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导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必须看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还是发展认知和引导创新的手段。新课程改革,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教师起向导和顾问的作用。要尽量发现和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怕教不好学生,就怕没找到更好的方法。还要处理好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智力的发展并不同步;而教师比较喜欢智商高的学生而不喜欢创造力强的学生,因为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他们常常探究那些特别不符合“教学常规”要求的知识领域,被教师认为增加了教学负担。实际上,教师的这种看法极易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另外,教师还要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在教学中要运用“强调发展,突出能力”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突出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造一个适合学生思考的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注重能力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的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生物课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生物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生物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生物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力求认识生物事物,获得生物知识经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因此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去学习,去研究,去设想,去探索,去创新。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在这个环境中,不是你讲我听的简单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时拘谨的场面,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注意语言的技巧,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现象生动逼真的生物实验、曲折多变的问题情景来刺激学生,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三、加强问题的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激情,进行创新活动。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
  创新精神是指一种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探索的精神状态。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保障。而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的发展、问题的探索,问题的解决。而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能逐步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平时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问,敢于质疑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满足于书本提供的现成答案,要去发现、去追踪概念和理论的形成过程。
  
  四、加强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创新活动的工作机制。对中学生而言,主要体现在自学、探究、表达等方面,有效的预见性和主动参与性是创新教育作用于学生的两大特征。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理论、概念,巩固生物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生物实验的优势,就是使学生能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无可代替的。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创新教育才是真正的创新教育。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用科学的方法深入研究教育实践,并把科学的方法具体应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营造全新的教与学的环境,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需要的人才。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从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高度来正确认识创新教育问题,大力推进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振兴我国的教育事业。
其他文献
配方法,在数学上是指将代数式通过凑配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形式,再利用诸如完全平方项是非负数这一性质达到增加题目条件等目的的一种数学方法。同一个式子可以有不同的配方结果,可以配一个平方式,也可以配多个平方式。配方的对象也具有多样性,数、字母、式、函数关系等都可以进行配方。配方法在解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它可用于无理式证明、化简、求代数式的值、解方程、解不等式、求最值、证明条件等式等。  《新课程标准》提
期刊
日记教学历来不为多数语文老师所重视,被认为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把它视为可有可无,往往是有始无终。没有去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实,日记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载道”作用,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肯定日记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新时期大语文教育的必然。现不揣浅陋把自己日记教学的一些尝试和做法就教于同仁,以期抛砖引玉。  在日记
期刊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中,具体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法和对策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意摸索和总结,找出一套最适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和对策,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注重教学反思。更新教育理念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初中物理教师要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断进行反思。不仅要反思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还应该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
期刊
作文从根本上讲是学生的一种特殊语言心理活动,与学生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与学生的性格、气质、态度、能力互为表里。没有写作的自觉态度、没有强烈的表达愿望、缺乏写作的浓厚兴趣,学生就不能写出文情并茂的好文章。自觉的写作态度是指学生主动观察客观事物、积极思考社会人生、热情反映思维成果的写作素质。而自觉写作态度的培养成败又非一日之功。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长期积极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写作文章的自觉态
期刊
讲解是教师授课常用的方法。笔者认为,要取得好的效果,除丰富的知识和清晰的语言等因素外,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讲解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原理论述法     以概念、规律、原理、理论为中心内容的讲解,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能。讲解的方法采用如下模式:引入→论述→结论。  例如,“圆”的概念的讲解。  引入:大家都见过圆,很多东西的周边都是圆的,如天
期刊
九年级复习讲究全面、细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帮助学生疏理知识时,担心漏掉部分内容,于是复习知识点全面、到位。但与此同时会由于知识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学生一下子由有趣的新课探究转入枯燥的复习中,兴趣就骤减,使复习事倍功半。如若能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知识产生怀疑或感觉不完善,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探索,复习自然事半功倍。    一、创设有效情境,构建知识网
期刊
对比练习是在设计练习时,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对比,引导学生抓联系,辨差异,巩固知识。对比练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新知建构,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探究新知,通过对系列问题的解决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对比练习,认真分析,往往细微之处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一、单位“1”差别的对比    题组1:  (1)甲数是480,乙数比甲数的
期刊
又一个炎炎的夏季,几百万学子奔赴考场,为理想和胜利而战。如今,硝烟尽散,尘埃落定,几家欢乐几家愁,谁主沉浮,尽收眼底。回看近年高考作文,不能不给我们一些启示。什么样的作文才能获得高分?什么样的考卷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兼容并蓄,笔下自然会流出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字里行间自会有流光溢彩的语言,文章自会有无法掩饰的大
期刊
在求解数学问题时,贯彻好数形结合重要思想,把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收到迅速、巧妙、准确解题的效果。本人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对贯彻数形结合思想有一些体会。现述于下,以供同仁参考。    一、引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和分层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逐步进入课堂,给教学带来了一场大革命。多媒体显而易见的最大的好处在手直观,大容量和时间的节省。直观,正好化解数学学科的抽象和枯燥;大容量和时间的
期刊
《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得到进步和发展,笔者结合实践教学,谈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
期刊