/5=2/5,分数除以整数,分子除以整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生2:4/8÷2=4/5×1/2=2/5,我是这样想的:把4/5米平均分成两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米的一半是多少。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求4/5的一半是多少,就是求4/5米的1/2是多少”,所以列成算式是:4/5×1/2=2/5(米)。
  生3:4/5÷2=0.8÷2=0.4,我是把分数除法转化为小数除法来算的。
  生4:4/5÷2=﹙4/5×5﹚÷﹙2×5﹚=4÷10=0.4,我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分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算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四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下面两道题:
  6/7÷3 3/8÷6
  几分钟后,组织交流:
  生1:3/8÷6=(3÷6)/8=0.5/8,后面不好计算了,这种方法行不通。
  生2:3/8÷6=3/8×1/6=1/16。
  到了引发冲突、形成共识的时机了,我正准备把学生往第二种思路上引导,这也是我正想要的结果,突然,我又听见有位同学﹙生3﹚喊:“老师,生1的方法行得通!”
  生3:3/8÷6=(3÷6)/8=0.5/8=0.5×2/8×2=1/16。
  生2:这种方法太繁,我觉得转化成乘整数的倒数比较简便,如:3/8÷6=3/8×1/6=1/16。
  生3:生2说的过程中间要约分,而且写的数、划的杠、占的空格多,也比较麻烦,不是太简便。
  如:6/7÷6=3/8×1/6=1/16
           2
  听他这么一说,“对”!不少同学的意见“倒”向他那一边。
  出乎意外的事发生了,由“好不好算、简便不简便”,学生的思维又一次产生碰撞,怎么办?课前备课时,我也钻研了书上的这段话:从上面的例子看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是总能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如果不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的麻烦,就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这种更具普遍性的算法。这样下去,恐怕原先设计的一般方法无法揭示了。毕竟,生3同学说得还是有些道理的,而课本上“通常”指的就是一般的情况,如何让学生体会感受到“通常”呢?还是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些方法的共同点吧,或许能在比较中概括出一般的方法,这是一次探究的好机会。所以,我没有及时给出评判,而把问题又抛给学生:“你们认为哪种方法简便呢?”“我们可以去试一试。”我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分别按两种方法去探究、举例验证。
  片断(二)
  大组汇报交流:
  生2:我们认为“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是行得通的,不过有条件限制,也就是说分子必须能被整数整除。如6/7÷3=6÷3/7=2/7,如果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时,按这种方法做比较麻烦。
  多么精彩的回答!学生通过自己探究,经历了过程,自主比较得出一般的算法,但我并没有满足现状,又请生3交流,让全体学生共同体验思维活动的愉悦。
  生3:我发现“分数除以整数”有两种计算方法,如:
  ①1/2÷3=1÷3/2=(1/3)/2-[(1/3)×3]/(2×3)=1/6
  ②1/2÷3=1/2×1/3=1/6
  第①种方法是分母不变,用分子除以整数。遇到分子能被整数整除的算得比较快,比较简便,但如果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的时候,会得到小数,甚至除不尽,那就比较麻烦了,后来我受到分数基本性质的启发,问题才解决,可太麻烦了。
  第②种方法是分数乘整数的倒数,我觉得比较简单点。它可以应对所有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
  所以我认为大家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我的想法也没有错,只不过计算麻烦些!
