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圆梦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zxc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6月4日,我们夫妻二人乘坐的航班平安抵达咸阳机场,我们在咸阳没有亲友,欢迎我们的是咸阳那温情的雨。
   在雨中,我俩登上一辆大巴士直奔西安而去。 双脚一落西安大街的瞬间,淡淡的忧、淡淡的愁便油然而生:岁月无情,带走了在这里辉煌过的一代又一代的天之骄子,一辈又一辈的旷世英才。而此时不肖的我来了,只能观赏你们的流风遗迹,景仰你们馈献人类的不朽风采。 读书时常诵读“渭城朝雨邑轻尘”、“城阙辅三秦”等诞生于西安古城的诗词,时常在梦中游览西安,不曾想到今天我真的走进了这渭城里,站在了这三秦大地上。
   知道三皇五帝时有个遍尝百草的神农氏,怎能不去祭拜炎帝陵?参拜过模拟秦陵地宫里住着的一统中国封建社会的秦嬴政,怎能不去观赏他的兵马俑?崇拜大汉的千古一帝刘彻,怎能不去看看他的未央宫?拜读了唯一女皇武则天乾陵里的无字碑,怎能不去逛逛她那宏伟的大明宫?找到了白居易爱情诗篇《长恨歌》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长生殿遗址,怎能不去游游他们的华清宫?还有西安事变时的兵谏亭,《射雕英雄传》里论剑的华山,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您景不胜收!西安,是您圆了我的梦!
   还有一梦,沉睡已久,那便是梦回半坡,半坡博物馆是我国现存的第一座史前文明遗址博物馆,读书时就听历史老师讲,它是仰韶文化的一部分,距今大约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晚期。走进半坡,迎面看见一位半坡姑娘,如同现在去乡下旅游遇见了一位美丽的村姑,只见她高绾发髻,身着缝制的粗麻衣,含胸半踞一石崖之上,两耳尖顶汲水瓶右侧搂抱着,表情仪和又若有所思地看着石崖下面的水中鱼儿,忘记了汲水。当然,那姑娘是不可能看见我的到来的。 向左走不远是半坡历史文物展览厅,厅前地面上铺写一个大的“母”字,它在告诉我们这里是母系社会的遗存。大厅右侧墙壁上的“追魂”二字醒目有力,仿佛在提醒我们,没有他们的昨日就没有我们的今朝。厅内陈有母亲纺麻蜡像、母亲育儿蜡像、原始部落生活、耕作、打猎等场景。最主要陈列着他们曾经使用过的磨制石器、骨器、饰品、烧制的陶器等生活用具以及他们曾经食用过的飞禽走兽、五谷作物等标本。著名的史前文明标志性物件双面人纹鱼盆,双耳尖顶汲水瓶等都安睡在这里。
   是呀,看见了这些半坡人的灵魂精华,就好像看见了半坡人的魂魄一样,置身于这展览馆,我就仿佛来到了半坡部落。这一梦远远超过了南柯一梦,黄粱一梦之梦境。参观完文物厅,我直奔半坡人生活遗址馆而去。这已被发掘的4500平米的遗址展览厅里,可以真切地看到大约6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墓葬文化等。他们用壕沟抵御野兽的侵袭(应该是最早的城墙),发明了以二十平米左右的圆形或方形土炕为基础,四周插上立柱,用稻草和泥巴筑墙再加上盖子的房屋。屋内还有火塘,是为取暖和炊煮而造,火塘就是现在炉灶的前身。在房屋的周围,还有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窖穴,是为贮藏粮食和种子等而建造的。这样的生活区虽然粗陋一些,感觉还是跟我们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很酷似。不同的是,在房子的周围还有瓮棺,瓮棺就是将夭折的孩童用两个陶瓮对扣在一起而收葬。此种墓葬方式也许是因为孩子太小就离世,不舍得他们的离去而发明的吧。除了瓮棺葬,半坡人的墓葬地还发现了兄弟二人葬,姊妹四人葬,却没有夫妻二人葬,这种葬俗文化正符合了当时以母亲为纽带为血缘关系的部落生活特点,因为那时不是婚配制家庭生活方式。另有一种叫二次葬,那是给比较重要的人物举行的一种葬礼,就是他们死后过一段时间再隆重地埋葬一次。还有肢体直立葬、俯卧葬、单人葬等等。无论哪一种葬法,都根据逝者的身份地位,里面陪葬了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陶器,这说明当时的制陶业已经相当发达,我不得不惊叹半坡人的聪颖智慧,难怪在半坡遗址发现了六处陶窑。令人深思的是,墓葬的遗骸头颅都是向西的,难道半坡人那时就已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吗?半坡遗址展览厅的后面复原了一座座半坡人居住的圆形或方形房屋。每座房屋不但有门槛阻挡雨水流进屋内,门口还有用草筑起的防风墙,这防风墙就是尔今防盗门的鼻祖。据说这些房屋排列成一个圆圈形,中间的广场便是部落集会的场所。
   站立在这些茅屋中间,我的眼前浮现着部落首领,手执图腾,与氏族成员开会、饮酒、欢歌……走出半坡,有幸偶遇在半坡辛勤工作五十余年的先驱赵文艺老先生。交谈中了解到,赵老先生舍弃本来热爱的京剧艺术工作,服从国家调配来到半坡。当他踏进了半坡的那片土地,当他了解了半坡那段文明,他就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灵魂安放在那里,成为半坡铺垫者之一。
   他呕心沥血为半坡默默地奉獻着自己最有价值的黄金时代。为半坡博物馆著写各种解说词,又为半坡培养一批又一批历史讲解员。修复半坡遗址时妻子正分娩,他为了不耽误半坡博物馆的建立而没有回家陪伴妻儿,由此我想到了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想到了许许多多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英们。如今虽然退休了,可仍然站在陕西历史文化修护传承工作的第一线。继续为陕西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感谢您,赵文艺老先生,没有您,我怎来圆这半坡一梦?
   在西安我们多次迷路,但是每个热情好客的西安人民都是我们的向导。仅在大明宫我们就走失四五次。大明宫一望无际,据说是北京紫禁城的四倍之多,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十二个克里姆林宫。我们游走了一天,都没观赏完半个大明宫。所以又在启程归乡的那个上午,又一次重返大明宫,遗憾的是因为仓促赶车,还是没能够走完半个大明宫。记得那天是周六,八点多,晨练的广场舞还没有结束,我一时兴起,随波逐流地跟着音乐舞弄起来。跳着跳着,我醉了,忘记了是在西安还是在长安城,仿佛听到了那支唐明皇的《霓裳羽衣曲》。
   这一梦我陶醉了。 看着晨练的人们,看看这热闹的大明宫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安康,想想这古老的长安城给人们带来的底蕴和高尚,品品西安劳动人民的辛勤和善良,我又入梦了。
   多么希望我一梦千年醒来后,那些对历史发展有贡献的中国先人们的形象依旧荡漾在我的脑海,他们的丰功伟绩依然呈现在我的眼前,万古千秋,挥之不去!
其他文献
秋风的语气又加深了一層  最先明了的草木,频频点头  用黄金的语言来回应  倚门驻杖的老爹,抬头看天  蓝天高远,孤云缓慢  它还没有找到落脚的山巅  蝉鸣嘶哑,被风语掩盖  曾经的金嗓子,在岁月的转角  悄然蒙上一层淡淡的铜绿  那些低下来的,谦卑的头颅  在与泥土的反复对话里  逐渐找到了生命永生的真经  一只背着沉重米粒的蚂蚁  绕过落叶上一颗白亮的露珠  坚定,从容,踏上回家的路
期刊
树梢上,老絲瓜悬吊  孤独,拍打着风。它还在等  温暖它的那一双手。萧瑟的  藤蔓间,结队的花喜鹊  叽叽喳喳,钻进钻出  像对流失的岁月,颇有微词  祖母的身影,日渐佝偻  树枝间跳动的点点光斑  竟然把她绊了个趔趄  又一片叶子飘下来。一封  读旧的信,带着时光虚弱的静  掩盖不住你内心泛出的霜花
期刊