  ……
  最后师生共同比较分析,得出只有分数的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用分子除以整数作分子,分母不变这种方法比较简便,而一般的分数计算题,还是用分数乘整数的倒数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它更具一般性、普遍性。
  反思:面对生成,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敢于调整,让课堂教学绽放活力,使学生个性张扬。首先,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的同时,更加关注过程性的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与探索过程中,增强数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教学生成与预设出现矛盾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表达和表现的机会,保存学生的创新思维。上述片段教学中,教师没有被自己的预设所束缚,而是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变预设中对未知的探索为对猜想的验证,反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使教学更具活力。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即时捕捉并理智纳入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及时调整预设,从而真正让课堂呈现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也旨在促进学生个性体验的获得,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这节课的精彩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活跃却不失坚定,既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又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个性开放朴实,既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合理建议,又能坦然面对别人的批评。这节课的精彩,还在于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富有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是教师理智地尊重生成,调整预设的结果,同时也是学生创新学习、发散思维的表现,而教师又适时为学生搭建良好的个体经验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自由畅想,延迟评价判断,既尊重了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评价和认识,又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使教学更具活力。
  2.机智引领,让生成与预设和谐统一,使学生学会“择优而用”。课堂教学中,预设再充分,也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信息,引领学生的思维。当然,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活力的。当实际生成与预设相冲突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强扭过来,顺着预设的方案进行,而是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机智引领学生的思维,换一个角度或通过另一条通道,寻找殊途同归的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使它们达到和谐统一。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出发的,当然“算法多样化”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让学生逐步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这种优化的数学思想。
  本节课的精彩是:在“好不好算—简便不简便”两次碰撞过程中,产生出创新的火花,由学生去分析、去选择,让他们在充分讨论、相互交流中以及反思总结的过程中,找到较佳或较好的简便解法。引领学生在比较中,选择更具一般性、普遍性的解法,使学生逐步学会了优化的思想。
  3.体验过程,让意外生成精彩。在数学法则、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猜想和验证中加深理解,亲自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通过过程的体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
  这节课的精彩在于:“好不好算、简便不简便”成为学生思维冲突的焦点,它不是由老师说了算,而是由学生说了算,所以教师机智引领他们进行探究、验证,在交流中学会“择优而用”,过程因意外生成精彩。同时,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反思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其全面发展,不仅主动学习了知识,同时又加深了对法则的理解。
其他文献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整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提供了物质平台和理想的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不再单单作为演示工具而存在,而是发挥了更多的功能,如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等等。学生也不只是被动的接受多媒体带来的丰富的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吸收多媒体带来的信息。此外,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也为语文课程教学整合提供了理论支持。建构主义理论
期刊
一、为何说“自我批评”是民主教师必备的品质?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民主教育”的教育家。笔者在学习陶先生的民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发现:要进行民主教育,必须要有具备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民主意识的民主教师。那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民主教师呢?陶先生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中说得非常透彻:民主教师,必须具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消极方面,肃清形式
期刊
敏锐性,是指人感觉灵敏、眼光锐利、反应迅速。思想敏锐性是园长能力素质的内在要求,是干好工作减少失误的前提。作为幼儿园园长,思想和工作上是否具有敏锐性,能否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矛盾,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幼儿园园长都是清一色的女同志,平时的管理过程中缺少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警醒意识,往往凭经验处事比较多,因此面对工作中的紧急情况和复杂局面,能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果断处置的很少,多是见事
期刊
“办现代活教育,育有用新人才”是上世纪末江苏省震泽中学提出的重要办学理念。把现实生活的内容当作活的教材,将严肃的铅字化作活学的钥匙,让学生在每天的校园生活中找寻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课堂成了学生自我学习的平台,活动成了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校园也成了学生自我生长的乐园、自我收获的田园……  当你走进江苏省震泽中学,走入每一个学生活动的空间,走近每一个震泽中学的学子,也许你会觉得是翻开了
期刊
很多学校在管理上严格遵照上级指示,或者借鉴其他学校管理举措,不断出台一些新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工具,不断对教师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诚然,这些管理举措的出发点毫无疑问是为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是,这些管理措施的出台关注我们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现状了吗?这些措施的实效性都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拷问吗?很多好的管理举措因为忽视了教师的工作生存压力和精神需要而变成低效、无效甚至产生了相反的效果。我们管理
期刊
【摘 要】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的工作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增加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快速成长,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试就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对话经典、畅游网络、撰写随笔和实践提升等角度,探讨青年教师主体成长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教师主体性 对话 网络 实践 反思    一、新时代的教育环境
期刊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注意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培养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全发展,成为了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谈三点自己在工作中的尝试和思索。  
期刊
小学开设英语课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英、美国家小孩在纯英语环境中轻松自如地学会了英语,而我省在小学三年级也开设了英语课,希望可以像英、美国家的儿童一样通过习得的方式来学会英语。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学校并不只有教师才是教育者,校园环境也是教育者。因此,为了让初学者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创造充足的语言习得的机会,给孩子们创设习得的英语氛围
期刊
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学习也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如果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的学习将变得轻松而愉快,整个教学活动也会变得生动而活泼。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相对来说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如何在数学课堂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都会欣喜地看到:尊重代替了束缚,开放代替了封闭,自主构建代替了被动思考,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然而走进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我们在欣喜快慰的同时,内心也隐隐升起一丝不安:我们的课堂在呈现自主、活跃、生动的同时,好像也失去了一些什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反思一:表扬是数学课堂唯一的声音吗?    新课程关注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