每当夜幕降临,融入黑夜中的氤氲,我的眼前常常幻化出一件已经补了很多补钉、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儿。这时,我母亲便穿着那件儿伴随我们哥儿四个童年身影的蓝布衫儿在夜色里向我们走来。   母亲年轻的时候是很美丽的。她的衣着很朴素,但是十分整洁,特别是她用当时政府给的几尺救济布自个剪裁制做的那件蓝底小碎花布衫儿,穿在她的身上很得体、很好看。几个婶娘嘻笑着脱下母亲那件蓝布衫儿,穿在身上,却没有母亲那神韵、那风采了
期刊
一   我出车刚回到小城,就接到了王丽雅的电话,粗话脏话一串串撸出来。她说要跟李兵离婚。李兵吸毒,死活不跟他过了。她语气非常强硬,让我今晚必须找到李兵。   我说开了一天车,卸了半天货,浑身都散架了,我不能不吃晚饭吧。王丽雅说她没把我当外人,怎么去找李兵,让我看着办。   李兵吸毒,我不相信,也不敢相信。真是那样,他就白瞎了。   我和李兵是同村的发小。李兵大学毕业,先在外地呆了几年,后回到小城,
期刊
光阴荏苒,我和老唐已经隔了三十九年的烟云了。可能我们会再相见,可能我们水远不会再见了:因为他远在四川。但我欠他一支笔,一支英雄牌钢笔。  老唐当年只有22岁,大我3岁。一来他黑红脸膛,看去比实际年龄大几岁;二来说话处事比同龄人老成,所以都不叫他小唐,而叫他老唐。   1975年,我19岁,刚参加工作,工作地点就在盖县城西郊的变电所。变电所北邻驻扎着部队的一个团。军民团结如一家。有一个连,借用我们变
期刊
1   小七是在鸡叫三遍后不久被计划生育小分队抓走的。   头天下午,赵汉军去地里薅苞谷。下黑回来,他对小七说,你去把杨村长找来,我请他喝杯酒。小七已经把晚饭做好了,苞谷饭、酸菜汤、炒洋芋片,原本也不需要什么工夫。她不理会丈夫的话,说你看着猪一会儿,我去上个厕所。说着急急地跑去了厕所。她怀孕已经几个月了,腹部涨涨的,像有什么东西压着,小便增多,随时都有小便的欲望。但这一次她却只撒出了少许尿液,有些
期刊
爹说:今天是子玄的生日,你做一桌他喜欢吃的菜吧!唉,子玄咋就那么狠心,说不回来就不回来了。    娘说:知道了,我这就去。你用干净布擦擦照片上的灰吧。娘用手背抺抺眼中晶亮的东西。    子玄是他们的长子,打小聪慧,很懂得体贴爹娘。子玄年少时正是过去那个年代,又生在偏僻的山村。那时候,子玄上初中是在山后的一座小镇,离家三十余里呢,来回车费要6角。每个星期五放学,子玄都要坐上最末班车,风雨无阻地乘车赶
期刊
1  刘卫国十七岁参加八路军,英勇顽强,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解放后,他转业到了地方,任北方大型机械厂党委书记,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刘卫国心里明白,派一名军人去领导一家大型企业,这是另一个战场,不需要人奋不顾身地拼杀,却仍然需要人一往无前地拼搏。中国工业非常落后,新中国的建设迫切需要工业推进。  那时厂里有两位前苏联专家,负责技术指导。刘卫国专门安排厂里的技术骨干和一批好学有文化
期刊
楼上的琴声又响起,尽管稚嫩,但依旧动听。我坐在院子的长椅上,刚泡好的一杯铁观音香气扑鼻,两只慵懒的猫趴在地板上晒太阳,结着好多青杏的枝条从小院的门上探了进来,似乎也被这琴声和茶香吸引。我端起茶杯,茶叶随着琴音在杯子中荡漾开来,那曼妙的舞姿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采茶姑娘劳作的婀娜身影。我呷了一口茶,毛孔里透着铁观音的香气,琴音和茶香在我心头缭绕,久久不散。  一   父亲也喜欢喝茶,但他不喜欢铁观音
期刊
早春四月生机盎然,父亲的老病也在春风里苏醒了,近来更是喘得厉害,我不止一次劝过父亲来县城生活,可是他总说放不下家里的一切,我知道父亲是在用生命守望着他的梦。   家乡的小村虽不是父亲出生的地方,可是他在这生活了45年,年已70的父亲把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这里,这里是他的根。从小到大,我们成长的脚步见证着父亲的努力,从当初的一无所有到如今的衣食无忧,每每忆起从前,父亲更多的是对现在生活的满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